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种新发现的可能病原菌-"香港海鸥型菌"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志华;胡静

    香港海鸥型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是一种新发现可能致人类严重腹泻的病原细菌.该菌2001年首次在香港肝硬化患者的肝和血液中分离到并被鉴定为新种属,后在香港市场出售的近四分之一的淡水鱼的肠道中被分离出来,并被证明与腹泻有关.世界上通常每10至20年才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细菌属,"香港海鸥型菌"作为一个新发现的细菌属,可能是近20年来发现的首种可致人腹泻、甚至严重胃肠炎的新病菌.

  • 2012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口岸蚊蝇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胤瑜;杨晨光;阿不都扎依尔·阿不都卡德尔;田锋;买买提江·尼扎木;阿玛太;艾则孜·艾拜都拉;王卫红;袁东

    目的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口岸的蚊蝇监测,掌握口岸蚊蝇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口岸蚊蝇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蚊类采取诱蚊灯法,蝇类采取捕蝇笼法,并对捕获的蚊蝇进行种类鉴定.结果 此次监测共捕获蝇类478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捕获蚊类14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3属4种,优势种为尖音库蚊.在吉木乃、塔克什肯口岸首次捕获了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米赛按蚊和传播西尼罗热脑炎的重要媒介尖音库蚊,在吉木乃口岸生活区首次捕获雨兆花蝇.结论 口岸区域蚊蝇新纪录的发现,说明新疆口岸具备蚊蝇传播传染病的流行条件,有必要加强相关传染病病原体检测工作.

  • 新特效穴位祖氏腰痛点应用评价

    作者:祖明旭

    目的 评价新发现的特效穴位--祖氏腰痛点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干疗科门诊就诊的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发现的特效穴--祖氏腰痛点加一组相关腧穴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总有效率100%,2组总有效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凉山州2005-2016年新发现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作者:刘伦皓;刘莉;余刚;胡莹;梁莉;裴晓迪;袁风顺

    目的 通过分析2005-2016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及感染者的发现情况,了解凉山州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及趋势.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05-2016年凉山州各年年底历史卡片库和HIV抗体检测份数表,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凉山州2005-2016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在新发现HIV感染者中,注射吸毒途径传播构成比从2011年的64.42%下降到201 6年36.44%,异性传播构成比则从27.19%上升到57.16%;2016年新发现的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占异性传播构成比为77.45%,商业性行为占19.42%;男女性别比从2005年的9.51∶1降低到2016年的1.46∶1;2005-2016年新发现的病例中,每年均以昭觉县、布拖县、越西县、美姑县病例多,占50%以上.结论 目前凉山州艾滋病传播途径由注射吸毒向非商业异性性传播方式转变,使得艾滋病疫情在一般人群中扩散;凉山州已进入艾滋病广泛流行阶段,特别是在昭觉县、布拖县、越西县等彝族聚居的地区.除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的干预外,针对一般人群的HIV抗体筛查以及健康教育宣传、干预服务也是凉山州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 获得社区组织关怀的新发现男性HIV感染者特征分析

    作者:蒋宁;李奇;许丹丹;葛凤琴;杨博;杨杰;余庆;许骏;吴炽熙

    目的:了解社区组织参与关怀的新发现男性HIV感染者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7月在天津和武汉疾控中心确认并转介到当地项目合作的感染者组织的新发现感染者,进行基本资料登记,了解与感染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4例新发现感染者接受了阳性转介服务.56.4%为当地人;平均年龄33.7岁;50%未婚;56.4%独居,35.1%与异性同居;高中及以下学历占59.5%;待业人员26.6%,服务行业人员25.5%;35.1%没有收入,而月收入不足2000元者为21.3%;88.5%因男男性行为感染;平均自报安全套使用率仅为30.7%.总体和对男男性行为者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安全套使用率也相对增高;已婚和低文化程度使感染途径呈现多样性.结论: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都是重要的干预对象.高学历群体中的男男性行为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同样也不能放弃低收入、低学历人群的知识普及和安全套促进.

  • 拔点滴后快速压迫止血的新发现

    作者:凌颖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实践中重要常见的操作方式,在护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护理水平,拔点滴后怎样快速压迫止血一直是笔者关注的问题.指压止血法就是用手指按压在穿刺点上来实现出血.方法 简单,操作方便.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并通过自身多次实验研究发现,在按压过程中,仅靠压力的大小是不行的,如适当减小用力大小,让血液渗出一点后,再用力按压可以大大缩短时间.尽管这只是一个个案,只是根据笔者的情况,得出的经验性结论,有没有科学道理,有没有推广应用价值,笔者提出来就教于大家.

