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lncRNA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的差异性表达

    作者:赵继利;刘微;曹帅丽;屈艳琳;崔庆华;袁俐

    目的 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潜伏感染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前后lncRNA1和lncRNA2的差异性表达,探讨其作为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 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潜伏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全血,分别在特异性抗原刺激前后提取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ncRNA1和lncRNA2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ELISA检测血浆中IFN-γ和IL-2含量. 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前,结核病组、潜伏感染组全血lncRNA1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下降32%和64%;lncRNA2结核病组相对表达量是健康对照组的6.10倍;抗原刺激后,结核病组、潜伏感染组lncRNA1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下降33%和77%,lncRNA2潜伏感染组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下降84%.与刺激前相比,抗原刺激后健康对照组、结核病组ln-cRNA1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1.80倍和2.80倍,lncRNA2健康对照组、潜伏感染组分别提高3.50倍和1.86倍(P<0.05).健康组与潜伏感染组、结核病组与潜伏感染组、健康组与结核病组lncRNA1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0.752和0.400,lncRNA2的AUC分别为0.702、0.465和0.762.在结核特异性蛋白刺激前,结核病组IFNγ、IL-2含量均高于健康组(P<0.05),刺激后,结核病组及潜伏感染组与健康组相比较、潜伏感染组与结核病组相比较IFN γ均增高(P<0.05).与刺激前相比,刺激后3组IFN-γ、IL-2诱导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5). 结论 活动性结核病、潜伏感染和健康对照者全血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前后lncRNA1和lncRNA2均出现差异性表达,结核病及潜伏感染者血浆IFN-γ含量增高.lncRNA1和lncRNA2可能是诊断肺结核感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IFN-γ释放试验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璐;陆友金;甘能金;刘建民

    目的 探讨IFN-γ释放试验(IGRAs)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法(ELISPOT)测定36名有结核病密切接触者(潜伏感染组)、52例结核病确诊患者(结核病组)以及45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ESAT-6/CFP-10刺激后产生IFN-γ的T细胞数量(SFC),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TST),计算各组ELISPOT阳性率和TST阳性率,比较各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 潜伏感染组、结核病组、健康对照组的SFC(M)分别为50.5、182.5和8.0,ELISPOT阳性率分别为27.8%、84.6%和0.0%.潜伏感染组SFC数量和ELISPO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低于结核病组(P<0.05).潜伏感染组、结核病组、健康对照组的TST试验皮肤硬结平均直径分别为(10.9±5.1)mm、(13.4±3.7)mm和(8.2±5.2)mm,TST阳性率分别为83.3%、94.2%和46.7%.潜伏感染组皮肤硬结平均直径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小于结核病组(P<0.05).潜伏感染组TST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与结核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T阳性率与BGG接种显著相关(P<0.05),而ELISPOT与BGG接种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IGRAs在LTB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TST,可用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 艾滋病病毒感染促使结核菌潜伏感染患者因近期再次感染结核菌而发生结核病的风险增加

    作者:

    背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会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复燃或近期(再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尽管发病既往有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证据,但如果发生在同一时期的结核病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相同(例如“组群病例”),则本次发病很可能是由于近期(再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所致.方法:在马拉维北部卡朗加区1996年至2008年间曾第一次患结核病的患者中,若其具有1990年之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态(结核分枝杆菌素皮肤试验)的信息和结核病发病时的DNA指纹结果,则纳入本研究.我们对既往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和HIV感染状况进行分组,探讨组间的差异,并依据年龄、性别、卡介苗疤痕状况和距结核分枝杆菌素检测的时间作了调整.结果:在79例HIV阴性的结核病患者中,有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史的患者比无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史的患者更少发生组群病例(29比77%,调整OR=0.15,95%可信区间为0.04~0.59).在119个HIV阳性结核病患者中,两组的组群病例所占比例相似(88%比84%,调整OR=1.85,95%可信区间为0.41~8.29).讨论:HIV感染似乎增加了新近再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发展成为结核病的风险.越来越多证据表明HIV相关结核病主要源于新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 肺结核患者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居建云;王惠琼;钱芳;罗红昆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的肺结核患者(n=231)及其家属(n=1967)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相关信息,经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结合肺结核相关检查识别,分析不同关系的肺结核患者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1967例肺结核患者家属中323(16.42%)例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其中夫妻和祖孙关系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6.79%和19.25%,兄弟姐妹的阳性率低,为12.17%.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被诊断时间长、有相关症状、家属为女性、退休/无业、未进行卡介苗接种、共同居住、确诊前2个月内接触及接触时间长者为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加强对患者诊断时间长、有相关症状的家属,尤其女性、退休/无业、未进行卡介苗接种、共同居住、确诊前2个月内接触且接触时间长的肺结核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从根本上降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发生率.

