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毕西巴尼和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和腹水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强;张磊;李华

    为探讨毕西巴尼、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和腹水的临床疗效,将60例经病理学、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和腹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和腹水基本流净后,治疗组应用毕西巴尼、IL-2胸、腹腔内灌注;对照组用顺铂(DDP)做胸、腹腔内灌注.结果示,治疗组CR+PR为93.3%,对照组CR+PR为 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发热38.5℃以下者显著,白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见;对照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显著.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和腹水缓解率较高,毒副反应轻,是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 溶血性链球菌制剂OK-432对二甲基苯丙蒽/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琰;康仟;武峰;赵彬

    目的 构建二甲基苯丙蒽(DMBA)/巴豆油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模型,应用其研究溶血性链球菌制剂OK-432 对化学致癌剂的对抗作用.方法 雌性DBA/2 小鼠40 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OK-432 组.设计经典的DMBA/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模型,从肿瘤发生率、每鼠荷瘤数、抑瘤率、肿瘤体积变化和皮肤组织病理切片5 方面对2 组小鼠进行药效评价,探讨OK-432 对皮肤乳头状瘤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OK-432 组比模型组肿瘤发生时间推迟近2.5 周,肿瘤诱生率和每鼠荷瘤数减小,抑瘤率为65.6%,皮肤组织病理切片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OK-432 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乳头状瘤的发生时间,减少肿瘤的发生,OK-432 有一定的癌症化学预防作用.

  • MyD88在OK-432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

    作者:倪秀雄;刘丽燕;刘永建;曾真;袁明洲;陈玄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s)髓性分化蛋白88(MyD88)在OK-432诱导DCs 成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MMCs),在含10%胎牛血清、重组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的培养体系中诱导培养,所得的细胞即为DCs.于培养的第5天,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不加OK-432和MyD88 siRNA;OK-432组加入终浓度为5 μg/mL的OK-432;RNA干扰组加入MyD88 siRNA 12 h后,再加入5 μg/mL OK-432刺激.半定量RT-PCR法检测DCs中MyD88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D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2的能力;MTT法检测DCs体外刺激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活性.结果 OK-432组DCs的MyD88高表达、TNF-α和IL-12释放明显增加并能诱导较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而用MyD88 siRNA干扰后以上效应均降低(P<0.05).结论 靶向MyD88 siRNA可明显抑制小鼠DCs中MyD88的表达和OK-432诱导的DCs成熟,表明MyD88介导OK-432诱导的DCs成熟.

  • OK-432胸腔给药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亮;王玲;薛玉文

    目的:观察OK-432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癌症伴胸腔积液病人3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OK-432治疗组16例;对照组为IL-2治疗组16例.所有患者均经胸腔穿刺并埋置软管尽量放尽胸水,实验组OK-432总量25KE,分3次注入胸腔;对照组IL-2总量400万U,分4次注入胸腔.检测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血浆TNF-α、IL-1β、IL-6.结果:按Miler标准,OK-432治疗癌性胸水总有效率为81.25%,IL-2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Fisher精确概率P>0.05);OK-432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5+/CD8+、NK细胞水平有显著性提高(P<0.05),TNF-α、IL-1β、IL-6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或P<0.05).结论:OK-432治疗癌性胸水具有很好的疗效,OK-432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增强细胞因子的表达.

  • 沙培林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作者:曾文利;谢金娜

    目的 评价沙培林(OK-432)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及单独应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浅表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沙培林组(40例)术后1周开始常规灌注沙培林5KE,膀胱内灌注保留2h,每周1次连续6周,之后每月1次连续8个月.吡柔比星组(38例)灌注吡柔比星30mg,灌注方法同沙培林组.沙培林膀胱联合吡柔比星组40例,交替灌注,剂量不变,每周1次,每种药物达6次,之后每月1次,每种药物灌注8个月.结果 沙培林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2.5%,吡柔比星组复发5例,复发率13.16%,联合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沙培林组与吡柔比星组复发率比较P >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沙培林组或吡柔比星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灌注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例数分别为3,4,4,三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培林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灌注药物,疗效满意,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