  • 新发现传染病与社会因素的探讨

    作者:关尽忠;柴晓东

    目的探讨新发现传染病与社会因素的因果关系.方法对新发现传染病和老传染病重新抬头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结果经过多层次的分析和探讨,认为新出现的传染病和老传染病的抬头与人类社会的活动,环境的改变等有着直接的关系.结论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人类不能只考虑去改造这个世界,应该在改造的同时也应该去考虑所出现的问题,比如新传染病的出现和老传染病的抬头应该怎样去防治和控制,不给人类带来新的生存危机.

  • 芜湖市159例新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基本特征

    作者:张正红;方艳姣;豆正东;成国明;张敏

    目的 对2016年芜湖市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以2016年新报告现住址为“芜湖市”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新报告现住址为芜湖市的HIV/AIDS共计159例,其中AIDS患者50例,死亡22例;年龄集中在20~34岁(52.2%);男女性别比为10.4∶1;未婚占47.8%.53.5%的病例为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文化,新发现的学生病例占学生存活病例的比例高(30.0%);64.2%的病例经同性传播,异性传播占33.3%,47.2%的样本来源于检测咨询,40.2%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结论 芜湖市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持续上升,同性传播已成为芜湖市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亟需在该人群中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套使用、动员检测、性病诊治等综合干预措施,以遏制艾滋病的进一步蔓延.

  • 对"五行"学说的新发现

    作者:张莽;刘香蕊;张丽萍;岳黎敏

    笔者在研究<内经>重要起源之一的<周易>"五行"学说中,发现了被忽略的"五行十字"立体构型和对"土或五"的中心枢纽功能体的设置.而<内经>将"五行十字"立体构型变更为了简单的"平面单线循环结构",从而造成了中医学基础理论对人体内部脏器功能体设置的重大偏差与失误,特别是在 "五脏"具体定位、相互联系路线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错误导向,造成了至今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不完备.提议同道们能加强对诸如此类问题的探询、关注与解决.

  • 建国以来黑龙江省新发现的人体寄生虫病

    作者:徐之杰

    黑龙江省是我国北的省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全国低(-4℃至5℃).寒冷、干燥的自然条件导致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较低,但生物源性寄生虫病,特别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依然较高,如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率至今仍居全国前3~5位.而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病种不少.建国以来在黑龙江省内新发现了多种人体内寄生虫病(不含输入性寄生虫病和体外寄生虫),多数不为临床医生所熟悉,其中一些甚为罕见,有的属国内首次发现,现按发现的先后顺序简述如下.

  • 古医籍校注新探索

    作者:王兴伊

    古医籍校注是中医药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校注《眼科正宗原机启微》《医经余论诊家索隐》两部书,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新手段、新方法,新发现作者施世德、罗浩的生平、籍贯、著述等内容.

  • 2006~2009年安庆市钉螺情况变化及原因分析

    作者:丁平

    目的 分析钉螺新发现、复现规律,为制订有效的螺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查阅历史资料及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2006-2009年安庆市的新增钉螺资料.结果 2006~2009年全市新增钉螺面积14340 117m2,新发现钉螺环境150个,复现钉螺环境数117个,两者钉螺面积比值为2.21:1.钉螺新发现和复现均以内陆、湖滩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邻近有螺区钉螺扩散引起.钉螺复现环境数的74.4%( 87/117)可归用于邻近有螺区钉螺扩散.钉螺复现距钉螺消灭年份短的1年,长的是35年,平均是10年.结论 螺情受自然、社会经济诸多因素影响,易出现反复,血防工作应加强螺情监测与灭螺效果巩固.

  • 2000~2009年安徽泾县螺情变化趋势

    作者:陈加宾;王金苗;翟海英;刘超

    目的 了解泾县钉螺分布变化趋势,对制订相同类型流行区今后一段时期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收集2000~2009年泾县钉螺分布面积、易感环境钉螺面积及复现和新发现钉螺面积等资料,观察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0素.结果 2000年以来,受洪涝灾害和青弋江灌区总干渠水位等因素影响,泾县钉螺面积呈上升趋势;新发现钉螺面积出现4个高峰期,分别是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08年,复现钉螺面积出现2000年、2002年和2008年3个高峰期;易感环境面积出现2004年、2009年2个高峰期.结论 泾县钉螺分布状况受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短期内消灭钉螺的目标难以实现,采取传染源控制结合小区域综合治理等措施压缩易感环境钉螺面积,减少人畜感染为现阶段适宜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 钉螺 新发现 复现
  • 安徽池州巿1996~2007年钉螺新发现与复现趋势

