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应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作者:吕颖颖;陈华德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或情感体验,是人类特有的感觉.西药镇痛疗效差且易成瘾,而针刺因其镇痛效果好,无副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刺治疗疼痛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特色之一.电针镇痛是在毫针针刺穴位获得针感后,在针柄上通以微量脉冲来兴奋穴位,以达到镇痛效果.大量的研究表明,电针不同的刺激频率对机体可以产生不同的镇痛效应.本文对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应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不同针刺频率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作者:陈建飞;罗伟贤;周鸿飞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同时比对不同组别患者CD4+、CD4+/CD8+、CD8+以及Th17百分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COPD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组和低频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选取脾俞、胃俞、肺俞、肾俞、太渊、太白、太溪、足三里,在此基础上复感外邪者加合谷穴,痰浊中阻者加丰隆穴.高频组得气后加连接电针仪,频率100 Hz,低频组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频率2 Hz,2组均以耐受为度,1次/d,30 min/次,5次/周,均以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值以及大通气量(MVV),6 min步行距离(6-MWD)、CD4+、CD8+、CD4+/CD8+及Th17的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低频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FEV1/FVC比值及MVV均明显优于高频组(P均<0.05);治疗后低频组6-MWD较高频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CD4+、CD8+、CD4+/CD8+均有所升高,CD8+、Th17水平下降,其中低频组优于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针刺可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实现提升肺功能的目的.

  • 不同频率电针廉泉、风府穴治疗中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张立志;许能贵;李如良;王琳

    目的:在西医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低频(2 Hz)组与高频(100 Hz)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基础治疗,穴取风府、廉泉,电针采用连续波,频率分别为2、10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14 d.主要评定指标为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VFSS),检查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次要评定指标为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电针后,两组患者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且低频组均少于高频组(均P<0.05),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本组电针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低频组优于高频组(P<0.05),两组治疗后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低频组治疗后SS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高频组(P<0.05),电针治疗后,低频组与高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针改善中风后吞咽功能的疗效优于高频电针.

  • 不同频率血液灌流治疗对甲状旁腺激素和血清钙磷清除的研究

    作者:谢祖刚;陈安安;石相雅;陈仁芬;张素珍;林巧玲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血清钙、磷清除的效果.方法 选择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随机分为4组,A组18例为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其余3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B组22例血液灌流每周1次,C组20例血液灌流每周2次,D组18例血液灌流每2周1次.4组患者均观察12周,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7个时间点血清中的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TH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呈下降趋势(P<0.05),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降低PTH的疗效优于常规血透(P<0.05);②每周1次、每周2次血液灌流疗效优于每2周1次(P<0.05);治疗后4周、6周时,每周2次疗效好于每周1次(P<0.05),其余时点每周1次、每周2次的疗效相当.③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各组患者的钙磷乘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组患者的钙磷乘积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①采用每周1次血液灌流频率,对PTH的清除既能达到临床疗效,又能明显减少费用.②血液灌流频率越高,PTH浓度在初期下降越快.③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降低钙磷乘积,但与血液灌流频率是否相关尚待证实.

  • 不同频率脉冲电磁场对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代谢指标影响

    作者:刘亚林;王红;张新玉

    目的 采用不同频率的脉冲电磁场干预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探讨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的适治疗频率.方法 8周龄雌雄各半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30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干预;B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 mT,频率为8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C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 mT,频率为32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各组小鼠在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及血清骨钙素值.结果 8 HZ、32 HZ两治疗组在治疗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血清骨钙素含量与A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HZ、32 HZ两治疗组之间治疗前与治疗后所测三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电磁场对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有肯定治疗效果,应用频率为8~32 HZ的磁场治疗能产生相同的治疗效果.

  • 不同频率振动应变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查丁胜;陈建庭;邓轩庚;孙学刚;佟丽;王建钧;翁科捷;金大地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变(vibration strain)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分化的影响,确定佳振动频率.方法 应用自制复合振动仪,将振动强度0.5g(g为加速度),不同频段3~10、15~30、25~45、50~80和80~100Hz振动应变分别作用于成骨细胞,振动应变加载后分别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能力(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的变化.结果 15~30和25~45Hz频段诱导成骨细胞周期循环(P<0.01),促进细胞增殖(P<0.01),增强ALP活性(P<0.01);80~100和3~10Hz频段抑制细胞周期循环(P<0.01);80~100Hz频段抑制细胞增殖(P<0.01);50~80和80~100Hz频段抑制ALP活性(P<0.01).结论 不同频率振动应变对成骨细胞周期、增殖能力、ALP活性均有影响,振动应变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佳频率为15~45Hz.

  • 不同频率探头超声用于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效果比较

    作者:李建玲;秦金霞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探头超声用于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超声资料完整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频率探头超声用于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高频探头总检出率为89.1%,明显高于低频探头的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低频、高频探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探头超声的检出率高于低频探头超声,联合超声诊断的检出率高于低、高频探头,临床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频率的探头,以便为急性阑尾炎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临床依据。

  • 不同频率针对性时机选择按压对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作者:郑清圈;王凤英;毕艳平;张春艳;李小梅;李卫芝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针对性时机选择按压对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急诊抢救病例156例(对照组)与2013年7月-2014年6月急诊抢救的病例256例(研究组). 2组人工呼吸、电击除颤、药物治疗均按统一标准施行,对照组患者按压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研究组患者按压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比较2组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为16.41%(42/256)高于对照组的5.13%(8/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性的时机选择可组合成佳的抢救方案,治疗效果更为迅速有效,按压频率100~120次/min较按压频率80~100次/min更为有效,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时采用.

