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普鲁兰糖无色素发酵工艺研究

    作者:相茂功;邓长江;朱希强;郭学平;王凤山

    目的 获取普鲁兰糖产量高且色素分泌少的突变菌株,优化普鲁兰糖的发酵工艺.方法 紫外法诱变出芽短梗霉;通过测定普鲁兰糖的产量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结果 获得了高产普鲁兰糖且色素分泌量少的突变菌株;优化后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0%,酵母膏0.2%,(NH4)2SO40.06%.初始pH 6.5.工艺优化后发酵过程无色素分泌,普鲁兰糖产量达到67.2 g/L.结论得到了普鲁兰糖产量高且色素分泌少的突变菌株,工艺优化后发酵过程无色素分泌.

  • 精氨酸产生菌的代谢机制及选育进展

    作者:伊廷存;袁建国;李峰;高艳华

    L-精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是蛋白质和肌酸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一种条件必需性氨基酸,L-精氨酸在营养生理、医药工业和饲料工业方面有重要作用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精氨酸的代谢机制及精氨酸产生菌的选育研究进展.

  • 产透明质酸菌的育种概况

    作者:石艳丽;郭学平;栾贻宏

    近年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已成为透明质酸生产的主流,产透明质酸菌的育种技术也不断发展,本文综述了产透明质酸菌的育种概况.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诱变 育种
  • 电离辐射所致的DNA双链断裂检测技术的进展

    作者:由莉;赵永成

    电离辐射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导致各种类型的DNA损伤.在DNA的各种损伤中,DNA双链断裂又被公认为是电离辐射致畸、诱变和导致细胞死亡的主要损伤因素.

  • 辅酶Q10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正光;柏丽娟;卓文海;张瑞霞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辅酶Q10(CoQ10)产物活性好,并可通过诱变育种和优化工艺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文章综述菌种的突变育种、发酵工艺的优化.

    关键词: 辅酶Q10 诱变 优化 前体
  • 利用微波诱变技术提高菌株B1抑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张久明;黄乐平;裴月湖;田黎

    目的研究微波辐射技术对具强抑菌活性的海洋微生物紫外突变株B1的诱变效应,并获得诱变处理的合适剂量.方法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悬液进行不同时间微波辐射处理,基于微生物诱变育种随机性,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诱变结果分析评估,并对筛选的高活性菌株进行传代.结果60s微波辐射为适诱变剂量,在此处理上获得的1株高活性橙色菌株B1-413,其小抑菌浓度(MIC)由亲代B1的125μl·mL-1,降低至突变株B1-413的32μl·mL-1,抑菌活性提高了近4倍,并经传代实验证实其抑菌活性稳定.结论菌株B1对微波辐射敏感,诱变效应明显.

  • 假单胞菌产壳聚糖酶突变菌株的筛选

    作者:王艳;周培根;俞剑燊;王平平;戚晓玉;陶圣诞

    以假单胞菌Y1为出发菌株,分别通过亚硝基胍(NTG),Co60,UV(紫外)诱变,采用透明圈法筛选,获得了产壳聚糖酶较好的突变菌株假单胞菌Y8,其所产酶活力达到3.0 U·ml-1,酶活力提高近6倍,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3种诱变方法中,UV诱变效果好.

  • 大蒜对香烟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光谋;徐振平;杨保胜;孙璐;穆灵敏;丰慧根

    目的探讨大蒜对香烟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不同浓度香烟烟雾水溶物诱发蚕豆根尖微核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大蒜对诱变剂的抗诱变作用.结果香烟烟雾水溶物(0.5~4支/100ml)能显著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的形成(P<0.01),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香烟烟雾水溶物加入大蒜蒜汁处理蚕豆根尖,微核率显著降低,与阳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蒜蒜汁具有良好的抗香烟诱变能力.

  • NAT诱发蚕豆微核效应

    作者:徐振平;张光谋;杨保胜;孙璐;丰慧根

    目的探讨NAT诱发蚕豆根尖的微核效应和大蒜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不同浓度NAT诱发蚕豆根尖微核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大蒜的抗诱变作用.结果高浓度NAT(0.5~10mg·ml-1)组能显著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的形成(P<0.01),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加入大蒜蒜汁处理蚕豆根尖,微核率显著降低,与阳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剂量NAT具有致突变作用,大蒜蒜汁具有良好的抗NAT诱变能力.

