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崔炎增;李静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疗效.方法 对150例PCI患者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d;巴曲酶首次10B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3次.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合治疗7、14、21d时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72%)和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2%、66%)(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巴曲酶治疗PCI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 巴曲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何文;红雨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巴曲酶在脑梗死患者治疗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参考.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巴曲酶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采用不同临床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计学意义;②总有效率77.08%.有效率组间的比较,治疗组患者显著的好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实践的过程中,采用巴曲酶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恢复效果更好,是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可靠选择.

  • 复聪通窍汤合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作者:荣全胜;郭晓文

    目的 观察复聪通窍汤合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近三年来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均采取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甲泼尼松龙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巴曲酶、复聪通窍汤治疗,对照组均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甲泼尼松龙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组均住院治疗满1个疗程(15天).结果 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复查纯音听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整体疗效上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聪通窍汤合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有比较理想的疗效.

  • 巴曲酶治疗糖尿病足20例

    作者:王绍兰

    目的 探讨巴曲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联用巴曲酶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比同期常规治疗的另20 例患者,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和治疗效果.结果 巴曲酶治疗糖尿病足较常规治疗有着较好的治愈效果,临床有效率达到95%(P<0.05).结论 巴曲酶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13例

    作者:王锦海;陆竹;李艳;陈蕊;尤东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心电图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225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用巴曲酶联合丹红注射液,巴曲酶应用6天,第7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入院后前2周不用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其它治疗同对照组.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和Fib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Fib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达97.3%,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巴曲酶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 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郭丹

    目的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并与巴曲酶单独使用进行比较,观察两药联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66例患者入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巴曲酶治疗+丹红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33例;仅采用巴曲酶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动力学参数、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数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Vmean(平均血流速度)、Vmax(大血流速度)、Vmin(小血流速度)、Qmean(平均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R(脑血管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NS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 (S100B蛋白)、MBP(髓鞘碱性蛋白)、GFA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 在巴曲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基础上实施丹红注射液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流状态和神经相关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更为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药物联合治疗进展性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唐珂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巴曲酶、银杏达莫、阿托伐他汀和拜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84例,按住院单双日分组,单日为观察组,双日为对照组,每组各42人.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30mL静脉滴注,1次/d,共14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给予巴曲酶首剂10U静脉滴注,第2、3天各5U静脉滴注,共3d,常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拜阿司匹林100mg/d,疗程14d.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肝肾功能,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两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巴曲酶、银杏达莫、阿托伐他汀和拜阿司匹林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变血液流变学,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适用于进展性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巴曲酶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晓;侯晓晖

    目的 对采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的方法对患有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进展性脑梗死的确诊患者病例7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巴曲酶与依达拉奉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没有出现特别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的方法对患有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用药后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值得使用和推广.

  • 生长抑素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华丽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巴曲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24h止血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止血时间为19.37±5.18h,短于对照组的27.88±6.54h(P<0.05);输血量为1.17±0.44U,少于对照组的2.61±0.53U(P< 0.05),48h再出血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止血速度快、输血量减少、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巴曲酶治疗缺血性迷路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岳姣姣;李华华

    目的::观察巴曲酶与常规用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迷路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5例痊愈,9例显效,2例无效,1例脱落,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8例显效,6例无效,2例脱落,有效率为50.00%。结论:巴曲酶联合常规用药治疗缺血性迷路卒中疗效较好。

  • 降解纤维蛋白原可减少创伤性脑损伤后胶质瘢痕与纤维瘢痕的形成

    作者:白丹;李丹;刘囡;裴丹;李洪鹏

    目的 探讨通过降解纤维蛋白原减少创伤性脑损伤后胶质瘢痕与纤维瘢痕的形成的可能性.方法 选用8周龄昆明小鼠按照川野的方法制备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损伤模型.小鼠经腹腔注射麻醉后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上.在前囟点右后方1.5mm处用牙钻打开一长方形缺口,用自制宽度2.0mm的刀片从大脑表面垂直插入6.0mm.然后缓慢拔出刀片,止血缝合.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于手术后1h立即注入巴曲酶注射液,连续3d.术后第4、7、14天取脑行水平位冠状浮游切片.应用胶原蛋白Ⅳ(ColⅣ)及GFAP抗体特异性识别损伤区域纤维瘢痕及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应用双标免疫荧光法观察损伤部位的瘢痕组织形成.结果 在伤后第4天,对照组的损伤部位出现ColⅣ沉着,周边出现由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境界膜,第7天后损伤中心形成纤维性瘢痕,第14天后瘢痕更明显,周边同样有星形胶质细胞包围;而实验组在第4天的损伤部位周边不易形成星形胶质细胞的境界膜,第7天及第14天纤维性瘢痕几乎不存在,但周边仍被星形胶质细胞所围绕.双重免疫荧光显示,对照组的损伤中心有纤维连接蛋白(FN)沉着,形成纤维性瘢痕;而实验组在损伤7d后FN沉着明显减少,14d后几乎消失;两组在损伤周边都有GFAP免疫阳性反应阳性细胞围绕.结论 在脑损伤后,注入巴曲酶可通过降解纤维蛋白原减弱纤维性瘢痕及胶质瘢痕的形成.

