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交小波基函数实现图像引导放射系统中计划CT与锥形束CT图像的形变配准

    作者:李登旺;王洪君;万洪林;尹勇;孙伟峰

    计划CT图像与锥形束CT(CBCT)图像的配准是基于CBCT图像引导放射系统中实现自适应放疗的重要部分.为了提高系统中形变配准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一种基于正交小波变换的形变配准方法,此方法利用正交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描述计划CT和CBCT图像的全局和局部形变,由Navier偏微分方程设计极小化能量函数来实现小波系数的能量估计.实验表明,所提出方法用于基于CBCT的图像引导放射系统时,可将日常放疗时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准确且快速的配准,并且可用于放射计划系统中器官的自动分割,从而有效指导自适应治疗.

  • 基于PET/CT形变配准技术对放疗前后靶区变化的评估

    作者:张路路;杨娟;黄浦;赵睿;马长升;尹勇;李登旺

    PET图像提供的新陈代谢信息可用于判断放疗后肿瘤的复发区域,对于制订精确的放疗计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采用多分辨率形变配准的方法提取放疗前后CT图像的形变域,并将其作用于放疗前PET图像,与放疗后的PET图像相比较,通过设定图像中SUV的阈值,判断勾画轮廓之间的重叠率,以获得图像中的高摄取区域,回顾性指导精确放疗.研究针对22例肺癌病例,实验结果显示放疗后残留的高代谢区域和放疗前GTV重叠较好:当阈值设定为SUVmax的70%、80%和90%时,对应的重叠率分别为(95.2±0.6)%、(96.6±3.4)%和100%;当阈值设定为SUV2.5和SUV5.0时,对应的重叠率为(86.0±6.6)%和(97.0±3.0)%.对氟代脱氧葡萄糖(FDG)高摄取区域的高重叠率表明病变区域在放疗前后的位置相对稳定,放疗后的残余肿瘤基本上位于放疗前靶区对FDG的摄取区域.初步实验结果证明,研究可用于判断靶区区域对放疗的反应,回顾性指导在放疗计划中,针对放疗后残余的靶区加大照射剂量,保护危及器官和组织,精确放疗.

  • 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改变与鼻咽癌自适应放疗计划优化时机

    作者:黄慧娴;陆合明;冯国生;林辉;刘绪;舒留洋;蒋海兰;陈甲信;程金建

    目的 在调强放疗期间,鼻咽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解剖学及剂量学改变,通过评估这些解剖学及剂量学改变,研究自适应放疗的佳干预时机.方法 收集2012 08 2013 1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入组19例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过程中进行每周CT扫描,通过形变配准方法将计划CT与新CT进行融合,自动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评估解剖学改变.将原始放疗计划通过剂量映射传递到新CT图像上,形成合成计划,分别与原始计划对比DVH.结果 GTVnx、GTVnd和腮腺的体积在放疗过程中逐渐缩小.与原始计划相比,各周合成计划中所有靶区的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原计划相比,PTVnx和PTV1的部分剂量学参数显著改善,特别是在第10次放疗后,这些参数包括PTVnx的Dmean、D95、V95和CI,以及PTV1的Dmean、D95和CI;PTVnd的剂量学参数只有D95和V95在某些时间点上有显著改善;对于PTV2,其D95和V95在某些时间点上显著变劣.部分器官如脑干、脊髓、腮腺、声门、右侧眼球和左侧晶体的剂量在某些时点上显著增加.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中发生显著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解剖学和剂量学改变.将PTV2的D95、V95及CI、脑干Dmax、脊髓Dmax、腮腺Dmean、声门喉Dmean、右侧眼球Dmax和左侧晶体Dmax作为预测自适应放疗时机的参数,经过分析建议在鼻咽癌调强放疗至第5次后和第15次后分别进行自适应计划优化.

