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CA19-9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作者:吕海峰;林之瑜;卢小卓;陈怡霓

    探讨应用血清CA19-9诊断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应用它鉴别胰腺肿瘤与胰腺炎时的阳性参考值选定.应用酶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下列人群组的血清CA19-9:对照组(21名)、消化道肿瘤组(125例, 其中胰腺肿瘤患者7例)和非肿瘤组(387例,其中胰腺炎患者15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并选定阳性参考值.结果表明,以18.4kU/L作阳性参考值时, 该方法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为60.8%,特异性相对于对照组和非肿瘤组分别为95.2%和68.2%; CA19-9对胰腺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为85.7%,特异性相对于对照组和非胰腺肿瘤组分别为95.0%和63.1%.胰腺肿瘤与胆道阻塞并发胰腺炎鉴别诊断的阳性参考值选取37kU/L时, 其诊断特异性从13.3%提高到46.7%.这说明血清CA19-9是一项协诊消化系统肿瘤, 特别是胰腺肿瘤的可靠实验室指标; 提高阳性参考值, 有助于鉴别胰腺肿瘤与胰腺炎.

  • 肿瘤标志物mesothelin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志荣;包怀鸣;徐天放;张春宝

    研究胰腺癌组织mesothel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肿瘤指标的关系.收集43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及39例癌旁胰腺组织石蜡标本,利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胰腺组织mesothelin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43例胰腺癌组织中mesothelin阳性表达32例(74.4%),39例癌旁胰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病例;mesothelin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05),与肿瘤的大小、淋巴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mesothelin在胰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检测其表达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并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胰腺肿瘤 mesothelin
  • 长链非编码RNA UCA1对胰腺癌细胞系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张尤历;赵义;张行行;王国英;龚爱华;倪鑫;徐岷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相关1( UCA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11例胰腺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及5种胰腺癌细胞系中UCA1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胰腺癌细胞系BxPC-3的UCA1水平,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BxPC-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MP-2和MMP-9的蛋白水平。结果胰腺癌组织的UCA1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 P<0.05), UCA1差异性表达于5种胰腺癌细胞系;干扰UCA1后, BxPC-3细胞的MMP-2和MMP-9的蛋白水平均降低( P<0.01),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 P<0.01)。结论 UCA1在胰腺癌中高表达,下调UCA1通过降低MMP-2和MMP-9的表达减弱胰腺癌细胞系BxPC-3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

  • SFRP5基因沉默促进人类胰腺癌细胞系PANC-1增殖与迁移

    作者:刘保瑞;吴永娜;王海平;张辉;潘建国;周文策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短发夹RNA( shRNA)沉默SFRP5基因对人类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SFRP5基因特异性shRNA慢病毒载体并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系,以空白质粒转染阴性对照组,未处理细胞做为空白对照组.用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SFRP5 RNA以及蛋白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使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分析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成功建立稳定转染shRNA-SFRP5胰腺癌PANC-1细胞株.SFRP5病毒转染组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1);SFRP5病毒转染组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SFRP5慢病毒干扰载体能有效抑制SFRP5基因在人胰腺癌PANC-1细胞中的表达,进而促进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 大鼠胰腺癌模型及胰腺成肌纤维细胞计数

