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缺血性 脑卒中早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卫民;王蕾;孙颖

    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中风早期风痰阻络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心衰西医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用Barthel指数、SS-QOL评分和NIHS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风痰阻络证有改善作用,不良反应不明显,可配合常规治疗手段联合治疗.

  • 韦伯尔综合征案

    作者:王伟杰;于涛

    患者,女,68岁.初诊日期:2017年3月9日.主诉:左侧肢体不遂伴右睑下垂15d.病史:2017年2月22日上午突然出现头晕及视物成双,继而左侧肢体无力及右眼睑下垂,于河北某医院诊为“脑梗死”,住院治疗(具体不详)半月后无明显好转,遂转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康复科.刻下症:神清,精神可,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右睑下垂,蔽盖眼球指物失准,复视明显,动作迟缓,精细活动欠佳,偶有呛咳,无口,二便调,舌暗红、苔少,脉细数.本次发病发现高血压:160 mm Hg/90 mm Hg(1 mm Hg=0.133 kPa).

  • 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和中脏腑证候要素的动态比较

    作者:谢颖桢;邹忆怀;马洪明;程平荣;徐俊峰;李焕芹;赵振武;金贺

    目的:研究证候要素及组合动态演变与急性中风病病情轻重、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发病72h内入院的中经络与中脏腑患者进行证候的动态多时点回顾性评价.结果:风、火、痰、瘀为中风急性期主要证候要素.在中风病始发态风象突出,中经络兼瘀、中脏腑兼痰兼火3d~7d之内达到高峰.风证在3d~7d、痰火证在7d~14d逐渐减少.第7~14天痰瘀证为主,中经络者瘀证明显.结论: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组合及演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密切相关.

  • 化瘀通络饮治疗中风中经络146例

    作者:周莺歌

    目的 观察自拟化瘀通络饮对中风中经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6例中风中经络患者按症状、体征进行辨证分型论治.结果 基本瘀愈76例,占52.1%;显效60例,占41.1%;有效18例,占5.5%;无效2例,总有效率98.6%.结论 化瘀通络饮辨证加减治疗中风中经络有较好的疗效.

  • 加味牵正散与热敏灸联合应用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效果

    作者:杨志伟;付淑兰;刘娟

    目的 观察加味牵正散与热敏灸联合应用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泼尼松片,1次30 mg,1d1次,连服1周后开始减量,10d内减量至5mg/d;甲钴胺注射液0.5 mg,肌肉注射,1d1次;针刺(患侧攒竹、阳白、地仓、颊车、迎香、四白、牵正、承浆、翳风、对侧合谷),0.35 mm×40mm不锈钢毫针,直刺或平刺入穴位1寸左右,留针20-30 min,行针1次,1次/d.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牵正散(白附子3g,僵蚕10g,全蝎3g,白芍10g,防风6g,地龙10g,甘草3g);翳风、下关、牵正、地仓、颊车、阳白、太阳等穴热敏灸.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愈显率87% (26/30),对照组愈显率47% (14/3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牵正散联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可供临床工作者参考运用.

  • 中风中经络辨证整体护理

    作者:姜红伟;谈伟伟

    中经络,中风中经、中络的总称.属于中医“中风”病症的范畴,症见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一般无神志改变.病情较中脏腑略轻.中经,中风类型之一,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病情较中络略重.《医学正传·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膈,但手足不遂,语言蹇涩者,此邪中于经也.”亦指风邪袭于经络而见瘾疹者.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28例

    作者:张发梅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在门诊的面神经麻痹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按照治疗方法 将病例分成常规治疗组28例,中西医结合组28例,各组运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给予治疗.结果 常规治疗组的总显效率为53.5%,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显效率为89.3%.两组总显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王育勤教授从痹论治周围性面瘫经验总结

    作者:王建超;王育勤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不得法或防护不当易留后遗症,因此重视面瘫早期的治疗及预防意义重大.王育勤教授临证中认为本病病机与痹证相同,从而提出“从痹论治”的观点,发病初期宜以祛风散寒,通络除痹,扶正补虚为主要治法,临床收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异病同治的基本思想,拓宽面瘫的临床诊疗思路.

  • 章少华主任医师辨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经验

    作者:程璐;章少华

    中日医院国际部章少华主任根据其2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气虚血瘀、瘀阻脑络,治疗上应以益气活血、通络益脑为主要治疗大法,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章师常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并佐以水蛭、鸡血藤、稀莶草等通络之品,再辅以远志、菖蒲等益智通窍,疗效显著.