  • 颈椎形变配准与剂量叠加MIM软件临床应用可靠性研究

    作者:石慧烽;涂文勇;孔月虹;胡海生;冯琨;徐璇丽

    目的 形变配准在靶区勾画领域中应用广泛,配准软件层出不穷.本研究通过分析Medical image merge(MIM)软件在颈椎形变配准以及剂量叠加的可靠性,确定其在放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在2015-05-01-2017-05-31放疗期间复发的舌癌患者,分别运用MIM软件完成刚性配准与形变配准,进行相似度验证和剂量叠加验证.相似度验证:获取每位患者的首次定位CT以及复发时定位CT,将两组CT图像输入MIM软件,每个患者都做刚性配准和形变配准,利用DICE流程分别计算出刚性配准和形变配准的Dice系数、Jaccard系数扣Jausdorff距离,比较两种配准结果.放疗剂量叠加验证:将两组CT图像以及颈椎勾画分别输入到Pinnacle的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椎体的平均照射剂量,并将两组椎体平均剂量相加得到每个椎体叠加照射剂量,再将两组CT图像、椎体勾画以及剂量文件传回MIM软件中,在MIM上分别运行刚性剂量叠加以及形变剂量叠加流程得到得到叠加剂量,比较放射治疗计划系统(radio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计算结果跟MIM软件得到的结果差异.结果 相似度验证中,刚性配准中Dice系数=0.73±0.09,Jaccard系数=0.58±0.14,Hausdorff距离=0.68±0.21;在形变配准中,Dice系数=0.85±0.03,Jaccard系数=0.75±0.04,Hausdorff距离=0.60士0.1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叠加验证中,刚性配准得到的叠加剂量跟TPS计算的剂量平均差别为1.38%,但是剂量差别>3%有16%,大剂量差别>9%;而形变配准得到的叠加剂量跟TPS计算得到的剂量平均差距为0.05%,>3%为0,<1%为88.1%.结论 相对于刚性配准,MIM软件的形变配准功能可以将CT图像进行更好的融合,其剂量误差<3%允许范围,因此,其剂量叠加功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PET-CT与计划CT不同配准的靶区比较研究

    作者:李彦康;郭延娈;张棚;李建彬

    目的 探讨基于诊断PET-CT与计划CT刚性配准(rigid image registration,RIR)和形变配准(deformable image registration,DIR)基础上所构建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靶区位置及体积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2013-10-05-2015-02-25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行诊断PET-CT和大孔径定位CT扫描的1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诊断PET-CT的PET图像和CT图像及计划CT图像勾画原发肿瘤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s,GTV),将PET-CT和计划CT分别运行RIR及DIR,并将基于PET-CT的PET和CT图像所勾画GTV通过RIR及DIR映射到计划CT上,生成新的靶区.以中心点位置差距、体积变化率及相似度指数(dice's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探讨DIR是否可以在靶区位置及形态上改善诊断PET-CT与计划CT间的匹配度.结果 与RIR比较,诊断CT DIR到计划CT生成的靶区在中心点位置、体积大小及DSC参数均显著改善,RIR时靶区平均体积变化率为(10.57±16.57)%,DIR为(1.11±14.48)%,P=0.003;RIR靶区中心点位置差异为3.41 mm,DIR为1.73 mm,P=0.006;RIR靶区DSC为0.76,DIR为0.80,P=0.014.与RIR比较,诊断PET图像DIR到计划CT生成的靶区在中心点位置、体积大小及DSC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诊断PET-CT与计划CT间形变配准所得靶区并没有在改善靶区形状及位置上取得一致的效果,在应用形变配准将诊断PET-CT与计划CT间进行靶区构建时应慎重.

  • 一种校正分次放疗间图像局部形变的新方法

    作者:赵增军;李宝生

    目的:研究如何校正分次放疗间出现的图像局部形变问题.方法:使用基于弹性体模型的形变配准方法描述图像的局部形变.配准依据基于2个图像间对应点灰度值差的平方和,配准参数为图像点的位移.配准在2个图像实现刚体配准的基础上进行.结果:利用这一模型对2幅图像进行形变配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配准结果图及提取的形变区域边界点的位移矢量图表明,该方法较准确且迅速地监测并量化了2幅图像形变区域形状的变化,准确度(1-SSDn/SSD0)达到(92.5±0.4)%.结论:基于弹性体模型的形变配体为校正分次放疗间图像的局部形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4DCT与MR图像形变配准确定原发性肝癌放疗靶区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付静;马长升;王若峥;巩贯忠;尚东平;尹勇

