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源性真菌性肠炎1例

    作者:岳占法;王广东

    1 病历摘要女,46岁.因腹泻、消瘦2个月而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自服黄连素、呋喃唑酮14 d,症状反复.后入某医院治疗,给予头孢唑啉钠3.0 g,2/d,静滴.

    关键词: 肠炎 真菌性/诊断
  • 急性重症肠炎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1例

    作者:谢春苹;苗立英

    患者男,26岁,进食火锅后腹痛、轻度腹泻6天,腹痛阵发性加重2天.查体:心、肺未见异常.左侧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局部叩诊呈实音,肠鸣音明显减弱.T 36.5℃,WBC 15.9×10~9/L,N 82.3%,Hb 15.4 g/dl,PLT 306×10~9/L.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肠炎
  • 1例子宫肌瘤术后并发伪膜性肠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邵雪婷;黄炯;柏云娟

    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肌瘤术后并发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总结伪膜性肠炎的救治与护理经验:密切观察患者分泌物的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及时明确诊断,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是患者痊愈的关键.

  • 幼鼠肠炎后前扣带回皮质NR2A和NR2B表达变化

    作者:黄俊景;蒋瑾瑾;周霖

    目的检测肠道炎症后内脏高敏感幼鼠中枢前扣带回皮质( ACC )区域NMDA受体亚基NR2A、NR2B的表达变化。方法以芥子油结肠灌注建立炎症后内脏痛觉过敏幼鼠模型,分别于生后第15、22、36天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CC区域NR2A、NR2B表达情况。结果(1)实验组第15、22、36天ACC区域NR2A的免疫荧光IOD值分别为24.34±2.12、26.37±2.03、27.95±1.97,NR2B为12.93±0.87、14.76±0.92、16.21±1.14,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2)实验组第15、22、36天ACC区域NR2A的蛋白电泳灰度值分别为0.86±0.05、0.91±0.04、0.93±0.06,NR2B 为1.53±0.11、1.68±0.10、1.74±0.13,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肠道炎症后大脑ACC处NR2A、NR2B表达发生变化,该变化可能在炎症后内脏高敏感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空肠弯曲菌病

    作者:张建中

    1概述空肠弯曲菌病是由空肠弯曲菌(C.jejuni)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是世界性疾病,在经济发达国家,是主要的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空肠弯曲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在细菌性腹泻病中位居榜首.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病发病率较高,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腹泻仅次于大肠杆菌和志贺菌.

  • 番石榴叶的体外抗轮状病毒作用

    作者:魏练波;吕瑞和;陈宝田

    轮状病毒(rotavirus,RV)属呼肠孤病毒科,是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占婴幼儿腹泻的50%1[1,2].目前无有效的西药治疗,我们用番石榴叶治疗RV肠炎获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现进一步探讨番石榴叶提取物及含药血清的体外抗轮状病毒的机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番石榴叶采自本校药圃,经药理药化教研室鉴定;病毒唑购自江苏无锡市第七制药厂:人轮状病毒Wa株(A群,血清Ⅰ型,长型)、恒河猴胚肾MA104传代细胞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消化液(内含胰酶100mg/L)、DMEM培养基、轮状病毒ELISA检测试剂盒、pH7.4的20 g/L磷钨酸由本校珠江医院生物高科技中心提供.

  • 丁酸和叶酸预防与治疗肠道疾病及其分子基础

    作者:李雄彪;马庆英;崔云龙

    丁酸和叶酸是酪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人体内丁酸的血清半衰期仅仅6 min.肠道菌群合成的叶酸量是人从食物中摄取的叶酸量1.5倍.产丁酸和叶酸的肠道菌群足以影响人体丁酸和叶酸的供应、吸收及代谢等生理状态.酪酸梭菌产生的丁酸能抑制去乙酰化酶活性、产生的叶酸参与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二者各自起到了调节宿主的基因表达,预防和治疗肠炎、肠癌等肠道疾病的作用.

  • 缺血性肠病与心脑血管病变

    作者:秦光利;张爱国;牛月花

    1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病在我国常见[1-12],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供血不足而形成的一组综合征.可表现为从轻的、可逆性的肠缺血到肠梗塞和肠坏疽[13].临床上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慢性缺血性肠病包括腹绞痛、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急性缺血性肠病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急性非肠系膜血管阻塞性肠梗塞、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和缺血性结肠炎.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肠管的范围、程度、持续时间、吻合枝丰富程度与可能形成的侧枝循环状况.慢性缺血性肠病常表现为餐后10min~30min出现逐渐加重的腹绞痛,持续1 h~3 h缓解.部分伴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消瘦及营养不良.

