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山柰苷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研究

    作者:杨秀伟;张建业;徐嵬;李军;张蔚青

    目的探讨人肠内细菌对中药罗汉果中山柰苷的生物转化.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与山柰苷共温孵培养的方法,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转化产物,应用谱学技术确定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人肠内细菌转化山柰苷产生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阿福豆苷)、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山柰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结论山柰苷可被人肠内细菌进行生物转化.

  •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和蜗牛酶生物转化淫羊藿苷效率的比较研究

    作者:彭静;马益华;陈彦;刘聪燕;高霞;周静

    本文制备了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和固定化蜗牛酶,优化二者转化淫羊藿苷的工艺条件并进行比较.利用交联-包埋法分别固定β-葡萄糖苷酶和蜗牛酶,单因素优化固定化酶的制备工艺,考察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将固定化酶用于转化淫羊藿苷,考察转化温度、pH、酶与底物质量比、底物浓度、反应时间、使用次数对转化率的影响.游离酶与固定化酶显示出不同的酶学性质,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优于游离酶,4℃下贮藏4周,酶活保留约60%.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和固定化蜗牛酶转化淫羊藿苷的优条件为:转化温度50℃,pH为5的磷酸缓冲液,酶与底物比为1∶1,底物质量浓度0.1 mg·mL-1,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转化6h,固定化蜗牛酶转化2 h;两种固定化酶转化淫羊藿苷5次,平均转化率分别为70.76%和74.97%.β-葡萄糖苷酶和蜗牛酶固定化后,稳定性增强、使用寿命延长、可重复使用、转化淫羊藿苷的工艺简单和转化效率高,且固定化蜗牛酶转化淫羊藿苷的速率较快,适于转化淫羊藿苷的工业生产.

  • 桔梗悬浮培养对细胞天麻素的生物转化

    作者:戴均贵;鲁丹丹;崔亚君;郭洪祝;郑俊华;果德安

    天麻素即对羟基甲基苯-β-D-吡喃葡糖苷(4-hydroxymethylphenyl-β-D-g lucopyranoside),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主要活性成分[1 ],有镇静、抗惊厥、抗炎、镇痛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物对外源底物进行生物转化从而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以获得更有意义的产物的报道[2,3] 很多,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也称生物催化(biocatalysis), 是利用植物离体培养细胞或器官、动物、微生物及细胞器等对外源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而获得有价值产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其本质是利用生物体系本身所产生的酶对外源化合物进行酶催化反应,它具有反应选择性强(位置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后处理简单等优点,并且可以进行传统有机合成所不能或很难进行的化学反应.生物转化正是具有这些特点而逐渐被各国科学家所重视,有着较大的理论及实际应用价值.本文进行了桔梗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建立了桔梗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并利用桔梗悬浮培养细胞对天麻素进行生物转化研究.

  • 白花曼陀罗悬浮培养细胞转化对羟基苯甲醛生成天麻素

    作者:龚加顺;马维鹏;普俊学;徐树冠;郑双庆;肖春杰

    目的 研究天麻素在植物细胞的转化合成.方法 利用白花曼陀罗细胞悬浮培养转化外源对羟基苯甲醛合成天麻素,并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转化产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利用白花曼陀罗细胞成功地将对羟基苯甲醛转化为天麻素(Ⅱ),并得到由对羟基苯甲醛生成天麻素的转化中间体对羟基苯甲醇(Ⅰ).另外,从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β-D-吡喃阿洛酮糖(Ⅲ)和5-正丁氧基-β-D-吡喃阿洛酮糖(Ⅳ)两种化合物.结论 白花曼陀罗细胞悬浮培养能转化对羟基苯甲醛合成天麻素.

