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随机引物扩增技术对变形菌DNA多态性分型研究

    作者:马清光;赵月辉

    目的建立变形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型技术,应用于临床菌株流行病学调查. 方法优化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指纹技术(RAPD)的实验条件,利用RAPD技术成功地检测21株变形菌DNA指纹图谱. 结果 21株变形菌分为18型别,其中16株奇异变形菌分为13个型,5株普通变形菌分为5个型. 结论 RAPD分型技术可简便、快速为变形菌提供分型标志,是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 随机引物PCR方法用于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芮勇宇;蔡初的;萧斌权;俞守义;李建基;廖育煌;王红;钟豪杰;罗不凡

    研究建立了随机引物PCR方法用于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其中两组引物针对霍乱弧菌重复插入序列设计,一组引物为任意序列.对2株霍乱弧菌O1群古典型(CVC)、81株埃尔托型(EVC)和10株O139群进行了分析,上述菌株经PCR鉴定,均携带霍乱肠毒素(ctx)基因和毒力协同调节菌毛(tcp)基因.2株CVC分为2个类型,81株EVC分为14个类型,10株O139群分为3个类型.其中10株EVC分离于一次霍乱暴发,分为2个类型,提示该次暴发可能存在多个传染源.随机引物PCR方法简便、快速、分辨力高,在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应用AP-PCR技术绘制肺炎克雷伯菌多态性图谱

    作者:高大威

    以一条含10bp的随机引物对45株肺炎克雷伯菌的DNA进行AP-PCR扩增,得到不同的图谱,通过菌株间相似系数计算,绘制出表达菌株亲缘关系的系统树,表明该技术可应用于细菌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 用RAPD技术分析甲型溶血性链球菌DNA

    作者:赵月辉;付英梅;马佳毓;齐桂云;牟凤云

    [目的]应用RAPD技术分析甲型溶血性链球菌DNA多态性并对其分型.[方法]随机设计17bp和10bp两条引物,采用近年来建立起来的RAPD技术对30株甲型溶血性链球菌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得到指纹图.[结果]共出现12个DNA条带,根据指纹图的异同将其分为Ⅰ、Ⅱ、Ⅲ型别.[结论]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DNA用RAPD技术分析,把该菌进一步分型且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稳定.

  • 通州区6类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调查研究

    作者:张兰荣;唐一清;甄博珺;张冲

    目的:了解通州区6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探讨所污染菌株携带的三个毒力基因(hlyA、iap、prfA)的状况和DNA随机扩增多态性PCR分型情况.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API Listeria试剂条鉴定系统对样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分离和生化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实验菌株携带毒力因子的情况,使用随机引物PCR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从通州区共采集6类食品样品121件,检出单增李斯特菌18株,检出率为14.9%;8株实验菌株均携带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特异的毒力因子;随机引物PCR方法将实验菌株分成6个随机引物PCR型别.结论:本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较为严重,且毒力基因prfA、hly、iap同时存在,说明有潜在的致病能力,应引起相关部门关注;通州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其PCR型别差别较大,有多种型别的细菌存在;也可根据PCR分型看出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内部污染问题.但来源不同的菌株之间PCR分型无关联,无流行趋势.

  • 用RAPD技术分析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作者:易鸿;廖育煌;刘俊华;张健;王鸣

    目的应用RAPD技术分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DNA多态性并对其分型.方法用两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3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3株其它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得到指纹图.结果共得到12个不同的DNA指纹图谱,经统计软件SPSS系统聚类分析得到两个不同的分类树状图.结论 RAPD技术方法简便、快速、分辨力高,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技术在A组链球菌分型上的应用

    作者:苏健;董太明;龚守芳;吴红穗;陈志红;陈剑光;朱振宇

    目的了解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基因分型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1988~1994年度,从广东城市和农村,1993~1994年度,从湖北、吉林9~11岁学龄儿童分离的179株GAS进行RAPD分析.结果①同一T型的菌株有特征性条带,但有些亚型带型间差异较大;②不同T型间可有相同的带型;③分型率比T分型高,达到96.6%;④有主导RAPD型菌株流行的情况存在.结论RAPD方法对GAS分型及流行病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区别同一血清型不同地区来源的GAS.

  • 实验室消毒效果评价及细菌种群鉴定的研究

    作者:王霄;廉萍;刘桂芳

    目的 对某无菌实验室进行消毒效果检测,并进行细菌种属鉴定.方法 按照<消毒与实验技术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消毒,随机引物PCR法进行阳性菌落种属鉴定.结果 物体表面(90.90%)及压力蒸汽灭菌(100.00%)基本达到国家自然菌杀灭率标准,实验人员手(86.36%)、室内空气(76.47%)、使用过的消毒液(85.71%)未达标.随机引物PCR成功对阳性菌株进行了种属鉴定.结论 改善实验室环境条件,严格操作程序可提升消毒效果,随机引物PCR法可有效应用于无菌环境的消毒效果评价.

  • 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邹岩;漆正楠;尹君;黄正蔚;何智妍;朱彩莲;唐子圣

    目的:研究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是否存在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1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分别取其感染根管内样本,分离培养,经中间普氏菌特异引物PCR鉴定的克隆,再利用随机引物PCR( AP-PCR)检测其基因多态性.结果:13例慢性根尖周炎样本中3例分离出中间普氏菌,共95株,并检测出3种基因型,其中A、B、C样本各检出一种基因型.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存在基因多态性.

  • 奶瓶龋儿童口腔变链菌的研究

    作者:张晓芳;刘淑杰;许学斌

    目的:研究儿童口腔内的变链菌基因型与奶瓶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取20名奶瓶龋及20名无龋儿童牙菌斑及唾液接种于TYCSB培养基计数并筛选MS,采用AP-PCR法鉴定变链菌基因型.结果:奶瓶龋组儿童唾液及菌斑变链菌计数高于无龋组;并且有两种以上基因型变链菌的比例也高于对照组(14/20 vs 5/20).结论:患有奶瓶龋的儿童不仅变链菌计数高,而且多数被两个以上基因型的MS感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