    目的 研究应用形变配准技术联合4DCT和MR-T2图像进行肝癌IGTV制定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2016年间首次放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例,依次完成自由呼吸下4DCT扫描,深吸气状态下MR-T2像扫描,将4DCT依呼吸时相分为10个序列.应用MIM软件进行图像配准,评价指标为门静脉、腹腔干在三维方向的大位移及肝脏交叠度.在各序列CT图像上勾画GTV,将4DCT各时相GTV融合为IGTV;将MR-T2图像形变配准到4DCT各时相图像上,获得10个GTVDR,并融合为IGTVDR.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靶区体积差异.结果 门静脉和腹腔干在x、y、z轴向位移分别为(0.3±0.8)、(0.5±1.5)、(0.7±1.2) mm和(0.8±1.8)、(0.1±1.0)、(0.6±2.0) mm.肝脏交叠度为(115.4±13.8)%.形变配准后4DCT各时相GTV均大于配准前,平均增加8.18%(P<0.05),且各分时相形变后的GTV与MR-T2图像中勾画体积基本一致.IGTVDR显著大于形变配准前IGTV体积,平均增加了9.67%(P<0.05).结论 MR图像能显示比CT更多的信息且表现出更高对比度.勾画GTV时应将MR图像与4DCT图像相结合,基于此获得的IGTV可更好地确定靶区范围和运动轨迹,提高肝癌靶区勾画精度.

  • 基于形变配准获得的强化4DCT制定肝癌个体化IGTV可行性研究

    作者:徐华;巩贯忠;陈进琥;尚东平;刘同海;朱健;卢洁

    目的 研究基于形变配准技术实现的强化4DCT进行HCC个体化IGTV制定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首次放疗的HCC患者10例,依次完成自由呼吸下4DCT扫描,ABC辅助下平静EI屏气3DCT平扫和动脉期强化扫描,将4DCT依呼吸时相分为10个序列.在各序列CT图像中勾画GTV和肝脏,将4DCT各时相GTV融合为IGTV1;将强化3DCT的GTV形变配准到4DCT各时相图像上,获得10个GTVDR,并融合为IGTVDR.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靶区体积差异.结果 4DCT和平扫3DCT在肝癌靶区勾画时较难确定靶区边缘.强化3DCT可清晰显示肿瘤边缘,GTV较4DCT和平扫3DCT平均增加了37.99%(P=0.002).形变配准后4DCT各时相GTV平均增加了36.34% (P=0.011),与强化3DCT的基本相当(P =0.632).IGTVDR较IGTV1平均增加了19.91% (P=0.017).结论 形变配准技术结合强化3 DCT和4DCT图像实现的强化4DCT图像可显著提高HCC的IGTV勾画精度.

  • 保乳术后基于4DCT的0%时相及50%时相配准方式比较

    作者:张爱苹;李建彬;王玮;郭延娈;邵倩;徐敏

    目的 探讨基于4DCT的0%时相(CT0)及50%时相(CT50)刚性配准(RIR)与形变配准(DIR)所构建的保乳术后瘤床体积及位置的差异.方法 纳入44例保乳术后行4DCT定位扫描的乳腺癌患者,由同1名放疗科医师分别基于CT0及CT50图像勾画GTV及金属夹.CT0及CT50分别运行RIR与DIR,在CT0上勾画的GTV及金属夹分别通过DIR与RIR映射到CT50.以相似度指数(DSC)、三维空间方向上靶区中心点的位移等指标评估DIR在靶区位置和形态上是否能有效改善CT0及CT50的匹配度.结果RIR与DIR的平均DSC分别为0.86±0.04、0.87±0.04(P=0.000).RIR在三维空间靶区中心点的位移明显大于DIR(1.22 mm : 1.10 mm,P=0.000).在前后方向上GTV及金属夹位移通过RIR的范围明显大于DIR(P=0.000),但在左右及上下方向 RIR与 DIR的 GTV及金属夹位移范围相近(P 均>0.05).结论 DIR可以改善4DCT的CT0及CT50配准时靶区的重合度.基于DIR测量呼吸运动所致的GTV及金属夹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明显优于RIR.

