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内窥镜下经不同入路治疗重度脱出移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蒋毅;左如俊;吴磊;黄承;石岩;宋华伟;王艺伟;李斌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重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微创内窥镜治疗的68例重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3种不同入路完成手术.其中采用经椎间孔入路45例(A组),经椎板间隙入路15例(B组),经椎弓根入路8例(C组).男43例,女25例;L2,3节段1例,L3,4节段12例,L4,5节段36例,L5S1节段19例;头端移位23例,尾端移位45例;年龄11~77岁,平均(42.29±15.92)岁.术前通过MRI证实诊断,术后复查MRI明确摘除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返回工作岗位时间(术后恢复时间),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腿痛视觉疼痛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应用MacNab评价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18.0±15.9)个月.术后7例(A组3例,B组3例,C组1例)患者出现患肢短暂性感觉异常(痛觉过敏或皮节支配区减退),予以对症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缓解,末次随访无残留症状.B组1例推挤管道时硬膜撕裂,未予处理,术后无头痛及皮肤窦道等并发症.A、B、C组术前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93±1.34,6.33±1.23,6.13±1.7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80±0.87,0.73±0.70,0.38±0.52;JOA评分术前分别为9.09±2.62,9.80±2.31,10.50±2.9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6.82±1.53,25.93±1.58,26.50±1.51;3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的VAS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3种手术入路在出血量、术后返回工作岗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间较短.依据MacNab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42例,良21例,可5例.结论:微创内窥镜技术可以很好地治疗重度脱出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种不同入路应依据术前患者解剖学特点选择,经椎弓根入路摘除向尾端重度脱出移位髓核直接方便,但对手术技术及设备要求较高.

  • 经椎弓根后外侧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作者:董霖;付立明;崔延才;赵宇才;刘达夫;张生海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后外侧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后外侧入路行脊髓前方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植骨.结果:经6~25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经椎弓根后外侧入路行脊髓前方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手术方法,能达到脊髓减压充分、椎体及椎板植骨融合的目的,且大程度保护脊柱后柱结构,该术式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 经肋椎关节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

    作者:李晓辉;张文文;李长吉;胡小永;关平

    目的 探讨经肋椎关节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手术操作技术及其优缺点.方法 纳入自2016-01-2017-04诊治的170例(231椎)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45例(56椎)经肋椎关节入路行PVP(观察组),125例(175椎)经皮椎弓根穿刺入路行PVP(对照组).结果 17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3~15)个月.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穿刺时间更短,水泥分布占椎体的体积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透视次数、术后3d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肋椎关节穿刺入路行PVP的穿刺点和穿刺路径均向外侧偏移,远离椎管和脊髓,内倾角的安全范围较大.

  • 经椎弓根入路自体髂骨与钛网加同种异体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效果比较

    作者:胡泊;路坦

    目的:比较经椎弓根入路自体髂骨与钛网加同种异体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效果。方法59例胸椎结核患者,接受经椎弓根入路自体髂骨内固定治疗33例(自体组),经椎弓根入路钛网加同种异体骨内固定治疗26例(异体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9个月时的脊柱 Cobb 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9个月时的脊柱植骨融合率、融合时间。结果自体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异体组(P 均<0.05);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 P 均>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9个月时脊柱Cobb 角均较术前降低(P 均<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6、9个月时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体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异体组(P <0.05)。结论经椎弓根入路自体髂骨、钛网加同种异体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效果相当,但前者较后者更有利于患者术后骨性融合。

  • 一期改良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

    作者:李诚;何大为;胡文;杨兴华;倪英杰;李明

    目的 探讨改良一期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胸椎结核22例,采用一期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间病灶清除,对侧经肋椎关节排脓,椎间及单侧后外侧椎板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22~52岁,平均39.4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1.2年.患者累及节段为T5~ 12,其中2个椎体受累17例,3个5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为(31.2±14.5)°.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8例,D级5例,E级1例,无神经症状5例.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5个月,平均22.2个月.术后2周患者腰背部疼痛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3个月植骨区均发生融合.术前有神经症状患者术后均明显好转,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2例,D级4例,E级7例;无神经症状8例.后凸Cobb角为(16.2±3.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2,P=0.001).术后1年随访时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脱出及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胸椎结核,一期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必要时行对侧经肋椎关节排脓、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