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余甘子叶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刘振杰;毛健

    目的:建立余甘子叶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紫外检测波长218 nm。结果余甘子叶中有15个共有峰被确定为指纹峰,采用叶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计算机软件评价10批余甘子叶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其结果均>0.9。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余甘子叶的鉴别,作为质量控制方法。

  • HPLC同时测定余甘子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

    作者:毛健;刘振杰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余甘子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BDSC18(4.6 mm×250 mm,5μm),梯度洗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进样体积:20μl.结果 槲皮素和山奈酚分别在0.003~0.06μg/μl(r=0.9995)、0.001015~0.0203μg/μl(r=0.9993)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83% (RSD=2.73%)、101.58%(RSD=2.21%).结论 建立了同时测定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可进一步完善余甘子叶的质量控制体系.

  • 余甘子叶提取物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舒;钟振国;赖进科

    目的:建立余甘子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余甘子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槲皮素在2.375~3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3C-0.0182,r=0.9999,测得余甘子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51.60%.结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单、快捷、准确、灵敏,可作为测定余甘子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 广西余甘子叶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梁臣艳;甄汉深;佟晓乐;张婷;钟益宁;刘振杰

    目的:研究广西余甘子叶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95%乙醇进行渗滤提取后,浸膏以系统溶剂分离法进行部位分离.利用聚酰胺柱层析及制备型HPLC法对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山柰酚(Ⅲ)、槲皮素(Ⅳ)、篇蓄苷(Ⅴ).结论: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关键词: 余甘子叶 分离 鉴定
  • 余甘子叶中的没食子酸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作者:钟振国;李学坚;董明姣;刘布鸣;陈明生;韦勇汉;陆盛胜;钟益宁;黄金兰;韦小清

    目的 对余甘子叶中的没食子酸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余甘子叶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定量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测定余甘子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以C18柱,流动相:甲醇-0.2%磷酸(3:97);流速1.0 ml/min ;检测波长为269 nm;外标法定量.结果 没食子酸在0.23~1.38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1.38%);分别对不同产地的样品进行了测定.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回收率好,可作为余甘子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 广西余甘子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作者:梁臣艳;甄汉深;佟晓乐;张婷;钟益宁;刘振杰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广西余甘子叶挥发油的成分.方法采用维普(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EI离子源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进行分析,质谱图用NIST98谱库检索,结合人工谱图解析,鉴定各种成分,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分离出29个色谱峰,鉴定出26种成分,占已分离组分总含量的90%以上.其中叶绿醇(19.00% ) 、2,4-二叔丁基苯酚 (18.79% )和异植物醇 (10.54% ) 为所含的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 余甘子叶提取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作者:曾春兰;钟振国

    目的 研究余甘子叶提取物在体外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并确定其抗肿瘤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渗漉法及加热回流法提取分离余甘子叶不同成分;采用MTT法、集落形成法观察余甘子叶各种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株L1210和P388D1,宫颈癌细胞株Hela、胃癌细胞株SGC7901、黑色素瘤细胞株B16、神经性肿瘤细胞株NG108-15、肝癌细胞株Bele7404的生长抑制影响,并确定其抗肿瘤活性部位.结果 从余甘子叶中提取到具有较广泛药理作用的G1,G2,A,B,C,D,E,bb,cc,dd,ee等11个部位.各部位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株L1210和P388D1,宫颈癌细胞株Hela,胃癌细胞株SGC7901,黑色素瘤细胞株B16,神经性肿瘤细胞株NG108-15,肝癌细胞株Bele7404等7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c部位的作用强.结论 余甘子叶提取物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cc部位.

  • 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诱导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凋亡机制的研究

    作者:黄金兰;钟振国

    目的:探讨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诱导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产生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PI和Hoechst33342双染色法流式检测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各周期的影响;细胞荧光免疫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e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PI和Hoechst33342双染色法分析结果表明,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作用BEL-7404细胞72 h后,G2/M期细胞数增多,呈现细胞阻滞现象,并伴有大量的细胞凋亡.荧光免疫染色显示,药物作用人j汗癌细胞株BEL-7404 72 h后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则降低.Western blot法实验亦显示Bax蛋白表达升高.结论: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能阻滞G2/M期细胞,并通过上调Bax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导致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进而激活Caspase,终导致细胞死亡,可能是其诱导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 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株凋亡的影响

    作者:钟振国;黄金兰;梁红;钟益宁;张雯艳;吴登攀;曾春兰;王进声;韦勇汉

    目的:探讨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在体外对BEL-7404细胞增殖的影响;普通光学显微镜、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作用BEL-7404细胞后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V/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诱导BEL-7404细胞早期细胞凋亡的情况;Tunel法检测BEL-7404细胞的晚期凋亡情况及其凋亡率.结果:MTT法和显微镜观察显示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能不同程度抑制BEL-7404细胞的增殖,可致细胞形态学改变,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AnnexinV/PI双标记法检测显示早期凋亡细胞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Tunel法检测晚期凋亡细胞,其凋亡率亦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能抑制BEL-740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产生凋亡,其对BEL-7404细胞的凋亡影响呈时间依赖性.

  • 余甘子叶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作者:陈文雅;钟振国;张雯艳

    余甘子叶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的叶子,又称为油柑叶、丝叶,其味辛、性平,具有祛湿利尿的功效,用于水肿、皮肤湿疹.余甘子叶是一味常用的民间药材,国内外均有记载.如印度尼西亚常将其作为止泻剂,用于治疗肠胃疾病[1];广西民间常将晒干的余甘子叶用作枕芯.此外,余甘子果汁能有效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防癌作用[2-3].本文将余甘子叶的有效化学成分、质量分析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 余甘子叶的研究概况

    作者:王捷;叶勇;梁浩;蒋俊俊;王羽中;石小燕;韦嘉佳;韦锦斌;陈勇;刘丽敏

    文章在实验研究基础之上,对余甘子叶主要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 专利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开发利用余甘子叶提供参考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