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疟疾疗法治疗HIV感染的适应症

    作者:陈小平;肖斌权;施文钧;徐慧芳;高凯;饶纪礼;张周斌

    目的探讨疟疾疗法治疗HIV感染的适应症.方法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3年修订的分类标准选择12例HIV-1感染者接受疟疾疗法治疗,其中5例诊断为CDCⅠ类(CD4细胞计数≥500×106/L),5例CDCⅡ类(CD4细胞计数200~499×106/L),2例CDCⅢ类(CD4细胞计数<200×106/L).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百分率,bDNA法检测病毒载量.分别于治疗前第1次和第2次、第1次疟疾发热、第5次发热、第10次发热、终止疟疾后第10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采集血标本做检测.结果病毒载量在所有CDCⅠ类和Ⅱ类患者于疟疾期均升高,在大部分Ⅰ类和所有Ⅱ类患者于终止疟疾后回降到治疗前基线水平;2例CDCⅢ类患者经疟疾疗法治疗后病毒载量升高.治疗后3~24个月期间,Ⅰ类患者CD4计数均降低,CD4百分率3例降低,2例升高;Ⅱ类患者CD4计数3例升高,2例维持稳定,CD4百分率4例升高,1例维持稳定;2例Ⅲ类患者CD4计数和百分率维持相对稳定不变.结论疟疾疗法可能对CDCⅡ类HIV感染者有疗效.应该选CDCⅡ类患者做Ⅱ期(设对照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 重庆市HIV/AIDS病人首次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及相关性

    作者:胡永芳;王鹏森;刘家秀;万东勇

    目的 探讨重庆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外周血病毒载量(VL)和CD+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相关性.方法 采用BD流式细胞仪和LightCycler PCR仪检测585例HIV/AIDS病人同期外周血CD4细胞及VL,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48例VL低于试剂盒检测下限,537例能被定量检测.VL与CD4细胞总体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1),不同CD4细胞区间VL值有显著性差异(x2 =134.29,P<0.01),在CD4细胞≤200区间VL与CD4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CD4细胞在201~400区间二者无相关(r=-0.16,P=0.09),CD4细胞>400区间二者呈负相关(r=0.28,P=0.04).结论 HIV/AIDS病人CD4细胞与VL在CD4细胞不同区间相关性表现各异,同时检测CD4细胞及VL有助于掌控病人病情变化和调整救治措施.

  • 病毒载量试验对“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诊断的效果评价

    作者:彭瑾瑜;贺健梅;江洋;李向忠;丁莉莎;覃碧云;郑军;陈曦

    目的 评价病毒载量(VL)试验对“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一组106例“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进行定期随访,检测其VL与抗体,比较两种检测策略对这类病例的诊断效果.结果 共106例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均在一周内进行了COBAS TaqMan HIV-1 Test v2.0病毒载量检测,56例≥100 000拷贝/mL,31例在5 000~100 000拷贝/mL之间,6例在20~5 000拷贝/mL之间,13例核酸未检出.常规随访抗体检测中,27例(25.5%)在4周内明确诊断,59例(55.7%)超过4周复查明确诊断,12例(11.3%)失访,5例(4.7%)死亡,3例多次随访结果仍为“HIV-1抗体不确定”.结论 VL试验能快速准确鉴别不确定结果,缩短随访复查的时间,是对现有抗体补充试验复查检测策略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 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及病毒载量辅助诊断的意义