  • 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

    作者:王俊平;刘变英

    0引言肠道疾病在我国常见[1-13],然而,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炎则少见,它属肠道血管疾病[14].主要是因为供应肠道血液的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发生血运障碍,导致相应肠道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损害,轻者表现为肠绞痛或局灶性缺血性肠炎,重者发生肠坏疽、穿孔、甚至急性肠梗塞[14].以往认为该病临床少见,但近年来随着血管造影、核素显象等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老龄人群所占比例增大,缺血性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5,16].现就近年来对该病的临床研究现状讨论如下.

    关键词: 肠炎 局部缺血
  • 锌剂剂量差异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贾彩华;刘冬

    目的 研究锌剂剂量差异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近期疗效、血清炎性因子、心肌损伤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01/2016-12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0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剂量甘草锌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剂量甘草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心肌酶谱、炎症因子水平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167例(66.80%),有效59例(23.60%),总有效率为90.4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1.2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核因子-κB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CK-MB、乳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 mo后,观察组患儿有21例再次发生腹泻,复发率为8.40%,对照组患儿有49例再次发生腹泻,复发率为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23,P<0.05).结论 补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改善患儿的心肌酶谱和炎症因子水平,复发率低,高剂量补锌效果更佳,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宜剂量.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肠炎 剂量
  • 反复腹泻警惕罪魁祸首是糖尿病

    作者:

    反复腹泻,警惕"罪魁祸首"是糖尿病.糖尿病治疗专家指出,据统计,糖尿病患者20%以上有腹泻,但由于常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等,往往忽视了不典型的糖尿病,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那么,糖尿病腹泻的症状是什么呢?糖尿病腹泻应该如何治疗呢?

  • 食品乳化剂会促进小鼠慢性肠道炎症

    作者:

    新一项研究发现,冰淇淋、巧克力棒以及其他包装食品中常见的两种乳化剂羧甲基纤维素和聚山梨酯-80 ,可能会引起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研究者在给小鼠喂食这两种乳化剂后发现,小鼠代谢疾病和肠炎的发生率有所提高.研究指出,这些成分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方式是破坏免疫系统与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屏障--而这些微生物菌群在人的肠道内也存在.

  •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丛结构特征的指纹图谱分析

    作者:李润美;韩英;王继恒;王志红

    目的 建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和健康人肠道细菌DNA指纹图谱以分析其肠道菌丛的整体差异.方法 应用肠杆菌基因间的重复共有序列(ERIC)-PCR技术建立10例IBD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肠道细菌DNA指纹图谱,分析IB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肠道菌丛的整体差异.结果 IB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肠道菌丛存在整体差异,正常对照组ERIC-PCR指纹图谱电泳DNA条带多,主带位置无统一趋势;IBD组ERIC-PCR指纹图谱电泳DNA条带较少,且所有样本主带分布非常一致,均出现在约1.1 kb处.结论 正常人肠道细菌种类多,IBD患者少.IBD组1.1 kb处主带可能为某一种肠道细菌中特有的序列,或为不同序列或几个序列的混合物.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肠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兰平;郭乃榄;任汉云;高志勇;张耀臣;陈欢;陆道培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肠炎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并作文献复习.方法 6例中男5例,女1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非血缘HLA相合的骨髓移植(allo-BMT) 1例,非血缘HLA不相合的allo-BMT 1例,HLA相合的同胞供髓的allo-BMT 3例,HLA相合的同胞供干细胞的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1例.结果 6例中5例分别于移植后42、26、66、45、57 d发生Ⅱ~Ⅲ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好转,但于移植后50、57、80、138及65 d出现腹痛腹泻加重及(或) 消化道出血,1例无明显GVHD,但于移植后35 d出现腹痛腹泻及消化道出血.6例中5例于症状出现后即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见回肠和(或)结肠黏膜水肿、溃疡,活检发现炎性病变、巨细胞和(或)核内及胞浆病毒包涵体,免疫组化染色部分黏膜上皮、血管内皮对CMV抗体阳性,确诊为CMV肠炎;1例结合症状、血CMV-IgM阳性及对抗CMV治疗有效,结合临床诊断为CMV肠炎.经联用更昔洛韦、磷甲酸钠、大蒜素和静脉滴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6例患者CMV肠炎均已治愈.结论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对CMV肠炎的诊断具决定作用,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 非免疫缺陷个体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相关性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董旭旸;李骥;李玥;吴东;张炎;曹玮;周炜洵;杨红;钱家鸣

