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抑制Akt通路提高视网膜母细胞瘤对卡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浩;王怡琛;李彬;杨素红;宫月秋

    目的 探讨抑制Akt信号通路活性能否提高视网膜母细胞瘤(RB)SO-Rb50细胞对卡铂的敏感性.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SO-Rb50细胞株.方法 CCK-8法检测卡铂作用于细胞的IC50值;蛋白印迹法检测Akt、p-Akt、caspase 3、bax、p21蛋白在药物作用前后表达量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改变.主要指标 IC50值,蛋白表达量,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百分比.结果 卡铂作用于SO-Rb50细胞48小时的IC50值为(30.1±5.9)mg/L;分别用5μM和10μM的LY294002抑制细胞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后,卡铂作用于SO-Rb50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6.3±0.83)mg/L和(8.64±0.11)mg/L.用卡铂(30mg/L)、LY294002(5 μM和10 μM)单独或联合作用于SO-Rb50细胞48 h后,细胞Akt活性随LY29400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aspase-3蛋白生成增加,bax蛋白生成增加,p21蛋白在卡铂作用下生成显著增加;LY294002对细胞周期的进程无明显影响,卡铂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从(57.89±2.16)%下降至(12.11±2.87)%,G2/M期细胞从(0.34±0.34)%增加至(43.62±11.01)%,S期细胞无明显变化;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并未改变卡铂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论 抑制Akt信号通路可提高SO-Rb50细胞对卡铂的敏感性,抑制Akt信号通路可能是提高RB化疗疗效的一个靶点.

  • 藤茶双氢杨梅树皮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作者:唐琪;郑作文;蒋林志;严宇清;何剑峰;梁皓

    目的 观察中药单体成分双氢杨梅树皮素(ampelopsin,APS)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株HXO-RB44凋亡的影响,以探讨中药治疗RB的可能性.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HXO-RB44用于实验,不同浓度的APS作用于HXO-RB44细胞24小时后,以MTT法、生长曲线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观察APS对HXO-RB44的体外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MTT法检测证实,APS对HXO-RB.的IC50为14.71 mg/L;细胞生长曲线法提示其对HXO-RB44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软琼脂克隆形成法观察APS浓度>9.90 mg/L时抑制率为100.0%,药物浓度为4.40 mg/L,抑制率为52.2%.APS作用后出现了明显的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皱缩、核染色质浓缩、核碎裂等凋亡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50.00 mg/L、14.84 mg/L、4.40 mg/L和0.00 mg/L APS作用24小时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8.1%、58.5%、14.8%和4.8%,各浓度组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4.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之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S对HXO-RB44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体外培养的RB细胞凋亡,可作为中药治疗RB的候选药物.

  • 体外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作者:刘万丽;吴中耀;杨华胜;李永平;黄祥坤;颜建华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ma,RB)细胞对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以制定合理的RB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案.[方法]应用3-(4,5)-双甲基-2噻唑-(2,5)-二甲基溴化四氮唑蓝(MTT)体外药敏法,测定35例RB患儿瘤细胞对常用的阿霉素、长春新碱、鬼臼乙叉苷、卡铂、甲氨喋呤、放线菌素D和噻替哌共7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RB的药敏可评价率是86.7%.同一种药物对不同的肿瘤细胞有不同的抑制率,7种药物的高抑制率是卡铂(91.8%)、噻替哌(90.7%)、放线菌素D(89.7%)、鬼臼乙叉苷(88.4%)、阿霉素(86.61%)、甲氨喋呤(58.66%)、长春新碱(54.95%);低的直接抑制率均是0.[结论]不同RB个体的瘤细胞对不同的化疗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体外药敏试验筛选敏感化疗药物对临床RB个体化治疗有应用价值.