    作者:缪礼锋;沈月兰;吴建军;程晓莉;苏斌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不确定标本的血清学特征,比较血清学和核酸定量方法对不确定结果的鉴别效果,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随访处置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2003-2014年确证为“HIV抗体不确定”并有随访结果的298例标本为研究对象.对首次和随访标本同时进行蛋白印迹试验和必要的核酸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史资料来判定标本HIV感染的真实状况;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样本的筛查、确证和核酸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 1)不确定标本中发现28例HIV感染者,其中血清阳转24例,带型不进展但核酸持续阳性者4例.2)不确定结果中,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CO均值有显著性差异;蛋白印迹试验条带强度越强,感染风险越高,所有gp160 gp120带型后续随访全部为HIV感染者;胶体金检测不确定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4%和88.5%.3)病毒载量检测不确定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4%和99.6%,随访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结论 1)针对env带的不确定标本预示有较大的感染风险,尤其是gp160 gp120和gp160 p24两种带型,须做进一步的随访和鉴别诊断;2)不确定结果随访8周以上带型不进展也不能完全判为阴性,应当视情况采用核酸方法鉴别诊断;3)病毒载量检测是鉴别不确定标本的有效方法,当结果为低拷贝或与流行病学资料(或抗体结果)相悖时,要考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

  • 北京HIV抗体阳性MSM中HLA-A-B-DRB1基因多态性与病毒载量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万海;姜树林;全宇;王晨;洪坤学;张晓曦;张凤民;张晓燕;邵一鸣

    目的 从基因水平了解北京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人群(MSM)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HIV感染者自身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北京32例HIV阳性MSM进行了HLA-A、-B、-DR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鉴定了12个HLA-A等位基因, 21个HLA-B等位基因, 12个HLA-DRB1等位基因.常见的等位基因分别为A*02(26.56%)、B*40(17.19%)和DRB1*15(20.31%).含有A*02等位基因组者的血浆病毒载量,较不含有此等位基因组者低(P=0.002),而含有HLA-B*40和HLA-DRB1*15等位基因组者的血浆病毒载量,较不含有对应等位基因组者高(HLA-B*40:P=0.799;HLA-DRB1*15:P=0.021).结论 北京HIV阳性MSM人群HLA-A、-B、-DRB1基因多态性较高.HLA-A*02等位基因在该人群中可能与延缓AIDS疾病进程相关,而HLA-DRB1*15等位基因可能与加速该人群AIDS疾病进程相关.

  • AIDS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HIV-1病毒载量及耐药变异分析

    作者:刘意;魏飞力;袁霖;杨籽翾;陈德喜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病人血浆与脑脊液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的病毒载量、基因耐药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72例AIDS病人配对的血浆和脑脊液标本,检测HIV-1病毒载量,对接受抗病毒治疗(ART)超过48周、但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标本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 72例AIDS病人中,37例未接受ART,血浆和脑脊液的病毒载量分别为5.04(3.56~6.65)lg拷贝/mL和4.15(1.70~6.25)lg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4,P=0.001).35名接受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超过48周的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69(1.69~6.49)lg拷贝/mL和1.70(1.70~4.34)lg拷贝/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3,P=0.210).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病人血浆及配对脑脊液病毒载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治疗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不一致率为51.4%.产生耐药性是ART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血浆和配对脑脊液中的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类型基本一致.结论 未接受ART病人血浆中的HIV-1病毒载量高于脑脊液.ART失败的病人(接受治疗但血浆和/或脑脊液病毒载量仍>50拷贝/mL)的血浆和脑脊液中,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存在较高的不一致率.ART失败外周血和中枢神经系统耐药突变基本一致.

  • 北京市MSM人群HIV感染者合并HCV与梅毒感染的状况及相应免疫指标与病毒载量的变化

    作者:张晓燕;王晨;李新旭;张晓曦;宋艳辉;李东亮;李深伟;马丽英;师伟;徐建青;杨振凯;阮玉华;洪坤学;邢辉;邵一鸣

    目的 了解北京市男男性接触者(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及宿主的免疫状态.方法 2005年7~12月对招募的MSM进行HIV感染检测,采集阳性感染者的外周血,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并对阳性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包括CD+4、CD+8T细胞的数量,以及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招募的526名MSM中,HIV感染的主要流行亚型为欧美B亚型,1例为CRF01-AE重组亚型,后者主要为异性间HIV感染的流行亚型.HIV感染者中合并HCV或者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17.65%与35.29%,合并感染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降低,病毒载量明显升高.结论 MSM人群中HIV感染者合并STD感染,明显降低宿主免疫系统控制病毒复制的能力,同时存在着MSM人群与其他高危人之间通过性途径相互传播HIV的趋势.

