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急诊科护士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

    作者:孙琳;于丹;韩小琴;聂时南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水平、学习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途径和态度,为今后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4月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3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科护士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对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较低;64.5%的护士获取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科室培训;59.1%的护士从不阅读损伤控制性复苏的相关文献.结论 急诊科护士对损伤控制性复苏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深入,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医院及科室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

  • 损伤控制性复苏:早期纠正凝血障碍

    作者:耿硕;刘连新

    自从损伤控制性复苏的概念提出以来,临床工作中对于出现"死亡三联征"的严重创伤患者多采用它进行救治,以纠正低体温和酸中毒为中心.随着创伤外科学的不断发展,早期纠正凝血障碍在复苏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渐渐浮出水面,该文将针对损伤控制性复苏中:(1)早期纠正凝血障碍的重要性;(2)纠正凝血障碍的恰当时机;(3)纠正凝血障碍的复苏方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 损伤控制理念在非创伤性急腹症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伟;王燕荣;王永兴

    损伤控制理念应用于创伤外科领域多年,极大地改善了危重患者的生存结局.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这一策略已逐渐应用于非创伤性外科领域,它通过避免在危重患者生理极度紊乱的情况下行确定性手术,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及即时手术导致的并发症. 本文详细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非创伤性腹部急症中的应用.

  • 损伤控制性复苏及其对野战输血研究的启示

    作者:季守平;宫锋;何跃忠

    战伤引起的急性凝血病是导致重度失血伤员死亡的关键因素.美军在2006年提出了以预防急性凝血病为前提的战伤休克救治方案,即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大大降低了重度失血伤员的死亡率.本文综述了凝血病对战伤救治效率的影响、凝血病产生的机制、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及其战伤救治中的应用等,并讨论了损伤复苏方案对我军野战输血研究的启示.

  • 低温酸中毒与凝血机制障碍

    作者:龚剑峰;朱维铭

    凝血机制障碍是外科危重病人术中出血无法控制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低体温和机体代谢性酸中毒与创伤致凝血机制障碍密切相关,并与之相互促进,形成致死三联征,导致机体状况迅速恶化.正确认识严重创伤及外科大手术病人的上述病理生理改变,是损伤控制性外科和损伤控制性复苏实施的理论基础.

  • 外科病人液体治疗争论与共识

    作者:任建安

    液体治疗目的包括复苏、维持液体及电解质平衡,纠正液体失衡和异常分布.生理盐水是早使用的晶体液,但其并不完全符合生理,又陆续产生了林格液、乳酸林格液和醋酸林格液等.在重症脓毒症病人复苏时推荐使用白蛋白溶液.在失血性休克复苏中,全血仍是好的选择.液体治疗须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检情况、目前用药情况、临床监测和实验室检查,由此决定病人液体和电解质需要量.复苏后再评估可确保后续液体治疗正确合理.对持续接受静脉液体治疗的病人须定期监测液体需要量、实验室指标、出入量和体重.

  • 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田志强;罗昆仑;余锋;方征;刘洪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外伤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 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57例采用传统液体复苏救治,B组59例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救治.损伤控制性复苏包括:允许维持较低血压,红细胞、血浆与血小板按比例输入,早期采取保温措施,积极纠正酸中毒.比较2组间ICU复苏前后乳酸水平、pH值、体温、PT值、INR值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结果 ICU复苏前,2组患者乳酸水平、pH值、体温、PT和INR值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复苏期,2组PH值、体温较复苏前升高,且B组升高较A组明显(P<0.05);乳酸水平、PT和INR值较复苏前降低,且B组降低较A组明显(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性复苏是严重肝外伤救治的较好方法,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 损伤控制性复苏对家兔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影响

    作者:蒋勇;张义胜;赵国海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兔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制备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兔模型,按复苏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传统的液体复苏组、损伤控制性复苏组,建模60 min后开始复苏,各组检测心率、血压、凝血功能变化以及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 结果:损伤控制性复苏较传统的液体复苏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异常,降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 减轻心肺肝肾各器官功能障碍.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能减轻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全身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不同复苏方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

    作者:郜贻武;丁红梅;徐丽

    目的:探讨不同复苏方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3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复苏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复苏方案,观察组采取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时间、凝血功能时间、酸中毒时间分别为(9.25±1.33)h、(13.52±5.96)h、(15.61±4.67)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2±1.98)h、(31.23±12.15)h、(30.09±5.78)h;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为(1986.25±22.65)mL,相比于对照组的(2674.99±31.26)mL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而言,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救治在缩短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及酸中毒等的时间、降低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救治效果,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相比于传统的复苏方案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 损伤控制性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

    作者:何世冬;杨萍

    严重创伤病人病死率高,选用及时而适当的综合救治手段,提高治愈率,减少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是创伤外科必须面对的问题.

  • 严重创伤大出血的处理新策略——损伤控制性复苏

    作者:李建国

    近年来,损伤控制性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ucitation,DCR)的概念,已成为严重创伤复苏的一个热门话题.出血休克占创伤死亡的30%~40%,是创伤死亡的第一位的可预防原因[1].DCR就是针对创伤患者的大出血为治疗靶的新型复苏策略.一般文献中,大出血的定义为24h内失血达到1个血容量,或3h内失血达到血容量的50%[2-3].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千克体重70~80ml),70kg个体的1个血容量大约为5000ml左右.可见大出血时,3h的失血量超过了2000ml.

  • 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曹广涛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对86例严重肝损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中10例死亡,76例治愈,病死率为11.6%,治愈率为88.4%.结论 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应贯穿于严重肝损伤围手术期的全过程,早期成功复苏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 重症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院前救治效果

    作者:李刚;张希洲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院前救治重症创伤性凝血病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创伤性凝血病患者320例,根据复苏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复苏方案进行院前救治,观察组患者给予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救治.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相应救治方案干预后的低体温时间、凝血功能障碍时间、酸中毒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相应复苏方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时间、凝血功能障碍时间、酸中毒时间分别为(9.3±1.2)、(13.5±5.6)、(15.4±4.7)h,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2±1.9)、(31.3±12.2)、(30.1±5.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依次为61.354、16.773、24.901,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疾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2、x2=6.850,均P<0.05).结论 重症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给予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院前救治,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樊建林;公保才旦;钱惠岗;卓么加;陈光安;祁万乐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抢救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DCR组),并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DIC发病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良好,乳酸清除时间短,凝血功能恢复快,DIC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DCR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为其他类型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提供了新的思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