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内径、高敏C反应蛋白及脑钠尿肽水平的相关分析

    作者:林惠琴;吴晶莹;刘慧兰;吴玉婷;郭志军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尿肽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索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 6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年龄(74.7±7.2)岁;选取同期心电图提示为窦性心律的老年非心房颤动患者90例为对照组,年龄(73.9±7.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LAD、hsCRP、脑钠尿肽等指标.将心房颤动组分为阵发性(n=25)、持续性(n=30)、永久性(n=35)心房颤动3个亚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LAD、hsCRP、脑钠尿肽等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心房颤动组LAD扩大[(4.23±0.44)比(4.01±0.49)cm]、hsCRP[(4.52±1.06)比(3.78±0.94) mg/L]、脑钠尿肽[(48.47±15.32)比(28.54±14.66)ng/L]显著升高(均P<0.01).②心房颤动3个亚组比较: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LAD[(3.91±0.35)比(4.27±0.43)比(4.53±0.31) cm]、hsCRP[(3.61±1.22)比(4.67±1.22)比(5.30±1.25)mg/L]、脑钠尿肽[(37.56±14.77)比(46.73±15.32)比(61.14±15.12)ng/L]逐渐升高(均P<0.05);③相关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组LAD与hsCRP、脑钠尿肽呈正相关(分别r=0.551、0.644,均P<0.05).心房颤动3个亚组中也发现LAD与hsCRP、脑钠尿肽呈正相关(均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hsCRP及脑钠尿肽水平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因素,OR(95% CI)分别为1.443(0.635~3.867)、1.932(1.332~2.786)和3.427(2.246~4.984).结论 LAD、hsCRP、脑钠尿肽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因素.

  • 老年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

    作者:崔兰;王恩荣;金振一;玄春花;鲁云鹤

    目的评价华法林用于老年心房颤动病人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抗凝标准的132例老年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治疗组(治疗组)58例,给予华法林3mg/d开始,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7~15d使INR达到1.8~2.5范围内,以后每月查1次INR.若病人增加或减少药物有出血倾向时随时再测INR.阿司匹林对照组(对照组)74例,给予阿司匹林300mg/d,分2次口服,密切随访.结果治疗组7~15d,平均(9.1±2.8)d,INR达1.8~3.0(平均2.1±0.13),其中INR在1.8~2.5(平均1.92±0.23)之间者占92.7%,治疗组有1例心瓣膜病人出现脑梗死,而对照组有7例发生脑梗死,差异显著,其余不良反应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心房颤动病人选择华法林2~3mg/d时,加强服药后监测及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使INR保持在1.8~2.5之间是有效、安全的.

  • 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62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珏;王琳

    目的 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设为治疗组,随机匹配,同期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62例患者(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合并疾病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124例患者随访1年发现,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共发生7例,占11.3%,低于对照组,且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不同疗效终点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2组不良反应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房颤临床疗效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少,对于老年房颤病人,需要合理掌握华法林的用量,合理评估风险,平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 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62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设为治疗组,随机匹配同期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62例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合并疾病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124例患者随访1年发现,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共发生7例,占11.3%,低于对照组,且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不同疗效终点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两组不良反应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房颤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对于老年房颤病人,需要合理掌握华法林的用量,合理评估风险,平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 BAFTA研究揭晓——华法林预防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卒中事件优于阿司匹林

    作者:胡大一;郭艺芳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华法林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一级预防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在2007年8月11日出版的LANCET杂志上,BAFTA( Birmingham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ment of the Aged,伯明翰老年房颤患者的治疗)试验的初步结果揭晓,该研究表明,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卒中一级预防中的作用优于阿司匹林,且不增加严重出血性疾病的危险性.

  • 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林凤仙

    目的 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份到2010年4月份收治的6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含34例.针对对照组,提供阿司匹林治疗,针对观察组提供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病程等方面的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终点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方法,能够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在应用这种治疗手段之前,需评估患者病情,筛选可以接受该疗法的患者,并在治疗中需控制华法林的用药剂量,严格防控风险,确保积极的疗效.

  •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钟巍;苏孟勤;任苏恩;韩雪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T1~T3时间段SBP、DBP均显著高于T0时刻(均P<0.05),HR、BIS均显著低于T0时刻(均P<0.05),观察组T1~T3时间段SBP、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时刻(均P<0.05),HR、BI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呼唤睁眼: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低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分别为4.54%、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18.18%(均P<0.05),观察组高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稳定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麻醉恢复时间,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浅论检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血清BNP、CRP和CK-MB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尤娜

    目的:探讨检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血清BNP(脑钠肽)、CRP(C-反应蛋白)和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我院对这两组人血清BNP、CRP和CK-MB的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BNP、CRP和CK-MB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会出现血清BNP、CRP与CK-MB水平明显升高的症状。因此,检测血清BNP、CRP与CK-MB的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老年心房颤动的主要方法。

  • 探究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延续性干预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李如叶

    目的 对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老年心房颤动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60例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均进行常规用药,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院方还应按时定期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于治疗的依从性,进而记录两组患者的出血倾向情况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的达标率.结果 经观察记录,研究发现对照组明显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低于观察组,并且患者康复周期延长,而且对照组出血倾向发生率也显著高于观察组,且国际标准比值达标率低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水平.结论 对出院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能大幅度降低出血倾向的发生率,对华法林抗凝治疗临有积极作用,可以在临床范围内大力推广.

  •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及安全性

    作者:莫日根;徐海全

    目的 探讨对老年高危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所需抗凝药物选择及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的方法.方法 抽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高危心房颤动患者200例,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患者治疗采取给予负荷剂量华法林,B组治疗方法为给予不同剂量华法林,C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治疗,D组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随访1年比较四组患者的脑卒中(缺血性)发生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0%、8%、10%、6%,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6%、20%、22%、16%.结论 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抗凝可以显著降低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合理控制华法林使用剂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 血细胞比容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袁睆

    目的:探讨血细胞比容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95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Hct对老年房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确定.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MACE事件组与未发生MACE事件组在Hct、血红蛋白、hs-CRP、左房内径、LVEF、收缩压、舒张压、利尿剂治疗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Hct、hs-CRP及左房内径为老年房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均<0.05);经相关性分析,Hct与左房内径以及hs-CRP相关系数(r)分别为0.389与0.627(P均<0.05).结论:Hct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应注意对其进行观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