  • 金龙胶囊治疗HIV感染者20例初步报告

    作者:吕维柏;王健;李建生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20例HIV感染者给以抗癌有效药物金龙胶囊(鲜蛤蚧、鲜白花金钱蛇、鲜蝰蛇),分为小剂量组(15例,每日9个胶囊)和大剂量组(5例,每日12个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病毒载量和CD4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后,病毒载量除3例减少>0.5log,8例上升>0.5log以外,其余均±<0.5log,无明显变化;CD4细胞计数:治疗后小剂量组80%CD4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自186.40±110.92/mm3升为300.73±164.57/mm3,平均升高114.33±154.76/mm3;大剂量组则自257.17±127.57/mm3降为242.37±161.26/mm3,平均下降14.80±120.40/mm3.结论金龙胶囊可增强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但无明显的抑制HIV作用.

  • 保存时间对血浆样本HIV-1病毒载量测定值的影响研究

    作者:潘品良;张麒;姚均;陶晓霞;裴丽健;蒋岩

    目的 观察保存时间对血浆样本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病毒载量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应用HIV-1核酸序列扩增系统技术(NASBA)对87份-20℃保存的HIV-1抗体阳性血浆样本分组,分别在第0、3、6、11、12、13、14个月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20℃保存3个月的样本病毒载量无明显降低,平均下降0.210 Log值(P>0.05),6个月以后的样本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平均下降0.256 Log值(P<0.05),11、12、13个月以后的样本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平均下降大于0.428 Log值(P<0.05),但病毒载量下降幅度与原始病毒载量无关(P>0.05).结论 血浆样本在-20℃条件下保存6个月以上HIV-1 RNA病毒载量水平降低明显,已不能真实反映原始样本病毒载量水平,用于病毒载量检测的血浆样本在-20℃冰柜中不宜超过3个月.

  • 中药(XQ-9302)治疗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变化的评价

    作者:蒋卫民;潘孝彰;康来仪;卢洪洲;翁心华

    目的探讨中药(XQ-9302)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测定XQ-9302治疗21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并与仅进行对症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经XQ-9302治疗后,42.9%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51%,为显效;33.3%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升高11%~50%,为有效,总有效率为76.2%;CD4细胞计数上升<10%为无效,无效率为23.8%.52.4%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毒载量下降≥1log,呈显效;38.1%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毒载量无变化或下降<1log,为有效;仅9.5%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毒载量上升,为无效.所有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改善.对照组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毒载量呈稳定及上升状态,临床症状均未获改善,呈无效.结论 XQ-9302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以及病毒载量下降有效,且能改善临床症状.

  • 中药清毒胶囊配合HAART80例老年HIV/AIDS病人的临床观察

    作者:文彬;李秀娟;周小潇;李璇;刘振威;姜枫;张亚萍;邓鑫

    目的 探讨清毒胶囊配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客观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80例行HAART的老年HIV/AIDS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HAART治疗,观察组在HAART的同时配合清毒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88.6±61.2个/μL vs 350.4±59.6个/肛L,P<0.05),对照组较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414.5±62.7个/μLvs 351.4±56.4个/μL,P<0.05),观察组增幅超过60个/μL;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415.4±60.3个/μL vs 348.4±57.8个/μL,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分别为95.0% vs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生存质量总分,观察组各治疗时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毒胶囊配合HAART治疗老年HIV/AIDS病人,既可重建免疫功能,保持病毒抑制率,又可提高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

  • HIV-1 Gag和Env蛋白特异性ADCC反应与AIDS病程进展的关系

    作者:冯晏萌;梁华;邵一鸣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Gag和Env蛋白特异性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反应,与艾滋病(AIDS)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58份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感染时间1年以内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标本,利用HIV-1特异性肽库刺激和流式细胞染色技术进行ADCC检测.结果 病毒载量与HIV-1 Gag特异性CD2+IFN-γ+细胞占CD3-细胞的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r=0.2919,P=0.0339);而01_AE亚型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与HIV-1Env特异性CD2+ CD107a+细胞占CD3-细胞的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0.3454,P=0.0454).结论 在HIV-1感染早期,感染者体内可以产生Gag蛋白特异性的ADCC反应,其中Env蛋白特异性的ADCC反应具有控制疾病进展的作用.

