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

    作者:陈炜;蒋凌飞;吴林;邢俊娥;梁健芬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其中对照组40例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普通治疗组40例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补肾益智颗粒+针刺治疗;综合治疗组40例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补肾益智颗粒+针刺治疗+经颅电刺激.各组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12周、16周、20周、24周进行ADAS-cog量表、MMSE量表及ADL量表评分.结果:对照组、普通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MMSE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三组治疗后ADAS-cog量表及ADL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24周后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及普通治疗组ADAS-cog量表、MMSE量表及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 经颅电刺激联合喹硫平对抑郁患者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琼;王高华

    目的:观察经颅电刺激联合喹硫平对抑郁患者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9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以及治疗后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值,以及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DN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AA/Cr、Cho/Cr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电刺激联合喹硫平对抑郁症,可能通过改善脑代谢,促进海马区脑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从而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安全性高.

  • 经颅电刺激对多梗死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作者:郑军

    目的:观察经颅电刺激结合药物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多梗死性痴呆54例,随机分为TES组和对照组各27例,TES组采用经颅电刺激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仪给予药物治疗.治疗前后测定MMSE、MBI及HDS评分,以MBI评分为标准.确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测定MMSE、MBI及HD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但TES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改善MID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的作用.

  •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作者:刘恒方;杨期东;李振国;黄晓松;刘尊敬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行经颅电刺激MEP检查,评价狭窄程度与MEP的关系.结果: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电刺激狭窄侧大脑皮层手区与对侧上肢记录MEP的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CMCT)较正常对照组和健侧延长(P<0.05);对侧下肢CMCT较正常对照组和健侧延长(P<0.05).结论:MEP异常程度与临床病情轻重和病变部位密切相关,提示MEP能客观反映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枢运动传导通路亚临床受损的情况,具有定量的价值.

  • 脑卒中患者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魏立平;董佑忠;张文渊;吕如锋;刘芳;桂湘芗

    目的:研究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状态的关系,评估MEP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4例有偏瘫的脑卒中患者在病后10天内行MEP检查,同时作肌力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测定,并于10周后对其中的28例复查。正常对照组为30例健康者。结果:脑卒中病人急性期MEP的异常率为89%,主要表现为MEP缺失,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异常,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患侧与健侧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1)。MEP缺乏者,瘫痪重;MEP可引出者,瘫痪程度轻,两者间差异亦显著(P<0.01 )。10周后复查时发现MEP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种改善与临床上的功能恢复相一致,早期ME P缺乏者,功能恢复差,早期MEP仅仅波幅低或CMCT延长者,其功能恢复好。两者间差异显著 (P<0.01)。结论:MEP可定量分析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缺损情况,并可作为运动功能恢复的早期预测指标。

  • 经颅电刺激安全性的动物试验研究

    作者:段广军;刘芳;张文渊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电刺激(TES)对实验动物的安全性影响.方法:用7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实验1~6组(TES 1~6组),每组10只,对TES各组分别给予以不同刺激电压(500~1500V)及刺激次数(10次/天与50次/天),对各组大鼠的行为、脑组织光镜、电镜下病理形态学、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含量进行观察.结果:TES的大鼠在不同的刺激电压及不同的连续刺激次数下,各组大鼠均未出现异常活动,无肢体强直、阵挛,无继发性脑出血及癫癎等发生,脑组织形态学包括大体观察,普通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等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血清NSE含量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TES至少是在本实验所取值的刺激电压和刺激次数范围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检查和治疗手段.

  • 经颅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璐;方宇;刘芳;张文渊

    目的:观察经颅皮层电刺激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120只SD成年雄性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只,治疗组在术后3天给予经颅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术后不进行治疗,于术后第1、2、3、4、5、6周末,分别以横木行走试验(BWT)及运动诱发电位为指标评价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大鼠,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第6周末治疗组患侧MEP波幅与潜伏期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患侧MEP波幅仅恢复到73.5%,潜伏期仍有所延长,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颅电刺激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理可能与电刺激直接兴奋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有关.

  • 经颅电刺激对 AD 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BAX、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玥;陈本启;刘芳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经颅电刺激( TES)2周、4周、6周组,模型组及TES各组大鼠连续6周腹腔注射1.25%D-半乳糖致衰老,再给予大鼠侧脑室注射10 g/L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 Aβ25-35)的复合造模方法建立A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注射;TES各组大鼠于照模成功后第8天进行TES治疗(100μs脉宽、1000 V窄高压方波),每天连续刺激 l0次,刺激间隔2~3 s;采用Morris水迷宫记录各组大鼠治疗前后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l区Bcl-2、Bax阳性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ax、Bcl-2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 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TES 4周、6周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TES 4周、6周组Bcl-2蛋白和mRNA表达不同程度升高,Bax蛋白和mRNA表达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TES能够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CA1区Bcl-2 mRNA表达及减少Bax mRNA表达有关。

28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