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调查与管理对策

    作者:朱筱惠

    目的:调查了解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并针对性地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7年1~9月医院收治的89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每位患者选取1名主要陪护家属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家属的护理需求,问卷自拟,在完成调查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护理管理对策调整.结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家属护理需求前三位分别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患者提供佳救治方案、客观了解患者病情.在针对家属护理需求进行护理管理方案调整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倾向于使患者获得佳的救治措施,并能够客观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针对这些护理需求调整护理管理对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曹阿芳

    目的 观察并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路径将患者进行分组,实施急诊护理露径的患者被设为观察组,共28例,实施常规护理路径的患者被设为对照组,共28例.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入院前、救治后的APACHE Ⅱ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经过急诊抢救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救治后的APACHE Ⅱ评分与入院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路径,其救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以及抢救中死亡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可能的缩短救治时间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关键,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极大地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效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更好的稳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细化护理对其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莹

    目的:探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细化护理对其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B组患者进行细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A组患者预后的良好率为20.0%,B组患者预后的良好率为4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40.0%,B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A组患者的家务活动评分、家庭关系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户外及休闲活动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12.38±3.56)分、(16.66±2.45)分、(12.70±2.88)分、(14.15±2.11)分,B组患者的家务活动评分、家庭关系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户外及休闲活动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15.48±2.83)分、(19.66±1.90)分、(16.25±2.80)分、(16.81±1.9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细化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42例中的应用

    作者:张克琴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ICU中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护与护理效果评定

    作者:林素琴

    目的探究ICU中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经过较好的护理和监护之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的ICU中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29例,观察组的患者均采用良好的ICU监护和护理的方法,参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的意识状态、病症、瞳孔等状况,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参照组患者有16例并发症,并发症发作率55.17%,观察组患者有11例,并发症发作率37.93%,可见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参照组(<0.05);观察组的死亡率较参照组低(<0.05);结论较好的护理和监护可以显著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作率以及死亡率,有益于治疗和康复。

  • 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潘海萍;周萍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3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信封方法分对照组15例和精细化护理组1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精细化护理组予精细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精细化护理组满意比率、营养情况指标、免疫水平、正常进食时间、肠内营养治疗依从性、感染、营养不良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效果好,可改善营养情况指标、免疫水平,减少感染、营养不良发生率.

  • 量化脑电图与传统脑电图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春光;张丽娜;王健;黄立;宁杨;艾美林;王译民;艾宇航

    目的 探讨并比较量化脑电图(QEEG)与传统脑电图(REEG)探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痫样放电的能力.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纳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综合ICU内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疑似出现痫样放电的患者18例,使用动态量化脑电监测进行6 h床旁监测,国际通用10~20系统安放8导联,同时留取传统脑电监测信号由2组医师分别独立解读,判断是否出现痫样放电并记录次数.整体量化脑电以及传统脑电信号交由2位专业脑电监测医师判读并作为金标准,统计两组数据的解读时间、痫样放电的捕捉次数从而计算并比较两种监测方式发现痫样放电的敏感性以及错误率.结果 QEEG与REEG探知痫样放电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82.75%(50.00%~91.67%)vs 59.83%(0~83.33%),P=0.002],解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3.28(5~9)min vs 13.56(11~19)min,P<0.001],两种监测方式探知痫样放电的错误率无显著差异[0.09(0~0.67)次/h]vs 0.06(0~0.34)次/h,P=0.131].结论 综合ICU内使用QEEG较REEG监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后痫样放电的敏感性更强,监测解读时间更短.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宣广艳

    目的 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前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所有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使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改善,降低感染发生率.

  • 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陈小兰

    目的 探讨对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精细化组和常规组,各54例.常规组行传统护理干预,精细化组行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精细化组发生并发症几率5例(9.26%)显著低于常规组14例(25.93%),精细化组的GCS评分(9.42±4.4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7.18±3.74)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行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控制作用

    作者:马盛琴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6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的理方法,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66%,观察组发生率为3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