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捻转补泻之我见

    作者:沈特立

    探讨捻转补泻手法的实质,为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回顾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历史文献,从古籍记载注文探究,分析现存的几种观点如与经脉循行方向结合,细分左右、男女、手足;刺激量大小,操作时间长短;捻转手法属于螺旋运动等,发现捻转补泻的关键是决定三维运动的持针手型,捻转细分左右、男女、手足等,就同时忽略了捻转手法必然带有提插动作的立体效应.认为捻转补泻的实质不离《灵柩·丸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的提播补泻原则.以此原则为指导,将捻转补泻手法应用于临床中,才能避免手法操作流于形式而陷入虚无飘渺的玄学.

  • 利用MoorFLPI激光血流成像仪等观察不同针刺手法的效应

    作者:黄涛;张维波;贾术永;田宇瑛;王广军;杨李健;王璐;Gerhard Litscher

    目的:观察单纯提插或捻转手法造成的穴位及相关部位皮肤表面微血管灌注量的变化、对受试者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同时记录受试者的针感.方法:选择20岁-35岁青年志愿者15人,平均年龄25.4岁±2.61岁.针刺右下肢足三里穴,采用MoorFLPI激光多普勒扫描仪散斑全帧实时扫描成像系统进行穴位及相关部位点状波形模式的实时扫描,扫描前后进行心电及血压监测.结果:提插及捻转手法操作均可有效降低血压及心率,改善HRV;提插与捻转手法对被观察点及对照点的皮肤微血管灌注量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提插手法产生的针感明显强于捻转手法.结论:提插与捻转手法在上述所观察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提示其对人体产生影响的机制有所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 不同频率提插手法对正常大鼠背根神经电信号的分析研究

    作者:陈雷;刘阳阳;郭义;李桂兰;郭永明;王江;李叶磊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提插手法引起的神经电信号的特征和规律.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麻醉后分离出L4脊髓背根神经束中支配足三里穴区的神经细束,将其放置于双极铂金丝电极上.用不同频率提插手法(50、100、150、200次/rain)针刺大鼠足三里穴,记录支配足三里穴区脊髓背根神经细束放电的情况,利用信号类选法对降噪过的针刺电信号进行分析,得到频率与神经元放电种类及数量的规律.结果 针刺电信号由3类神经元放电组成,随着频率的增加,第一类神经元与第二类神经元的放电个数也随之增加,而第三类神经元一直未出现放电.结论 不同频率提插手法主要兴奋两类神经元,在本实验频率范围内提插手法频率的加大不会使原本没有响应的神经元有反应.

  • 针刺手法对家兔穴区组织损伤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李孟汉;郭茂娟;汤德安;朱鹏州;周龙飞;裴启秀;李飞;周桂桐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3种基本操作手法(提插、捻转、提插捻转复合手法)对家兔穴区组织造成损伤形态计量学影响.[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入提插组,捻转组,提插捻转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对家兔足三里穴分别施3种操作手法,每日操作1次,行针时间1 min,共10次.计数穴区炎细胞数量;观察组织苏木精-伊红素(HE)染色和Masson染色后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3组针刺组炎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提插组神经损伤轻,捻转组和提插捻转组出现的神经损伤较重.[结论]在不影响针感的前提下,在有神经干分布的穴位上针刺操作时采用单一提插法,可以减轻对神经组织的损伤.

  • 田维柱针灸个体化辨证出针

    作者:栾桂芳;海英

    田维柱教授认为针灸出针作为整个毫针刺法后一步,包括很多技巧及注意事项,要双手配合,出针贵缓.个体化出针,辨证不同出针也不相同;出针前须施以捻转或提插以加强遗留针感,缓解滞针,并在出针后一定时间仍保留针感,增强“针刺后遗感”;把握时机,强调气至及出针时针下感觉,结合补泻,邪气盛实证可摇大针孔,且不按针孔;正气不足虚证出针后应手按针孔;行针后快速出针为补,徐缓出针为泻;患者吸气时出针为补;呼气时出针为泻.不可只单向捻转,易滞针致患者疼痛;滞针应向滞针相反方向稍捻转,针体松动后缓慢出针;出针前行针得气不需特别强的针感,适度即可.出针贵缓与徐疾补泻中补法疾出针并不冲突,病有虚实,在疾病不虚不实及辨证不清时可缓慢出针;虚证可疾出针,多数可与开阖补泻的补法同用.注意患者身体状态、特殊部位(头、眼周等)以避免出针后意外,可事半功倍.

  • 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陈静子;刘阳阳;郭义

    本文对近三十年研究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不同针刺手法、不同手法参数组合,在效应指标上确实存在差异,有的表现为效应程度的差异,有的则表现为相反的效应(被看做是补和泻的作用),但针刺手法量效作用规律仍不明确。在未来研究中,规范手法的刺激量参数,针对某一具体病证开展量效作用研究,有利于各研究、各指标间的综合分析,从而明确针刺手法的量效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

  • 浅谈“徐疾补泻与提插补泻”

    作者:缑燕华;陈晓军;程立红

    许多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一直强调针刺补泻手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针刺补法和针刺泻法能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确实发现,施予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于同一病例,其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别.徐疾、提插补泻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方法,正确理解两种刺法的含义、应用以及它们的关系,有利于针灸医师在实践中掌握规律,灵活运用,提高临床疗效.

  • 中医针刺两种不同手法对机体应力作用及其能量传播

    作者:王凌;陶明德;丁光宏

    目的通过建立基于两种中医针刺手法的力学模型来了解在针刺手法的"得气"现象中,频率的变化对针刺过程中应力分布及能量在软组织中耗散的作用.方法用粘弹性力学理论和软组织粘弹性准线性理论建立二维针刺极坐标方程,用Matlab 6.1进行数值求解.结果取τ1=0.0984,τ2=8454.76和C=0.0351时,在低频区(0~8Hz)能量耗散因子和捻转手法随频率变化显著;对于提插手法,在相应频率上存在周期约为8Hz的能量耗散极值.结论两种手法中能量耗散在低频区的显著性,以及提插手法过程中出现的能量耗散极值情况对"得气"现象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针刺补泻之“疾徐补泻”探讨

    作者:万锡钢

    [目的]探究针刺“疾徐补泻”的真实内涵.[方法]通过对医学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从脉象、出针速度、留针时间、操作过程和能量角度对“疾徐补泻”展开讨论,并与提插补泻作简要对比.[结果]徐疾补泻从脉象角度说法牵强,从出针速度、留针时间和操作过程解释符合理论和实际,其能量输入论尚需进一步研究,其与提插补泻并不矛盾.[结论]疾徐补泻不是单纯指某个针刺步骤的补泻手法,而是指以一种徐疾补泻的理念贯穿针刺操作的全过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