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周口地区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郭爱英;王云超;殷伟;鲁豫周;徐公典

    周口地区自1991年起建立脊髓灰质炎疫情专报系统以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不断完善,1999年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达到WHO规定的标准,现将1999年AFP病例监测工作分析如下。

  • 南阳市10年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分析

    作者:施建春;杨奇春;高明;郭建庆

    目的:了解南阳市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阳市1992~2001年各县市区上报的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0年共报告AFP病例423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自1994年起达到1/10万以上.按临床分类标准确认临床符合病例12例,按病毒分类标准确认临床符合病例1例,疫苗相关病例3例.已连续10年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结论:该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还要作长期的努力,继续加强基层人员培训,加强主动监测,进一步提高AFP病例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

  • 深圳近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分析及监测评价

    作者:蔡创辉

    目的:了解深圳市1998~2002年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发病情况,为控制脊髓灰质炎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2002年全市AFP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85例AFP病例均为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排除病例,65例完全恢复,1例死亡,19例残留麻痹,其中10例为疫苗相关病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已连续5年达年1/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占74.12%,48h内调查率、麻痹后14d内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均达到100%.结论:该市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尚应进一步改善脊灰疫苗的安全性.

  • 2012-2016年商洛市儿童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评价

    作者:南社利;李利翔

    目的 分析商洛市儿童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情况,为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数据.结果 2012-2016年共报告AFP病例60例,均是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34/10万,报告病例男女性别之比2.53∶1;地市级报告多,乡级少;异地高于本地;农村高于城市;以散居儿童为主;平均3月份多;3~4岁年龄组高;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不同县区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报告后48 h调查率、合格便采集率、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75 d随访表及时送达率均达85%以上.结论 商洛市AFP病例整个监测系统运行良好,应继续保持监测质量,保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接种率.

  • rRT-PCR与微量中和实验法用于脊灰病毒血清定型的比较

    作者:陈玫;张俊棉;赵娜;郭玉;张振国

    目的 对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 R)法和微量中和实验2种脊灰病毒的血清型鉴定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WH0)《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第4版进行病毒分离,用rRT-PCR法和微量中和实验方法对分离到的L20B阳性分离物进行PV的血清型鉴定,用rRT-PCR法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rRT-PCR法与微量中和实验对L20B阳性分离物进行脊灰病毒的血清型定型,2种方法检测脊灰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NPEV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rRT-PCR方法检测脊灰病毒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检测NPEV的灵敏度为63.16%,特异度为100%.结论 作为WHO推荐使用的新的型内鉴定方法,rRT-PCR法对于脊灰病毒的血清型定型与常规微量中和实验一致率为100%,该方法方便快捷,可以缩短检测时限;对于NPEV的检测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低于微量中和实验.

  • 2000-2015年德阳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分析

    作者:郭君;王安兵;胡勇根

    目的 了解德阳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0-2015年德阳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0-2015年德阳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214例,年报告发病率均大于1/10万,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16年间48 h调查率、合格便采集率、7d内便标本及时送达率、75 d内随访表及时送达率均≥80%.结论 德阳市多年来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并超过卫生部消灭脊灰证实标准,能始终保持高度敏感性.但是个别地区监测质量下降,可能存在疫苗免疫空白人群,应继续加强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 2012-2014年菏泽市15岁以下急性脊髓炎病例监测

    作者:张复臣;马翠荣

    目的 对菏泽市2012-2014年15岁以下急性脊髓炎病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初步评价菏泽市15岁以下脊髓炎病例报告监测和临床诊治工作进展,掌握其发病流行状况及规律,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和脊髓炎病例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网络直报系统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临床诊断资料和实验室病毒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菏泽市2012-2014年共报告15岁以下脊髓炎病例20例.2012-2014年15岁以下脊髓炎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38/10万.20例病例分布在全市9县区的20个乡镇(办事处)的20个行政村(社区),高度散发.48 h及时调查率为100.00%,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为100.00%.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1例检测到Ⅱ型脊灰疫苗病毒,脊灰疫苗病毒分离率为5.00%,未检测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与疫苗高变异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5.00%.结论 菏泽市15岁以下脊髓炎病例报告监测和诊治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建议仍应加强15岁以下脊髓炎病例报告监测和诊治工作.

  • 2005-2012年遂宁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

    作者:邱小兵

    目的 分析四川省遂宁市2005-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按全国AFP监测方案要求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结果 2005-2012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146例,均为非脊髓灰质炎病例,死亡4例,1例Ⅲ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病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平均报告发病率3.25/10万;病例分布在全市2区3县,大英县2008、2011年和安居区2009、2011年无AFP病例报告.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69.86%);男女性别比为2.11:1;免疫史3次及以上者占79.45%;临床诊断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主(22.60%).2005-2012年,平均48 h内调查率10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1.10%、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98.63%、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96.58%.结论 2005-2012年遂宁市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达到WHO和卫生部要求,及时发现了VDPV病例.