  • 环孢素影响化疗药物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毛羽翔;吴中耀;杨华胜;郑健樑;林少芬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环孢素(cyclosporin,GSA)影响化疗药物卡铂与足叶乙甙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的促效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卡铂组(G1)、卡铂+0.5 mg/L CSA组(G2)、卡铂+1.0mg/L CSA组(G3)及足叶乙甙组(G4)、足叶乙甙+0.5 mg/L CSA组(G5)、足叶乙甙+1.0 mg/L CSA组(G6),每组各加样5孔.G7组为不同浓度CSA单独作用于Rb细胞.用从0.004至1.00mg/L倍数增加的9个不同浓度含量化疗药物卡铂和足叶乙甙及加入0.5 mg/L和1.0 mg/L浓度的环孢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O-Rb50细胞.采用MTT法比较各组Rb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通过计算Rb细胞抑瘤率、半数细胞抑制所需药物浓度IC50值及倒置显微镜下Rb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环孢素影响化疗药物抑制Rb细胞的作用.[结果]卡铂及足叶乙甙加入CSA作用于SO-Rb50细胞,其细胞抑瘤率较单独应用卡铂及足叶乙甙时增高,G1~G6组的IC50值(mg/L)分别为:0.335、0.183、0.130、0.113、0.099、0.077,随着CSA的加用及浓度的增加,IC50值逐渐降低.G1与G2、G3组及G4与G5、G6组的抑瘤率分别作t检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1与G2、G3组及G4与G5、G6组IC50的分别作方差分析检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单纯CSA组抑瘤率与药物浓度无相关关系(P>0.1).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加用环孢素后随药物浓度增加Rb细胞坏死变形较卡铂组及足叶乙甙组明显.[结论]CSA单独作用于SO-Rb50细胞无抑制杀灭作用,但CSA能促进卡铂及足叶乙甙对SO-Rb50细胞的抑制杀灭作用.随着CSA浓度增加,卡铂及足叶乙甙对Rb细胞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 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姜华;方倩;邓海浪;夏杰军;罗芳;张靖

    目的 观察经眼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IAC)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全身静脉化学药物治疗(全身化疗)后再行IAC的RB患儿34例4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4.1个月.双眼21例,单眼7例.42只眼中,国际RB分期B、C、D、E期为1、3、32、6只眼,分别占2.4%、7.1%、76.2%、14.3%.全身化疗后肿瘤复发、瘤体增大者分别为4、10只眼,分别占9.0%、24.0%;序贯IAC者28只眼,占67.0%.所有患眼均接受IAC联合激光光凝、冷冻等眼局部治疗.IAC方案采用联合、交替给药方式,单数次IAC为美法仑联合卡铂灌注;偶数次IAC为美法仑联合拓扑替康灌注.根据IAC后瘤体情况决定是否再次IAC.瘤体增大、玻璃体或视网膜下种植增多终止IAC,行眼球摘除手术.保眼患儿末次IAC后平均随访时间(21.4±3.7)个月;眼球摘除患儿行眼球摘除手术后结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2±2.9)个月.观察IAC后瘤体控制情况以及眼局部并发症和全身不良反应及骨髓抑制程度.结果 42只眼平均行IAC为(4.0±0.9)次.42只眼中,肿瘤钙化或形成瘢痕或呈鱼肉状改变32只眼,保眼率76.2%.其中,B、C、D、E期分别为1、1、27、3只眼,保眼率分别100.0%、33.3%、84.4%、50.0%.行眼球摘除手术10只眼.其中,IAC后瘤体无缩小2只眼;肿瘤复发3只眼;玻璃体积血3只眼;眼球萎缩1只眼;瘤体玻璃体广泛种植1只眼.34例患儿中,出现眼睑肿胀18例;玻璃体积血、眼球萎缩分别为3、1例.全身出现Ⅰ~Ⅳ度骨髓抑制22例.结论 IAC对眼内RB有较好疗效,但仍存在肿瘤复发;未见严重眼局部和全身并发症.

  • 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对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肿瘤浸润和眼外转移及特定疾病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路璐;唐松;郭慧;刘桂琴;赵东升

    目的 观察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对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肿瘤浸润和眼外转移以及特定疾病生存率(DSS)的影响.方法 行眼球摘除的41例晚期RB息儿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诊断年龄2~72个月,平均诊断年龄23.08个月.单眼25例,双眼16例.D期13例,E期28例.眼球摘除手术前曾接受过全身化疗25例(化疗组),首选治疗为眼球摘除手术者(手术组)16例.两组患者性别、诊断年龄、单双眼发病比例、RB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每例患儿的病理组织学报告进行手术后病理分期(pTNM)风险性评估,确定肿瘤在视神经、脉络膜和前房侵犯程度,并将其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3个等级.41例患儿中,因颅内转移或眼外转移终死亡5例;均为化疗组E期患儿.采用R软件生存分析软件包的survfit函数,应用Kaplan-Meier估计方法,测算E期患儿自诊断之日到随诊结束或死亡时间为止的DSS.对比分析化疗组、手术组E期患儿以及诊断后眼球摘除时间超过3个月和3个月以内E期患儿的DSS差异.结果 化疗组高风险比例较手术组明显降低.但两组总体风险性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30,P=0.077).化疗组D期患儿的总体风险性较手术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0,P=0.015).两组E期患儿总体风险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9,P=0.889).化疗组、手术组E期息儿DSS分别为0.71和1.00;两组E期患儿D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00,P=0.050).诊断后眼球摘除时间超过3个月及3个月以内的E期患儿DSS分别为0.64和1.00;两者D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00,P=0.028).结论 全身化疗并不能降低晚期RB患儿肿瘤浸润和眼外转移的风险,反而会降低E期患儿的DSS.

