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伤寒论》病、证、症、方关系浅谈

    作者:范铁兵;杨志旭

    在疾病的治疗上,辨证论治不是针对单一症施治,而是针对一组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症”的整体施治,因而辨证论治不是对症治疗,而是对证候治疗.中医治病多采用复方,它兼顾了证候的内在联系即病机,在实践上就不仅针对了证候,而且也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病理.所以,辨证论治就不但对证候有效,也会对疾病有效.时间与空间具有不可分性,故“证中有病,病中有证”.“方”的具体应用是根据“证”来确定的,而不是依据“症”和“病”确定的,疾病的病因病机相同就可以选用相同的方剂进行治疗,反之亦然.《伤寒论》中的“病”“证”“症”的内涵之间存在交叉与独立,“方”的选择应用是依据“证”的不同而终确定的.

  • 《伤寒论》中"证"的涵义

    作者:闵范忠;管金芳

    "证"字在<伤寒论>398条条文中出现了34次,<伤寒论>113方都是"证以方名,方由证立,方证一体,有是证必用是方.""证"在<伤寒论>中有四种涵义:①证指症状;②证指证候;③证的精微之处便是"机";④证是病的互辞.

  • 人体宏观免疫规律和张仲景的临床诊断目标

    作者:梁启军

    人体为了抵抗疾病、自愈机体,形成了一套驱邪外出、自洁人体的宏观免疫规律.这一规律是历经自然选择形成的自我免疫的佳选择.张仲景首先辨病,并根据脉象和其它症状确定正气虚实、邪气盛衰、目前正气欲驱邪外出的态势,即邪气欲进之势和路径,特别是正气欲驱邪外出之势和路径,即人体宏观自体免疫规律这一正气驱邪离体的宏观态势,这一切都可以称为病势,然后应用因势利导、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所以说张仲景施治之前的后诊断目标是病和病势.

  • 《伤寒论》名实辨

    作者:柴瑞震

    通过对<伤寒论>原序及汤证、病、证、症状的描述及条文的分析,认为它不是论治外感热性病的专书,也不是既论外感又论杂病,而是一本"疾病总论",是对一切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总则和大纲.

  • 劳绍贤教授治疗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作者:彭林

    劳绍贤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脾胃消化病专家,我国脾胃学说研究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从事脾胃学说的临床研究工作40余年,在脾虚证、脾胃湿热证、胃癌癌前病变等重大课题方面成绩斐然.劳绍贤教授指出岭南之地以脾胃湿热证为多见,病因在于内外相合,天人相应,倡导“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的现代中医学临证思维,临床时根据标本缓急,做到证、病、症3者结合,在治疗上强调湿热分解,重在治湿,并以调理脾胃为主,通达气机为要.本文主要介绍劳绍贤教授治疗脾胃湿热证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 中医“治病求本”探析

    作者:包海燕;许振国

    治综观当今医界,无论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注重微观化治疗的西医,还是注重宏观,强调辨证论治为主的中医,其治疗主体仍更多地停留在“症”或“证”这一层面,并未真正实现治病求本的初衷.为此,笔者认为要使中医这一经典理论实至名归,真正有效指导临床,无疑应追根溯源,从疾病产生的多维度因素入手,方能确识其“本”.可见,治病应包括症状治疗、心理治疗和文化治疗三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层次.既要针对疾病的状态进行治疗,更要针对疾病产生的过程进行干预,才能实现治病求本.当今尤其应重视中医包括文化在内的多层面的功能研究,才能使中医学发挥其养命、养性、治病的初衷.

  • 关于病、证、症规范化研究的思考

    作者:崔利宏;崔丽霞;王国斌;车志英;何磊;樊尊峰

    目的:探讨病、证、症规范化研究的思路.方法:通过比较中西医的不同点,分析病、证、症规范化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结果:证的规范化研究应注重实用性和症信息的多维性,中医疾病的命名存在着实质问题.症、证、病的规范化研究涉及问题较多、研究较大.结论:病、证、症规的范化研究应在中医整体观的辨证理论体系指导下,总体设计,逐步实施,才能走上规范化道路.