  • 转座因子Tn917随机诱变变形链球菌UA159

    作者:卫华;樊明文;边专;张平;周颖

    目的:诱导转座因子Tn917随机插入变形链球菌UA159染色体,产生在不同位点突变的突变株库.方法:用含转座因子Tn917的质粒pTV1-OK转化变形链球菌UA159,诱导转座因子发生转座后,产生大量的突变株.随机挑选6株突变株,提取基因组DNA,EcoRⅠ酶切,以质粒pTV1-OK的4.3 kb KpnⅠ片段(含Tn917部分序列)为探针,做Southern 杂交,以野生株为对照.结果:野生株无杂交带,突变株均有且只有一条杂交带,且杂交带的位置不尽相同.结论:转座因子Tn917可以单拷贝随机诱变变形链球菌野生株,产生在不同位点突变的突变株,是从基因水平研究变形链球菌的有效手段.

  • 薄荷不定芽诱导及NaN3诱变研究

    作者:周玉丽;方林森;胡能兵;苗永美;舒英杰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激素配比、Vc对薄荷茎段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及不同浓度NaN3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变效果,为薄荷离体化学诱变体系的建立奠定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方法:以薄荷试管苗节间部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TDZ、6-BA、NAA及Vc对薄荷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在筛选出佳诱导配方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的NaN3(0、2、4、6、8、10、12、14和16 mg/L)对薄荷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结果:培养基MS+0.1 mg/L TDZ +0.2mg/L NAA+1 mg/L Vc+ 30 g/L蔗糖+5.5 g/L琼脂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效果佳,NaN3诱导薄荷愈伤组织的LD50为14 mg/L处理10d,12 mg/L处理20 d,10 mg/L处理30 d,诱变后愈伤组织经分化形成完整植株,通过对比再生植株形态学差异,筛选出变异植株81株.结论:初步建立了薄荷的NaN3离体化学诱变体系.

  • 应用转基因小鼠研究心力衰竭的进展

    作者:杜晓军

    近十年来,随着小鼠基因库的破译,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基因干预技术的进展,已有大量转基因(TG)小鼠品系问世.通过对某一靶基因的干预(如利用α-心肌凝蛋白启动子介导的过度表达、剔除、诱变等),目前已建立了140多种具有各种心脏表现型的小鼠品系.

  • GEFS+致病相关基因SCN1A表达载体的定点诱变

    作者:蔡阳林;龙跃生;石奕武;邓维意;高枚眉;赵绮华;孙卫文;廖卫平

    目的:利用长距离PCR定点突变技术对GEFS+致病相关基因SCN1A进行定点诱变.方法:在突变位点处设计一对延伸方向相反的引物,通过长距离 PCR扩增,得到携带突变位点的新质粒;然后用Dpn I酶切去掉母质粒;再转化至大肠杆菌进行克隆.结果:DNA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已经发生突变,SCN1A所编码的第1765位密码子由苯丙氨酸(Phe)突变为亮氨酸(Leu).结论:SCN1A突变表达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点导致I型电压依赖型钠通道功能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 利用体外定点诱变技术构建人突变型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

    作者:于洪枫;曾瑞萍;葛春喜;林群娣

    [目的] 构建突变型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IDUA)cDNA,为体外表达、鉴定突变的性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以野生型pcDNA3-IDUA为基础质粒,采用双引物法体外定点诱变技术,引入突变E404X.[结果] 突变区域经PCR-SSCP和测序证实诱导突变成功.[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突变型IDUA cDNA,可用于下游的体外表达;此定点突变技术具有简便、诱变效率高等优点,是体外构建突变型基因的一种有效方法.

  • In-Fusion技术构建Ⅰ型钠通道与红色荧光蛋白共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

    作者:刘超;汤斌;曾杨;于美娟;石奕武;廖卫平

    目的:构建Ⅰ型钠通道(NaV1.1)与红色荧光蛋白(DsRed)共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方法:利用In-Fusion技术将SCN1A基因亚克隆到DsRed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MV-IRES-DsRed).限制性内切酶对载体进行酶切并回收线性载体片段,PCR扩增SCN1A基因(与线性载体对应两端有15个相同碱基),In-Fusion技术进行融合即得到pCMV-SCN1A-IRES-DsRed.将其转染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NaV1.1的表达.定点诱变试剂盒对其进行定点诱变.结果:成功构建NaV1.1与DsRed共表达载体,SCN1A基因所编码的第1 623位密码子由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结论:NaV1.1与DsRed共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点导致NaV1.1功能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 N-乙基-N-亚硝基脲对兔牙髓干细胞侵袭和黏附能力诱变的体外研究

