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植入Bigbag晶体28例的护理

    作者:桂红

    目的 探讨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植人Bigbag晶体植入术的护理.方法 术前测量角膜曲率、眼轴长、人工晶体度数,术前术后有效的健康教育,术后观察手术并发症、保持玻璃体的稳定性.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0.5者共11眼,≥0.3者共17眼,<0.3者5眼.术后无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能增加玻璃体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作者:姜淑红;刘奕志

    白内障是慢性匍萄膜炎的主要并发症和致肓因素,随着显微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手术治疗显著提高了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就慢性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技巧应用、术中用药及术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疗效

    作者:刘岚;陶自珍;陈艳华

    葡萄膜炎是常见的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是白内障手术的难点之一.我们于2001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56例60只眼,同期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haco)和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初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吴峥峥;樊映川;钟守国;丘希忠;魏敏

    目的:通过对初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出现的并发症的分析,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方法:总结4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并发症.结果:角膜水肿38眼、后囊破裂5眼,两者是为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提示初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应严格掌握手术指针.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吴晋晖;柳林;赵世红;仲明;彭亚军;沈炜;桑延智;付清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收住本院的非青光眼的单纯白内障26例(28眼),连续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例(7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急闭)临床前期14眼,发作期2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慢闭)27眼.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8,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入院后行超声乳化术.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8.5±4.5)个月.结果:①单纯白内障组术前术后眼压无显著差异(t=1.9201,P>0.05).急闭临床前期组术后平均眼压下降(t=3.9910,P<0.01).急闭发作期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t=4.7441,P<0.01).慢闭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t=4.4976,P<0.01).②急闭发作期,慢闭组平均使用青光眼药物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③急、慢闭组术后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④前房深度急、慢闭组术后较术前增加;周边前房深度两组术后均较手术前增加.⑤56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48只眼(85.7%)佳矫正视力提高,28只眼(50.0%)矫正视力>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单纯白内障术后眼压无影响,对急闭临床前期产生降低眼压作用,可治疗急、慢闭,急闭疗效优于慢闭.

  • 角膜缘松解切开术矫正白内障术前散光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

    作者:刘洋;赵少贞;杨瑞波;刘慧;赵金荣

    背景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角膜缘松解切开术(LRI)矫正白内障术前散光是有效的,但由于其改变了角膜形态,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 观察LRI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对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及其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诊治的白内障患者35例35眼,患者术前散光均≥1.0D.术眼均行LRI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记录患眼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CVA)和BCVA,进行显然验光,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前表面3 mm范围内的大和小屈光度、散光度及角膜高阶像差.验光结果及角膜前表面散光变化均采用矢量分析法,比较患眼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UCVA、BCVA、角膜散光值和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 结果 患眼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UCVA分别为0.34±0.22、0.38±0.25、0.43±0.27和0.42±0.28,均明显高于术前的0.08±0.09;术后各时间点的BCVA分别为0.54±0.27、0.64±0.29、0.67±0.29和0.71±0.32,较术前的0.22±0.51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457,P=0.000;F=62.653,P=0.000).患眼术后柱镜度数及角膜散光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061,P=0.000;F=113.043,P=0.000).4 mm瞳孔直径下,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RMS)较术前明显增加,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9,P=0.000);6 mm瞳孔直径下,患眼垂直彗差、次级彗差、三叶草像差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前后患眼水平彗差、初级球差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RI矫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是安全、有效和稳定的,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角膜高阶像差增加,但未对患者视力产生影响.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后OCT测量的眼前节结构改变

    作者:郑虔

    目前,白内障是世界上主要的致盲眼病,其次是青光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未成熟期晶状体膨胀,构成闭角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是解决该危险因素的佳手段.选择何时进行手术以及预后效果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本研究纳入17篇应用眼前节OCT(AS-OCT)分别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前后眼前节生物测量不同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的文献,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全部文献累计866患眼;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术后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前房角度(ACA)、巩膜突起500 μm房角开放距离(AOD500)、AOD750、巩膜突起500 μm小梁与虹膜接触面积(TISA500)、TISA750、巩膜突起750μm房角隐窝面积(ARA750)均较术前不同程度升高,术后前房宽度(ACW)、巩膜突起750.μm处的虹膜厚度(IT750)均无明显变化,术后虹膜弯曲度(I-Curv)、虹膜横断面面积、虹膜突面积较术前降低.术前LT与术后ACD及术后TISA500均呈高度正相关.术前晶状体拱高(LV)与术后3个月ACD及术后3个月AOD500均呈正相关.综合文献证实,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可解除瞳孔阻滞,减小虹膜压迫,使得前房加深和房角增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用于青光眼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 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翳状胬肉患者术后视力影响分析

    作者:赵慧英;关娟;周历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翳状胬肉患者翳状胬肉手术时机.[方法]对25只眼进行翳状胬肉手术前、术后视力,角膜地形图检查,根据SRK-Ⅱ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结果]25眼中21眼视力提高;术后角膜平均平径屈光度(Kf)明显变大,平均陡径屈光度(Ks)未见明显变化,平均散光度明显减小;术前、术后计算得的人工晶体度数有差异.[结论]对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翳状胬肉患者,在翳状胬肉已影响角膜曲率的情况下,应该在白内障术前先行翳状胬肉手术.