  • 保乳患者术前诊断MRI与术后俯卧位定位CT基于形变配准的靶区比较研究

    作者:于婷;李建彬;王玮;徐敏;邵倩;张英杰;刘希军

    目的 基于形变配准比较保乳患者术前诊断MRI与术后俯卧位定位CT相应靶区间体积和位置的关联与差异.方法 18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拟行俯卧位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I)患者入组,所有患者保乳术前均行俯卧位诊断MRI扫描并行术后俯卧位定位CT扫描.基于术前MRI勾画肿瘤靶区(GTVMRI),边界外扩10和20 mm构建CTVMRI+1和CTVMRI+2,边界外扩15和25 mm构建PTVMRI+1和PTVMRI+2,勾画患侧全乳靶区CTVBreast-MRI;在定位CT图像上,基于术腔金属夹勾画瘤床GTV(GTVTB),边界外扩10和15 mm构建CTVTB和PTVTB,勾画患侧全乳靶区CTVBreast-CI.在MIM系统中,将MRI与CT图像进行形变配准.结果 基于术后定位CT所得GTVTB、CTVTB、PTVTB分别大于基于术前诊断MRI所得GTVMRI、CTVMRI+1、PTVMRI+1(Z=-3.593、-3.593、-2.983,P<0.05).基于GTVTB与GTVMRI靶区中心点形变配准时GTVTB-GTVMRI、GTVTB-CTVMRI+1、CTVTB-GTVMRI、CTVTB-GTVMRI+1的适形指数(CI)和包含度(DI)较基于胸廓形变配准有所改善(Z=-3.724、-3.724、-2.591、-3.593,P<0.05;Z=-3.724、-3.724、-3.201、-3.724,P<0.05).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基于术前俯卧位MRI所得EB-PBI靶区体积显著小于基于术后俯卧位CT所得EB-PBI靶区体积,但对应靶区体积间呈正相关.即使采用形变配准,术前MRI与术后定位CT间,无论全乳靶区间还是肿瘤靶区与瘤床靶区间的空间对应性仍然较差,因此,基于术前MRI与术后瘤床进行俯卧位EB-PBI靶区融合性勾画是不合理.

  • 基于形变配准的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研究

    作者:卢洁;马一栋;尹勇;马长升;刘波;张桂芳;胡漫;白曈

    目的 探讨形变配准技术在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靶区、正常组织的几何改变及相应的剂量学改变.方法 选取12例采用IMRT-SIB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针对首次定位CT制定放疗计划为计划1(CT1),治疗20~25次后,针对复位CT制定放疗计划为计划2(CT2).将CT1中的剂量分布形变配准至图像CT2上,为计划1(CT2);同时将患者CT1中25次治疗剂量和CT2中的剩余5次治疗剂量进行剂量叠加,为计划1+2 (CT2).比较计划1(CT1)、计划1(CT2)和计划1+2(CT2)中的剂量分布.结果 图像CT2和CT1相比,右侧和左侧腮腺体积明显缩小(24.6±11.9)%、(35.1±20.1)%.与计划1(CT1)相比,在计划1(CT2)中靶区(D95)和PGTV、PTV2(Dnean)明显降低,计划1+2(CT2)中数据表明,如果25次后修改计划会提高靶区剂量.在12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如果不重新修改计划则脑干脊髓受量会超过剂量限制,如果修改计划则会降低.结论 鼻咽癌患者在治疗中靶区及腮腺体积有明显缩小,重新定位修改计划可确保靶区足够剂量,并且使危及器官受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 4D-CT和形变配准技术对肝癌放疗中累加剂量的评估

