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的眼部三维前房角开放距离测量方法

    作者:武薇;段会龙;李燕;姜春晖;秦冰;黄大卫

    为了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的三维前房角图像中,准确的获取各连续帧中地房角开放距离(AOD),提出一种三维前房角成像模式,并针对其特性实现了房角开放距离的自动测量.该方法首先从构成一组三维图像的25帧二维房角截面图像中分割出前房角区域,并检测出角膜前后边缘和虹膜前边缘等3条初始边缘;然后基于初始边缘从原图像的梯度图中细检测得到准确的边缘;接着利用映射方法根据用户手工输入的3个关键帧图像中的Schwalbe线(SL),计算得到其余22帧原始图像中的SL位置,并终得到每一帧图像中基于SL的房角开放距离(AOD-SL).实验结果表明,该自动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准确度,其对房角边缘的检测准确率为96.06%;在关键帧中对AOD-SL测量的准确率达到95.11%.

  • 有孔和无孔眼内镜植入术后房角改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猛;王怀洲;刘玥;王一玮;张熙芳;王宁利

    目的 比较无孔(V4)和有孔(V4c)型眼内镜(ICL)植入术后房角的差异.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4年2月到2015年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V4或V4c型ICL植入术,且术后3个月接受Visante前节OCT检查的高度近视患者60例(60眼).方法 回顾性分析V4植入组(40例)和V4c植入组(20例)患者右眼的术前眼压、等效球镜、突到突距离、中央前房深度、房角数据以及术后3个月时眼压、房角数据、角膜内皮到ICL距离和拱高.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房角数据以及两组患者术前的前节及房角数据和术后房角数据分别进行分析比较.主要指标 眼压和房角数据,包括:500μm和750 μm房角开放距离(AOD)、500μm和750 μm小梁虹膜面积(TISA)和巩膜突角度(SSA).结果 V4组和V4c组患者术前的眼压、等效球镜、突到突距离、中央前房深度、房角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角膜内皮到ICL距离、拱高和房角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术前相比,V4组和V4c组术后房角均显著变窄(P均<0.01),SSA分别减少了43%~47%和39%~40%,但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同术前相比均无差异(P均>0.05).结论 V4和V4c型ICL植入术后,患者的前房角均显著变窄,且房角狭窄程度相似.由于V4植入术前的预防性虹膜周切和V4c的中央圆孔设计,两种ICL植入术后均未引起眼压升高.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短眼轴膨胀期白内障临床观察

    作者:朱云喜;邓吉安;车玲;董云云;刘婧;吴从霞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对短眼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房角、眼压等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我院眼科就诊的49例(61只眼)膨胀期白内障合并短眼轴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标准组及改良组,其中标准组22例(30只眼)行标准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下称为标准组),改良组27例(31只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以下称为改良组),观察术后1周,1、3、6个月的矫正视力、房角、眼压,术后3、6个月前房深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等的改变.结果 对两组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 AOD) 500、AOD750,前房角(ACA)500、ACA750,RNFL颞侧、鼻侧、上方、下方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间矫正视力、眼压、AOD500、AOD750、ACA500、ACA750,组间差异P值均<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相同时间点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两组间眼压、AOD500、AOD750、ACA500、ACA750组间差异, P值均<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矫正视力、眼压、AOD500、AOD750、ACA500、ACA750、RNFL颞侧、前房深度进行时间差异检验, P值均<0.05,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用LSD-t检验分析存在时间差异的指标.结论 短眼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术后房角开放明显增大,眼压明显减低,对降低白内障术后并发高眼压及青光眼有很好的疗效.

  •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内压与房角结构的变化

    作者:郑海生;钟兴武;陈海波;邢健强;史贻玉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内压与房角结构变化及机制分析.方法:选取因慢性肾衰竭长期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8例(116眼)分别在血透前及血透后应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及用眼前段OCT检测房角开放距离.根据血透前房角镜检查分为窄角组、宽角组及虹膜新生血管组.测量血透前后上述患者尿素氮、肌酐、白蛋白.采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窄角组及虹膜新生血管组透析后眼压较透析前升高,其中虹膜新生血管组升高显著;宽角组透析后眼压则无明显升高.血透后房角开放距离较血透前变小.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在血透后较血透前显著降低,而白蛋白血透后增高.结论:血液透析可致窄房角及有虹膜新生血管的患者眼压不同程度升高,可能与房水流出通路阻力增加及血透后患者血浆渗透压的改变有关.故对需进行血透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透前眼部情况的评估,减少血透对患者视功能的损伤.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房角开放距离的变化与眼压升高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旖文;丁晓明;崔钢峰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巩膜扣带术后房角开放距离(AOD)的变化与眼压升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行巩膜扣带术的RRD患者,根据术后1d眼压情况分为眼压升高组[眼压升高≥8 mm Hg(1 mm Hg=0.133 kPa)]和眼压稳定组(眼压升高<8 mm Hg),比较术前、术后两组间AOD的变化.结果 ①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眼压均升高(P<0.01),其中眼压升高组术后1d升高明显,随后逐渐下降,1周后眼压升高<8 mm Hg;两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压升高组术后3个月内眼压升高均高于眼压稳定组(均P<0.01),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 AOD减小明显,随后逐渐恢复,术后1个月内均减小(均P<0.01),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压升高组术前、术后AOD均小于眼压稳定组(均P<0.01).③以术前AOD预测术后眼压升高的佳截断值为0.41 mm,敏感性92.30%,特异性86.00%,ROC曲线下面积0.829.结论 眼压升高主要发生在巩膜扣带术后早期,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眼压升高与房角窄密切相关,术前房角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眼压升高.