  • 不同电针频率的认识

    作者:于慧娟;张昕;谭奇纹

    不同频率电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一些研究者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不同频率的电针得出的结论不统一,导致电针使用随意性很强,这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也导致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出现电针使用比较混乱的局面.早日形成一个科学的电针参数选用标准还是很有必要的.

  • 不同频率脉冲电磁场对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影响

    作者:刘亚林;魏丽;贺晓晔;张新玉

    目的:采用不同频率的脉冲电磁场干预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探讨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的适宜频率.方法:8周龄雌雄各半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3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B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 mT,频率为8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C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mT,频率为32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各组小鼠在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值.结果:治疗后B,C组骨密度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对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有治疗效果,频率为8~32 Hz的磁场治疗疗效相同.

  •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志慧

    目的 分析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低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48例给予高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不同刺激频率,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以产生作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抑郁症状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其中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抑郁症状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段小东;张雷;胥方元;刘明华;危薇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佳刺激参数.方法 将SD成年、雄性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5 Hz组、电针50 Hz组和电针100 Hz组,每组大鼠8只.空白组不造模,假手术组造模时在颈内动脉内不插入尼龙线,其余4组均完成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模.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常规饲养,不进行电针干预;电针5 Hz组、电针50 Hz组和电针100 Hz组均进行对应频率的电针干预.6组大鼠均于入组14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入组14 d后,假手术组与空白组比较,逃避潜伏期延长,总路径和跨越象限数亦有增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总游泳路径显著延长,所跨越的象限数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5 Hz组、电针50 Hz组和电针100 Hz组具有缩短逃避潜伏期时间、减少总游泳路径和降低跨越象限数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电针50 Hz组缩短的为明显,但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跨越原平台次数以及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比值( tP/tT)和原平台象限(第Ⅲ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的比值(dP/dT)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减少或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5 Hz组、电针50 Hz组和电针100 Hz组脑大鼠跨越原平台次数增加,tP/tT和dP/dT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5 Hz组、电针50 Hz组和电针100 Hz组组间比较,电针50 Hz组大鼠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多于电针5 Hz和电针100 H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tT和dP/dT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中以50Hz的电针刺激治疗效果佳.

  • 高通量透析联合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作者:蓝天座;闵亚丽;樊丰夷;李晓颖;黄健;杨雯;黎懿慧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联合不同频率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各20例,A组为高通量血液透析,其余三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不同频率血液灌流,B组1次/周,C组1次/2周,D组1次/4周,另选同期健康人群2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24周后测定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钙、钙磷乘积(Ca×P)、甲状旁腺激素水平(iPTH)等指标。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6、TNF-α、Ca×P、i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Alb、H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低于对照组(P<0.05)。 B、C、D组疗效均优于A组(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联合不同频率血液灌流能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和钙磷代谢紊乱。

  • 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作者:罗爱华;李丹;王任昌;卿丹

    目的 观察探讨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入心身医学科的1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数值表随机分配法分为三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高频组采取10HZ的高频,90%皮层运动阈值的强度刺激左侧额前叶,低频组采取1HZ的低频,90%皮层运动阈值强度刺激右侧额前叶,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贝克抑郁量表(BDI)、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抗抑郁效果进行评价,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持续操作测验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高、低频率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GAF评分均升高,BDI评分均降低,PSQI评分均降低,治疗后高、低频率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各项目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频左侧及低频右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均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有较好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心情和睡眠障碍.

  • 比较分析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的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

    作者:陈伟伟;郭小东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的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120耳)突发性耳聋患者,参考患者听力曲线图将所有患者分为低频下降组、高频下降组、全频下降组.统计并对比三种患者治疗前后阈值的平均值、临床疗效等数据差异.结果 低频下降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高频下降组与全频下降组,差异显著(P<0.05);高频下降组临床疗效与全频下降组无差异性(P>0.05);低频下降组治疗后阈值显著高于高频下降组与全频下降组(P<0.05);高频下降组治疗后阈值与全频下降组无差异性(P>0.05).结论 在对不同频率听力受损患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低频下降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其他频率的患者,为后续对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突发性耳聋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

  • 不同频率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剑;徐开伦;李勇;毛宇红;许宗泽

    目的 :对不同频率的突发性耳聋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进行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共102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接受治疗前的听力曲线图将其分为低频下降组、高频下降组、全频下降组,终根据3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听力曲线阈值、对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听力阈值提高的平均值进行计算.结果 :在接受治疗后,低频下降组、高频下降组、全频下降组在接受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35.90%、7.14%、15.56%,显效率分别为84.44%、42.86%、70.83,有效率分别为97.44%、71.43%、22.92%,在接受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数据存在差异,且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下降组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高频下降组以及全频下降组,在耳聋发病原因以及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研究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