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作者:张沛然;赵天豫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病历资料完整并接受3 d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辨证分为实证组和虚证组,实证组包括热盛津亏证、痰湿内阻证、血瘀脉络证,虚证组包括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观察患者血糖均值(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虚证组与实证组 MB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E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各证型间 MAG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阴阳两虚证MAGE高于气阴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平均血糖无关,而与中医证候具有相关性,虚证类证候血糖波动性较大,阴阳两虚证血糖波动性大。

  •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计算机辅助计算算法及实现

    作者:简峻;沈洁;彭达明;陈志;余学飞

    以传统人工计算方法为基础,结合利用改进微分法,寻找动态血糖数据极值点,并完善血糖有效波动的判断条件,提出一种能利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的算法,利用Visual C# 2008实现该算法的软件应用,并利用传统人工计算方法(MAGEo)与计算机辅助计算方法(MAGEc),对76例临床动态血糖监测数据(正常成人27例,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25例,正常孕妇24例)进行比较计算,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及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评估.比较结果显示:1)MAGEc方法与MAGEo方法的计算结果对于不同受监测者分组均显著相关(正常成人组r=0.994,P<0.01;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组r=0.997,P<0.01;正常孕妇组r=0.998,P<0.01;所有受监测者r=0.997,P<0.01).2)Bland-Altman法分析可知,落在一致性界限外的点分别为:正常成人组3个,占11.1% (3/27);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组1个,占4%( 1/25);正常孕妇组1个,占4.2%( 1/24);所有受监测者6个,占7.9%(6/76).两种方法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MAGE计算机辅助计算算法,能解决临床科研工作中通过人工计算MAGE带来的计算时间冗长、计算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临床科研工作的效率.

  •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许宋超;王纯庠;陆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52例,辨证确立其中医证型诊断,并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其血糖波动情况,分析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糖波动的内在联系。结果糖尿病中医证型分为阴虚热盛,痰湿困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4种,血瘀脉络作为兼夹证单独列出。按照阴虚热盛证、痰湿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的顺序:年龄逐步增大,病程逐步延长,其中阴阳两虚证及有血瘀脉络者年龄大、病程长(P<0.05);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血糖波动水平逐步增高,其中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及有血瘀脉络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较大(P<0.05)。痰湿困脾证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大(P<0.05)。结论糖尿病中医证型发展(按阴虚热盛证、痰湿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的顺序)与年龄、病程、血糖波动相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糖波动大者一般表现为气阴两虚证渐进至阴阳两虚证,阴阳两虚往往是糖尿病发展至后期严重阶段的中医证型、病机。

  • 血糖波动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于珊珊;米树华;苏工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如合并糖尿病,其病死率大大增加.尽管改善血糖控制情况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然而一些研究显示平均血糖水平得到良好控制并没有改善患者的预后.血糖变异性作为补充反映糖尿病病情发展及风险的新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分析了近期关于血糖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相关性研究的文献,探讨血糖波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 21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平;单忠艳;姜雅秋

    目的 分析21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标准差(SDBG)为血糖波动评估指标.结果 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BMI)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发现女性的MAGE和SDBG显著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分组及不同病程的血糖波动水平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血糖波动幅度增大(P<0.05);随着BMI的升高,血糖波动水平升高(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67,P=0.02)、糖化血红蛋白(OR=0.8,P=0.02)、舒张压(OR=0.9,P=0.03)、甘油三酯(OR=4.6,P=0.007)、胆固醇(OR=0.6,P=0.007)、高密度脂蛋白(OR=0.09,P=0.006)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结论 性别、糖化血红蛋白、BMI、血脂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有关,而年龄、病程与血糖的波动水平无关.