    作者:梁珊;杨竹林;苗雄鹰;李艳春;蒋亚湘

    目的 建立大鼠胰腺癌模型,研究胰腺导管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成肌纤维细胞(MF)的分布和计数.方法 将二甲基苯并蒽(DMBA)直接置入大鼠胰腺被膜下实质内,并设立曲古霉素(TSA)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3~5个月内处死,常规制作石蜡切片;Heidenhain染色,高倍镜下计数MF.结果 1)实验组癌发生率为48.7%(18/37),17例为胰腺导管癌,1例为纤维肉瘤;TSA组癌发生率为33.3%(12/36),11例为胰腺导管癌,1例为纤维肉瘤;实验组胰腺癌大径均值大于TSA组(P<0.05).2)实验组和TSA组全部胰腺癌组织中的MF计数明显高于全部非癌胰腺组织(P<0.01);对照组无癌发生;非癌胰腺组织中正常细胞或导管上皮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的MF计数明显低于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P<0.05).对照组MF计数明显低于实验组和TSA组的非癌胰腺组织或胰腺癌组织(P<0.05或P<0.01),癌组织中存在呈明显异型性的MF样癌细胞.结论 胰腺癌内的MF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评价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郑强;薛平;卢海武;曹良启;温子龙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胰腺癌在腹腔镜下行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4月至2011年5月21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进行胰腺癌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疗效指标.应用口诉言词评分法(VRS)评价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检查术后ld和7d血清总胆红素、术后7d和30 dCA19-9水平.观察患者体温等生命体征、腹腔引流液、血淀粉酶、腹部症状等并发症指标.应用B超术后复查肿瘤复发情况,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生存期.结果 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前0~l级2例,2~3级19例,而术后0~l级17例,2~3级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总胆红素、CA19-9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第7天总胆红素下降至(103.23±22.34)μmol/L、术后第30天CA19-9下降至(170.71 ±95.64) U/ml(均P<0.05).患者术后体温有短暂升高,经治疗后均降至正常.腹腔引流液术后第1天多,为10 ~ 180 ml,其后日渐减少.术后第1天8例患者出现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术后7 d血淀粉酶为(121.52±62.96)U/ml,与术前水平(l10.80±51.85)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腹腔内出血、腹腔脓肿、胃肠烧灼穿孔、胆漏及肠系膜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30d复查B超提示15例完全消融,6例病灶有残留,平均生存期(11±3)个月.结论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可有效改善讲展期胰腺癌患者的镇痛、褪黄效果,延长生存期,具有微创、安全的优势.

  • 螺旋CT结合CA19-9在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鄂林宁;李健丁;张华;张瑞平;乔英;任卓琼

    目的 探索螺旋CT双期扫描与CA19-9检测相结合在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5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螺旋CT双期扫描结果和血清CA19-9检测结果进行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 结果 CT判断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准确率为100%,而判断可切除的准确率为73.30%.随着胰腺癌浸润程度的进展,CA19-9水平有增高的趋势.局部侵犯组CA19-9均值与可切除组和转移组CA19-9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CA19-9大于150 U/ml作为不可切除判断的临界值,在不可切除组41例患者中,只有10例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大于150 U/ml,占24.39%. 结论 血清CA19-9水平随胰腺癌浸润进展程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CA19-9水平并不能反应胰周大血管受侵犯.CA19-9检测与CT结合在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有限.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军红;程蔚蔚;王仰坤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SPTP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SPTP中男性1例,女性14例,年龄10 ~ 57岁,中位年龄23岁.肿瘤切面均为囊实性,肿瘤直径4.5~13.2 cm;光镜下其主要特征为肿瘤由被覆数层上皮细胞的假乳头和囊腔形成.免疫组化:vimentin、α-AT、CD10、catenin-β和cyclinD1均(+),13例PR(+),1例ER(+),5例p53(+),5例NSE(+),2例CgA(+),1例CKpan(+);E-cadherin和EMA均(-);Ki-67阳性率均<10%.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92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SPTP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诊断依据其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53例临床病理与生物学行为分析

    作者:全细云;石怀银;李明;陈栋良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SPTP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免疫组化资料.结果 53例SPTP中,女性44例,男性9例,年龄12 ~ 55岁,平均年龄30岁.肿瘤位于胰头20例,胰体尾部33例,肿瘤大小平均为7.2 cm ×5.8 cm×4.4 cm大小,切面囊实性.镜检: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圆或卵圆,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CD56(41例)、vimentin(25例)、CD10(37例)、α-AT(25例)、CK-Pan(9例)、Syn(23例)、CgA(3例)均(+),gastrin和insulin均(-),Ki-67阳性率1例为40%,其余均<5%.随访45例,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1例术后1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与转移,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 SPT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手术效果较好.

  •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李建华;刘光;周静;李琳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2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进行临床病理、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并随访.结果 2例均为中老年女性,均因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就诊.肿瘤均位于胰体近胰尾部,大径分别为3 cm和2.6cm;切面呈蜂窝状,囊内含清亮液体或灰红色液体.镜下见瘤组织由多个小囊腔构成,似疏松的海绵状、蜂窝状,囊腔直径0.1 ~0.5 cm;囊壁内衬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部分胞质较透明;细胞核大小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核分裂.免疫组化:CK7、CK20和CA19-9(+),CgA、Syn和CEA(-).结论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为胰腺罕见的肿瘤,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依据其特有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诊断.本病预后很好,恶性变的风险很小.治疗上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彻底切除可以根治.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观察

