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分析

    作者:陈贞桂

    目的:探究房角分离术与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房角分离术,对两组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检查两组眼压、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视力恢复好、眼压降低快(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观察组仅有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谤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东健;梁纳;马胜生;袁永刚;谢志翔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G)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GS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0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ACG患者行Phaco-GSL,术后随访6-24月,观察术后眼压、前房、视力的变化.结果:术前平均眼压(58.36±18.25) mmHg,术后7天降至(13.65±7.22)mmHg(P<0.05);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66±0.41) mm增加到术后(3.12±0.18) mm(P<0.05);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急性ACG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Phaco-GSL可安全、有效地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效果及术后预后研究

    作者:吴祎林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GG)患者86例(122眼),根据接受手术术式不同,随机分为房角组(A组)和小梁组(B组),比较二组手术前后患者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 患者术后眼压均恢复正常,其中B组术后术后3天、2周和3、6个月、1年眼压显著低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及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B组(P<0.05);总体上看A组手术成功率95.3%,B组90.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组患者在前房炎症、浅前房、脉络膜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或房角分离术均可有效治疗APAGG,其中小梁切除在眼压控制方面优于房角分离,房角分离在中央前房深度效果及并发症控制方面优于小梁切除.

  • 超声乳化加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评估

    作者:徐华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另选取5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视力、眼压、房角开放度、中央前房深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对照组发生率为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与房角分离术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郭沃文;陈建丽;韩贵霞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6.1±2.7) mmHgvs (18.6±19)mmHg]、术后1个月[(16.7±1.8)mmHgvs (17.8±1.6) mmHg)]、术后3个月[(15.3±1.7) mmHg vs (17.5±1.6)mmHg]及术后6个月[(14.6±1.5) mmHg vs(17.2±1.7)mmHg]的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0.554±0.25) vs(0.521 ±0.18)]、术后1个月[(0.623±0.26) vs(0.568±0.21)]、术后3个月[(0.628±0.27) vs(0.624±0.22)]及术后6个月[(0.586±0.23)vs(0.573±0.24)]的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ACD[(3.406±0.245)mmvs(3.062±0.221)mm]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P<0.001,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均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手段,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更好的降低术后眼压、改善视力、增加前房深度.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90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文华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1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眼压(14.3±2.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9.1±3.4)mmHg,而中央前房深(3.31±0.15)mm明显高于对照组(3.01±0.11) mm,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前房炎症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

  • 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附32例35眼报告

    作者:张少斌;黄惠春;郑煜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35眼)不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观察组)进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并与同期行单纯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65眼)作对照(对照组).两组术后随访(16±4)月.结果:观察组眼压由术前(3.7±1.9)kPa降至术后(1.5±0.6)kPa,对照组由术前(3.7±1.8)kPa降至术后(2.1±1.0)kPa,两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全部患眼不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即可将眼压控制在2.8 kPa以下,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0.5)mm增加到术后的(2.3±0.3)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有6眼出现前房纤维渗出,2眼出现少量前房出血;对照组术前中央前房深度为(1.6±0.7)mm,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为(1.5±0.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术后出现低眼压26眼,浅前房15眼,前房出血7眼,前房纤维渗出2眼,脉络膜脱离5眼,出现不同程度白内障10眼.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

    作者:黎鹏;李晓燕;刘燕琼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观察组采用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的前房深度、 眼压、 视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 眼压、 视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 眼压、 视力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前房深度、 眼压、 视力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恢复良好.

  • 房角分离术辅助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分析

    作者:刘静

    目的:阐述房角分离术辅助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房角分离术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视力(0.70±0.03)、眼压(17.32±1.56)mmHg、房角宽度(4.00±0.05)°、治疗有效率97.06%、并发症发生率2.94%、满意度97.0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房角分离术辅助治疗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视力、眼压与房角宽度的基础上,减少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汤伟民;庄少雄;黄荣添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眼压、房角等情况.结果 共58例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急性PACG(A组)37例,慢性PACG(B组)21例.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视力、眼压、房角等情况.A组视力由术前(0.11±0.08)提高至(0.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视力由(0.4±0.16)提高至(0.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压由术前(4.16±1.50) kPa降至(2.03±0.61)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眼压由术前(3.51±1.30) kPa降至(2.30±0.73) kPa(P<0.05).其中A组1例眼压未控制正常,B组6例未控制正常.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PACG,但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禤中宁;陈洁;刘晶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6例(30眼)合并白内障的 PACG 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4~6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所有术眼前房明显加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0.1~0.8,眼压控制在(14.81±3.73)mmHg;术后3个月眼压控制在(16.21±3.96)mmHg,有2例(3眼)眼压偏高,加用一种降眼压眼药水后能控制在正常范围。随访期间,26例(30眼)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后所有术眼前房角开放良好,随访期间未见前房角重新粘连关闭。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降低 PACG 的眼内压,安全性好,远期疗效稳定。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昼夜眼压比较