  •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林如海;吴晓鸿;姜峥嵘;杨鑫娜;庄端蓉;吴丽珍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患者血糖波动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183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日内血糖波动采用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MAGE)评估,日间血糖波动采用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s,MODD)评估,采取广义线性模型用于分析不同临床影响因素与MAGE及MO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患者的平均MAGE和平均MODD分别为(4.75±0.91) mmol/L和(2.62±0.76) mmol/L.对于日内血糖波动,糖尿病家族史阳性及血清C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低水平是患者MAGE增高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5).对于日间血糖波动,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MODD呈正相关关系,而空腹C肽水平及预混胰岛素治疗与MODD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肝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C肽水平、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案、心血管疾病史及血清尿酸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可能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案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能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

  • 2型糖尿病患者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与7时点血糖波动的相关性

    作者:田小平;陈新宽;尹冬;徐宁;庄惠芹;吴惠毅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LA1C)与7个时间点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相关研究,分析LA1C作为血糖波动评价指标的价值.方法 分析373例住院T2DM患者的LA1C与7个时间点血糖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标准差(MGS)的相关性;比较LA1C不同水平患者组间MAGE、比较不同空腹血糖(FBG)和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患者组间LA1C和MAGE的变化.结果 T2DM患者LA1C与MAGE、MGS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8、0.322,P <0.05).LA1C≥1.68%组的MAGE高于LA1C< 1.68%组(Z=3.386,P<0.05),FBG< 6.5mmol/L组的LAlC和MAGE低于FBG (6.5 ~ 11.0) mmol/L组和FBG> 11.0 mmol/L组(Z=11.16 ~ 11.88,P均<0.05;Z=2.52~4.98,P均<0.05),HbA1c<6.5%组LA1C和MAGE低于HbA1c 6.5%~9.0%组、HbA1c 9.0%~11.0%组和HbA1c> 11.0%组(Z=2.87~4.55,P均<0.05;Z=3.11~5.40,P均<0.05).结论 T2DM患者LA1C水平与患者7个时间点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相关,可以作为评价血糖波动的简易指标.

  • 踏车运动对2型糖尿病38例血糖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胡玉明;朱振杰;陈伟观;孙丽

    目的:探讨踏车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踏车运动训练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根据患者在症状限制性心电运动试验结果,取得高心率的60%为靶心率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为每次30min,隔天运动1次,疗程为2个月。患者训练前后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72h血糖监测,以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反映血糖波动,测定HbA1c评价血糖控制稳定性。结果:踏车运动前MAGE为(4.8±1.2)mmol/L、HbA1c(7.9±0.6)%,踏车运动后MAGE(3.6±1.5)mmol/L、HbA1c、(7.2±0.7)%。运动前后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踏车运动能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长期坚持中等强度踏车运动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预防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β细胞功能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作者:尤强;董砚虎;张磊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胰腺β细胞功能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4年7月于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同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血生化实验检查,分析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平均血糖(MBG)、基础C肽(B-CP)、HOMA-β指数及其他代谢指标等的关系.结果 随着MAGE水平不断升高,HbA1c水平逐渐升高,B-CP水平、HOMA-β指数逐渐降低(P<0.001).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MAGE与MBG(r=0.21,P<0.05)、MAGE与HbA1c(r=0.54、P<0.001)呈正相关,MAGE与B-CP(r=-0.53,P<0.001)、MAGE与HOMA-β指数(r=-0.37,P<0.001)呈负相关.结论 血糖波动可损伤胰腺β细胞功能,临床血糖管理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糖稳态.

  • 血糖变异性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成万钧;张建维;杨士伟;周玉杰

    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性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动态监测277例行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的血糖,根据计算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将成功完成动态血糖监测的267例患者分为观察1组(MAGE<2.39 mmol/L)90例、观察2组(MAGE2.39~3.68 mmol/L)88例、观察3组(MAGE>3.68 mmol/L)89例.比较3组一般资料;记录3组住院期间和30 d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GE水平与复合终点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的关系.结果 (1)观察3组合并糖尿病比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3支和多支血管病变比率高于观察2组、观察1组(P<0.05);(2)观察3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23.6%)、非梗死相关血管血运重建率(32.6%)高于观察1组(7.8%、15.6%)、观察2组(13.6%、20.5%)(P<0.05);(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OR=0.918,95%cI:0.850~0.991,P=0.026)、血糖(OR=1.326,95%CI:1.031~1.705,P=0.031)、MAGE(OR=1.384,95% CI:1.014~2.086, P=0.041)、糖尿病(OR=2.603,95%CI:1.097~6.181,P=0.034)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糖变异性增加与行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MACE的发生有关,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