  • 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作者:杨金玲;高丽丽;朱平

    人参皂苷是名贵药材人参和西洋参等人参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凋亡等药理活性.但人参皂苷在人参和西洋参中含量很低,大大限制了其开发与应用,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合成人参皂苷并提高其含量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通过组织培养和生物转化进行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及其反应机制研究方面,目前已从人参属植物中克隆到20多个与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并进行了功能验证,为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人参皂苷提供了基本的元器件.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人肝脏细胞色素P450 2B6催化药物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作者:唐冰;王俊科;冯婉玉

    CYP 2B6是细胞色素P450 2B亚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参与催化多种内源、外源化合物,特别是多种临床药物的生物转化.本文综述了CYP 2B6的表达、催化药物生物转化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 去氢土莫酸在大鼠体外肝微粒体体系中的生物转化研究

    作者:阿拉腾其木格;YANG Xiu-wei

    目的:研究中药茯苓中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的去氢土莫酸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生物转化.方法: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进行去氢土莫酸的生物转化,优化了温孵体系;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和制备原形化合物去氢土莫酸及其生物转化产物,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确定生物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去氢土莫酸在苯巴比妥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作用下,产生2个转化产物,分别为土莫酸和去氢茯苓酸.结论:去氢土莫酸可被苯巴比妥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转化为土莫酸和去氢茯苓酸.

  • HPLC法测定珊瑚菜内酯在大鼠肝微粒体生物转化的时程曲线

    作者:赵爱红;杨秀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研究珊瑚菜内酯在大鼠肝微粒体生物转化的时程曲线,并对转化产物E-5-甲氧基紫罗绒苔素乙酸酯(M3)和Z-5-甲氧基紫罗绒苔素乙酸酯(M4)进行朔源.方法:应用HPLC分析法测定珊瑚菜内酯的大鼠肝微粒体生物转化中的原形及其转化产物白当归素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TM ODS C18(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15 nm;柱温为25.0℃.通过转化产物不同萃取方法的比较,朔源M3和M4.结果:绘制了珊瑚菜内酯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的生物转化时程曲线,在60 min内下降较快,在60 ~ 240 min内基本稳定.其转化产物白当归素在60 min时达大值,然后开始下降,到120 min时基本稳定.在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培养物中,珊瑚菜内酯和白当归素分别在600~1 800和0.2 ~2.4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RSD均小于15%;回收率分别为88.6% ~ 92.9%和79.0%~89.5%,RSD均小于1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对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培养物中珊瑚菜内酯和白当归素含量进行测定,快速、准确、灵敏;珊瑚菜内酯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的生物转化缓慢;M3和M4是“人工”转化产物.

  • 植物生物转化技术在药用活性成分生产及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作者:于荣敏;邱立鹏;赵昱;孙平华;叶文才;姚新生

    论述了利用植物生物技术(如植物细胞培养、转基因组织/器官、植物酶系统等)进行药用活性成分生物转化的发展概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性展望.植物生物转化技术可能是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新途径.

  • 7-木糖紫杉烷类化合物生物转化

    作者:张衡;甘慧;吴卓娜;孟志云;窦桂芳

    7-木糖紫杉烷类化合物是红豆杉植物皮、根、茎和叶中的主要紫杉烷类化合物成分,同时也是紫杉醇天然提取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7-木糖紫杉烷类化合物具有紫杉醇的特有二萜骨架结构,通过生物转化的技术,其可以转化成紫杉醇和10-去乙酰类紫杉烷化合物,后者是紫杉醇化学半合成的重要原料.7-木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红豆杉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开发珍稀植物资源.

  • 犹他游动放线菌中酰胺水解酶基因拷贝数增加对转化棘白菌素B效率的影响

    作者:刘爱娟;常青;李继安;卢亮;陈代杰;苏敏;邵雷

    目的:利用ΦC31整合酶介导的位点特异性重组方法,构建棘白菌素B酰胺水解酶基因拷贝数增加的犹他游动放线菌重组菌株.方法:构建含有棘白菌素B酰胺水解酶基因的基因整合型质粒pYGCQ-03-13,通过属间接合转移的方法将该基因片段转入犹他游动放线菌SIPI-T2001中;利用静息细胞转化法,考察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筛选得到的阳性重组菌株SIPI-GE.T2001,对棘白菌素B的转化效率高达到61.7%.结论:增加棘白菌素B酰胺水解酶基因拷贝数,有效地提高了犹他游动放线菌对棘白菌素B的转化效率.