  • 单纯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

    作者:周历;关娟;盛豫;司艳芳;赵慧英

    目的 探讨通过单纯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方法 46例患者目的51只眼实施单纯白内障摘除术,观察手术前后术者目的眼轴长度、眼压、房角和前房深度,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伴发青光眼目的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较无青光眼目的白内障患者目的眼轴显著短;青光眼患者术后3 d时目的眼压[(8~22) mmHg,平均(13.69±3.69)mmHg]较术前1 d时目的眼压[(16~35) mmHg,平均(26.89±4.32)mmHg]显著下降;手术后所有患者房角较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目的开放,并且前房深度均有显著增加.结论 白内障膨胀期发生目的青光眼主要原因是由于小眼球患者晶体膨胀后造成前房和房角结构发生改变,针对该类青光眼患者可以采用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解除病因后可达到降眼压从而治疗青光眼目的目的目的.该方法只进行白内障手术,而避免了再行青光眼手术,减小了手术创伤,恢复快.

  • 可调节缝线的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于兰;袁小江;廖明星

    [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的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应用加可调节缝线的三联手术对22例(24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9.2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4.36±2.28)mm-Hg(1 mmHg=0.133 kPa),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降至(14.12±1.89)mmHg(P<0.01).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2者上升至22只眼(P<0.001).随访终无使用降眼压药物者.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4只眼(16.7%).无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可调节缝线的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恢复有用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

  • 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作者:靳蕾;张立军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眼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48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房角粘连≤180°者7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5例;房角粘连>180°者78例随机分为C组与D组,每组各39例.手术方案:A组为透明晶体超声乳化(Phaco)+人工晶体植入术(IOL)+房角分离,B组为Phaco+IOL,C组为Phaco+IOL+房角分离,D组为Phaco+IOL+小梁切除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的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CCT),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视力情况,并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C组与D组术前眼压、CCT、视力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眼压均下降,A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而各组CCT均升高,A组高于B组、C组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视力均提高,但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0.0%,B组为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为25.6%(10/39),低于D组46.2%(1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房角粘连≤180°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以Phaco+IOL+房角分离为佳;房角粘连>180°患者,Phaco+IOL+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效果更佳,但术后并发症多,可结合患者眼内环境、病情严重程度及依从性等选择适当的术式.

  • 板层角膜切除辅助PHACO联合PKP治疗中央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雅岚;王丛香;王科华;喻巧

    [目的]评价板层角膜切除辅助超声乳化(PHACO)联合全层角膜移植术(PK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16眼)中央性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患者,在切除1/2~2/3的角膜基质层后,在小切口、维持眼球灌注压条件下,完成规范的PHACO及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将植床剩余病变角膜钻透剪下,将相应大小供体角膜与植床缝合.随访时间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移植角膜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16眼角膜植片全为透明,术后视力0.1~0.2者6例,0.3~0.4者9例,0.5者1例,所有病例眼压正常.术后12个月,角膜植片完全透明15例,植片呈半透明1例,所有病例眼压正常,有轻度后发性白内障l例,未作处理,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1例.[结论]板层角膜切除辅助PHACO联合PKP治疗中央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疗效观察

    作者:贺贵云;段国平;王运;李俊杰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38例42眼RP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前节及眼底情况.[结果]除2眼外,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中并发症主要是悬韧带离断.[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

  •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作者:项余华;叶月利;李有辉;柴余辉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镇静、镇痛及稳定循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68例(6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4例.D组于手术开始前15 min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0.8μg/kg,10 min泵完,后以0.3~0.4.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始(T1)、术中10 min(T2)、术中20 min(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疼痛(VAS)和镇静(Ramsay)评分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T1~T4时MA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与To时比较,D组T1~T4时MAP降低,HR减慢(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不需作特殊处理;而C组MA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增快(P<0.05),6例使用降压药物进行降压,8例使用药物控制心率.与C组比较,D组在T1~T3时点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5),T1~T4疼痛评分则低于C组(P<0.05).结论 在老年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较好的优化血流动力学参数而稳定循环,并能较好的满足术中的镇静、镇痛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 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联合手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素梅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对老年性白内障合并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36例38只眼行超声乳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术后视力、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角膜散光度变化、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1、3个月裸眼视力≥0.5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8.9%、89.5%、97.4%,术后3、6个月、1年矫正视力无变化,矫正视力≥0.8者占78.9%.术后3~7d角膜上皮修复.术后3个月内角膜散光度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3、6个月、1年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发障1例,无一例翼状胬肉复发,无移植片排斥及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有效预防翼状胬肉复发,恢复患者视力.

  • 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分析

    作者:王增智

    目的:探讨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术后随访3~24个月,对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房角形态、中央前房深度及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晶状体摘除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摘除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后早期出现角膜水肿,经一段时间后均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例患者出现前房积血,经治疗后吸收。结论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改善视力,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中药熏蒸治疗白内障术后并发干眼疗效观察

    作者:王琦;左国近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术后干眼并发症患者81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眼药水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单项主观症状、Schirmer、BU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单项主观症状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除烧灼感之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hirmer试验、BUT测定的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8%、77.50%,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加泪液分泌量,改善角膜染色,疗效显著.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笑蓉;姚琳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超声乳化组与囊外摘除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行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及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其中超声乳化组患者另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囊外摘除组另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手术前相比,超声乳化组和囊外摘除组患者手术后半年眼压较低、视力较好,角膜散光较高(P<0.05)。与囊外摘除组相比,超声乳化组患者手术后半年角膜散光较低( P<0.001)。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半年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囊外摘除组(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4,P=0.008)。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佳,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