  • "治未病"本义探源

    作者:史士昊

    目的:以甲骨文、金文、籀文、篆文体系字义,归纳、概括"治未病"本义,确证"未病"也需要"治","治已病"与"治未病"思路相连续,二者囊括了中医治病的所有内容.方法:运用文献整理、文字考证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方法,对"治未病"本义进行归纳、概括.结果:病,即是人体"阴阳平衡"发生显著改变,呈现"阴阳失衡"显著状态;未病,即是人体"阴阳平衡"处于"非显著改变"路径,尚未呈现"阴阳失衡"显著状态.病是未病发展的结果,未病是病前之病、未至之病;"治未病"本义,即对人体"病"之前的"阴阳平衡"非显著改变,依据初始之势进行拔乱反正.换言之,将人体非显著的"阴阳失衡",复归人体初始的"阴阳平衡",就是"治未病".结论:1."未病"为"病前之病、未至之病、未病之病、欲病之病",与"已病"一样需要"治";2."未病"与"已病"皆为人体初始"阴阳平衡"发生改变,只有显著与非显著区别,没有截然分界点,"治已病"与"治未病"的思路是相连续的,"治已病"与"治未病"囊括了中医治病的所有内容;3.人体初始"阴阳平衡",为治未病抓手,是中医"治未病"的定海神针.据此抓手,即可准确分析后天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于此之后,所产生的相应而可预知的变化路径,对此路径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拔乱反正,就是真正的"治未病".

  • 理顺病-证关系是发展中医的前提

    作者:舒长兴

    中医的病是机体在正邪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特异性病理反应,有一定的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机体患病后因人、因时、因地、因治等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内经>开始,中医常采用"类病"分类方式,即临床选取"一组反映基本病理特征的特异性主症"作为分类、识病的"纲症"并冠以病名,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证是能够证明当前病人具体病机性质的证据和诊断的凭证.证候是证的外候,病机为其内涵特征.病机信息不同,则证型不同.病-证-类病的关系表现为:证候 = n个类病信息 + 病机信息 + 兼症信息;类病信息 + 病机信息 = 当前病信息.辨证除了要辨病性、病位等病机信息,还要了解"类病"信息(即基本病理特征).

    关键词: 类病 病-证关系
  • 中医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作者:吴瑕;郭志平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 克隆病

    作者:李乾构

    克隆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特发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多见于小肠末段及邻近结肠,可累及全消化道.

    关键词: Crohn
  • 病证关系论

    作者:贾春华

    目的:探讨中医"证"与西医"病"的关系及"证"、"病"的同一性.方法:以集合论方法分析"证"、"病"的异同,确立"证"与"病"关系的集合表述.结果:用集合表示同一病与同一证的关系、同一病与多证的关系则为:B1={Z1,Z2,Z3),同一证与多病的关系为:Z1={B1 ∩ B2∩ B3},多证与多病的关系为:Z1∪ Z2 ∪ Z3 ∪ Z4={B1∩ B2∩B3}U{B2∩B3∩B4}∪{B3∩B4∩B5}U{B4∩B5∩B6}.结论:从疾病发展的时间上来说,一"病"包含多"证";如果从疾病发生的空间上来说,一"证"包含多"病"的时段.在时间与空间区域都是确定的,同一"病"与同一"证"在具体的、确定的、现实的意义上是同一的.

  • 对症、证、病研究的思考

    作者:杨勤运;刘春贵

    通过对症、证、病研究中一些问题的探讨,提出症、证、病的研究要注意概念的规范化和客观化,并对证的客观化研究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 阴囊Paget's病伴大汗腺癌2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蒋萍;李景和;姜乃光;黄英;马洋

    目的:探讨阴囊Paget's病伴大汗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10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阴囊Paget's病伴大汗腺癌患者2 例,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2 例Paget's 病变均为老年男性.肉眼皮损呈湿疹样改变.光镜下表皮内可见数目不等的Paget细胞呈单个散在、巢状或条索状分布,真皮深层均见大汗腺癌组织.2例肿瘤细胞均表达CK7,GCDFP-15,EMA,CerbB-2;不表达CK20,HMB45和S100.结论:阴囊Paget's病为阴囊皮下大汗腺癌侵犯表皮所致,阴囊Paget's病有特殊的临床及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有助于探讨阴囊Paget's病的起源.