  • 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静脉化学治疗失败后行眼动脉介入化学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季迅达;李家恺;赵军阳;张靖;华续明;Carol L.Shields;赵培泉

    目的 观察眼动脉介入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对静脉化疗失败的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疗效.方法 经静脉化疗失败后再行眼动脉介入化疗的眼内晚期RB患儿13例1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15.67±8.16)个月.双眼6例,单眼7例.右眼5只,左眼10只.国际RB分期D期14只眼,占93.33%;E期1只眼,占6.67%.所有患眼均采用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和卡铂3药联合的静脉化疗.持续2~8个疗程.静脉化疗后原发视网膜瘤体初步控制后复发3只眼,占20.00%;视网膜下种植灶广泛复发9只眼,占60.00%;玻璃体种植复发2只眼,占13.33%;原发视网膜实性瘤体未能有效控制1只眼,占6.67%.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和病情选择米尔法兰、拓扑替康和卡铂等药物行眼动脉介入化疗.静脉化疗结束至眼动脉介入化疗开始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个月.治疗1~5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时间为3~52个月,中位数19个月.观察瘤体控制情况.结果 15只眼中,视网膜瘤体稳定、无有活性的视网膜下或玻璃体种植12只眼,占80.00%;因严重玻璃体种植、广泛视网膜下种植和视网膜瘤体复发导致病情未能有效控制,终行眼球摘除手术3只眼,占20.00%.无1例发生眼眶或全身转移.结论 眼动脉介入化疗对静脉化疗失败的眼内晚期RB有比较好的疗效,保眼率为80.00%.

  • 小檗胺诱导体外培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冯亦颖;王巨存;潘振华;魏树瑾;巩鸿霞

    [目的]观察探讨小檗胺(BBM)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 HXO-RB44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B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BBM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BBM处理组分别加入2、4、8、16、32 mg/L BBM,作用24、48、72 h后,四氮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生活性;4、8、16 mg/L BBM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内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ax蛋白的表达,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的活性.[结果]BBM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RB细胞的增生(24 h:F=70.547,48 h:F=603.438,72 h:F=577.521;P<0.01).作用24、48、72 h,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5.26、10.94、6.25 mg/L.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BBM处理组细胞坏死率分别为(1.25±0.45)%、(4.10±2.95)%、(4.39±0.21)%、(10.54±4.3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7,P<0.05);晚期凋亡和坏死率分别为(2.13±0.71)%、(5.45±2.31)%、(9.86±3.18)%、(11.10±1.7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45,P<0.05):早期凋亡率分别为(0.51±0.26)%、(2.68±0.35)%、(5.97±0.50)%、(11.22±1.1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976,P<0.01).BBM剂量依赖性地减少bc1-2的表达,增加Bax的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增强Caspase-3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l-2:F=835.726,Bax:F=111.963,Caspase-3:F=298.058;P<0.01).[结论]BBM体外能抑制RB细胞增生并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并增强Cspase-3的活性有关.

  • 复发或顽固性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玻璃体腔化学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高翔;王海燕;王雨生

    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对顽固性或复发性RB玻璃体腔种植者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通过玻璃体腔化疗(IVitC)治疗进展期RB及RB玻璃体腔种植患者已取得较好疗效,有望成为治疗进展期RB及RB玻璃体腔种植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考虑到眼外转移的风险,对RB患者行IVitC仍有较多争议,且对于国际分期E期的患眼仍无法替代眼球摘除.如何慎重选择适应证以及合适的药物种类和浓度,如何进行治疗技术的优化以减轻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以及长期疗效和可能的毒副作用尚需密切随访及进一步研究.

  • 视网膜母细胞瘤化学治疗的新方法:眼动脉内化学治疗

    作者:杨琳;周朋义;吕勇

    视网膜母细胞瘤(RB)眼动脉内化学治疗(IAC)是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从眼动脉向患眼注射化学治疗药物进行化学治疗的一种新方法.经眼动脉灌注化学治疗药物,通过局部高浓度药物作用达到抗肿瘤作用,同时显著降低化学治疗的并发症.目前RB的IAC的常用药物为美法仑.对于RB国际分类C、D期或者Reese-Ellsworth分期Ⅴ期的患者,应用IAC可有效提高眼球保留率.IAC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眼睑、结膜水肿,睫毛脱落,眼部红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RB的IAC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其治疗效果以及如何减少并发症都还需要更多的大范围、多中心、长期观察和研究.