  • 吴旭教授治疗面瘫后遗症经验心得

    作者:艾炳蔚

    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各年龄阶段的人均有可能患病.面瘫是因面部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的运动障碍.中医称面瘫为"歪嘴风"、"口眼歪斜",西医也亦可称为"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如面瘫超过1个月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则称为面瘫后遗症.面瘫早期易治,但有约10%~15%的病人因病情较重或因治疗不当延误而迁延不愈留有后遗症,治疗起来就较为棘手.治疗时间一般需2~4个月或更长.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导师吴旭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数10年,在临证治疗上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很多在临床上难以取效的疑难杂症能手到病除,特别是对面瘫后遗症有独到之处.吴主任在治疗中通过不断地总结、摸索、探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对面瘫后遗症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概括如下: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琴

    目的 探究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接收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法,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痊愈时间、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02% (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67.44% (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02% (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62.79% (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中风中经络5种分型CT与MRI的影像学特点研究

    作者:吴扬州

    目的 分析中风中经络5种分型CT与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风中经络患者10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实施MRI与CT扫描,检查病灶大小及分布部位,对5种中风中经络分型CT与MRI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在CT与MRI表现上,中风中经络5种分型的病灶分布部位较为接近,其中气虚血瘀证病灶在放射冠状区域较为集中,风痰阻络证病灶在基底节区较为集中;两者CT病灶分布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痰热腑实证CT与MRI病灶大小主要为大片状,其余4种主要为小片状,而在病灶大小上,痰热腑实证与其余4种分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CT与MRI影像学上,中风中经络5种分型中部分分型具有一定特点,其中痰热腑实证病灶主要为大片状,其余则为小片状;气虚血瘀证病灶以放射冠状区域较为多见,而风痰阻络证病灶以基底节区较为多见.

  • 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入络型腔隙性脑梗塞50例

    作者:崔凯

    目的 观察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入络型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卫生所门诊86例患者诊断符合风痰入络型腔隙性脑梗塞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给予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吸氧,降颅压,使用脑细胞营养剂,戒烟忌酒,低盐低脂,不食辛辣刺激食物,针对合并症进行降压、降血脂、降血糖等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康复锻炼.结果 对照组36例,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50例,痊愈18例,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4.714,P=0.030,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入络型腔隙性脑梗塞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 活血息风汤治疗中风先兆69例

    作者:郭存琚

    中风先兆是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风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中风先兆,对预防中风病发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笔者近6年来,自拟活血息风汤治疗69例中风先兆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300例糖尿病并脑中风(中经络)中医证候分析

    作者:高颜华;张会琴;王改仙;周铭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脑中风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是脑中风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脑中风的机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1],糖尿病脑中风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文献报道占16.8%~18.8%,以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且病情恢复慢为特点,给公众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如何发挥中医药诊治特点,开展糖尿病并发脑中风的症候研究,将对临床辨证论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红花搽剂结合针刺治疗面瘫的临床观察

    作者:肖正国;刘文霞

    目的 观察外敷"红花搽剂"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7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治疗组82例,给予"红花搽剂";对照组65例,予以同一组方的中药药渣热敷.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花搽剂生物利用度较高,临床疗效肯定,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

  • 中风(中经络)的中医护理体会

    作者:何素梅

    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眼歪斜为主症.病位在心、脑、肝、肾.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西医学脑出血、颅内血栓形成、颅内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痉挛及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等病均属中风范畴.中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病后多留后遗症.因此,良好的护理对病情的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中风(中经络)的中医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自拟《三虫纠偏汤》合并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

    作者:欧剑云

    面神经麻痹,发病急骤,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并伴有口涎,泪水不能自控而外溢.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 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及中风后交叉性小脑功能联系不能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黄克诚;彭屹峰

    目前对中风的影像学研究重点已从对疾病的诊断转向急性发作后预后情况的评估.本文对中风后交叉性小脑功能联系不能(CCD)的MRI研究进展,以及与缺血性中风的影像学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 银杏蜜环口服液致消化系统毒性反应1例

    作者:姜浩

    银杏蜜环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改善心脑缺血性症状.研究对象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属中风病中经络风痰血症患者.服后致消化系统毒性反应较少见,现有1例报告如下.

7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