    作者:师杰;钟定荣;崔全才;陈杰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2例SPTP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并随访2~44个月.结果12例SPTP占同期胰腺肿瘤4.7%;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年龄29岁;仅6例有临床症状;其中6例大体呈囊实性,6例呈实性;7例有肉眼可见的完整包膜.镜下11例肿瘤见纤维性包膜;肿瘤由形态相对一致的中等大小细胞构成;部分细胞可见核沟;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片状、假乳头状,伴发囊性变,并可见灶性及成片的出血坏死,另见多种其他结构,包括嗜酸性小球、瘤细胞黄瘤样变、间质黏液样变、伴有异物巨细胞反应的胆固醇性针样结晶,部分有浸润周围胰腺的现象.瘤细胞vimentin、AAT弥漫(+),部分病例Syn、CD56、CD10、AE1/AE3、PR局部(+),CgA均(-);嗜酸性小球PAS(+),且可抗淀粉酶消化;12例术后随访2~44个月,所有患者均术后无瘤生存,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于年轻女性,具有多种组织学结构、细胞形态及多向分化的免疫组化表型.该肿瘤发展缓慢,生存时间长,但少数可复发、转移,为低度恶性肿瘤.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7例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袁勇;陆建荣;王晓敏;张娟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HE染色观察7例SPN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测多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7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15~70岁,平均36.7岁.镜下瘤组织表现为特征性的实性片状区及假乳头状结构SPN,其中1例发现包膜外侵犯及血管浸润.所有病例随访18~36个月,均未见复发、转移.免疫组化示7例肿瘤组织vimentin、NSE、PR和α-1-AT均弥漫(+);6例CD56、CD10弥漫(+);所有病例ER和CK均(一).相对于正常胰腺组织内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胞膜阳性表达,7例瘤细胞E-cadherin均(一),而(β-catenin在胞质和胞核内强(+);5例瘤细胞cyclin DI不同程度(+)(阳性率18%-90%).结论 SPN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结构,vimentin,CD56,CD10,PR,at-1-AT和NSE普遍(+);R-catenin核/质强(+),E-cadherin(一)及cyclin Dl强(+)也是SPN的重要病理学特征.

  • 胰腺癌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肖胜军;张洁;秦丽莉

    目的 探讨胰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1例胰腺癌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74岁.CT示胰尾占位病变.手术切除肿物.胰体尾部4 cm ×4 cm×5 cm大小黄白色结节状肿物,切面实性质硬,境界欠清.镜下见肿瘤由2种成分组成,即中等分化的导管腺癌和多形性梭形细胞肉瘤.免疫组化:肉瘤成分vimentin和cD68(+),癌成分CK、CK-H、CK-L和CEA(+),而两者desmin和SMA均为(-),腺癌成分Ki-67阳性率为31%,肉瘤成分为22%.结论 胰腺癌肉瘤是包含肉瘤成分和癌成分的高级别恶性肿瘤,其诊断依赖于形态学和免疫表型.

  • β-catenin和E-cadherin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与胰腺内分泌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张明辉;刘艳辉;骆新兰;庄恒国

    目的 寻找有利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和胰腺内分泌肿瘤(PEN)鉴别诊断的相对特异的免疫组化标记物.方法 回顾性复习14例SPT和24例PEN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E-eadherin (ECD)、Syn、CgA、CD56、NSE和CK的表达.结果 PEN组,所有肿瘤细胞β-catenin为细胞膜、细胞质着色,ECD为细胞膜着色;SPT组,所有肿瘤细胞β-catenin着色异常,表现为细胞核着色,而ECD细胞膜着色消失;两组间比较P<0.05.PEN组Syn和CgA的阳性率要显著高于SPT组(100%:71.4%,91.7%:7.1%).PEN组和SPT组之间CK、CD56、NSE的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结论 β-catenin和ECD是鉴别SPT和PEN有用的免疫标记物.根据Syn和CgA染色结果进行SPT和PEN鉴别诊断时需谨慎,因为部分SPT Syn和CgA亦可为阳性.

