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导管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朱鲜阳;韩秀敏;侯传举;邓东安;金岩;全薇;王琦光;魏明;张玉威

    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占全部VSD发生率的60%~80%,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们于2002年9月起封堵膜部VSD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应用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逆向关闭肌部室间隔缺损一例

    作者:周爱卿;高伟;余志庆;李奋

    先天性肌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修补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人们已尝试了多种装置以期替代外科经导管关闭这类缺损,但因先前的一些装置递送鞘大,不能回收及再定位,残余分流率高,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专为经导管关闭肌部室间隔缺损而设计,国外也已有成功应用于儿童患者的个例报道[1].本文报告成功应用该装置经导管逆向关闭儿童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方法学和疗效.

  •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导管关闭房间隔缺损二例

    作者:金梅;丁文虹;王霄芳;郑可;张桂珍;曹期龄;韩玲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已成功地被用于指导经导管关闭II孔型房间隔缺损(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但儿童应用TEE时需全麻,而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 ICE)可提供更清晰的图像且不需全麻.我们于2002年10月22日在ICE 指导下成功地为2例ASD患儿完成了介入手术.

  • 096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导引下经导管关闭房间隔缺损和卵园孔未闭:可行性及其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对比

    作者:

  •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婴儿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初步评价

    作者:谢育梅;张智伟;李渝芬;钱明阳;石继军;王树水

    目的 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婴儿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2007年5月-2008年2月就诊的10例4~9个月婴儿经主动脉造影确诊为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窄处内径为4.1~7.4 mm,长度7.9~11.9 mm,合并中~重度的肺动脉高压.选用6~12 mnl国产肌部或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术后主动脉造影、术后24 h及1~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主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显示无残余分流.随访超声心动图无明显降主动脉缩窄,1例左肺动脉轻度狭窄.无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可用于关闭婴儿粗大管型的动脉导管未闭,成功率高,近期疗效肯定,中远期疗效需随访观察.

  • 不同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作者:杨荣;孔祥清;盛燕辉;曹克将;许迪;周蕾;钱岭梅;杨振文;邓军;雍永宏;陈莉;陆凤翔

    目的 探讨不同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非对称型封堵器(AVSDO)或对称型封堵器(SVSDO)介入治疗267例次PMVSD病人.结果 255例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手术,手术技术成功率95.5%(255/267).120例次接受AVSDO封堵,150例次接受SVSDO封堵(3例病人先后采用不同封堵器接受两次手术).室间隔缺损(VSD)大小(4.9±2.5)mm,AVSDO大小(7.5±2.7)mm,SVSDO大小(7.8±2.5)mm.AVSDO和SVSDO组的即刻关闭率分别为93.8%和95.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和22.7%(SVSDO组死亡1例),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9.2%和18.0%.2例伴膜部瘤的VSD用AVSDO封堵后出现残余分流,改用SVSDO成功封堵;1例VSD用SVSDO封堵后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改用AVSDO后无主动脉返流.结论 两种封堵器介入封堵VSD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心律失常是它们共同的主要并发症,应认真防治.

  • 经导管Amplatzer双面伞堵闭器关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作者:孔祥清;曹克将;杨荣;许迪;盛燕辉;黄峻;马文珠

    目的观察Amplatzer双面伞堵闭器关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诊断为ASDⅡ病人30例,选择经导管Amplatzer双面伞房间隔缺损关闭治疗.结果超声测定ASDⅡ直径为13~25mm,ASDⅡ大伸展径及所选Amplatzer房间隔堵闭器为18~38mm.成功率为100%,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24小时后及3个月后残余分流分别为40%、9.9%和3.3%.手术中除一过性房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外,无其他并发症.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Amplatzer双面伞房间隔堵闭器关闭ASDⅡ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好.

  • 经导管介入治疗90例室间隔缺损疗效观察

    作者:赵立健;韩波;张建军;庄建新;靳有鹏;王玉林

    目的 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5~2007年我科共收治VSD患者90例,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86例,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心电图、心脏超声、术中心脏造影、选择封堵器械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VSD患者中,男40例,女50例,年龄分布2~34岁(平均8.9岁).87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3例为嵴内型,1例为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瘘,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成功86例,技术成功率为95.6%.VSD右室面大直径为1.5~8.8mm,植入封堵器直径为4~18mm.17例采用AGA Amplatzer封堵器,13例采用国产小腰大边封堵器,52例采用国产同心圆型封堵器,2例采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并发症30例,包括: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BB)7例,CRBBB并LABB1例,1例术中出现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术后出现交替性CRBBB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6例.均为一过性,随访1周~3个月消失.残余分流3例,其中1例合并机械性溶血,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主动脉瓣少量返流2例,三尖瓣返流3例,均为少量~中量返流,未行特殊处理.结论 经导管封堵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传导阻滞是VSD介入治疗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治疗关键,对心内传导系统远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评价.

  • 2代 Amplatzer 血管塞在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冠状动脉瘘中的应用

    作者:赵立健;韩波;张建军;伊迎春;姜殿东;吕建利;王静

    目的:探讨应用2代 Amplatzer 血管塞(Amplatzer vascular PlugⅡ,AVP Ⅱ)经导管关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病房收治的5例冠状动脉瘘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0.9~7.0岁,体质量10~21 kg。先用猪尾导管于主动脉根部造影显示病变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其引流部位,并测量瘘口直径。将指引导管循导丝送入病变血管,选择合适的 AVPⅡ,送入病变血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封堵效果好便释放 AVPⅡ。结果5例患儿均成功经股动脉端逆行应用 AVPⅡ完成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其中2例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心室瘘(外科结扎术后残余瘘),1例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心房瘘。5例中4例为单瘘口,1例为双瘘口。冠状动脉瘘口直径为2.00~5.96 mm,选用的 AVPⅡ直径为8~14 mm,封堵器与瘘口的直径之比为2.3~3.4。随访4~44个月,2例左冠状动脉瘘的患儿术后即刻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分别为轻度及中度,无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穿孔及血栓形成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 AVPⅡ经导管逆行封堵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但应注意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

  • 室间隔封堵器在成人细小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高虹;张智伟;冯程;陈立新;梁海南;李军;叶钜亨

    目的:探讨细小型成年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造影、介入治疗特点,观察应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关闭此类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安全性和意义.方法:选择成年PDA患者25例,造影观察PDA的形态、大小,将其分为长管型10例(A组),迂曲不规则型9例(B组),动脉瘤型6例(C组).UCG显示直径1.2~2.8 mm,造影显示小直径1.2 mm,大直径4.3 mm.PDA长度7.9~11.9 mm,平均(9.9±1.3)mm.结果:选择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和肌部室间隔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无明显差异,但造影与TTE测量窄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成功率100%.随访无明显降主动脉缩窄、左肺动脉狭窄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室间隔封堵器关闭细小型PDA疗效肯定、安全.

  •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心脏重构近、中期的影响

    作者:郑昭芬;蒲晓群;杨天(仑山);陈晓彬;李传昶;莫龙;张利辉;谢伟;邓金华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结构与大小的近、中期变化.方法:观察3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房内径(LAd)和右室内径(RVd)大小及变化.结果:封堵术后第3天,LVEDD与LVEDV较术前缩小,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LVEDD与LVEDV进一步缩小.封堵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Ad较术前缩小,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后第3天RVd较术前增大,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能有效改善室间隔缺损患者近、中期心脏重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