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蚕豆病一例报道

    作者:娄海珍

    蚕豆病又称 G -6-PD 缺乏症,南方多见,北方罕见,尤其是新生儿蚕豆病更是少之又少,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新生儿蚕豆病报道如下:
      患儿,男,7天,因“皮肤黄染四天余,伴纳差、发热半天”入院。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孕40周顺产,出生体重3030g ,生后第三天起发现皮肤黄染,渐加重,半天前患儿出现纳差、发热、反应欠佳,其母为广西人,血型O ,Rh+,查体:T :38c ,精神反应差,呼吸促,约60次/分,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口唇不绀,两肺呼吸音粗,心率约17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稍胀。肝脾无肿大,肠鸣音弱,四肢暖,无花纹,肌张力可,觅食反射不明显。经皮胆红素25.5mg ,微量血糖:6.7mmol/l ,血常规:Hb110g/l ,血型O ,Rh+,入院予磷霉素、罗氏芬抗感染,蓝光照射退黄治疗,次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降至80g/l ,予白蛋白、输注浓缩红细胞、能量支持等治疗2周痊愈出院,住院期间查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大致正常;尿粪常规正常;甲状腺功能;Ft32.95pg/ml ,排除甲减.,Torch 均阴性,排除宫内感染.病原四项均阴性;网织红细胞;0.6%,Coombs 试验阴性,排除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证实为感染诱发此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0.3Ku ,有确诊价值。

  • 脐血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对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

    作者:何克茜

    目的:结合脐血胆红素浓度测定和经皮测胆红素早期预测和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方法:采集408例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检测总胆红素浓度,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动态监测生后3天内新生儿的TCB值,与其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组的脐血总胆红素平均浓度为41.61 μmoL/L.高胆发生率随脐血总胆红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浓度≤50μmol/L时高胆阳性预测值均较低,≥50.1 μmol/L时高胆发生率高(62.07%),其阳性预测值(62.07%)、阴性预测值(81%)和特异度(96.54%)均优于其他各组,但其敏感度仅为20%.高胆组TCB日均值在生后24 h、48 h、72 h分别为13.65、17.19、19.54,TCB日均差值72~24 h(3~1天)、72~48 h(3~2天)、48~24 h TCB(2~1天)分别为5.98、2.5、3.52.均高于非高胆组(P<0.01).结论:脐血总胆红素浓度测定可早期预测高胆的发生,但敏感度低,结合动态监测TCB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高胆.

  • CRP、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黄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红;王俐;李毓林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黄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生产的细菌感染性黄疸患儿75例作为感染性黄疸组,选取同期生产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儿62例作为生理性黄疸组,检测感染性黄疸组治疗前后及生理性黄疸组CRP、PCT水平及经皮胆红素值(TcB),并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感染性黄疸组治疗前CRP、PCT、TcB水平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5);感染性黄疸组中,轻度组治疗前CRP、PCT、TcB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5);轻度组治疗10 d PCT水平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10 d 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cB与CRP、PCT呈正相关关系(r=0.412、0.543,P<0.05).结论 CRP、PCT可作为辅助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黄疸的重要指标.

  • 2320例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体会

    作者:谭三风

    2010年1月-2012年4月,我们对2320名新生儿进行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评估,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07年1月-2009年4月收治的2320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其中,男孩1309例,女给1011例,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均\2500g,Apar评分7-10分,外观无畸形,母亲健康.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45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孩1032例,女孩11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卢浩棠;卢爱仪;谢幼苗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医院5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取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并记录患者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显著低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用药第2、3天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分别为(231.06±5.57)mmol· L-1、(199.68±8.63)mmol· 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4.02±0.53)d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栀黄口服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能够促使经皮胆红素测定值恢复至正常水平,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 茵栀黄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作者:黄灿星

    目的:分析茵桅黄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168例黄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苯巴比妥片联合蓝光间歇照射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茵桅黄联合蓝光间歇照射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经皮胆红素水平、生长发育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52%,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81%,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的经皮胆红素水平、胆红素降至正常值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2个月后的身长、体重、头围明显低于试验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茵桅黄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疽效果显著,明显降低患儿的经皮胆红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预测