  • 巴曲酶对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作者:韩桂兰;居岭;纪洪喜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脑死塞治疗前和治疗后10天血浆颗粒内的GMP-140含量,多功能血液凝集仪测定治疗前后Fg.结果 GMP-140和Fg含量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巴曲酶能明显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减少血小板活化,降低血浆血小板GMP-140含量.降低Fg含量.说明对预防血栓形成和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

  • 颈动脉注射巴曲酶治疗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

    作者:郑应海;龙成华;邹军;唐泽民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2001~2004年笔者采取颈动脉注射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巴曲酶治疗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钰;丛琳;张朝东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探讨巴曲酶是否对溶栓并发脑出血有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管内细丝栓堵大脑中动脉(MCA)2 h后拔除线栓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用巴曲酶、尿激酶以及两者联合治疗,同量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MCA缺血再灌注后24 h、48 h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脑出血发生及2-48 h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梗死灶体积及体积百分比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减小,各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尿激酶组有5例发生脑出血,巴曲酶组无脑出血,联合应用巴曲酶与尿激酶组脑出血发生少于尿激酶组,但无显著性;巴曲酶组和联合应用巴曲酶与尿激酶组梗死灶周边MMP-2、MMP-9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和尿激酶组.结论巴曲酶溶栓可使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梗死灶体积减小,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无脑出血并发症,这一作用可能与巴曲酶抑制MMP-2和MMP-9的活化有关.

  • 雷帕霉素和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作者:陈丹;吕安林;张薇;苑媛;刁繁荣;李军杰

    目的了解雷帕霉素和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rapamycin-batroxobin eluting stent,RBE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微喷法制备聚合物及雷帕霉素和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组,聚合物及雷帕霉素涂层支架作为对照组.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每组8只猪,每只猪置入上述1枚支架.支架置入前、后即刻及终点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支架置入前及终点时的全血细胞计数、生化指标、血压、心率、体重、全程的行为状态;处死动物后取出支架置入段冠状动脉,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组织学观察测量;取肺、胃、小肠、大肠、肝、肾以及支架血管段供血的心室壁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组均未发现骨髓抑制、溶血、对肝、肾功能及代谢无明显影响,两组中心率、血压、体重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对行为状态无影响.结果所有支架置入成功.实验期(28 d)内两组中冠状动脉无狭窄,内膜面积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未见明确的炎症反应细胞.未发现肺、胃、小肠、大肠、肝、肾以及支架血管段供血的心室壁与RBES涂层支架有关的病理损害.结论RBES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后28 d的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良好.

  • 巴曲酶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棉荣;鲍瑞雪;孟庆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巴曲酶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巴曲酶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 d和6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进行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66例患者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降低( P<0.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 P<0.001),总有效率为93.9%;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巴曲酶静脉滴注可作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方法之一.

  • 抗栓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钟池;王安宁;宋保华;于新军;逢迎春;张爱娟

    目的 探讨抗栓药物联合应用对失去溶栓机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起病6~1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约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46)给与巴曲酶、肠溶阿斯匹林、双嘧达莫等抗拴药物,及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n=37)除常规治疗外,尚给与阿斯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组凝血常规等实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7±6.4)显著低于对照组(20.1±7.2)(P<0.01).治疗后90天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86.8±12.9),显著高于对照组(43.4±15.1)(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抗栓药物联合治疗后,除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外.其他凝血指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抗栓药物联合治疗对失去溶栓机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较单用阿司匹林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出血事件的风险也没有增加.

  • 脑活素、巴曲酶及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

    作者:李凤娥;李威

    目的 研究脑活素、巴曲酶及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脑梗死19例,脑活素、巴曲酶及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对照组脑梗死19例,用脑活素与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治疗.治疗14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9.5%.结论 采用奥扎格雷钠、巴曲酶及脑活素三种药物联合治疗脑梗死,能取得较好疗效.

  •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梁慧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0月~2011年6月我院治疗急性脑梗死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巴曲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及预后.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1.4%,治疗组好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治疗组病死率和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巴曲酶
  • 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谷彩萍;高寒梅;郭靖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组(治疗组)和巴曲酶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后14d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第7d、第14d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4d后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85.7%)较对照组(67.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14d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用巴曲酶,且安全、实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749 条记录 2/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