  • 巩膜外加压术后早期高眼压的UBM临床观察

    作者:曾云;杨安怀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roscopy,UBM)观察巩膜外加压术后患者眼前节结构的改变,研究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前节结构改变与眼压升高之间的关系,探讨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压升高的机制.方法:将2011-07/2012-02于我科行巩膜外加压术(除去有原发性青光眼病史、青光眼家族史及房角存在新生血管的病例)的患者156例161眼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均进行Topcon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检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及房角镜、间接检眼镜等检查.比较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术前术后各测量参数的改变,评价其与术后眼压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巩膜外加压术后高眼压发生机制.结果:高眼压组术后可出现瞳孔阻滞,睫状体全周脱离、水肿、前旋.参数测量: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3,P=0.048),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1,P=0.049),睫状体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38).结论:UBM在检查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前节结构方面行之有效.术后眼压升高是巩膜外加压术后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早期(2wk内)ACD,AOD500及CBT等眼前节结构参数的改变与眼压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术后睫状体水肿前旋致前房变浅、房角变窄,导致眼压升高,相关参数提示高眼压组术后较术前有前房变浅、房角开放程度减小的趋势.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的应用

    作者:唐建明;赵婕;朱蓓菁;熊毅;杨森;陆豪

    目的:应用国产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包括急性、慢性)患者31例43眼,术前术后分别用UBM测量术眼中央前房深度(ACD)以及12:00,3:00,6:00,9:00四个方向的房角开放距离(AOD)及房角开放度数(AA),并观察眼压.结果:术前术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术后四个方向的AOD及AA均有增加,有统计学差异.结论:UBM能观察活体的手术前后的房角变化、激光通畅程度,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治提供了更有效的检查方法和疗效观察.

  • 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前部巩膜厚度的研究

    作者:张少维;黄毅;李琴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前部巩膜厚度的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收治65例7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入院时眼压均在50 mmHg以上,经过三种以上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仍高于45 mmHg且前房较浅,所有患者行玻璃体腔放液降眼压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房角分离术。对术前及术后1、6 mo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前房深度(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 ),上方、颞侧、鼻侧和下方4个象限前部巩膜厚度( anterior scleral thickness,AST)及距离巩膜突500μm的房角开放距离( angle opening distance at 500μm from the scleral spur, AOD500)观察眼前节结构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及术后1、6 mo的前房深度分别为1.532±0.316、3.337±0.652、3.458±0.482mm,术后1、6mo患者的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加深(P<0.01),上方、颞侧、鼻侧和下方4个象限前部巩膜厚度较术前均增加,下方及鼻侧巩膜厚度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方及颞侧巩膜厚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末,上方、颞侧、鼻侧和下方4个象限的AOD500分别较术前平均增加0.007、0.006、0.014和0.019mm,较术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浅前房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手术可以使中央前房加深,前房角增宽,前部巩膜变厚,但是巩膜厚度的改变尚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

  • 伴有浅前房的白内障行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 IOL植入术的疗效

    作者:潘雪峰;翁铭

    目的::探讨浅前房伴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02/2015-07在我院行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浅前房伴白内障患者65例65眼,分为轻度浅前房组及高危浅前房组,观察手术前后各组患者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房角开放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轻度浅前房组34眼中,术后29眼视力提高,4眼视力稳定;1眼视力下降。高危浅前房组31眼中,术后16眼视力较前提高,10眼视力稳定,5眼视力下降,轻度浅前房组患眼视力预后好于高危浅前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6,P<0.05)。轻度浅前房与高危浅前房组术后平均眼压均呈降低趋势,前者平均眼压降低5.71±2.07mmHg,后者则减少9.77±4.04mmHg,两组间增加幅度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5.02,P=0.000)。轻度浅前房与高危浅前房组术后CACD均呈明显增加,前者CACD平均增加1.37±0.38mm,后者则增加1.67±0.43mm,两组间增加幅度差异亦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3.04,P=0.003)。术前患眼nAOD500平均值为200.57±33.74μm;术后1d,1、3 mo 时 nAOD500依次为346.62±101.37、410.75±137.48、398.69±122.28μm,均较术前 nAOD500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03.75,P<0.01),而颞侧、上方、下方的AOD500均呈现类似的趋势。65眼中,并发症依次为角膜水肿5眼、一过性眼压升高2眼、后囊膜混浊4眼,后囊膜破裂1眼。结论:微切口白内障手术适用于轻度及高危浅前房伴白内障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视力预后,降低眼压,加深中央前房深度,并开放房角。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