  •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中需要考虑的要点

    作者:梁建宏

    随着视网膜母细胞瘤(RB)治疗技术的明显进展,更多患者有机会在生命面临极小风险的前提下得以保存眼球和视功能.尽管目前有冷冻、激光光凝、全身化疗、眼球摘除手术以及通过眼内、球周和眼动脉介入途径的局部化疗等多种治疗方式可供选择,但要形成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取得良好疗效仍有些许要点需要考虑.如明确RB是不是眼内期、眼内期肿瘤是选择保眼治疗还是眼球摘除、保眼治疗在何种情况联合化疗、如何安排RB患者的随诊及后续治疗等.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制定RB治疗方案时要面临的问题可能更为复杂,应全面综合地评估患者病情、社会经济状况、就诊条件等具体情况,必须明确任何治疗均应遵循保生命为前提的保眼、挽救视功能这一RB治疗原则.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策略

    作者:李彬;任若瑾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眼内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诊疗手段的问世,使得临床医生对于RB的治疗有了更多选择,也使得我们对于RB患儿选择采用不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的治疗策略得以实施.传统的治疗理念在不断发生更新和转变,我们应根据我国RB发病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国外对RB先进的治疗经验,努力探索并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化RB综合治疗新模式,这对提高RB息儿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多西环素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体外研究及组织学观察

    作者:刘夫玲;牛膺筠;袁春燕;周玮琰;杨莹

    目的 研究多西环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M)和细胞增生的抑制效应. 方法建立人RB细胞株三维培养系统,缺氧诱导后观察RB细胞能否形成血管网状结构及其特点;用5~20 mg/L不同浓度多西环素处理RB细胞,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观察对RB细胞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效应;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多西环素对RB细胞增生活性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不同条件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相对表达量;收集12例RB石蜡包埋样本进行CD34/PAS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观察RB中的血管生成拟态. 结果 RB细胞在三维培养系统形成管网状的拟态血管;5~20 mg/L多西环素能抑制RB细胞体外管状结构数量.MTT检测显示多西环素加药组3、5、7 d的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0,P<0.01),且不同浓度的多西环素组之间细胞的增生抑制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9.442,11.729,12.120;P<0.05),其浓度与细胞的增生呈负相关(r=-0.924,P<0.01),氯化钴缺氧组MMP-2、MMP-9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强,各浓度多西环素加药组显著低于氯化钴缺氧组(t=16.469,P<0.01).在12例RB组织标本中可见CD34阴性PAS阳性的瘤细胞围成管道样结构,部分管腔中可见红细胞. 结论 多西环素能够抑制RB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和细胞的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2、MMP-9 mRNA的表达而实现.

  • 眼科手术或联合系统化学疗法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短期观察

    作者:赵军阳;史季桐;葛心;张伟令;王一卓

    目的 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全身化学药物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84只眼行全身化疗联合局部治疗并随访3个月以上的RB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眼部超声(B型超声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CT/MRI)以及眼底照相检查(RetCam婴幼儿眼底照相机),确诊为RB的患儿共66例82只眼,双眼16例,单眼50例;男性36例,女性30例.按照国际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分期(IIRC)系统分期,A期选择局部治疗(包括激光光凝和冷冻疗法),B、C、D、E期在系统化疗(CCTV方案,环孢霉素、卡铂、替尼泊苷、长春新碱)的基础上,联合手术(包括局部治疗、眼球摘除和眶内容剜出)治疗.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8.6个月. 结果 按IIRC分期,A期5只眼,B期6只眼,C期5只眼,D期15只眼,E期51只眼(包括球外转移的);治疗结束后22只眼得以保存,其中,A~E期分别为5、6、5、4、2只眼,分别占同期治疗眼的100%、100%、100%、26.7%、3.9%;死亡5例,均为E期患者,占总人数的7.6%. 结论 眼科手术或联合系统化学治疗RB是有效的,其疗效与患者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A、B、C期患者治疗效果较好,D、E期次之.

  • 白藜芦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崔平;康洁;李军会;南娜;申景然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多药耐药性(MDR)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RB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采用浓度为6.25、12.50、25.00、50.00、100.00 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RB细胞,作用24、48 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组RB细胞的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以此表示RB细胞活性.采用浓度为50.00 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RB细胞48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DR-1、环氧化酶(COX)-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谷胱苷肽转移酶(GST)-π的m RNA和蛋白表达.3种检测均以加入等体积0.5%二甲基亚砜细胞培养液为对照组.结果 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6.25、12.50、25.00、50.00 μmol/L实验组A值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82,P<0.05).50.00、100.00 μmol/L实验组A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351,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MDR-1、MRP1、COX-2、GST-π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70、5.758、4.152、4.638,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MDR-1、MRP1、COX-2、GST-π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8、5.955、4.541、3.514,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降低RB细胞MDR因子的表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