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烟雾病患者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张鑫;张庆荣;徐玲;杭春华;王汉东;史继新

    烟雾病患者常合并颅内动脉瘤,而动脉瘤是危及患者生命、导致残疾的高危因素.对于烟雾病患者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在国外多为个案报道,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例分析

    作者:宁旗军;张慧亚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GDC材料进行栓塞.结果:100%栓塞5例,90%栓塞2例,80%栓塞1例,术后随访1~12个月,无一例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 烟雾病患者颅内主干型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张鑫;张庆荣;吴琪

    目的 总结血管内治疗烟雾病患者颅内主干型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影像学证实为烟雾病合并颅内主干型动脉瘤,对13例颅内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治疗,动脉瘤完全填塞11例,90%以上填塞2例.所有载瘤动脉通畅,临床效果优良.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烟雾病患者颅内主干型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篮筐"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龙霄翱;陈兵;陈立一;许成杰;赵革灵

    目的 探讨"篮筐"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方法、机制、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1:1≥颈/体≥1:2的颅内宽颈动脉瘤156例,应用"3D弹簧圈"成篮技术;颈/体<1:2的窄颈动脉瘤,应用"2D弹簧圈"成篮技术;后继弹簧圈选用普通二维弹簧圈、水凝胶弹簧圈或毛弹簧圈以达致密填塞.结果 156例共158个颅内动脉瘤中100%闭塞143个(90.5%),出院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131例(84.0%),死亡2例(1.3%).结论 "篮筐"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增加颅内动脉瘤的填塞率,减少瘤颈残余,达到致密填塞,改善预后的目的 .

  • 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35例

    作者:宣井岗;彭亚;陈荣华;朱旭成

    目的 探讨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35例UIAs患者应用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复查颅脑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栓塞效果.结果 35例均栓塞成功.术后即刻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100%栓塞29例、95%栓塞3例、90%栓塞2例、80%栓塞1例.1例并发术中破裂出血者术后10d痊愈.32例获1个月-3年临床随访,无再出血;21例获1年的DSA随访,1例术后即刻90%栓塞者动脉瘤部分再通.结论 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UIAs效果好、安全性高.

  • 双微导管技术结合3D-DSA治疗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

    作者:郭再玉;马廉亭;李俊;杜浩;张戈

    目的 探讨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应用双微导管辅助技术结合3D-DSA的多次应用治疗12例复杂难治性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示100%栓塞7例,>90%栓塞5例,载瘤动脉均通畅,无缺血并发症发生.11例病人恢复良好,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结合术中3D-DSA应用可有效治疗颅内复杂的临界宽颈动脉瘤.

  • 生物可吸收聚合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李兴;石忠松;齐铁伟;郭少雷;黄正松

    目的:评价新型生物可吸收聚合物弹簧圈--Matrix可脱弹簧圈(Matrix detachable coils,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Matrix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22个动脉瘤),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2个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17个行单纯Matrix栓塞,5个采用支架瘤颈成形术结合Matrix栓塞).100%致密填塞15个(68%),95%填塞4个(18%),90%填塞3个(14%).1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2例弹簧圈尾端脱入毗邻的血管,1例载瘤动脉闭塞.10例患者术后4~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随访,均无动脉瘤复发及明显载瘤动脉狭窄,8个动脉瘤体积缩小.18例均进行临床随访(1~12个月),2例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Matrix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可预防动脉瘤复发并可减轻占位效应,但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 Onyx结合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作者:彭华;邱俊;丁常云;李和;刘盛君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internal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s,TCCF)是由外伤导致颈内动脉主干或(及)其分支和(或)颈外动脉分支破裂与海绵窦直接交通形成的异常动静脉瘘,造成一系列的循环紊乱和相应的临床症候群.在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率约为2.5%[1].目前利用可脱球囊介入栓塞技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尽管应用可脱性球囊栓塞可治愈大部分TCCF,但仍有少数病例治疗相当困难.对于一些可脱性球囊难以治愈的病例,既要去除原发病,又要保持颈内动脉通畅则更加困难.目前国内外已有报道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成功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2,3].

  • Matrix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成伟;王志刚;宋千;丁璇;潘顺;张庆林

    目的探讨Matrix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共61个颅内动脉瘤施行血管内Matrix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4例宽颈动脉瘤和2例梭形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Matrix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应用Matrix可脱弹簧圈栓塞成功53例58个动脉瘤,占95.1%;3例因严重血管痉挛导致微导管无法到位而实施动脉瘤夹闭术;2例弹簧圈尾端残留于载瘤动脉,但未导致临床后果;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53例随访3~12个月无再次出血和并发症.结论Matrix可脱弹簧圈可有效栓塞颅内各部位动脉瘤,术中有明显的促进动脉瘤腔内形成血栓的作用,可以防止再次破裂出血.

  • 双微导管技术结合3D-DSA 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作者:唐海涛;范春红;赵江;鲁春鹤;陈刚;曹振宇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应用双微导管辅助技术结合3D-DSA的多次应用治疗10例复杂难治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示100%栓塞7例,>90%栓塞3例,载瘤动脉均通畅,无缺血并发症发生。9例病人恢复良好,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结论:双微导管技术结合术中3D-DSA应用可有效治疗颅内复杂的临界宽颈动脉瘤。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