  • 黛力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姚春红;杨杨

    目的:观察黛力新配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抑郁患者抑郁评分(HAMD)、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的影响.方法:选取DR伴抑郁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黛力新组(n均=18).对照组采用DR常规治疗,黛力新组在DR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片,于每天早晨和中午各口服1片(0.5mg/片).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并进行HAMD 评分,ELISA检测血清Visfatin,电化学法测定全血FBG,酶法测定血清TG,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测定MAGE,并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存在明显抑郁现象,各检查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黛力新组临床表现改善明显,HAMD评分、Visfatin、TG、FBG、MAGE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不仅能降低FBG、TG,减少MAGE,还能降低血清Visfatin水平,改善DR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

  • 高频超声联合定量温度觉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特征的分析

    作者:胡培;肖彬;薛锐;孙德姣;董正森;胡天鑫;王家境;郑光美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联合定量温度觉检查(quantitative thermal perception testing,QT T)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神经损害的特点,为临床预防 、诊断 、治疗DPN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DPN患者110例,应用超声及QT T分析DPN神经损害特点.结果 :QT T检查结果中,DPN患者下肢冷觉阈值(CDT)、温觉阈值(WDT)、冷痛觉阈值(CPT)和热痛觉阈值(HPT)异常构成比均高于上肢(P<0.05);上肢患者的WDT及HPT在年龄及病程分组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及以上或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WDT和HPT异常比例均达到45% 以上,高于其他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 AGE)较大的患者无论上肢 、下肢或上下肢合计观察到的WDT和HPT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较小的患者(P<0.05);超声测量神经横截面积结果显示:高年龄组(≥45岁)和长病程组(>10年)的患者发生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异常增粗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龄组(<45岁)和短病程组(<10年)(P<0.05),MAGE较大的患者发生正中神经异常增粗的比例明显高于MAGE小的患者(P<0.05).MAGE>4 mmol/L的患者,其尺神经 、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增粗较明显(P<0.05).结论 :(1)DPN患者神经损害以热感觉受损为主,下肢神经比上肢神经更易受到损害.(2)45岁及以上或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发生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害的比例较高.(3)MAGE较大(>4 mmo/L)的患者发生正中神经损害比例较高.上述神经损伤的特点可为临床预防 、诊断 、治疗DPN提供依据.

  • 动态血糖序列的精细复合多尺度熵分析

    作者:来云云;辛怡;谷伟军;张楠;李沛尧;张政波

    血糖波动复杂性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血糖调节系统的内在规律.本文以Ⅱ型糖尿病患者(93人)72 h动态血糖序列为分析对象,使用多尺度熵分析技术研究动态血糖序列结构的复杂性.针对72 h动态血糖序列较短的问题,采用了新改进的精细复合多尺度熵(RCMSE)分析技术,分别观察了基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分组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复杂性.研究发现,MAGE值大的组其复杂度低,嫡值在尺度1~6(5~30 rmin)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bA1c值高的组其复杂度也较低,但是分组之间的熵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血糖调控不好(无论从MAGE值还是从HbA1c值来看),将会带来血糖序列动态结构复杂度的损失.本文所提的RCMSE分析技术可为血糖序列波动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血糖序列复杂度有可能成为血糖波动分析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 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解合兰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生的关系。方法把71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眼底检查或荧光造影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 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DR)。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血糖连续监测72 h,计算平均血糖水平( MBG)、标准差( 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并同时检测年龄、病程、血压及一般生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0.01)。结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