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1例

    作者:王丙宇;宛红娥;赵云辉;格日丽;贾景磊

    患者男,27岁,于2010年9月27日去陕西渭南市探亲,11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休息后无缓解,11月3日于渭南市一卫生所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11月4日上午体温38.5℃,双侧扁桃体肿大,考虑急性扁桃体炎,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11月5日体温38.2℃,出现水样便、球结膜轻度水肿,视物不清,11月6日转至和田地区人民医院,CT检查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1月7日全身及四肢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以双下肢为著,11月9日急诊转入我院.X线胸片;双肺重度感染,肺水肿,双侧胸腔积液.

  •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血清酶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彭永鹏

    目的 研究分析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血清酶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接收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患者血清酶水平进行检测,观察血清酶变化情况,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LDH水平均超出正常参考值;37例患者AST水平超出正常参考值,检测结果 48~612 U/L,平均检测结果 (286.39±58.30)U/L,1例死亡;29例患者ALT水平超出正常参考值,检测结果 65~657 U/L,平均检测结果 (245.69±83.71)U/L;21例患者CK水平超出正常参考值;13例患者AKP水平超出正常参考值;15例患者γ-GT水平超出正常参考值.结论 HFRS早期血清酶的变化显著,在早期诊断HFRS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应做好血清酶指标的监测工作.

  • 血液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荣华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6例开展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cr水平明显上升,Scr、BUN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血液透析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病死率.

  • 血清γ-干扰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新喋呤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任金华;孙志坚;马志俊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薪喋呤(NP)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6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重两组,其中轻症组14例,重症组12例,按病期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FN-γ、MCP-1与NP,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作血小板(Pt)计数;另取2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HFRS患者急性期血清IFNγ、MCP-1、NP均显著升高,峰值一般出现在低血压少尿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IFNγP<0.01;MCP-1P<0.05;NP P<0.01);重症组之水平稍高于轻症组,它们的变化曲线与BUN、ALT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相关分析显示NP与IFNγ、BUN、Cr、AST呈显著正相关(P<0.01);NP与Pt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HFRS急性期血清IFNγ、MCP-1、NP皆显著升高,与病情轻重有关联,提示T细胞-臣噬细胞轴过度激活、MCP-1过度表达、促炎/抗炎失平衡在HF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作者:刘喆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属于传染性疾病,属于汉坦病毒中的一种,老鼠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染源,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出血、发热、充血、休克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其病程主要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以及恢复期,部分患者也存在越期现象[1].在本文当中,作者选取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20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出了观察和护理方法,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作者:马炜炜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热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42例HFRS发热期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2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转归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5.5%,病死率为4.5%;对照组分别为85.0%、15.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加强HFRS发热期患者的病情观察,采取精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血清酶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宋宝君;赵艳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血清酶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60例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0例(100%)HFRS患者LDH、α-HBD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54例(90%)患者AST水平高于正常范围,43例(71.67%)患者ALT水平高于正常范围,32例(53.33%)患者CK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而仅有18例(30%)患者AKP水平、11例(18.33%)患者γ-GT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多数患者正常。结论在HFRS患者早期血清酶诊断结果中,要格外关注ALT、AST、LDH及CK这四种酶的变化,对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损伤的防治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鄂伦春旗1994~2005年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作者:陈艳梅

    鄂伦春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人数快速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威胁全旗人民身体健康和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为进一步了解该病在本地的流行规律,以便制订有效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鄂伦春旗1994~2005年HFRS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

  • 血液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的几种抗凝方法对比研究

    作者:刘丽敏;池艳春;杨晓梅

    目的:研究普通肝素(SH)、低分子量肝素(LMWH)、无肝素3种抗凝方法进行血液透析(血透)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及对出、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比例,其中SH组比例,LAWH组40例,无肝素组30例,将这3组患者血透前后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进行比较.结果:血透前后WBC、pl、Hb 3种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透后BUN、Scr较透前均明显下降(P<0.05),3种之间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H组和LMWH组血透前后APTT、PT明显延长(P<0.05),无肝素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3种之间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两比较SNK检验,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这3种方法抗凝血透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2)无肝素血透对出凝血系统影响小,LMWH次之,SH差.③治疗重症HFRS患者选择LMWH方法抗凝为优,既无出血也无凝血.

