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研究

    作者:田澜;王鑫强;胡风霞

    目的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调查分析293名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结果 ①师范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家庭来源差异、出生类别差异及专业差异,但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三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显著高于大二;②师范大学生在幸福感的6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家庭来源差异、出生类别差异及年级差异.结论 师范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幸福感的个别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来源及出生类别差异.

  • 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兰爽;刘森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级、个性的师范大学生应付方式的不同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自评抑郁问卷、症状自评问卷对256名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相关,抑郁、神经质、内外向人格和年龄是影响不成熟应付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 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应付方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 师范大学生自强意识的性别与年级差异研究

    作者:韦油亮;康钊

    目的 对师范大学生自强意识在性别与年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自强意识问卷对某师范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自强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自强意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自强意识在4个年级上差异显著,大一、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在总体取向、社会取向、个人取向的自强意识3个分量表上,女生都显著高于男生.结论 师范大学生自强意识在性别与年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 健康教育对师范大学生艾滋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作者:李洁;李霞;申荷永;高岚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对师范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自编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师范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调查,运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后师范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分别为99.1%,97.5%,95.2%,99.2%,98.4%,91.5%,96.0%(x2=49.25,83.65,45.73,20.56,4.78,83.59,35.73;P <0.001);对“蚊虫叮咬;同桌吃饭;握手、拥抱;共用劳动工具;共用游泳池、浴缸;共用剃须刀或牙刷”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分别为97.4%,98.8%,100.0%,99.1%,96.8%,93.6%(x2=292.60,174.15,26.85,11.36,120.14,48.96;P<0.001);对“及时治疗性病、远离毒品”等预防艾滋病的相关行为的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分别为96.2%,98.8% (x2 =20.43, 35.64;P <0.001);对艾滋病人及病毒感染者交往的态度、行为有显著的改变,分别为88.7%,83.2%,95.2%,86.8%,95.8%(x2 =67.63,227.83,39.08,72.82,93.61;P <0.001).结论 健康教育是师范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的一种有效模式.

  • 抑郁、社会支持对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作者:张连云

    目的 探讨抑郁、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48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抑郁和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都很显著;在不同的抑郁水平状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高抑郁-低客观支持组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其他组.结论 大学生的抑郁和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且各有不同特点.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 师范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小琴;张进辅

    目的 了解师范大学生的依恋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重庆市3所师范院校随机抽取500名在校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师范大学生依恋类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x2=5.364,P=0.016),其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女生所占的比重要高于男生;②师范大学生依恋焦虑与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r=-0.104,P<0.05);师范大学生依恋回避与父亲惩罚严厉存在显著正相关(r=0.131,P<0.05);③父亲严厉惩罚能正向预测依恋回避(B=0.251,P=0.001),父亲过分干涉能负向预测依恋回避(B=0.161,P=0.034),父亲过度保护能正向预测依恋焦虑(B=0.185,P=0.013),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能负向预测依恋焦虑(B=-0.283,P=0.000).结论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依恋的影响作用有限.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研究

    作者:樊晓光;周东明

    目的全面地定量评估独生子女大学师范生的身心健康.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青岛大学师范学院85名独生子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114名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奈尔医学量表(Cornell Medical Index,CMI)进行问卷调查,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独生子女师范大学生的CMI身心健康总分(A-R)、心理健康分(M-R)及A-L各项因子分值均不同程度地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结论独生子女师范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

  • 师范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研究

    作者:张雯

    目的分析比较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特点,并探讨不同自尊水平对其影响及性别差异.方法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和缺陷感量表(FIS)对430名1~4年级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大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均以努力为主.②高学业自尊组对学业成、败的努力归因均高于低学业自尊组(P<0.05).③男生在学业上比女生有较多的运气归因.结论本研究为大学生学业归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 师范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和学习倦怠的关系

    作者:张少波;孔艳玲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和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LBUS)对384名师范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检验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结果:①大学生 PSSS 总分为(51.39±5.52)分,GSES 总分为(28.47±2.28)分,LBUS 总分为(62.03±7.46)分;②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P <0.01);③领悟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为0.1495(P <0.01),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3660,直接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6340,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之比为0.5772。结论:师范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 师范类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白汉平;吴微;王春