  • 2004-2011年四川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中残留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杜飞;刘宇;覃志英;陈娜;刘家洁;方刚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04-2011年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中残留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残留麻痹病例的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免疫史、年龄、发生的时间和粪便标本病毒学分离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四川省共报告2 761例AFP病例,麻痹后60 d随访时351例病例仍有残留麻痹症状,占报告病例的12.71%,主要人群为6岁以下儿童(63.82%),男女性别比为1.74:1;残留麻痹并采集到双份合格粪便标病例本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阳性为11.73%,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阳性率为10.85%,PV阳性中以PVⅡ型多.结论 2004-2011年四川省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残留麻痹病例,在现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对NPEV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找出儿童致残的主要病因.

  • 2011-2012年四川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价

    作者:覃志英;方刚;杜飞;刘宇;马小珍;陈娜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11-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与报告情况,评价该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效果.方法 利用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四川省2011-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832例,其中AFP病例786例,非AFP病例46例.786例AFP病例中,782例排除脊髓灰质炎(脊灰),1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3例为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77/10万,报告病例的县(市、区,下同)155个,占全省总县数85.64%.监测系统48 h内调查率≥99%、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4%、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92%、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93%、分离结果28 d内反馈率≥93%.结论 2011-2012年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敏感有效,全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 检出脊灰疫苗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覃志英;方刚;杜飞;刘宇;马晓珍;陈娜

    目的 了解四川省分离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病毒(PV)阳性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消灭脊灰后期我国适时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有关资料,对2006-2012年检出脊灰疫苗病毒48例AFP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 ~ 2012年四川省报告2492例AFP病例,其中48例标本中检出PV,经鉴定均为脊灰疫苗相关病毒.48例PV阳性的AFP病例分布于15个市(州)的36个县(区),发病时间无明显的聚集趋势.<3岁儿童72.92%(35/48);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包括免疫史不详)60.42%(29/48).48例PV型别差异明显,以脊灰Ⅱ型占优势(24例,占50.00%),残留麻痹病例中,以Ⅱ型居多,占51.85% (14/27).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VAPP)发生率平均为0.14/100万;服苗者与接触者VAPP发生率分别为0.08/100万和0.06/100万;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0.45/100万.2012年1月在阿坝县发生1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结论 四川省VAPP发生率很低,提示接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安全有效.鉴于OPV的生物学特性,有极罕见出现VAPP的可能,在维持无脊灰时代,应尽快研究灭活脊灰疫苗(IPV)的免疫策略.

  • 2009-2011年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核苷酸变异情况分析

    作者:张俊棉;崔志强;李静;郭玉;陈玫;赵娜;张振国;李琦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09-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株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变异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rus,VDPV)及其引起的VDPV循环(Circulating VDPV,cVDPVs),为河北省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对全省2009-2011年997例AFP病例及90例的接触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分离的脊灰病毒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河北省2009-2011年,从24例AFP病例和7例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将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得到38株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其中,36株发生突变,变异率均<1.0%,多变异个数为5个.脊灰病毒阳性AFP病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结论 2009-2011年分离到的脊灰病毒均为疫苗株,局部地区出现高变异株,未发现VDPV,河北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 2003年云南省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的测序定型和ECH07病毒的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黄国斐;田炳均;丁峥嵘;汤晶晶;张杰;赵智娴

    目的 分析云南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non-polio,NPV)的带毒状况和埃柯病毒7型(echovirus 7,E7)的基因特征.方法 按Obster等介绍的方法,对2003年云南省脊灰实验室分离到的18株NPV进行基因测序定型并对埃柯7病毒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共采集到<15岁AFP病例粪便标本215份,在34株阳性标本(带毒率为15.8%)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 16株(阳性率4.7%),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非脊灰病毒(NPV) 18株(阳性率8.4%),其中1株为人类肠道病毒A组(human enterovirus A,HEV-A,1个血清型),14株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HEV-B,9个血清型,其中3株为埃柯病毒7型,echovirus7,E7),3株为人类肠道病毒C组(HEV-C,2个血清型),未分离到HEV-D组病毒.结论 2003年云南省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携带率(8.4%)与往年持平,3株E7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即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 2007-2011年吉安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运行情况分析

    作者:邓文胜;刘晓东;黄光明

    目的 评价吉安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促进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吉安市2007-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吉安市2007-2011年AFP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74例,排除AFP病例2例,确认AFP病例72例,均为(番)脊灰AFP病例.2007年报告15例,2008年17例,2009年10例,2010年15例,2011年15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7/10万、1.55/10万、1.085/10万、1.61/10万、1.61/10万.结论 2007-2011年吉安市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连续5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的指标要求(≥1/10万),保持了AFP病例监测系统较高的敏感性.

