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激酶受体与纤溶

    作者:邱强;陈香美

    尿激酶受体(uPAR)是1985年Vassalli等[1]在血液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样U937细胞系上首先发现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及活化的T细胞均表达uPAR,而红细胞及静止的B、T淋巴细胞不表达此受体[2].血管内皮细胞、肌细胞、肝细胞及肾脏固有细胞也有uPAR的表达[3~6].

  • 重组尿激酶原治疗对大鼠肺血栓栓塞症后血浆纤溶因子的影响

    作者:毛文苹;王辰;杨媛华;庞宝森;欧阳松云

    目的:观察重组尿激酶原( recombinant prourokinase ,rPro-UK)治疗大鼠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rombo-embolus,PTE)后血浆纤溶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28只,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碘(125 I)标记纤维蛋白原( Fib)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机分组如下:①正常对照组;② PTE 5 d组,即在造模成功后观察5 d活杀;③Pro-UK溶栓治疗组:分为多次给药亚组( PTE造模成功后第3天,予Pro-UK 1 mg/kg,后连续2 d给予Pro-UK 0.25 mg/kg,后1 d给药2 h后与PTE 5 d组大鼠同时活杀)和单次给药亚组( PTE造模成功后第3天给予Pro-UK 1 mg/kg,后连续2 d给予生理盐水,活杀时间同PTE 5 d组大鼠)。每组7只,在实验结束时经颈动脉放血活杀动物,留取血浆标本测定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Fib的水平和α2-抗纤溶酶(α2-AP)的活性。结果①多次给药亚组血浆u-PA、u-PAR水平较PTE 5 d组(Pu-PA <0.05, Pu-PAR <0.01)及单次给药亚组(Pu-PA <0.01,Pu-PAR <0.05)明显升高,与血栓溶解率正相关(ru-PA =0.766,P<0.05;ru-PAR =0.785,P<0.05)。② rPro-UK溶栓治疗后血浆Fib浓度和α2-AP活性与PTE 5 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①rPro-UK溶栓治疗可促进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u-PA、u-PAR,有助于血栓溶解,这可能是rPro-UK的一个重要的溶栓机制。②rPro-UK多次给药方案治疗大鼠PTE没有引起继发全身纤溶激活,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新型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

    作者:宁荣霞;王瑞;崔晓迎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新的溶栓药物正在不断的研制中.重组人尿激酶原又称为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它主要激活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酶原,所以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与其他溶栓药物相比,重组人尿激酶原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重组人尿激酶原的结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 不同时间窗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作者:李国成;蒋亚斌

    目的:了解尿激酶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 Meta 分析方法对在不同时间窗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ACI 的 9 项对照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①同质性检验: χ2 =6.1274,自由度为 8,P>0.05.②合并效应量的检验:OR合并=3.0206,OR合并 95% 可信区间为 1.7761~5.1371.OR合并的检验: χ2=16.6479,P<0.001.结论:尿激酶 6 h 内溶栓治疗 ACI 的疗效显著优于 6 h 后的疗效.

  • 国产重组人糖基化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健康志愿者凝血和纤溶的影响

    作者:孙中华;李天德;王禹;肖成祖;胥兆平;王菲;张正光

    1 对象和方法1.1 健康志愿者选择按照<赫尔辛基宣言>和GCP指导原则,进入试验的健康志愿者者共 24 人,男女各半,年龄 20~35(27±6) 岁.体重 51~73kg,平均 (63.7±5.2) kg.

  • 磁热化疗对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及其uPA系统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嘉靖;赵凌云;王宇瀛;赵明;闫润民;李安民

    目的 研究磁热化疗联合作用对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分析.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Fe3O4粒子及抗肿瘤药物多西紫杉醇共混的复合膜,植入U251荷瘤裸鼠皮下模型肿瘤,通过体外交变磁场加热,观察裸鼠肿瘤体积及生存期,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检测肿瘤组织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ion,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ion receptor,uPA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肿瘤终末体积为3 683.16mm3,中位生存期13d;热疗组1 156.12mm3,中位生存期30d;化疗组2 749.943mm3,中位生存期18d;热化疗组71.882 25mm3,中位生存期41d.与对照组相比,热化疗组uPA,uPAR及PAI-1表达均有明显下调(P<0.05).结论 热化疗联合应用可通过下调U251的uPA系统表达而抑制胶质瘤的侵袭和复发.