    目的::了解师范类专业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应对方式的现状,以及睡眠质量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80名师范类大学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和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施测。结果:①师范类大学生睡眠质量在年级上的得分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F=8.217, P<0.001);②师范类大学生在应对方式的得分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和自责,在幻想维度上存在性别上的差异;③师范类大学生PSQI的总分同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求助维度上的得分存在负相关(r=-0.281、-0.224, P<0.01),与自责、幻想维度的得分呈正相关(r=0.312、0.219,P<0.01)。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睡眠质量在年级上具有差异,大四学生的睡眠时间障碍严重。师范类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研究

    作者:李涛;顾昭明

    目的 了解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现状,井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200名师范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非常显著,而年级,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师范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年级差异显著,而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师范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

  • 师范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宜萍;罗贵明;蔡水清

    目的 探讨师范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对江西省2所高校的491名师范大学生的孤独感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使用情感和社交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镇大学生的孤独感平均得分(23.05±4.98)低于农村大学生的平均得分(24.02±4.75);表现出孤独感的城镇大学生有19人(占9.6%),低于农村大学生39人(占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人口学特征人群孤独感得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负性生活事件、特质应对方式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负性生活事件与特质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表明,特质应对方式对孤独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支持既直接影响孤独感,同时也通过特质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孤独感;负性生活事件对孤独感有直接影响,同时又经由社会支持及特质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而实现间接影响孤独感.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以及特质应对方式是影响师范大学生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 师范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综合教育效果分析

    作者:闫婉缔;郑晓边

    目的 探索师范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综合教育模式.方法 以某师范大学的294名大学生为教育干预组,57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五位一体"(学科渗透、课外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调查研究)的艾滋病防治综合教育,采用<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效能问卷>评价近期教育效果.结果 干预组大学生综合教育前后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上,干预组大学生有明显改善.结论 艾滋病防治"五位一体"综合教育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 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效果评价

    作者:田澜

    现阶段我国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一般人群[1,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疏导心理问题较为有效[3].基于对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与特点的前期调查研究[4],本文对心理素质训练课程提高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 师范大学生心理测试结果分析

    作者:袁风红;叶可平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仅与自身的健康成长有关,而且与其工作后下一代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大学生人际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

    作者:黄恩;朱跃华;胡纪明;张载福;邵海燕;尹浩冰;余柳霞;王卫平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的人际归因风格及其与个性、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以1~4年级的师范大学生619名为研究对象,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MMCS)的人际关系分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在各班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大学生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的人际关系分量表评分中,内在归因分高于外在归因分,成功归因分高于失败归因分;男性的失败归因分高于女性.人际归因的"努力"这一项与EPQ的精神病维度成显著负相关,与症状自评量表的11项统计指标无显著相关."背景"、"运气"与EPQ的精神病维度、神经质维度有非常显著正相关.内在归因组与外在归因组的SCL-90的11项统计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师范大学本科生的人际归因总体上倾向于内在归因,成功归因要比失败归因更为内控.归因风格受性格、性别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归因风格对心理健康水平会产生重要影响.

  • 师范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

    作者:王海民;阎克乐;杨玉忠;赵荣霞

    应付是应激与身心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关于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有很多报道[1-4],但对师范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师范大学生应付方式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 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胡军生;程淑珍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方法: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与大学生行为抑制量表对282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师范大学生的主要生活事件来源于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生活事件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生活事件不仅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同时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模型拟合度较好(X2=111.4,df=41,P<0.001;GFI=0.935,NFI=0.89,CFI=0.926,RMSEA=0.078).结论:应加强对师范类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训练.

  • 师范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作者:胡琳丽;郑全全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423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总体自我和谐状况适中,总体学习适应性中等偏上;自我和谐的各因素与学习适应性的各因素之间大多显著相关(r=-0.471~0.336);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灵活性是学习适应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判定系数为0.225.结论:师范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 影响师范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分析

    作者:王鑫强

    [目的]分析师范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为师范大学生考试心理辅导的科学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修改后的<考前心理自我检查表>量表评定394名师范大学生的考试焦虑. [结果](1)性别、年级在担忧程度(W)、情绪分(E)、总体水平(T)上的主效应均显著,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大二均显著高于大三(P值均<0.05); (2)考试类型在情绪分(E)上的主效应显著,期末考试的情绪分(E)显著高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P值均<0.05); (3)性别与考试类别在担忧程度(W)、情绪分(E)、总体水平(T)上的交互作用均显著,性别与专业类型在情绪分(E)上的交互作用显著(P值均<0.05);(4)年级与专业类型在担忧程度(W)上的交互作用显著(P值均<0.05). [结论]性别、年级、专业类型、考试类型均影响师范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期末考试或文科中的女生应给予特别关注.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