  • HIV/AIDS患者血清IL-18浓度变化与辅助受体CCR5/CXCR4表达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清波;赵伟;吴引伟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质(IL)-18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病毒载量、CD+4T细胞表面辅助受体CCR5/CXCR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2例HIV/AIDS患者及12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18浓度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变化,并对其变化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部HIV/AIDS患者CD+4T细胞表面辅助受体CCR5/CXCR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毒载量及血清IL-18浓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2例HIV/AIDS患者血清平均IL-18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按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3年标准,CDC C期显著高于A期(P<0.01).所有患者血清IL-18浓度变化与HIV病毒载量之间呈正相关(P<0.05),与辅助受体CXCR4的表达也呈正相关(P<0.01).HIV病毒载量与辅助受体CXCR4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HIV/AIDS患者体内持续增长的IL-18加剧了其免疫功能的紊乱和低下,IL-18可能与疾病本身的致病机制有关.

  • 抗病毒治疗1年后的疗效评价及病毒抑制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隆素素;席娜娜;左宗力;何勤英;张菊英

    目的 了解抗艾滋病病毒(HIV)治疗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探索抗病毒治疗(ART)病毒抑制失败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ART效果的措施.方法 收集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所提供的成都市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随访资料,对资料进行清理分析.结果 共收集1682例HIV/AIDS病人,经标准方案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从(184.49±103.82)个/μL上升到(313.11±157.41)个/μL,ART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78,P<0.001).病毒抑制失败86例,失败率为5.1%.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比值比(OR)=2.073,95%可信区间(CI)=1.012~4.248,P=0.046]、漏服(OR=5.994,95%CI=2.314~15.528,P<0.001)及治疗方案(OR=2.059,95% CI=1.223~3.467,P=0.007)与病毒抑制失败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漏服是影响病毒抑制失败的主要因素,应关注老年患者的病毒抑制情况,通过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尽量使用优治疗方案来降低病毒抑制失败率.

  • 病毒载量检测在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艳;程周祥;王毅;许亚冰;方艳姣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WB)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其HIV-1病毒载量检测的情况,为WB结果不确定标本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WB结果为不确定的血浆标本,且4周后随访到受检者,采集第二份血浆标本进行WB检测.对首份标本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综合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共59例WB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21例后期随访WB结果为阳性的标本中,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大于检测限的标本19例,低于检测限(TND)的标本2例.4例随访WB难以确证的标本,通过病毒载量检测做出诊断.34例后期随访WB结果为阴性的标本,其病毒载量结果全部为TND.病毒载量检测对此类标本的敏感性为96.61%(57/59),特异性为100%.结论 病毒载量检测对HIV早期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孕产妇和WB随访难以判断的标本.对于WB结果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核心条带的标本,随访WB阳转和病毒载量浓度较高.但病毒载量TND并不能完全排除艾滋病感染的可能.

  • 确山县抗HIV治疗效果的实验室评价及分析

    作者:姜树林;王哲;邢辉;崔为国;司雪峰;朱新朋;王玉;李福安;彭虹;王连恩;全宇;马鹏飞;阮玉华;邵一鸣

    目的了解确山县抗艾滋病病毒(HIV)治疗过程中,接受治疗(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胶囊、去羟基甘散和奈韦拉平片)的患者的免疫学和病毒学指标的变化和耐药毒株的出现情况.方法对已开展抗HIV治疗的确山县部分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进行了横断面调查(平均治疗时间为5.2个月),并在8个月后对该人群进行了随访,观察血浆病毒载量(VL)、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以及耐药突变出现的情况.结果①8个月后VL低于检测限的病人的比例显著降低(横断面调查时为51.1%,随访时降为31.9%,P<0.05);②服药依从性<95%的患者血浆VL显著升高(平均升高0.52log,P<0.05),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平均降低96个/μl,P<0.05);③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突变率由53.7%上升到69.8%.结论应加强对病人的管理,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耐药性的产生速度,保证治疗效果;及时对治疗病人进行耐药性监测,防止耐药毒株的传播.