    作者:周岚;郑根建;罗军;林肖南;应于康;吴伟力

    目的:通过体外诱瘤技术,利用N-乙基-N-亚硝基脲(ENU),诱导兔的牙髓干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发生变化.方法:在兔牙髓干细胞经ENU诱导后,通过增殖曲线、侵袭和黏附实验对诱导后的牙髓干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观察.结果:牙髓干细胞诱变后增殖、侵袭和黏附能力都明显增强,细胞形态改变明显.结论:ENU有将牙髓干细胞诱导成为成釉细胞瘤肿瘤干细胞的趋势.

  •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作者:贝春华;张瑛;秦林原;杨琳;段洁莹;刘念;余红平;于祥远

    目的 综合评估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插入/缺失(I/D)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T2DN) 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应用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相关文献,截止日期2016年6月1日. 运用Review Manager 5.0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合并OR值及相应95%置信区间(95%CI)评估ACE基因I/D多态 与T2DN的发病风险.结果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29篇文献4 357例研究对象,包括2 208例T2DN患者和2 149 例2型糖尿病且无DN者纳入本研究.Meta分析显示,与ACE基因I/D多态I等位基因相比,D等位基因可显著增加 T2DM患者发生DN的风险,OR值及相应95%CI为1.44(1.25,1.66);基因型分析显示,在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型下, ACE基因I/D多态位点与中国人群DN发病风险显著相关,相对发病风险的OR及相应95%CI为1.42(1.15,1.76)和 1.75(1.46,2.10).Begg′s检验显示,所纳入研究数据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T2DN 发病风险密切相关,D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的危险遗传因素.

  • 猪肉保鲜剂的毒性及效果研究

    作者:聂木海;诸茂盛;张全新;麦惠霞;梁晓芸;蔡琬冰;梁秀明

    目的:研究猪肉保鲜剂的毒性及保鲜效果.方法:毒性试验按<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用猪肉保鲜剂喷洒于鲜猪肉表面,置于35℃培养箱中20小时后评价其保鲜效果.结果:小鼠急性毒性LD50>10000mg/kg,属实际无毒级;蓄积系数K>5.3,属轻度蓄积;小鼠微核,精子畸形试验及Ames试验均为阴性.保鲜试验结果显示猪肉表面色泽不变,没有异味;光镜下观察,肌细胞排列整齐.结论:猪肉保鲜剂没有毒性作用,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

    关键词: 保鲜剂 毒性 诱变 效果
  • 吸烟及饮酒对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

    作者:马国建;许林;沈宗丽;陈森清;吴建中;薛开先

    大量的实验证据表明,吸烟与人肺癌的发生呈阳性相关[1-3];另一方面,酒作为人类致癌有效促进因子或辅助因子,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4,5].但吸烟同时饮酒对人肺癌形成的诱变促进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棱技术,在96例肺癌患者中观察了吸烟及饮酒对人淋巴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

  • 固态发酵黑曲霉产壳聚糖酶的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作者:吴爱祥

    目的 研究黑曲霉产壳聚糖酶的纯化及其性质.方法 紫外诱变筛选黑曲霉产壳聚糖酶高产菌株,并分离纯化其固态发酵物的粗提液,研究纯化的壳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 固态发酵120 h,干培养基的酶活力可达58.12 U·g~(-1).固态培养基提取液通过丙酮分级沉淀,经交联壳聚糖树脂亲和层析、DEAE-Sepharose FF层析得到了一种胞外壳聚糖酶,分子量为63kD,适反应温度为55℃,适反应pH6~7,降解壳聚糖反应的米氏常数K_m为2.933 g·L~(-1),V_(max)为0.028 g·L~(-1)·min~(-1).该酶不能降解片状甲壳素和纤维素,能微弱降解CMC和胶体甲壳素,适底物为脱乙酰度90%的胶体壳聚糖.结论 紫外诱变的成本低、方法简单,利用黑曲霉高产壳聚糖酶菌株发酵能生产一种新型壳聚糖酶.

129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