    作者:王瑛;王金秀;江华;张琳;刘滢;丁雪晶

    目的 探讨一种无创性、按每小时计的经皮胆红素(TeB)百分位列线图,以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出生、胎龄≥35周且出生体质量≥2 000 g的健康新生儿679例,测定其出生后152 h内的TcB值.将出生后68 h内对应高危区域的胆红素测定值作为预测指标,利用以小时为单位的胆红素曲线图评估其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度,利用诊断试验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结果 将679例新生儿7 482个对应不同小时龄的TeB值纳入分析.42例新生儿出生后68 h内的胆红素水平处于高危区,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34.52%,特异度为97.82%;212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处于高危区和中高危区,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75.80%;213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处于低危区,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98.81%,特异度为35.63%.以TcB百分位列线图危险区域表示的出院前胆红素水平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胎龄与出生68 h内的胆红素水平结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出生后前3 d的生理性体质量下降与出院前胆红素水平结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AUC为0.859.结论 根据新生儿出院前胆红素水平结合胎龄、出生后前3天的生理性体质量下降能简单而准确地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

  • 常州地区新生儿出生后经皮胆红素水平及对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预测

    作者:王瑛;王金秀;江华;张琳;刘滢;丁雪晶

    目的 预测新生儿出院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母婴同室中胎龄≥35周且出生体重≥2 000 g的健康近足月和足月新生儿1 989例,测定其出生1周内经皮胆红素(TcB)水平.出生后168 h对应高危区域的TcB测定值作为预测指标,以小时为单位的TcB曲线图将出院前的TcB测定值转换至“危险区域”,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cB百分位列线图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结果 TcB的平均峰值为(169.3±32.5)μmol/L,其中,P40、P75和P95的TcB值分别为164.2、191.5和218.9 μmol/L;TcB≥220.6 μmol/L占7.6%(152/1 989).TcB值随出生小时数的推移迅速升高,但变化幅度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新生儿不同季度和出生后不同时间点的P95 TcB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8和39.0,P值均<0.05).高危区域的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为26.6%(38/143),中高危区域为10.6%(64/603),低危区域出院后无1例新生儿的TcB值升至中高危及高危区域.出院后随访无1例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胎龄和新生儿出院前TcB值相结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0 4(95%CI为0.849 1~0.911 7),小于单纯以小时TcB水平预测的0.882 6(95%CI为0.851 7~0.913 4,P<0.05).结论 出院前对新生儿进行高胆红素血症风险评估,对及时发现和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至关重要.

  • 健康新生儿出生后120h内经皮胆红素水平的研究

    作者:王立;吴光声;周芳

    目的绘制健康黄种新生儿出生后120h内经皮胆红素(TCB)水平随时间变化的TCB-时间百分位曲线图,为新生儿黄疸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3118例健康新生儿,根据不同产式、不同胎龄及是否需要光疗分别分为顺产和剖宫产组;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组;非光疗组和光疗组。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12~120h内定时测定TCB数据。并针对不同组别的TCB改变情况作相关分析,同时绘制TCB-时间百分位曲线图。结果(1)TCB-时间百分位曲线图反映了健康黄种新生儿出生后120h内TCB水平的自然演变过程。(2)不同分娩方式对健康新生儿TCB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3)足月儿与过期产儿组各个时间点TCB均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早产儿组TCB均值于出生96h后明显大于足月儿及过期产儿组(均P<0.05)。(4)光疗组TCB增长速率虽明显大于非光疗组(P<0.05),但在出生后24h内两者百分位曲线也有潜在重叠的部分。结论TCB-时间百分位曲线反映了健康黄种新生儿生后120h内的TCB水平自然演变过程,此变化过程与血清胆红素(TSB)改变相互吻合。接近足月的健康早产儿在出院后应进行TCB定期随访,以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 抚触联合益生菌早期干预对晚期早产儿黄疸的影响

    作者:余金晶;张彦萍;潘家华

    目的:评价抚触联合益生菌早期干预对晚期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室收治的晚期早产儿2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经过排除和剔除182例患儿后,每组各有30例完成研究.抚触组和对照组均在患儿开奶后,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直到生后第4天;抚触组在患儿生后第1天即给予抚触干预,直到生后第4天.对照组不接受抚触干预.记录患儿开奶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生后第1~4天每天的大便次数、经皮胆红素水平,检测生后第4天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是否有腹胀、腹泻、呕吐、感染等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抚触组患儿在生后第2~4天每天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抚触组患儿在生后第3~4天经皮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抚触组患儿在生后第4天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腹胀、腹泻、呕吐、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抚触联合益生菌早期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晚期早产儿生后第4天的胆红素水平.

