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基因rpsL的检测

    作者:邵明明;薛欣;楚雍烈;寻萌;宋娟;曹春霞;邱奕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TB)对链霉素(Sm)耐药的分子机制,建立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Sm耐药性的方法.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8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rpsL基因.结果 以H37Rv标准株为对照,21株敏感株中,1株(4.76%)SSCP和RFLP分析存在rpsL基因异常;59株耐药株中,36株(61.02%)SSCP和RFLP分析存在rpsL基因异常.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对Sm耐药与rpsL基因突变有关,PCR-SSCP和PCR-RFLP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Sm的耐药性.

  • 感染病原体新型分子检测技术 GeneXpert

    作者:刘家云;郝晓柯

    近年来开展应用的GeneXpert分子生物学检测系统,整合了定量PCR分子检测过程中的样品制备、核酸纯化、基因扩增、结果报告等步骤并将其自动化,具有准确、快速、安全性高等特点,已成为新型分子POCT检测技术平台,为感染性病原体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尤其是在结核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介绍GeneXpert的检测原理、在感染病原体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以及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研究

    作者:陈莉贞;姚鹏;李兰娟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1-2]。 HIV感染者一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会大大缩短病毒感染的潜伏期,迅速发展为艾滋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3]。因此,及时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HIV感染者的临床诊治和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4-5]。然而HIV感染者并发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结核菌素试验( PPD)阴性率较高,其中艾滋病患者PPD阴性率可达90%,胸部X线表现亦多不典型,易被漏诊和误诊[6]。近年来,在艾滋病研究领域,炎性反应逐渐被重视,研究人员猜测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迅速上升和病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以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为特点)是引起艾滋病患者早期死亡的原因,对于有机会性感染的患者来说尤其如此,如结核与进展型HIV[7]。既往研究表明,持续的免疫活化导致HIV感染恶化,而炎症反应在机体免疫激活过程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等被看作免疫功能紊乱的标志物[8-9]。同时,感染HIV 后可引起机体炎性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得血液纤溶系统被激活,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10-11]。γ-干扰素释放试验( TB-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TB-IGRA)技术作为一种体外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检测技术,应用细胞免疫应答原理,与PPD相比无需回访且结果判读更为客观,被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临床辅助诊断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检测[12]。研究显示,IGRA在HIV感染人群中筛查结核潜伏感染的敏感度优于PPD试验,但患有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肺结核病患者机体免疫应答能力较低,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13-14],只能作为诊断上的参考。本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浙江省青春医院艾滋病病房收治的艾滋病患者进行CRP、D-二聚体和TB-IGRA检测,分析这些检测结果诊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价值。

  • 结核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炯明;晏子厚;楼觉人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流行性广、病死率高的传染病之一。卡介苗是目前唯一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可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但对青少年和成年人肺结核的预防效果不理想。目前已经研发出数十种能够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新型结核病疫苗,包括结核杆菌减毒疫苗、重组卡介苗、亚单位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部分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但有些研究结果不够理想。

  • Toll 样受体2/4-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在人结核分枝杆菌侵入小鼠树突细胞2.4中的作用

    作者:徐倩;金梦媚;郑文文;朱丽;徐水凌

    目的:研究人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抗原提呈细胞后诱导树突细胞( DC )成熟的机制。方法:选择小鼠DC2.4细胞株为抗原提呈细胞的效应细胞,建立人结核分枝杆菌H37 Rv株的细胞混合培养模型。在不同混合培养时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C2.4细胞Toll样受体2(TLR2)、TLR4 mRNA的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C的核因子κB ( NF-κB ) p65蛋白的表达;免疫酶联吸附试验定量检测DC产生α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DC2.4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H37 Rv与DC2.4共培养2 h后开始有细菌侵入;共培养6、8、10、12 h后,细菌侵入率分别为(37.9±5.6)%、(51.2±7.6)%、(57.2±8.9)%、(63.9±12.4)%;TLR2、TLR4 mRNA也开始增量,共培养10 h时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共培养6 h时,NF-κB p65的表达量明显增高;TNF-α的表达量在共培养6 h开始上调,8 h时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共培养6 h时,DC2.4表面CD80、CD86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人结核分枝杆菌侵入DC2.4时,通过激活TLR2/4-NF-κB 信号通路,诱导 DC 成熟,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