    作者:陈胜友;解卫平;陈更新;吴明耀;张旭光

    目的 了解1996~2007年池州市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根据历年螺卡记录结果,按照不同年份和不同水系分别统计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结果从1996年到2007年的12年间,池州市新发现钉螺面积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是2001年和2005年,复现钉螺面积出现了1998年和2005年2个高峰期: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152.9hm2,累计复现钉螺面积1211.0hm2,主要发生在山区秋浦河流域.结论钉螺的新发现和复现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巩固秋浦河流域灭螺成果是池州市现阶段血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钉螺 新发现 复现
  • 安徽省1996~2007年钉螺新发现和复现趋势分析

    作者:何家昶;张世清;高风华;虞贝贝;张功华;汪昊;季虹;汪天平

    目的 了解1996~2007年安徽省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根据历年螺卡记录结果 ,按照不同年份和不同水系分别统计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结果 1996年到2007年12年间,安徽省新发现钉螺面积出现了1998年、2004年和2006年3个高峰期,复现钉螺面积出现了1998年和2004年2个高峰期;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3390.2hm2,累计复现钉螺面积4570.5hm2,超过了同期消灭钉螺面积;结果 也明确了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的主要水系.结论 钉螺的新发现和复现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长江流域及通江河流的灭螺成果难以巩固.

    关键词: 钉螺 新发现 复现
  • 江西省南昌市2003-2011年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作者:刘爱梅;徐根保

    目的 总结2003-2011年南昌市麻风病低流行状态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麻风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南昌地区历年麻风疫情登记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9年麻风病的发现率和患病率明显下降,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近9年发现麻风病人19例,早期发现率为47.4%,发病到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48.4个月,平均发病年龄51.5岁,Ⅱ级畸残率为21.1%:其中皮肤科门诊发现病例占89.5%,农民患者占84.2%.结论 南昌市新发麻风病流行特征符合低流行状态,仍需加强新发病人发现工作,同时应继续加强县(区)皮肤科、神经科医师和乡村医生对麻风病认识的培训,提高麻风病的早期发现率,以期控制疾病的传播和降低畸残率.

    关键词: 麻风病 新发现 分析
  • 金华市178例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吴斌

    目的 通过对金华市范围内新发现的178例HIV感染者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了解其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情况,为HIV/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采集的178份抗凝全血样本进行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 178例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376.06±212.37)个/μl,其中≤200个/μl的占21.9%,201个/μl~350个/μl的占27.5%,351个/μl~500个/μl的占28.1%,>500个/μl的占22.5%.CD4 +/CD8+比值平均为0.31±0.19,CD4+/CD8+比值>1的仅2例,CD4+/CD8+比值<0.5的占87.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感染途径CD4+T淋巴细胞均数和CD4 +/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华市可随访到的77.5%的HIV感染者符合治疗标准,需要监测疾病过程并及时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

  • 菌杀菌新发现实验报告

    作者:张宽深;余央云

    众所周知,某些抗生素、化学药物对细菌有杀灭作用;噬菌体能裂解并杀死与其相对应的细菌[2].但是,一种细菌能杀死另一种细菌恐怕很少.2012年8月份,在一次生活饮用水卫生微生物检测中,偶然发现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一种菌能抑制另一种菌生长现象,实验显示,可能是一种菌直接杀灭另一种菌.为了以下文章描述,把抑制菌记为X菌,被抑制菌分别记为A、B、C……菌,后来经过多次筛选和试验,已发现有多种菌被X菌抑制,此文暂报道以下三种菌(A、B、C菌).

    关键词: 菌杀菌 新发现
  • 广东省潮州市1996-2005年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作者:吴丰;谢国烈

    目的:在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分析新发现麻风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订麻风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潮州市1996-2005年新发现麻风病人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潮州市1996-2005年共新发现麻风病11例,随着年段发现率明显下降,MB型比呈上升趋势;平均年龄59岁;早期发现率(病期<2年)为63.64%,2级残疾率为27.27%,男:女为2.67:1;农民占90.91%.结论:潮州市新发现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符合低流行状态.麻风病防治工作重点依然在农村,应加强基层防治网络建设,开展防治知识教育,使麻风病得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 麻风病 新发现 分析
  • 东莞市1988~2002年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作者:廖小玉;陈秀琼;李国周

    目的:在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分析新发现麻风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订麻风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东莞市1988~2002年新发现麻风病人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东莞市1988~2002年共新发现麻风病89例,随着阶段发现率明显下降,MB型比及≥60岁的病人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早期发现率(病期<2年)为84.27%,2级残疾率为12.36%,男:女为1.62:1.结论:东莞市新发现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符合低流行状态.仍须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基层防治网络的作用,才更有利于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 麻风病 新发现 分析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