    目的 通过分析非免疫缺陷个体中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相关性肠炎(CAEAE)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收治的6例CAEAE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6例CAEAE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4岁,均无免疫缺陷病史及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史.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高热(6/6)、腹痛(6/6)、便血(6/6)、腹泻(5/6),病程中常出现急性消化道大出血(5/6).全部患者外周血EBV DNA水平明显升高.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肠道多发溃疡(6/6),形态呈多样性,常累及结肠(5/6),其次为小肠(3/6)、上消化道(2/6).病变处肠黏膜行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小RNA(EBER)为阳性(6/6).常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3/6)、肠穿孔(2/6),急诊手术率为3/6.全部患者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他药物包括更昔洛韦、膦甲酸钠及细胞毒性药物,效果不明显.全部患者在诊断后0.5~13个月内死亡.结论 非免疫缺陷个体中出现的CAEAE临床罕见,表现危重,预后不佳;症状及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对于出现高热、便血、结肠溃疡而病因不明的患者行EB病毒血清学及组织学检测有助于提高确诊率.

  • 肠道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王利华;方秀才;潘国宗

    目的 探讨肠道急性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对患病前无肠功能紊乱的295例痢疾/肠炎患者(235例为细菌性痢疾)及243例未曾患过痢疾/肠炎的配偶或兄弟姐妹(对照组)进行随访.检测了30例IBS患者及12例对照组末端回肠、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肠黏膜内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1ra的 mRNA表达.结果患过痢疾/肠炎者1~2年内66例(22.4%)有持续的肠功能紊乱,24例(占痢疾病人的10.2%)发展为IBS.对照组肠功能紊乱的患病率为7.4%,IBS的患病率为0.8%.其中痢疾/肠炎病程长者,发生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度高,8~>15d的OR=3.5~4.6.有痢疾/肠炎史的IBS患者末端回肠、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肠黏膜IL-1β mRNA的表达增高.结论肠道感染可能通过免疫因素参与IBS的发病.

  • 缺血性结肠炎的CT表现

    作者:王晓凤;文娣娣;赵宏亮;许荆棘;杨艺;鄂蓓;马彩彩;郑敏文

    目的 探讨并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2年5月至2017年3月经CT、肠镜、病理、临床综合诊断等确诊的21例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按照发病至CT检查的时间分为急性期、非急性期.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常累及左半结肠,急性期对比非急性期特征性的CT征象是:肠壁弥漫性水肿增厚[(16.4±5.5)mm vs.(7.6±3.9)mm,P=0.000],肠壁分层(100%vs.36%,P=0.007)和病变肠管周围渗出(100%vs.14%,P=0.001).所有患者未见肠系膜上、下动脉血栓,但约33%的患者可见分支狭窄或截断闭塞.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急性期病变,总结并掌握这些特点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肠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李树林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122例先天性巨结肠肠炎患儿,根据便培养和药敏结果,其中72例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为治疗组;50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为对照组,2组平均疗程均为7 ~14天.比较2组患儿症状、体征、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便培养恢复情况,根据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便培养致病菌均以大肠埃希氏菌为首,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0.70%和8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肠炎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好.

  • 腹部中药贴片理疗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分析

    作者:马永梅;穆亚宁;任晓红;雍彩霞

    目的:观察腹部中药贴片理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2012年9月-2013年6月收住的97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口服蒙脱石散、金双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部中药贴片理疗。结果:治疗组45例,显14,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52例,显效10例,有效33例,无效9,总有效率82.69%;( P<0.05),2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45例,其中2例患儿局部理疗部位皮肤过敏,出现少量红疹,停用后消退。结论:腹部中药贴片理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 有肠外表现的轮状病毒肠炎18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春梅;梁洪芝;王慧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感染肠道外脏器受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特点及预后.方法:将2007年10月~2009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325例,按其肠外脏器受损的有无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的一般情况、肠道症状、肠外表现、实验室资料及预后. 结果:55.3 %的RV肠炎合并肠外脏器受损,心肌、呼吸道、肝脏、中枢神经、血液系统受累,有1个、2个、3个脏器同时受累.≤6个月小儿易有肠外表现,发热、脱水、酸中毒、C-反应蛋白升高亦与肠外表现相关,但肠外脏器受累预后较好,心肌酶、肝酶、CRP 1周内基本恢复正常,仅少数2周左右恢复.结论:RV是一种能引起全身脏器损害的疾病,在诊治RV肠炎患儿时,应重视肠外脏器受损情况,予以及时有效处理.

1180 条记录 6/59 页 « 12345678...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