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对大鼠胰岛的免疫修饰作用

    作者:赵刚;崔静;黎少山;殷涛;胡伟国;吴河水;王春友

    目的:研究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 5000)对Wistar大鼠胰岛表面抗原的掩蔽作用及对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Wistar大鼠的胰岛,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处理组分别用200,300,400g/Lm PEG包裹,培养24 h后分别用双硫腙染色检测胰岛细胞活性、葡萄糖刺激实验检测胰岛的分泌功能改变,取SD大鼠脾淋巴细胞分别与上述各组胰岛进行混合培养,通过杀伤实验检测胰岛免疫原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mPEG包裹对大鼠胰岛活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处理组的胰岛细胞杀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7%,14.8%,21.4%vs69.5%,t=2.378,2.584,2.472,P均<0.05),但300 g/L m PEG处理组的杀伤率低(14.8%vs24.7%,21.4%,t=2.285,2.383,P均<0.05).结论:mPEG有效掩蔽大鼠胰岛表面抗原,且不影响胰岛细胞的活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具有较好的免疫修饰作用.

  • 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早期神经元与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移植治疗猴脊髓损伤的研究

    作者:刘晓刚;邓宇斌;刘祖国;朱文标;李晓杰;何杰民;王建云;全大萍;张成

    对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目前临床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应用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可以促进神经元修复、轴突再生[1,2].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中的一种非造血类成体干细胞,易于获取和增殖,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3,4].本实验以恒河猴为研究对象,将自体MSC在体外诱导为早期神经元细胞,并应用可降解生物材料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共聚体(mPEG-b-PLA)作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控释载体,将两者联合移植到脊髓损伤处,探讨其修复脊髓结构、恢复猴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 1H-NMR法测定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表面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含量及链密度

    作者:王俊腾;谢鑫鑫;秦利芳;林东海

    目的 采用1 H-NMR定量地测定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MePEG-PLGA-NP)表面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ePEG)的含量及链密度,并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及不同比例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对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方法 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MePEG-PLGA)为载体,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了聚乙二醇化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并对其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表征.1H-NMR用于确定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的结构组成并测定了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表面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含量及链密度,并与比色法进行比较.结果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共聚物的结构组成与标示量基本一致;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随着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比例的增加,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Zeta电位的绝对值也逐渐减小,粒子表面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含量(α)逐渐增加,其表面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链密度(δ)逐渐增大,相邻两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分子链间的距离(D)逐渐减小;相同比例,随着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链长度的增加,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与Zeta电位都无明显差别,而α逐渐增加,δ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同种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比色法测定的α值比1H-NMR测定的值偏高.结论 1H-NMR能够定量地测定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表面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含量及链密度;与比色法相比,1H-NMR测定的粒子表面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含量更准确;实验范围内,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比例可以对纳米粒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和表面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含量及链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 世界药物新闻(五十九)

    作者:郎奕

    1 罗氏公司的Pegasys复方制剂获得美国优先审评美国FDA已同意对罗氏公司复方制剂的新药申请(NDA)和生物药品申请(BLA) 优先评审.该复方制剂由Pegasys(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重组干扰素α-2a )和Copegus(公司自己的利巴韦林)组成,联合治疗丙型肝炎或肝脏疾病引起的肝硬化.在6月份,罗氏公司就已经提交了销售申请,希望在年终获得批准.

  • 中性蛋白酶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

    作者:张琛;张瑛;郭峰;李春如;应明;白杨;王龙飞

    目的 利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化学修饰中性蛋白酶,并考察修饰酶的酶学性质.方法 采用氰脲酰氯对mPE5000进行活化,再对中性蛋白酶进行化学修饰,制得mPEG-中性蛋白酶,并比较中性蛋白酶在修饰前后的红外光谱和酶学性质.结果 中性蛋白酶的修饰率为41.7%;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修饰酶红外光谱图的多处特征峰有较大的改变;其适温度和适pH值未发生变化,但修饰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结论 确定了经mPEG化学修饰中性蛋白酶的适温度和适pH值,获得的修饰酶热稳定性高于天然酶.

  • 单甲氧聚乙二醇化学修饰药物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益斌;张蓓蕾

    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1)化学修饰药物酶是生化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1化学修饰药物酶的一般方法及修饰后酶在生物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变化,同时对1研究前景进行展望,并指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L-门冬酰胺酶的研究

    作者:公伟;薛春佳;冯军;赵文杰

    用一种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剂修饰L-门冬酰胺酶,初步确定了佳修饰条件,应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分子筛色谱分离纯化得到单修饰产物,酶活性回收率在40%以上,修饰产物的稳定性提高,免疫原性显著下降.

  • 人胃癌细胞HGC-27对PEG化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的摄取

    作者:秦利芳;林东海;李刚;王俊腾;闻真;郭桂萍

    制备黏惰性纳米粒(mPEG-PLGA-NPs)以克服人胃癌HGC-27细胞周围黏液的黏附,研究mPEG-PLGA-NPs理化性质对纳米粒穿透黏液被HGC-27细胞摄取的影响.体外黏蛋白黏附实验证明,mPEG-PLGA-NPs具有良好的黏惰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HPLC法考察HGC-27细胞对不同理化性质mPEG-PLGA-NPs的摄取.结果显示:HGC-27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与孵育时间(0~4 h)成依赖关系.同一孵育时间内,HGC-27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随着mPEG相对分子质量和修饰密度的增加而增加,10% PEG2000-PLGA-NPs的摄取量是PLGA-NPs的1.7 ~2.0倍,是荷正电荷CS-PLGA-NPs的摄取量的1.8~2.4倍,粒径400 nm的纳米粒的摄取量仅为粒径120 nm的55.9% ~ 70.3%.结果表明,亲水性且表面电荷接近中性、大小适宜的mPEG-PLGA-NPs对黏蛋白具有一定的黏惰性,能够快速穿透HGC-27细胞周围黏液被细胞摄取.mPEG-PLGA-NPs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载药系统用于胃黏液癌的治疗.

  • 吡硫醇聚乙二醇前体药物含量测定

    作者:蔡波涛;王红;薛大权;张围宇

    目的 摸索吡硫醇聚乙二醇前药中吡硫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吡硫醇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含量进行了初步测定,测定波长为314nm.结果 吡硫醇浓度在2.88-23.0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9.49%,RSD为1.15%(n=9).结论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吡硫醇聚乙二醇前药中吡硫醇含量的方法简便可行.

  • 吡硫醇聚乙二醇前药的合成与表征

    作者:张围宇;王红;蔡波涛;胡春玲

    目的 合成吡硫醇聚乙二醇前体药物,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体外释放及刺激性试验研究.方法 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4000为原料,与丁二酸酐反应后再与N-羟基丁二酰亚胺缩合得到活泼酯,后与吡硫醇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用薄层色谱、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 与结论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4000成功地连接到了吡硫醇上;初步的体外降解及刺激性试验表明该前药具有一定缓释作用,且能显著减小对注射部位及血管的刺激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