  • 重组尿激酶原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u-PA系统的影响

    作者:刘毅;王辰;杨媛华;庞宝森;黄秀霞;辛萍;侯晓莉;王军

    目的 探讨重组尿激酶原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尿激酶原0或150 IU/mL与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8 h,收集培养上清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将重组尿激酶原(0~150 IU/mL)分别与HPAECs共同孵育(0~24 h),提取细胞总RNA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细胞培养上清ELISA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尿激酶原150 IU/mL组细胞培养液中u-PAR的含量显著增加[(0.51±0.04)μg/L vs (0.58±0.05) μg/L,P=0.005];PAI-1的含量显著下降[(66.75±7.92) μg/L vs (53.38±12.18) μg/L,P=0.009].RT-PCR结果表明,HPAECs与重组尿激酶原150 IU/mL共同培养后0 h、4 h、8 h、12 h和24 h 5个时间点u-PA条带与GAPDH条带平均光密度之比分别为(0.34±0.11)、(0.51±0.12)、(0.58±0.12)、(0.50±0.18)和(0.35±0.10).其中8 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h组与24 h相比P=0.053.结论 重组尿激酶原能够明显促进HPAECs释放u-PAR并显著抑制PAI-1的表达和释放.重组尿激酶原能够呈时间依赖性提高u-PA mRNA在HPAECs的表达.重组尿激酶原直接影响人肺动脉内皮细胞u-PA系统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增强药物本身溶栓疗效的一种重要途径.

  • 肺血栓栓塞症大鼠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毛文苹;王辰;庞宝森;欧阳松云;杨媛华;代华平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机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2) PTE组:又分为PTE 4 h组(PTE 4 h)、PTE 24 h组(PTE 24 h)、PTE 3 d组(PTE 3 d)、PTE 5 d组(PTE 5 d),即分别在造模成功后观察4 h、24 h、3 d、5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浆标本测定uPA、uPAR的水平;留取左肺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留取心脏、肺脏、全血以计算血栓自溶率.结果血浆uPA、uPAR水平在PTE后4 h略有上升(P>0.05),PTE后24 h明显增加(P<0.05),3 d时高(P<0.01),5 d时开始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PA P<0.05,uPAR P<0.01);PTE后4 h组、24 h组、 3 d组血浆uPA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 r=0.758,P<0.05;24 h r=0.764,P<0.05;3 d r=0.778,P<0.05),血浆uPAR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 r=0.701,P<0.05;24 h r=0.764,P<0.05;3 d r=0.777,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PTE后4 h有少量继发血栓形成,血栓及血管壁内可见白细胞浸润;PTE后3 d、5 d见注入的血凝块明显溶解,代之以新形成的血栓.结论 PTE后血浆uPA、uPAR水平增加,促进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

  • 联合检测tPA、PAI-1、uPA及uPAR对急性脑梗死诊治及预判的价值

    作者:单平囡;卢志勇;孔园珍;侯韬;宣国红;茹金城;许德顺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血浆tPA、PAI -1、uPA及uPAR水平的联合检测,探讨其治疗观察及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人(36例)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血浆tPA、PAI -1、uPA及uPAR的联合检测(ELISA法).结果 36例脑梗死病人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tPA、PAI -1、uPA和uPAR水平均有明显增高(均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PA又有明显升高(P<0.05),而PAI -1,uPA and uPAR则在治疗后明显降低(P <0.05,P<0.01),PAI -1及uPAR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血浆tPA、PAI -1、uPA和uPAR水平的变化与脑梗死病人的治疗状况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观察和预后判定.

  • 血浆uPA、PAI-1和其4G/5G多态性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关系

    作者:张瑞;毛露;常菲;韩莹;陈艾东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血浆浓度和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6例鼻咽癌患者血液标本,35例健康人血液标本作对照.所有标本均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uPA和PAI-1的血浆浓度,微量法提取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分析PA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鼻咽癌组血浆uPA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血浆PAI-1浓度显著降低(P<0.05),上述效应和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AI-1启动子区4G和5G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和恶性程度和血浆uPA浓度呈正相关,与PAI-1浓度呈负相关;PAI-1基因4G/5G 多态性与鼻咽癌没有相关性.

  • u-PA系统的调节机制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邓玮;易永芬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而u-PA在胃癌中高表达,研究u-PA及其作用,系统的产生调节机制及生物学功能将有助于了解胃癌的浸润转移以及u-PA系统在胃癌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