  • 胰腺囊实性肿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邓元;张学斌

    目的了解胰腺囊实性肿瘤的免疫组化特点,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组织学(HE、PAS法)和免疫组化(SP法).结果 8例患者7例为女性,年龄19~44岁,平均29.1岁,手术后均无复发.肿瘤较大,平均直径10 cm,有包膜,由实性与囊性坏死区混合组成.组织学上,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以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突起为其特征,瘤细胞退变、出血、泡沫细胞和胆固醇裂隙常见.免疫组化:8例α1-AT(+),5例vimentin(+),3例NSE(+),2例CK(+),2例CgA(+);CEA、actin、S-100、Syn均为(-).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良性临床病程和较高的手术治愈率.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任立群;吕宁;林冬梅;郑闪;刘秀云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临床随访信息评价治疗与预后.结果11例中10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24.7岁(8~50岁).肿瘤囊实性,镜下1例可见侵犯包膜及神经,1例侵及十二指肠,5例侵及周围胰腺组织.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形态较单一,呈实性巢片状和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11例SPTP中11例vimentin、ACT(+),10例CD10(+)、NSE(+),9例Syn(+)、AAT(+),8例AE1/AE3、CD56(+),8例S-100、EMA(+),4例ChrA(+),6例PR(+),ER均为(-).结论SPTP为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肿瘤.组织学具有特征性的实性、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对其组织源性具有提示意义,并可辅助诊断.

  • 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赵雪艳;张桃桃;景彩萍;邓元

    目的 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P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以期提高对儿童SPPT的认识.方法 对2007-2017年间收集的8例儿童SPPT的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冋顾复习8例SPPT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组织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结果 SPPT常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或实性的肿瘤结节,镜下由较一致的中等大肿瘤细胞组成,以实性区、假乳头状区和囊性区以不同比例混合.假乳头表面被覆多层肿瘤细胞,大多数肿瘤细胞核远离纤维血管轴心,类似室管膜样的假菊形团结构.免疫组化:肿瘤细胞α-AT、vimentin、β-caternin、Claudin-5 、PR、CD10均(+),而 E-cadherin(-),内分泌标记物 CD56、NSE、Syn、CgA(+),Ki-67指数低.结论 SPPT是儿童胰腺罕见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即使伴有肿瘤周围组织的浸润,只要被完整切除均有很好的预后,该肿瘤可能起源于胰腺原始多潜能干细胞,SPPT的分子表达主要集中在Wnt/β-caternin及Notch信号通路,导致β-caternin抗体在肿瘤的细胞核与细胞质表达及E-cadherin免疫组化的失表达,性激素可能在SPPT生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典型的组织像结合α-AT、Vimentin、β-caternin、Claudin-5、PR、CD10、E-cadherin等免疫组化标记物可对 SPPT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 巨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

    作者:王文泽;陈杰;张晋夏;郑福玲

    患者女性,35岁.发现腹部包块4个月5天前感腹痛来我院就诊.患者无发热、恶心、呕吐和黄疸.查体:上腹部膨隆,左上腹部可触及一巨大肿物,内侧刚过中线,约20cm×15 cm大小,光滑、可活动、质硬,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胸膝位直肠指诊未发现异常.术前CT示左上腹部腹膜后脾、肾间紧邻胰腺可见一巨大肿物影,密度稍欠均匀,大小为17 cm×10 cm,肿物边缘清楚、规则,周围脏器受推挤移位;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延迟扫描肿物内可见条状血管影,部分呈弧状走行.三维重建显示腹主动脉受压右偏,胃网膜动脉呈弧状包绕肿物,胃网膜静脉明显迂曲增粗.考虑嗜铬细胞瘤不能除外.奥曲肽显像示肿物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131I-MIBG(碘131标记的间碘苄胍)显像未见嗜铬细胞瘤征象.术中见肿物占据左上腹腔大部,推挤胃、肝、脾、腹主动脉及胃网膜动脉,与胰尾部紧密粘连,包膜完整,可与胰腺完整分离.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

    作者:张德远;王恩富

    患者女性,43岁.术前外院B超示近胰头旁有一肿块,行腹部包块切除术中出现大出血,故转我院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积血500 ml,于胰头前探及15 cm×13 cm×10 cm大小肿块,有完整包膜,包块前有一4~5 cm裂口,裂口内有止血纱布条,不断有血液溢出.肿块与胰及十二指肠紧贴,游离后将肿块完整切除.

  • 胰腺内副脾巨大表皮样囊肿1例

    作者:张晋夏;崔全才

    患者女性,36岁.发现左上腹肿物3天.入院查体:右侧卧位于左上腹触及一约8 cm×8 cm质中肿物,界清,无压痛,活动度大.肿物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外伤及胰腺炎病史.B超及CT检查示胰尾部约7 cm×7 cm的类圆形囊性占位,边界尚清,周边见血流信号.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异常.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胰尾部8 cm×8 cm×8cm的圆形囊性肿物,边界清,未发现区域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切除肿物及少许胰腺组织送检.临床诊断:胰尾囊腺瘤.患者术后状态良好,随访两年无复发.

4624 条记录 2/232 页 « 12345678...2312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