    作者:徐华;巩贯忠;刘同海;魏鸿;马长升;尹勇

    目的 应用4D-CT和形变配准技术,研究呼吸运动对原发性肝癌(HCC)肿瘤靶区及正常肝脏放疗剂量累加的影响.方法 选择19例已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并准备接受放疗的HCC患者,依次接受自由呼吸下3D-及4D-CT模拟定位,将4D-CT图像依呼吸周期分为10个时相.在3D-CT图像上进行治疗计划设计,获得3D剂量(Dose-3D),将其在4D-CT的10个序列图像中重新计算得到10个时相的相应剂量,其中吸气末(EI)及呼气末(EE)图像上的剂量分别命名为Dose-El及Dose-EE.将4D-CT的10个时相的剂量以呼气末时相为参考,经形变累加得到4D剂量(Dose-4D).比较靶区及正常肝脏在Dose-3D、Dose-EI、Dose-EE及Dose4D间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Dose3D中计划靶区D99和D95均高于Dose-4D、DoseE1及Dose-EE(x2=32.75、26.31,P<0.05),但Dose-3D的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较另外3种剂量分布为优,其中CI由0.78分别降至0.63、0.60、0.57,HI由0.08增至0.15、0.16、0.19(x2=37.80、31.86,P<0.05);而计划靶区各剂量-体积指标在Dose-4D与Dose El、Dose-EE间,以及DoseEl与Dose EE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肝脏平均剂量(Dmean)、V5、V10、V20、V30和V40在4种剂量分布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D-CT结合形变配准技术可较准确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时靶区及正常肝脏的受量,利于对放射性肝损伤相关剂量-体积指标准确预测,可为靶区剂量的安全提升提供基础.

  • 精准放疗中医学图像形变配准框架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

    作者:万艳丽;胡红濮;郭珉江;雷行云

    医学图像形变配准技术是实现精准放疗的关键技术,可以很好地反映和描述解剖结构在放疗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形变,为病情诊断、靶区勾画、精准摆位和精准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肿瘤精准放射治疗中的形变配准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包含融合图像结构特征的相似性测度、基于多尺度B样条和混合样条空间一致性约束的形变配准等核心技术的框架,以提高形变配准的效率和精度,充分发挥形变配准技术在图像引导精准放疗中的作用.

  • 基于形变配准的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分析

    作者:叶铭兰;苏木兰;雷海红;陈善凤

    目的:对基于形变配准的鼻咽癌 (NPC) 调强放射 (IMRT) 治疗计划剂量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例N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初次定位CT图像和复位图像分别制定IMRT计划记为计划1和计划2, 采用形变配准分别得到计划12和计划1+2, 比较计划1、计划12和计划1+2的靶区、腮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情况.结果:初次定位图像和复位图像中肿瘤靶区、高危靶区和预防靶区体积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而复位图像中的腮腺左和腮腺右体积明显小于初次定位图像;高危靶区三个计划平均受量之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肿瘤靶区和预防靶区平均受量以及肿瘤靶区、高危靶区和预防靶区的95%体积受量之间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计划危及器官受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形变配准的IMRT治疗法可有效降低NPC患者靶区及左右腮腺体积, 而通过复位图像修改计划可保证各靶区受量充足, 同时还确保了危及器官受量在安全范围内.

  • 自动勾画轮廓软件在头颈部锥形束CT中的应用

    作者:胡晓伟;孙新臣;李金凯;昌志刚;成红艳

    目的:评估应用自动勾画轮廓软件(MIM)进行头颈部锥形束CT(CBCT)靶区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进行了两次放疗定位的10例鼻咽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MIM软件系统中,通过形变配准分别将1程计划1CT和第一次治疗前扫描的1CBCT中的轮廓映射至2程治疗前扫描的2CBCT中.以2程2CT中医师勾画的结构为参考,比较两种方法勾画结果的精度,评价指标包括形状相似性指数(DSC)和豪斯多夫距离(HD).对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构均复制至2CT,以计划2CT为参考计划,比较两种方法勾画的靶区和危及器官与参考计划之间的剂量偏差.结果:采用1CBCT-2CBCT方法勾画的结构轮廓优于1CT-2CBCT.在1CBCT-2CBCT中除PTVnd、脊髓、晶体、视神经、视交叉、眼球和垂体外,其余结构的DSC均大于0.7,HD均小于2 cm,与参考计划的剂量偏差小于±3%.结论:除体积小于10 cm3的结构(骨性结构除外)、脊髓及PTVnd,利用MIM软件,采用1CBCT-2CBCT方法勾画的靶区和危及器官能够得到较满意的结果,能够为自适应放疗提供临床指导.