    作者:葛莉;朱艳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不仅存在于正常的乳腺组织中,同时还存在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及卵巢癌等肿瘤组织中.本文旨在通过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的阐述,更多地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癌细胞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前列腺癌u-PA、bFGF和TGF-β1表达与其浸润、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青;王章才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肿瘤的恶性标志,也是治疗肿瘤的大障碍和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前列腺癌(PCa)与所有实体肿瘤一样,其浸润性生长、转移等行为与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浸润、转移PCa有关基质-上皮相互作用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 拓扑异构酶Ⅱα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伟杰;李俊英;张晓丽;任君旭;马燕娜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乳腺癌组织中TOPOⅡα及UPA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中TOPOⅡα的阳性率为42.03%(29/69),UPA的阳性率为59.42%(41/69),二者的表达成高度正相关(r = 0.9984).TOPOⅡα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 < 0.05),UPA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 < 0.05),二者与乳腺癌的年龄、部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OPOⅡα和UPA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检测TOPOⅡα和UPA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维莅;王学锋;璩斌;黄霞萍;王鸿利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R)系统的改变及其与肿瘤种类、病理分型和转移情况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76例恶性及24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浆TF及其抑制物(TFPI),u-PAR及其受体(u-PAR)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和u-PAR水平较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食管癌及胃癌患者血浆u-PA显著升高.除TFPI外,其余三项指标与患者的病理分型无关.局部侵润、局部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转移患者血浆u-PA水平与无上述情况的患者组存在明显差异,而u-PAR在局部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患者较无上述情况的患者组显著升高.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着TF和u-PAR系统的激活.U-PA及其受体的检测可提示疾病的进程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宋水江;胡俊斌;王红祥;闻树群;丁美萍;黄鉴政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名健康对照组血浆中uPA和uPAR含量,并按病情分轻、中、重3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uPA和uPAR含量分别为(1 664±384)ng/L及(1 375±303)ng/L,其他疾病对照组为(1 033±123)ng/L及(978±120)ng/L,正常对照组为(1005±129)ng/L及(905±159)ng/L.脑梗死组与后两组比较P<0.05或P<0.01.脑梗死患者恢复期uPA含量为(1 186±385)ng/L,与两对照组比较P>0.05,uPAR含量为(1 159±261)ng/L,明显高于两对照组(均P<0.01).重度患者急性期血浆uPA和uPAR含量分别为(1 939±257)ng/L及(1 511±379)ng/L,中度患者分别为(1 594±205)ng/L及(1 297±151)ng/L,轻度患者分别为(1 359±176)ng/L及(1 227±98)ng/L,重度患者组与后两组比较P<0.01;恢复期uPA和uPAR含量分别为(1 153±170)ng/L及(1 186±158)ng/L,轻度患者分别为(1042±187)ng/L及(1054±109)ng/L,两者比较P<0.05和P<0.01.死亡组血浆uPA、uPAR含量分别为(2 573±277)ng/L和(2 060±132)ng/L.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uPA、uPAR含量显著增高,与病情轻重正相关.

  • 肺癌组织中凝血、纤溶成分过度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文慧;王辰;张予辉;杨媛华;赵宏颖;张黎明

    目的 探讨凝血系统成分组织因子(TF)、纤溶系统成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NSCLC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TF、uPA及uPAR的表达.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F、uPA、uPAR表达与MVD、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TF、uPA和uPAR在NSCLC组织中广泛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9%、58.8%和61.9%.癌旁正常肺组织中仅有少量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弱阳性表达.TF(34/47)、uPA(33/47)及uPAR(39/47)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χ2值分别为4.248、4.933、17.243,均P<0.05).TF阳性组和阴性组MVD值分别为1.50+0.19和1.37+0.16,TF表达与MVD相关(P<0.01),uPAR表达(35/44)与血管浸润相关(χ2=10.680,P<0.01).TF与uPAR表达有一致性(r=0.432,P<0.01).TF与uPAR协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血管浸润均明显相关(P<0.01).TF、uPAR及TF-uPAR阳性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阴性组患者明显缩短.结论 TF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uPA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相关,二者协同表达可能影响NSCLC患者预后.

  • 血清CA125和HE4联合uPA及其受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赵文斌;范睿睿;马天宇

    目的 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HE4)、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联合检测的意义,为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6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64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和60例健康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CA125、HE4、uPA和uPAR表达水平.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x2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组CA125为(317.36±43.71) U/ml,HE4为(406.33±52.14) pmol/ml,uPA为(1.02±0.34) ng/ml,uPAR为(0.71±0.22) ng/ml,显著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妇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卵巢良性疾病组上述指标高于健康妇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PA、uPAR的佳临界值分别为0.78和0.638,均高于临界值为阳性.CA125单项灵敏度(83.87%)高于HE4、uPA和uPAR(分别为64.52%、62.90%和58.06%),HE4、uPA和uPAR单项特异度(分别为96.77%、93.55%和87.10%)高于CA 125(7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和uPA、CA125和uPAR、HE4和uPA、HE4和uPAR联合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32%、93.55%、85.48%和82.26%)高于单独检测,而特异性(分别为70.97%、69.35%、90.32%和88.71%)低于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血清CA125、HE4、uPA和uPAR升高,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降低特异度.

295 条记录 3/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