  • 佳息患联合施多宁治疗艾滋病病毒1型感染的免疫反应效果

    作者:李莉;魏飞力;梅珊;冯鑫;姚均;曹韵贞;金侠

    目的观察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施多宁与蛋白酶抑制剂佳息患联合用于治疗艾滋病病毒1型(HIV-1)后的机体免疫反应.方法20例HIV-1慢性感染者,在治疗前后定期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及单个核细胞,检测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后,病人血浆中HIV-1核糖核酸(RNA)含量降低,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其免疫系统活化指标趋向于正常.结论施多宁与佳息患联合治疗有效地抑制了HIV-1的复制,并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得以部分改善.

  • HAART治疗20例艾滋病患者疗效评估

    作者:刘小利;王少杨;翟嵩;庄严;李新红;康文臻;于旭;Marcus Altfeld;Bruce Walker;孙永涛

    目的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对我国艾滋病(AIDS)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例接受免费HAART治疗1~2年(平均18个月)的HIV-1感染的晚期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检测HIV-RNA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常规生化检验和临床指标观察.结果所有观察对象在HAART治疗1~2年(平均18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大部分患者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抑制,80%患者血浆中HIV-RNA载量在检测水平以下,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356.9±155.7/mm3,其中8例(40%)大于400/mm3;CTL应答频率和效应在每个蛋白区都有应答,对Nef蛋白应答较为突出.结论HAART治疗对我国HIV/AIDS患者疗效显著,能提高HIV-1感染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机会性感染,并使部分免疫功能重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我国部分地区未治疗HIV感染人群的病毒载量趋势分析

    作者:赵全壁;邢辉;马鹏飞;全宇;冯毅;彭虹;阮玉华;邵一鸣

    目的 了解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状况,及病毒载量与临床指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国艾滋病的预防和抗病毒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2003-2005年间检测的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和CD4计数等数据,用SAS9.1进行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结果 中国未治疗的HIV感染人群其病毒载量的大浓度区域,2005年为104-105拷贝/ml,浓度从2003年的11.2%,2004年19.7%上升到2005年33.6%.中国未治疗的HIV感染人群的病毒载量随着CD4数的升高而减小,病毒载量的中位数,CD4<200时为5.16lg/ml,CD4>500时为2.77lg/ml(P<0.0001).未治疗组男性病人的病毒载量中位数为4.52lg/ml,高于女性的3.84lg/ml(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载量是监测HIV感染者的病程,评估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中国未治疗的HIV感染人群的病毒载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

  • 一种国产HIV核酸定量试剂与进口试剂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全壁;赵志超;宋畅;许巍;廖玲洁;邢辉;邵一鸣

    目的 对比研究国产1型艾滋病病毒(HIV-1)核酸定量试剂与两个进口试剂的相关性和差异,以期应用国产核酸定量试剂评价中国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毒学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病毒学质量评价项目(VQA)发放的HIV-1核糖核酸(RNA)血清样品,比较一种国产核酸定量试剂与国内市场常规使用的两个进口试剂,在测定病毒载量上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对国产和进口核酸定量试剂检测HIV-1病毒载量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结果 国产试剂和两个进口试剂的检测结果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0.93(P<0.000 1);Bland-Altman分析三种试剂病毒载量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国产试剂定量值与VQA病毒载量值线性相关系数R2=0.97,P<0.000 1,定量单位转换系数为1 IU/mL=0.79拷贝/mL.结论 国产HIV-1核酸定量试剂与进口试剂在定量检测结果上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而且国产试剂在价格上具有优势,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应用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价.

799 条记录 10/40 页 « 12...78910111213...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