  • 环孢素与其3种代谢物的浓度相关性和生物转化的分析

    作者:王弘;郭代红;钟大放;孙玉明;董宇

    目的:测定患者服用环孢素后全血中环孢素及其代谢物浓度,分析环孢素与其3种代谢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环孢素体内代谢规律.方法:30例肾移植患者口服环孢素后12h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环孢素与其3种代谢物的全血浓度,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环孢素与其3种代谢物的浓度相关系数,评价相关性.结果:环孢素与去甲环孢素、羟化环孢素及二羟化环孢素的相关性逐步递增,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 1,0.788 7,0.808 4.羟化环孢素浓度与二羟化环孢素浓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65 1.结论:测定环孢素及其3种代谢产物不仅是延长移植器官在体生存期,避免肝肾性综合体征反应的-种有效的方法,而且对于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利用微生物转化模型研究苯丙哌林的代谢产物

    作者:黄海华;崔洪霞;钟大放;杜宗敏

    选用短刺小克银汉霉菌AS 3.153对苯丙哌林进行微生物转化研究. 根据液相色谱和质谱数据推测,转化产物分别为苯丙哌林单羟基化物(约65%),苯丙哌林双羟基化物和苯丙哌林单羟基化物的硫酸酯结合物. 发现苯丙哌林的微生物转化与其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有很多相似之处,转化菌株能产生人体Ⅰ相代谢产物和部分Ⅱ相代谢产物. 考察了影响单羟基转化产物形成的因素,发现以pH 6.5,底物浓度0.05%,转化反应持续72 h等条件较为适宜. 通过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出两种主要转化产物,经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确证其结构分别为4-羟基苯丙哌林和4′-羟基苯丙哌林. 结果表明,微生物转化模型是研究苯丙哌林代谢适宜的体外模型.

  • 短刺小克银汉霉菌对维拉帕米转化的能力

    作者:刘磊;黄海华;孙璐;钟大放

    目的研究微生物模型对药物维拉帕米的代谢转化能力,并与人体内药物代谢进行比较.方法通过菌株筛选,确定以短刺小克银汉霉菌AS 3.153为转化菌株,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并考察了微生物转化体系中影响代谢物产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该霉菌转化维拉帕米形成C-N键和C-O键断裂的10种氧化代谢产物.发现以pH 6.5,底物浓度0.075%,转化反应持续96 h等条件,代谢产物的总产率>95%,其中1种主要产物N-去短链烷基维拉帕米的产率>65%.结论短刺小克银汉霉菌AS 3.153对维拉帕米具有与人体类似而且广泛的代谢途径,是研究人体药物代谢适宜的体外模型.

  • 人肝CYP3A参与了山冈橐吾碱的代谢及其肝毒性代谢物的形成(英)

    作者:柳晓泉;林鸽;王广基;钱之玉

    目的在体外研究山冈橐吾碱在人肝微粒体内的代谢及参与其代谢的主要的CYP450酶,探讨其代谢致毒机理.方法采用人肝微粒体研究山冈橐吾碱的主要代谢方式和代谢物.在体外运用CYP450酶的选择性抑制剂和cDNA表达的人肝CYP450酶,探讨其对山冈橐吾碱的代谢及肝毒性的吡咯代谢物形成的影响及参与山冈橐吾碱代谢的主要的CYP450酶.结果山冈橐吾碱在人肝微粒体内的主要代谢物为肝毒性的吡咯代谢物:去氢倒千里光裂碱, 7-谷胱甘肽基-去氢倒千里光裂碱,7,9-二谷胱甘肽基去氢倒千里光裂碱和山冈囊吾酸.CYP450特异性抑制剂α-萘黄酮(抑制CYP1A2)、黄胺苯吡唑(抑制CYP2C)、奎尼丁(抑制CYP2D6)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抑制CYP2E1)对山冈橐吾碱的代谢无明显的影响.但CYP3A的特异性抑制剂酮康唑和三乙酰竹桃霉素可以显著地抑制山冈橐吾碱的代谢及其吡咯代谢物和结合型吡咯物的形成.此外,在cDNA表达的人肝CYP3A4的温孵液中,山冈橐吾碱被代谢成相应的吡咯代谢物,而山冈橐吾碱在cDNA表达的人肝CYP1A2、CYP2C9、CYP2D6和CYP2E1温孵液中无代谢.结论山冈橐吾碱在人肝微粒体内的主要代谢方式是形成肝毒性吡咯代谢物,CYP3A作为主要的CYP450酶参与了山冈橐吾碱的代谢及其肝毒性吡咯代谢物的形成.CYP3A在山冈橐吾碱所致的肝毒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量子点体内生物转运和转化特征及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杨鹏飞;杨林;况慧娟;许恒毅