  •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2例诊治分析

    作者:梁晓光

    1995年5月我院学生发生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2例,本文就其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 妊娠并发肾综合征出血热1例报告

    作者:李慧妍;魏鹍;崔志杰;郭冬梅

    1病历报告患者,女,24岁.主因停经39+4周,阴道流水伴腹痛5h于2000年1月20日入院.入院前轻微发热3d,曾在院外行抗病毒治疗.产检发现血小板减少,骨盆出口狭窄.

  •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元度;章莉莉;张东军;赵宏;孙志坚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8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重两组,每组各9例,按病期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vWF,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D,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另取2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HFRS患者从发热期至恢复初期血浆vWF与D-D含量皆显著升高,峰值分别出现在发热期与低血压少尿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WF(363.69±54.30) μg/L vs (170.40±29.35) μg/L(P<0.01);D-D(4.17±2.66) μg/L vs (0.17±0.07) μg/L(P<0.01).轻、重二组之间vW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D含量在低血压少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7±2.66) μg/L vs (1.88±0.48) μg/L(P<0.01); D-D的变化曲线与BUN、ALT、AST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 HFRS急性期血浆vWF与D-D水平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同时伴肝、肾功能异常,提示体内存在广泛性毛细血管损伤和凝血系统的激活,早期适量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治疗,可望改善微循环,减轻多器官损害.

  • 100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蔡秀芳;刘庆仓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症候群为特征.一般可分5期,即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1].2001年4~5月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治100例HFRS患者,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Cys-C和β2-MG联合检测对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作者:熊锋莉;黄晓光

    目的:探讨胱抑素C (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住院患者25例为患者组,测定患者各病期Cys-C,β2-MG,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以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各病期Cys-C和β2-MG显著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期和恢复期Cys-C和β2-MG异常率与Cr和BUN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Cys-C和β2-MG与Cr、BUN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以急性肾损害为主要症状,肾功能检测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Cys-C和β2-MG在体内产生率恒定,被认为是理想的内源性肾小球滤过率的标志物,二者联合检测是早期发现肾脏受损敏感、可靠的指标。

  •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整体护理

    作者:高惠莲;方良华;高超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主要侵害毛细血管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此病毒具有泛嗜性,发病后大多数组织器官受累.

  • 炎琥宁加病毒唑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热43例

    作者:马敬民;白林;步金宝;张秋慧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病毒引起的全身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广泛内皮损伤而引起的全身各系统损伤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我们运用炎琥宁加病毒唑治疗HFRS 4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甘利欣加病毒唑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热65例疗效观察

    作者:崔丽华;郭艳秋;赵津妍

    我院自1998年起采用甘利欣加病毒唑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热(EHF)6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为我科1998年10月~2001年10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病人,均符合1995年上海传染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6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A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18~53岁,平均47岁.

  • 养阴凉血活血法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热58例疗效观察

    作者:石人强;韩蕾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我地流行病,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无特殊疗法.笔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养阴凉血活血法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机采血小板输注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伯连;李峰来

    本文对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在出血期输入血小板53例的观察,使患者凝血障碍得以全面纠正,止血效果显著.

  • 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急性肾损害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彩云

    目的 测定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致急性肾损害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胱抑素C(Cys-C)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4月沅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85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采血测定CRP、Cys-C、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对CRP和Cys-C的含量变化及其与Cr、BUN、Ccr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 HFRS 患者体内CRP、Cys-C、Cr和BUN的含量随临床分期而变化,在发热期呈显著升高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少尿期达到峰值(P<0.01),但多尿期和恢复期的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S 患者体内的CRP和Cys-C均与Cr、BUN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3、0.735和0.801、0.766(P<0.01),且均与Cc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2和-0.589(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均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损害的敏感和良好标志物,与肾小管损害的程度及预后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适用于作为肾功能改变的标志物.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