  • 新生儿黄疸3种测量方法的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彩密;肖长水;吴卫东;姚晓荣

    目的 比较3种新生儿胆红素测量方法即目测法、经皮胆红素仪测定法、静脉血(或动脉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127例黄疸新生儿,用上述3种方法测量胆红素水平比较目测法与静脉血(或动脉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法,以及经皮胆红素仪测定方法与静脉血(或动脉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法之间的相关性,指标间的关系采用等级相关与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目测法和静脉血(或动脉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法所得到的数值有相关性,且皮肤中度黄染时目测法与静脉血(或动脉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法之间的相关性高,重度黄染次之;经皮胆红素仪也与静脉血(或动脉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法有相关性.结论 目测法、经皮胆红素仪测定方法均与静脉血 (或动脉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法所得到的数值有明显的相关性,经皮胆红素仪测定法对新生儿无损伤,快捷方便,可以用来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进行适时动态监测,目测法也是临床医师筛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 一种新型经皮测疸仪测定新生儿黄疸330例

    作者:陈亲赐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无创经皮测疸仪(JM-103)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0例足月分娩的有皮肤黄疸表现新生儿进行无创经皮胆红素(TCB)测定,将TCB测定值与同步血清胆红素(TSB)测定值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TCB值与TSB值呈线性正相关,(r=0.91,P<0.001).结论 J M-103型测疸仪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动态监测是可靠的.

  • 190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联合经皮胆红素测定黄疸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少丽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联合经皮胆红素测定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估其在早期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本院1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采集新生儿脐静脉血进行胆红素浓度测定,并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及72 h,分别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获取检测结果后,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非高胆红素组152例患者,高胆红素组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及黄疸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评定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新生儿生后72h内经皮胆红素日均值、日差值及脐血总胆红素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胆红素水平为60.1~80.0μmol/L时,黄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0~20.0、20.1~40.0、40.1~60组)(P<0.05);脐血总胆红素浓度为60.1~80.0μmol/L时,阳性、阴性预测值及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经皮胆红素测定联合脐血胆红素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预测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 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谷连革;于娜;杨志群;王君芝

    2007年1月~2009年4月,我们对2 320名新生儿进行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评估,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剖宫产延迟断脐新生儿获得胎盘血液灌输的相关研究

    作者:史骁梁;陈雅飞;凌勇;张秀兰

    胎儿娩出后断脐的佳时间,目前尚有争议.有实验表明在阴道分娩时,胎儿娩出后存在胎盘向胎儿血液灌输,若延迟至胎儿娩出30s后断脐,灌输量可达每千克胎儿体重10~20ml,但在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同样时间内这种胎盘向胎儿的灌输并不存在[1].本研究以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在剖宫产时延迟1min后断脐是否使新生儿获得胎盘血液灌输、灌输对新生儿及以后的影响.

  • 剖宫产对早期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刘娟;张勇

    目的 探讨剖宫产对早期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新生儿按照分娩方式分成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体质量丢失程度、奶量达到生理需要时间、大便转黄时间及经皮胆红素(TCB)情况.结果 剖宫产组新生儿出生后第2天体质量丢失程度[(0.0730±0.0078)kg]大于自然分娩组[(0.0560±0.0071)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及第5天两组新生儿体质量丢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2天自然分娩组TCB值[(9.8±2.2)mg/dl]较剖宫产组[(8.9±1.8)mg/d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及第5天两组TC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大便转黄时间及奶量满足生理需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对早期新生儿有一定的影响.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矩阵的建立和作用