    作为新型荧光纳米材料,量子点(QD)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QD暴露引发的潜在毒性问题也不容忽视。QD在体内的毒性作用与其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转化有紧密的联系,而QD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转化过程会受到暴露途径、暴露剂量、表面修饰材料以及粒径等因素的影响。其中,QD的暴露途径会影响QD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暴露剂量会影响QD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进而影响量子点在体内的分布;表面修饰材料会影响QD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粒径则可影响QD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以及排泄,粒径较大的QD更易在体内存留,且难以清除。QD进入体内后,可通过循环系统在肝和肾等组织器官中蓄积和降解,其降解产物可经肝、脾和肾等组织器官的代谢作用后,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此外,QD可与体内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损伤遗传物质,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肝、肾和神经等组织器官的功能,使组织器官出现病理和功能损伤。

  • 小克银汉霉属微生物模型在体外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任丽艳;关瑾;陈星;王慧泽

    药物代谢在药效和安全性评价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利用微生物转化为药物体外代谢模型则具有很多优势.小克银汉霉属的许多菌株具有与人体类似的Ⅰ相和Ⅱ相药物代谢酶,其微生物模型能对多种底物进行高效转化.本文对其在药物代谢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硝酸酯类的生物转化及其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京;彭军

    硝酸酯类的生物转化涉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黄嘌呤氧化酶和线粒体醛脱氢酶等多种酶,其中线粒体醛脱氢酶的作用引人注目;硝酸酯类耐受的机制包括巯基耗竭学说、神经激素激活学说和氧化应激学说等,其中氧化应激学说比较流行;对于硝酸酯类耐受的防治除补充巯基供体等传统方法外,一些具有抗氧化特性的药物如肼屈嗪和硫辛酸等具有良好的抗硝酸酯耐受作用,其机制与恢复被抑制的线粒体醛脱氢酶活性有关.因此,抗氧化治疗特别是寻找和开发针对恢复线粒体醛脱氢酶活性的抗氧化药物成为目前防治硝酸酯类耐受的新策略.

  • 微生物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作者:欧阳迎光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价值已获得了广泛认同和推崇,为维护人类健康,降低病死率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药炮制是我国特有的中药制药技术,历经千年发展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药炮制理论,其方法独特,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技术,是中医用药的精华和特色。将微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中可提高药物功效,产生次级代谢产物,转化原料中化合物产生新的活性成分,减轻药物毒性,破坏细胞壁结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马拉巴酮C的大鼠肝微粒体生物转化及其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作者:吴妮;徐嵬;张友波;杨秀伟

    马拉巴酮C是从中药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种子)中提取到的,肉豆蔻科植物所特有的一类二芳基壬烷类化合物.本文首次利用大鼠肝微粒体对其进行了生物转化研究,明确其主要生物转化产物为马拉巴酮B.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NCI-N87和MGC803细胞毒活性评价试验中发现,原型化合物马拉巴酮C及其生物转化产物马拉巴酮B均具有与阳性药长春瑞滨相当的细胞毒活性.两者的半数抑制浓度,对NCI-N87细胞株分别为(42.62±3.10)和(19.80±1.70) μg/mL;对MGC803细胞株分别为(22.94±1.33)和(19.60±2.21)μg/mL.统计学分析表明,转化产物马拉巴酮B的细胞毒活性显著性强于原型化合物马拉巴酮C(对NCI-N87细胞P<0.01,对MGC803细胞P<0.05),提示肝微粒体对马拉巴酮C有活化作用.马拉巴酮C在肝微粒体的生物转化途径较为单一;马拉巴酮B和C具有治疗胃癌的开发潜力.

404 条记录 4/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