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恒温条件下吗啡对丝光绿蝇发育规律改变与死者死亡时间推断的相关研究

    作者:赵文爱;王伯霞;胡圣爱;冯晓勇

    目的 了解吗啡对丝光绿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刑事调查推断死者死亡时间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0.5、1.0、2.0倍致死量吗啡注射家兔,处死后取家兔四肢肌肉组织,28 ℃恒温条件下分别诱丝光绿蝇雌性产卵,饲养至羽化.结果吗啡缩短了丝光绿蝇的发育历期,大值达84 h,且改变了丝光绿蝇幼虫的体长、体重及蛹重. 结论 此结果可应用于法医昆虫毒理学吗啡致死案件中死者死亡间隔时间(PMI)的推断.

  • 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死后肾mRNA

    作者:朱方成;蔡成忠;王树法;刘良;任亮;朱少华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semi-quantative reverse transciptase-polymerase chainr 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rnortem interval,PMI)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8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控系统内,利用荧光标记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GAPDH mRNA在死后48h内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死后即刻至40h内大鼠肾均可检测出GAPDH 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规律性下降.结论荧光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肾GAPDH mRNA含量变化对PMI推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人体死后肝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伯旸;侯小燕;王希钢;高俊薇;刘雅诚

    目的 研究人体死后肝脏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6例已知死亡时间的人体肝脏,根据离体肝脏所处的环境温度分为12~19℃(A组)和20~27℃(B组)两组,每组23例.在死后24~72h内每隔4h穿刺取肝组织1次,制成细胞悬液,经RNA酶消化,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被检测细胞中含不完整DNA的细胞数所占百分比,所得数据经Expo32 V1.2软件计算N值.结果 死后24~72h肝细胞N平均值,A组从10.91%增至49.72%,B组从16.22%增至69.63%.两组N平均值随死亡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高,与死亡时间有相关性,A组r值为:0.598,B组r值为0.77357.并且建立了不同环境温度对应的同归方程.结论 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死后24~72h内人体肝脏细胞DNA降解均随死亡时间的延长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相关数据可望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大鼠脑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

    作者:刘良;张力;刘亚玲;邓伟年;饶广勋;林乐泉;刘艳

    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死后脑细胞DNA的变化进行观测,以寻找一种客观、量化的推断早期死亡时间的标准.实验选择15只大鼠.处死后,在24h内每隔1h分别取脑细胞进行细胞学涂片、福尔马林液固定、Feulgen染色、自动图象分析仪测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大鼠的早期死亡时间与其脑细胞DNA降解速率呈线性关系,其中积分光密度(IOD)、平均灰度(AG)、异形指数(ID)提示本法有可能作为精确推断死亡时间(PMI)的辅助手段.

  • 利用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推断死亡时间

    作者:吴荣奇;赵子琴;沈忆文;贾建长

    目的研究死后机体骨骼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与死亡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双缩脲法测定室温下不同死后时间家兔骨骼肌全蛋白浓度,分光光度法测定540nm处0.5mg/mL蛋白浓度下的骨骼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结果在死后早期,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随着时间延长逐步增高.结论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可用于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