    作者:李懿;刘玲;石碧珍;陈兰

    目的 利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曲线结合临床风险因素评分,建立联合风险量化矩阵模型,预测贵州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方法 选取该院产科出生的5 250例足月儿和近足月儿,连续记录其出生后168 h的经皮胆红素(TCB)值.将出生后72h内对应的危险区TCB测定值作为预测指标,建立联合风险量化矩阵.结果 使用二次方程对TCB曲线进行二次曲线拟合,结果显示,TCB水平在24~48 h内上升速率快,而后逐渐降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及喂养方式与72 h后TCB高危险区有关.多因素结果显示,72 h后TCB高危险区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及喂养方式有关联.胎龄为36.01~39.99周的研究对象处于72 h后高危险区的可能性是胎龄≥40.00周研究对象的1.73倍;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与顺产比较,处于高危险区的可能性可降低51%;与混合人工喂养相比,人工喂养的研究对象处于高危险区的可能性较大[O(^)R =2.173(95%CI:1.267,3.683)].建立联合风险量化矩阵模型,分12个区.通过释然比水平高低,将12个区组分为4个风险水平,用以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的发生可能性.结论 基于联合风险量化矩阵和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数曲线,将新生儿分为4个风险水平,可对新生儿TCB水平变化开展精准随访,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 650 例健康足月和近足月新生儿生后7天经皮胆红素值分析

    作者:莫台花;莫爱民

    目的 测定650例健康足月和近足月新生儿生后7天经皮胆红素(TcB)值,监测胆红素在不同时段的数值变化,分析围产因素对纳入此次研究的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研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我院650例健康的足月和近足月新生儿,测定生后7天经皮胆红素值,计算出本研究规定的胆红素含量所占的百分位数.分组标准:将经皮胆红素值≥12.9 mg/dl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从余下的样本中随机选取相同例数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正常足月和近足月新生儿经皮胆红素高峰值在第116小时,胆红素平均峰值为(10.1±2.1)mg/dl;第40百分位值为8.3 mg/dl,第75百分位值为10.9 mg/dl,第95百分位值为12.6mg/dl;经皮胆红素值≥12.9 mg/dl的占8.62%(56/65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胎儿胎龄、胎膜早破、头颅血肿有相关性(P<0.05),与出生时体重、孕妇怀孕次数、出生后3天内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孕妇的分娩方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该地区足月和近足月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在不同时段的百分位值及出现的高峰时间基本符合国内外相关报道的数据;通过研究发现,正常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平均测量值比目前的测定标准高,因而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在经皮胆红素值低于目前标准时就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 经皮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中的研究

    作者:杨文青;詹玉;聂睿;姚斌;王建辉;余加林

    目的 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动态监测过程中,对比经皮胆红素(TcB)值和血液胆红素(TsB)值,为临床通过新生儿TcB值评估黄疸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 2015年1-10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住院新生儿在入院时、光疗8~10 h后及光疗48 h后分别进行TcB检测.在TcB检测的同时抽取静脉血进行TsB检测.结果 入院时、光疗8~10 h后及光疗48 h后的TcB值与TsB值均有显著相关性(r=0.886、0.717、0.867,P<0.05),其中入院时和光疗48 h后的TcB值与TsB值相关性好;对TcB值与TsB值进行t检验发现,入院时和光疗48 h后的TcB值与TsB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6,P=0.799;t=1.6,P=0.115),而光疗8~10 h后的TcB值与TsB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1,P<0.05).结论 光疗前与光疗48 h后的TcB值与TsB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光疗8~10 h后的TcB值与TsB值则存在较大差异,此时的TcB值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的胆红素水平.

  • 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出生后120小时内经皮胆红素变化趋势

    作者:李新萍;吴峰;常丽;陈卫平

    目的:提供足月和近足月新生儿出生后120h内的经皮胆红素(TcB)数据,并绘制新生儿TcB水平评估曲线图.方法: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湖北省襄阳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 373例新生儿中获得10 136个TcB值,所选新生儿胎龄≥35周,出生体重≥2 000 g,采用经皮胆红素仪(JH20-1C型)测量出生后6~120 h的TcB值,出生后24h内每6h测量1次,之后每12 h测量1次,每例新生儿至少有4次测量值,计算每一时段的TcB百分位数并绘制曲线图.结果:TcB百分位曲线图反映了新生儿自出生后至120 h内TcB水平,本研究经皮胆红素峰值出现时间为日龄3~5d,与国内部分研究资料相似,但百分位曲线值较高.结论:经皮小时胆红素水平用于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一定的价值,TcB百分位曲线图可用于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有效的评估.

47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