  • 2002年云南非脊灰病毒测序定型和ECHO13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田炳均;丁峥嵘;张杰;汤晶晶;赵智娴

    目的 对云南省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non - polio,NPV)的带毒情况及埃柯病毒13型(echovirus 13,E13)的基因特征进行描述.方法 按Obster等介绍的方法,对2002年云南省脊灰实验室分离到的21株NPV进行基因测序定型.结果 2002年云南省共报告267例AFP病例,共采集到<15岁AFP病例的合格粪便标本257份,257份便标本中共检测到NPV43株(带毒率为16.7%),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22株(阳性率8.6%),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检测到非脊灰病毒(NPV)21株(阳性率8.2%).21株EV中,12株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HEV -B,11个血清型,其中3株为E13),3株为人类肠道病毒C组(HEV -C,1个血清型),未分离到HEV-A和HEV -D组病毒.结论 2002年云南省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携带率不高.对3株常见的E13进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E13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即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 北京市朝阳区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刘方;贾滨;王珊

    目的 了解朝阳区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点,总结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经验.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年朝阳区AFP病例监测数据.结果 2007年朝阳区异地AFP病例主要来自北京周边地区,其中河北省AFP病例多(17%),病例以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为主(60%),2月龄和8月龄病例相对较多(40%).朝阳区异地AFP病例14 d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40.00%,53.33%的异地AFP病例进京就诊时间距麻痹时间已大于14 d.结论 异地AFP病例采集合格标本率低及就诊时间晚,是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河北省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静;张振国;张俊棉;张富斌;郭玉;陈玫

    目的 了解河北省2004-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病毒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个案数据.结果 从1 657例AFP病例中检出脊灰病毒91株,检出率为5.5%,均为疫苗相关株病毒.病例散在发生,无聚集性.≤2岁儿童病例占92.3%.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腹泻、肢体感觉障碍、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结论 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导致的麻痹病例以2岁以下幼儿多见,应加强监测与研究.

  • 2001-2006年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病毒监测

    作者:张俊棉;陈玫;李静;郭玉;张振国;张富斌

    目的 了解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感染情况,为及时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提供科学依据,巩固无脊灰成果. 方法 分析全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结合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结果 2001-2006年共有226例AFP病例分离到PV株,年均分离率9.1%,分离的PV株以Ⅱ型为主,均为脊灰疫苗株.检测到PV的AFP病例散发分布,没有聚集现象,73.9%的病例<2岁,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的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儿童.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腱反射减弱或消失,60 d后随访仍残留麻痹病例占47.3%. 结论 河北省2001-2006年未发现VDPV病例.仍需进一步提高OPV覆盖率,保持高质量AFP病例监测质量,维持无脊灰状态.

  • 2001-2006年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俊棉;李静;陈玫;郭玉;张富斌;张振国

    目的 了解河北省近几年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NPEV感染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方法 结合省脊灰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全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结果 2001-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2 515例,其中2 491例至少采集了1份粪便标本,从273例AFP病例中检出NPEV,平均分离率为11.0%.273例NPEV感染的AFP病例覆盖全省11个市,67.0%分布在该省中南部,有明显季节性高峰,5岁以下儿童占79.5%,男性高于女性,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全程免疫占89.0%,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GBS)80例(29.3%);NPEV感染79例(28.9%).结论 从AFP病例中能检出一定量的NPEV,NPEV监测应逐渐整合到AFP病例监测系统中,加强NPEV感染导致儿童麻痹的控制工作.

  • 2003-2005年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岩;张振国;陈玫;郭玉;张俊棉

    目的 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脊灰疫苗衍生株(VDPV)或输入脊灰野病毒,以防止其扩散.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对河北省2003-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血清定型,所有标本用L20B、RD和Hep-2等3种细胞同时进行脊灰病毒(PV)和肠道病毒分离,用PCR-RFLP法和ELISA法做型内鉴定.结果 2003-2005年共采集了1 199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脊灰病毒(PV)86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15株.从AFP病例及其高危病例的5份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PV 100株,用血清型中和试验和PCR-RFLP法进行型内鉴定,结果为Ⅰ型12株,Ⅱ型29株,Ⅲ型23株,混合型23株,PV+NPEV 8株,疫苗变异株5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所有单型毒株共138株,经ELISA试验鉴定,其中疫苗类似株(SL)132株(95.7%),双反应株(DRV)5株(3.8%),非疫苗类似株(NSL)1株(0.7%).结论 河北省2003-2005年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642 条记录 29/33 页 « 12...25262728293031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