  • 29例赖特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张奉春;孙文铸;王燕;李娅杰

    [目的]了解赖特综合征(RS)在我国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9例RS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年代情况和临床表现,分析RS患者眼炎、骶髂关节炎与HLA-B27的关系,以及以性病型和肠病型发病为特点的患者与HLA-B27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以18~40岁为多,共20例(69.0%);男性25例(86.2%);伴发热者25例(86.2%);关节炎中以膝关节易受累,23例(79.3%);29例患者中,有27例检查了HLA-B27,其中22例阳性,占受检患者的(81.5%),HLA-B27与病情无关.[结论]20~40岁为好发年龄;男性患病数明显多于女性;近20年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外周关节以膝关节易受累.

    关键词: Reiter
  • 中医“证”研究的思考

    作者:黄献平

    现代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证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核心.开展证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中医辨证的规律、思维认识的特点及其科学内涵,有效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近几十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大量有关证的研究,如证的规范化研究、标准化研究,证本质研究等,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也发现了诸多的不足,为了深入研究辨证的规律和思维特点,有必要冷静地思考和调整我们的一些研究思路及方法,笔者谈谈有关证研究的思路与发展趋势.

  • 阴囊Paget's病的治疗(附7例)

    作者:祖雄兵;齐琳;唐正严;齐范

    目的:对7例阴囊 Paget 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7例均行病灶广泛切除,3例证实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淋巴结清除术.结果:3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于2年内死亡,无淋巴结转移者均存活.结论:阴囊Paget 病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一旦有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较低.

    关键词: 阴囊 Paget's 治疗
  • 试论蛋白质组学与中医病、证的相关性

    作者:廖荣鑫;文小敏;周福生;劳绍贤

    中医学的病与证是密切联系的,病统辖证,证从属于病,一病可以见数证,某一证候可以见于数病.近年来,中医学界试图引入分子生物学方法、蛋白质组学方法,如mRNA差异显示法、差异二维蛋白质电泳方法,从mRNA、蛋白质水平探讨中医学"病"、 "证"的实质、证的分类、证的辨治、病证的演变规律.

  • 同 胞 三 姐 弟 先 后 同 患 粘 多 糖 病

    作者:边兰须;庞英;张丽红

    1 临 床 资 料   例 1, 大 姐 , 11岁 , 家 住 农 村 , 主 因 腿 疼 , 逐 渐 加 重 并 活 动 受 限 , 于 1994年 10月 就 诊 。 据 患 者 父 亲 诉 , 患 儿 足 月 顺 产 , 2岁 后 渐 有 行 路 不 灵 便 , 4岁 时 走 路 弯 腰 , 腿 伸 不 直 , 后 腿 疼 难 忍 活 动 受 限 。 入 院 查 体 : 体 型 异 常 , 侏 儒 样 , 身 高 相 当 于 6~ 8岁 儿 童 , 皮 肤 粗 糙 , 头 大 、 驼 背 、 颈 短 、 面 容 丑 陋 , 肝 脾 肿 大 , 四 肢 关 节 不 能 伸 直 , 手 指 略 呈 爪 状 , 听 力 视 力 正 常 , 智 力 正 常 。 查 WBC8.0× 109/L, RBC3.97× 1012/L, Hb 9.6g/L,Plt 251× 109/L, 中 性 粒 细 胞 和 淋 巴 细 胞 浆 内 可 见 深 紫 色 异 染 颗 粒 、 有 时 呈 空 泡 状 。 尿 粘 多 糖 阳 性 极 为 清 晰 , 呈 深 紫 环 迹 。

    关键词:
  • 以感觉异常起病的Wilson病伴 ATP7B基因新突变1例

    作者:陈君逸;徐迎胜;樊东升

    Wilson 病(Wilson disease,WD)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铜代谢异常致病,临床表现包括神经和精神症状、肝症状、角膜色素环等,致病基因为ATP7B基因.本文报道了一例少见的以感觉异常起病的成年WD患者,基因检查显示ATP7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母源获得p.I1284N为新突变,此前未见报道.

117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