  • 形变配准技术在心脏剂量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佟颖;尹勇;程品晶;卢洁;刘同海;巩贯忠

    目的:研究基于形变配准技术评估心脏及左心室肌剂量-体积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屏气下心电门控四维CT(4DCT),在4DCT的20个时相(0%、5%……95%)上分别勾画心脏、左心室肌.使用商用软件MIMMaestro(MIM)中的基于密度的自由形变算法,将小体积和以0%时相为参照的小相似性指数(DSC)时相的心脏、左心室肌分别形变到大体积和DSC时相上,并参照其形变场对剂量进行相应的形变.分析形变前后心脏及左心室肌相对于大体积/DSC时相的体积、平均剂量(Dmean)、V20、V30及V40等参数的变化.结果:将小体积时相的心脏形变到大体积时相,形变前后的体积与大体积的差由(13.87±2.84)%减小到(1.72±1.45)%.将小DSC时相的心脏形变到大DSC时相,形变前后的心脏与大DSC时相相比,其DSC由0.899±0.014增加到0.950±0.009.形变后心脏的Dmean、V20、V30及V40与大体积/大DSC时相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将小体积时相的左心室肌形变到大体积时相,形变前后的体积与大体积时相的差由(18.77±6.64)%仅减小到(17.38±7.89)%,且形变前后的体积与大体积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小DSC时相的左心室肌形变到大DSC时相,形变后的左心室肌与大DSC时相相比,其DSC仅达到0.773±0.052,而形变前后的Dmean、V20、V30及V40等参数与大DSC时相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的剂量-体积指标变化与其体积及形态变化之间没有线性关系,且由于过度形变的存在,有必要对心脏进行局部个体化的形变配准.而左心室肌体积和形态变化的不一致性可能是导致其剂量-体积评估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考虑引入多维参数的形变配准算法.

  • 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中不同治疗方案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汪志;张练;石成玉;徐榭;陈志;龙腾飞;罗薇薇;唐虹;王凡

    目的:研究基于形变配准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计划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行自适应放疗,每周扫描CT重新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并设计新的计划执行l周,直至分次治疗结束.以初始计划CT1为参考分别进行形变配准,每周实际受照剂量在CT1上累积得到自适应方案总受照剂量.同时计算初始计划剂量和虚拟常规放疗实际受照剂量作为对比.结果:8例患者自适应方案PTVD95剂量平均值较初始计划低45 cGy,与初始计划剂量基本一致,剂量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分别提高0.002和0.031.左右腮腺Dmean分别降低24.37和127.50 cGy,脑干和脊髓Dmax平均降低189.87和111.37 cGy.虚拟常规放疗PTVD95剂量较初始计划低334.87 cGy,未达到初始计划剂量,HI和CI分别下降0.073和0.069,左右腮腺Dmean分别高出153.63和170.50 cGy,脊髓Dmax平均高出113.37 cGy.结论:常规放疗方案患者靶区实际受照剂量低于计划剂量,部分危及器官受到超量照射.自适应放疗方案可使靶区受照剂量与初始计划剂量保持一致,同时降低危及器官剂量,具有显著的剂量学优势.

  • 基于微分同胚Demons形变配准算法获取肺通气图

    作者:路玉昆;巩贯忠;虞刚;李登旺;尹勇

    基于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4D-CT)生成肺通气功能图的研究是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肺通气图可以有效识别肺的不同功能区域,依此制定的肺癌个体化放疗计划可以有针对性的保护肺的高功能区,减轻放疗对肺功能的影响.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微分同胚Demons形变配准算法获取肺通气图的方法.首先使用阈值法对4D-CT呼气末时相和吸气末时相的肺体积进行分割;然后使用微分同胚Demons形变配准算法对两个时相分割出来的肺体积进行形变配准获取其形变函数Φ;后应用雅可比行列式分析Φ,经重建获得肺通气图的三维分布.结果发现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图像的空间信息及灰度信息,无需借助其他功能影像设备,即可快速获取高分辨率的肺通气功能图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