  •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在结核潜伏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翁绳凤;刘佳文;康丽军;刘威;刘宏蕴;李宝玲;朱新颖;何燕

    目的 探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TB-IGRA)在诊断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 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WT- IGRA)检测140例健康者IFN-γ分泌水平,并对其进行结核菌素皮试及采用Cellestis Limited 生产的QuantiFERON-TB试剂盒进行IFN-γ平行检测.结果 140例健康者中,WT试剂和QFT试剂阳性率分别是25.7%(36/140)、21.4%(30/140),PPD3+~4+为14.3%(20/140).两试剂阳性符合率为81.3%,阴性符合率为88.9%,总符合率86.7%.28例密接者中,PPD3+~4+为39.3%(11/28),WT试剂和QFT试剂阳性率分别是46.4%(13/28)和67.8%(19/28).结论 TB-IGRA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PPD皮试,可以用于潜伏感染者的筛查.

  • 卡介苗对结核分枝杆菌IFN-γ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法的影响

    作者:李兵;陈献雄;杨倩婷;张明霞;廖明凤;朱秀云;陈心春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对结核分枝杆菌IFN-γ酶联免疫斑点(简称Elispot)检测影响,评价Elispot检测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 对98例某高校学生同时进行Elispot检测和PPD皮试,其中27例PPD皮试结果和Elispot检测均为阴性的受试者进行卡介苗接种.结果 98例受试者中,48例PPD皮试阳性,13例Elispot检测阳性,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27例受试者接种BCG后PPD皮试结果全转为阳性,Elispot检测仍为阴性.在BCG接种前后,ESAT-6和PoolA作用下IFN-γ分泌水平均无差异;但在BCG作用下,BCG接种后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接种前.结论 Elispot检测体外IFN-γ应答反应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PPD皮试.

  • 采用干扰素释放反应试验和PPD皮试对深圳市高校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的研究

    作者:陈献雄;杨倩婷;徐六妹;朱秀云;廖明凤;陈心春

    目的 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免疫酶联斑点法(ELISPOT)和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试(PPD皮试)对深圳市高校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进行筛查,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简称Elispot)和PPD皮试,对13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A高校99例志愿者中PPD皮试有49例阳性(49.5%),Elispot检测有20例阳性(20.2%);B高校34例志愿者中PPD皮试有27例阳性(79.4%),Elispot检测有2例阳性(5.9%).对两种方法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41.31,P<0.005);在PPD(+++)组中Elispot阳性率高为28.57%;在(++)-(-)组中分别为22.2%、12.5%及12.28%.结论 结核菌特异性IFN-γ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比传统的PPD皮试要低,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PPD皮试,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外周血IFN-γ的检测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肖松生;杨倩婷;蔡雄茂;张明霞;朱秀云;吴庆军;陈心春

    目的 探讨利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应答反应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 将150例健康者按结核暴露程度分成4级,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结核菌抗原特异性IFN-γ分泌水平;其中111例进行结核菌素皮试(PPD皮试);39例采用全血干扰素试剂(Quantiferon-TB-Gold,QFT-G)进行IFN-γ分泌水平的平行检测.结果 采用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体外IFN-γ应答反应水平与结核菌暴露程度成正相关(r=0.4155,P<0.0001),不同暴露程度分级的IFN-γ应答阳性率分别是:4级(55.6%)、3级(33.3%)、2级(16.7%)、1级(6.8%).不同暴露程度分级与PPD皮试结果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r=0.1206,P=0.2073);不同暴露程度分级的PPD皮试反应阳性率分别为4级(33.3%)、3级(27.8%)、2级(11.1%)、1级(22.0%).对Elispot检测结果与QTF-G检测结果进行平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X2=0.125,P=0.7237).结论 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应答反应水平与结核菌暴露程度成正相关,Elispot检测体外IFN-γ应答反应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PPD皮试,可以用于对潜伏感染者的筛查.

  • ESAT-6,CFP-10诱导的活动期肺结核患者PBMCs细胞因子的特点

    作者:王心静;曹志红;刘宇;杨秉芬;程小星

    目的 研究活动期肺结核病人和结核分枝杆菌ElISpot阳性健康体检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肽(ESAT-6,CFP-10)刺激后Th1、Th2、Th17和Treg细胞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6、IL-10、IL-17、TGF-β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24例初治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和25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ESAT-6,CFP-10肽库刺激PBMCs,采用FlowCytomix流式技术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6、IL-10、IL-17、TGF-β的表达.结果 PBMCs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IL-17反应低下,而IFN-γ、TNF-α、IL-6、IL-10和TGF-β均因刺激而升高,但只有IFN-γ和TNF-α的水平在2组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P=0.006).结论 Th1细胞因子可能在结核病免疫病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