    作者:张宏光;沙爱娟;关文雯;叶丹;王越

    目的:观察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称为超声乳化术)及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PEGS)两种手术术后患者24 h眼压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于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治疗的APACG患者60例(60眼)。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30眼)行超声乳化后行房角分离术(PEGS),对照组30例(30眼)行超声乳化术。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测量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昼夜眼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昼夜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平均眼压(16.30±1.19) mmHg、峰值眼压(18.90±2.88) mmHg、眼压波动值(2.80±2.58) 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17.76±1.26) mmHg、峰值眼压(19.60±2.86) mmHg、眼压波动值(3.20±2.60) mmHg。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S与超声乳化术均能显著降低合并白内障的APACG患者的平均眼压,减少昼夜眼压波动,但PEGS效果优于超声乳化术。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治疗意义

    作者:李自圆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选取64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2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术,研究组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并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后2组平均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2.07,P<0.05);2组眼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第1、7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3、6.92,P<0.05).第1、3、6个月,2组眼压水平逐渐趋于稳定,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1.18、1.19,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4.37%,研究组仅有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涂运输;阴正勤;李灿;李家文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手术适应证的探讨.方法 已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均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所有病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9~24个月.观察术前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房角、房水流畅系数(C)与压畅比(PO/C)和降眼压用药数量等的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终平均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平均眼压(配对t检验,P<0.01),术后佳矫正视力好于术前(配对秩和检验,P<0.01).前房深度加深(配对t检验,P<0.01).房角全部开放36眼(78.26%).术后房水流畅系数(C)与压畅比(PO/C)有明显改善(配对t检验,P<0.01).术后平均使用降眼压药数量明显减少(配对t检验,P<0.01).另有7眼(15.21%)术后眼压仍>25 mmHg,遂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结论 晶状体摘除、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的一种有效的选择,但埘房角关闭粘连超过270°以上,则有必要联合小梁切除术.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24例疗效分析

    作者:陈渝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24例(2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并对术前、术后3d及术后3个月的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加宽.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姚莎莎;盘如刚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98例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房角分离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眼科相关参数、并发症与远期生活质量.结果 房角分离组术后BCVA、CAC、房角、AOD500与TIA水平均高于小梁切除组,IOP、PAS水平、虹膜纤维素样渗出率及术后浅前房率低于小梁切除组;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与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小梁切除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 双巩膜咬切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的护理

    作者:秦永莲

    目前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式多,在滤过性手术中以小梁切除术和深层巩膜咬切术效果确切,得到国内外眼科界认可.但对于难治性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确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风险较大.我科自1997年3月至1999年9月对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双巩膜咬切联合房角分离术36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降低了风险性,提高了安全性和疗效.因此,我们认为是目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而安全的术式.而严密的观察与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双巩膜咬切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分析

    作者:蒋模;秦应举;刘太祥

    我们1997年3月至1999年9月对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双巩膜咬切联合房角分离术36例36眼,收到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临床观察

    作者:何春华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白内障合并APACG 患者25例(4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除两眼因视神经萎缩导致视力无改善外,其他所有患眼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显示,术后所有患眼的前房角深度比术前有明显的增加,术后眼压比术前有明显下降。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传统治疗方法具有切口小、散光小、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并发症少等优越性,是治疗白内障合并APACG 的有效方法。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李丽萍;陈前;赵洪超;朱立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及实验组(n=47),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房角粘连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实验组的眼压为(13.6±4.4) mmHg、(14.1±:4.3) mmHg、(13.3±4.2) mmHg、(15.4±4.7) mmHg,对照组的眼压分别为(17.6±4.4) mmHg、(18.7±5.3) mmHg、(19.4士5.8) mmHg、(18.2±5,6) mmHg,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眼压同期对比,下降显著(P<0.05);在视力恢复、粘连度下降并发症方面,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PACG治疗方面,与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相比,采用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较好,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而且能够显著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开放房角,加深前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 条记录 8/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