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夏陈婕;陈光美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hs-CRP与T2D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36例T2DM者,测定患者hs-CRP的变化以及胰岛素分泌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 T2DM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T2DM组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水平与hs-CPR水平呈正相关(rs=0.569,tr=2.673,p<0.05).结论 T2DM组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水平与hs-CPR水平呈正相关,血清hs-CRP测定可以作为评估T2D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重症胰腺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蒋鹏;苏斌虓

    目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相关因子hsCRP、IL-6、PAF表达的影响。方法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据病情给予常规内科对症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乌司他丁(10WU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2 h,2次/d)及奥曲肽(0.5 mg/d加入250 mL NS中,以25μg/h速度微量泵持续泵注,1次/d)治疗,连续7 d。分别在入院24 h内及治疗7 d后检测患者血清hsCRP、IL-6、PAF,并进行APACHEII评分及临床评估,计算其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APACHEII评分较治疗组明显降低,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PAF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SAP患者血清炎症相关因子CRP、IL-6、PAF的表达,降低APACHEII评分,加速SAP患者恢复。

  • 糖化血清白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预测及筛查中的作用

    作者:范志广;孙磊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对GA和hsCRP的联合测定,以初步探讨GA和hsCRP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预测及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A组:正常对照组216例;B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172例;C组: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61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清或血浆GLU、TC、TG、HDL、LDL、GA、hsCRP生化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B、C组中GLU、TG、GA、hs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中GA、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GA和hsCRP两个生化指标的联合测定,能够有效地对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进行预测及筛查.

  •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激性高血糖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源;陆士奇

    目的 通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48 h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Hunt-Hess)评分、血糖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早期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目的.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14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次日采用静脉血糖法测定空腹血糖,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Hunt-Hess五级评分法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结果 ①Hunt-Hess分级Ⅲ~Ⅴ级组较Ⅰ~Ⅱ级组的患者48 h内血糖水平明显升高,hsCRP水平明显升高;②Hunt-Hess分级Ⅲ~Ⅴ级组较Ⅰ ~Ⅱ级组的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比例明显升高;③无论在无应激性高血糖组或应激性高血糖组,Hunt-Hess分级Ⅲ~Ⅴ级组较Ⅰ ~Ⅱ级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而无论在Hunt-Hess分级Ⅰ~ Ⅱ级组或Ⅲ~Ⅴ级组,应激性高血糖组与无应激性高血糖组的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AH患者早期血糖升高及hsCRP水平升高均是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而hsCRP水平与应激性高血糖无关.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关系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明福;马淑梅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方法]选择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测定血清hsCRP,并分析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病例组血清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有颈动脉斑块的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正常与增厚的hsCRP. [结论]血清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关,CRP在2型糖屎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中起重要作用.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血糖状态时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梁琦;雷新军;薛小临;韩克;范力宏;袁祖贻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血糖状态时血小板的变化及与相关生化指标、GRACE(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危险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共82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5人,测定入院时的随机血糖值,根据血糖值的不同,分为正常血糖组(随机血糖<6.1 mmol/L )和高血糖组(随机血糖≥6.1 mmol/L ),比较两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 I)等临床指标。血生化检测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血清肌酐(CREA)、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D‐Dimers)。心功能检测指标为射血分数(EF ,%)、GRACE评分。比较血小板相关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分析M PV与hsCRP、D‐Dimers及GRAC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血糖(<6.1 mmol/L)组和高血糖(≥6.1 mmol/L)组比较,MPV、hsCRP、GRACE危险评分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MPV与hsCRP、D‐Dimer、GRACE危险评分均有相关性(r=0.28、r=0.41、r=0.56,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MPV增加、炎症标志物hsCRP的改变以及临床GRACE危险评分分值的增加。入院时的高血糖状态、M PV的异常预示着不稳定型心绞痛风险的增加。

  •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杨维娜;王璇;蓝茜;李明;任娟;何岚;吕社民;李冬民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DPVD)及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非DPVD)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明确2型糖尿患者伴发DPV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57例40~70岁临床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依据周围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DPVD组和非DPVD组;以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病例相比,DPVD组患者病程较长,且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眼病的并发率较高,生化分析显示DPVD组患者血清中hsCRP、TC/HDL-C水平升高,而HDL-C降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hsCRP、HDL-C、TC/HDL-C为D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病程、血压增高、周围神经病、眼病、HDL-C减低及hsCRP增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相关,并且病程、HDL-C、hsCRP、TC/HDL-C是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