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大聚集率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军友;王德军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大聚集率变化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国产的TYXY-91智能血液凝聚仪测定脑梗死与正常人的血小板大聚集率.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大聚集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血小板大聚集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密切关系,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水蛭对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率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峰;刘芳如;杨宝刚;王植荣;赵甫刚;常丽静

    目的 观察水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率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随访观察12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并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检测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因子4(PF4)和D-二聚体(D-dimmer)水平.结果 治疗组ISR发生率8%,对照组为13%,治疗组ISR发生率呈下降趋势;2组血小板大聚集率、GMP-140、PF4和D-dim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蛭可降低血小板大聚集率、GMP-140、PF4和D-dimmer,对PCI后ISR有一定防治作用.

  • 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潘春梅;向定成;朱爱辛;顾晓龙;龚志华;文艳飞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PCI的患者,术中用肝素(肝索组,n=18)或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比伐卢定组,n=18)抗凝.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0 min、用药结束、用药结束后30 min、用药结束后2 h静脉采血,检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和血浆P选择素水平. 结果:肝素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大聚集率及血浆P选择索水平升高,用药后10 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时间点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伐卢定组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用药后10 min及用药结束与用药前比较均降低(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结束后30 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作为抗凝剂应用于PCI术中可以短时间内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暂时性抗血小板的功能.

  • 重症中暑大鼠血小板计数和功能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殷惠梅;陆勇;施学智;余保军;吴明;陈荣琳;童华生

    目的 探讨重症中暑大鼠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常温组(sham)、重症中暑(HS)复温0h组(HS-0h)、重症中暑复温3h组(HS-3h)、重症中暑复温6h组(HS-6h)和重症中暑复温9h组(HS-9h),每组6只.常温组置于室温(温度22.0±0.5℃和湿度50.0%±5.0%),重症中暑各组置于高温气候人工培养箱(温度39.5±0.2℃和湿度60.0%±5.0%),以直肠温度(Tr)达43℃作为重症中暑标准.大鼠重症中暑后于室温进行自然降温处理,分别于复温0、3、6、9h进行腹主动脉采血,采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法分离血小板并行纯度鉴定.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小板数目;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P;全自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大聚集率;Sonoclot全血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功能(PF).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重症中暑组大鼠随复温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呈现下降趋势(P<0.001).血小板CD62P呈现时间依赖性上升(P<0.05);血小板大聚集率呈现时间依赖性下降(P<0.001);血小板功能呈现时间依赖性下降(P<0.05).结论 血小板数量和聚集及止血功能下降为重症中暑凝血紊乱的重要表现,其相关机制研究利于重症中暑发病机制的认识.

  •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杨玲;刁珊珊;丁意平;黄双娇;孙彤;路悦;方琪;蔡秀英;孔岩;徐耑

    目的 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入组CYP2C 19功能丧失性等位基因(LOF)携带者,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负荷剂量组(首剂300 mg氯吡格雷)和标准剂量组(首剂75 mg氯吡格雷),首剂氯吡格雷给药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继以阿司匹林100 mg/d+氯毗格雷75 mg/d维持20 d.以腺苷二磷酸(ADP)作为诱导剂分别检测服药前、服药后3d的血小板大聚集率(MAR)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法评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 NIHSS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3个月功能结局.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比例分别是75.0%、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8,P=0.034);3个月预后良好比例分别是79.5%、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0,P=0.045).两组不良事件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比1.6%,x2=0.061,P=0.806).抗血小板治疗3d后,负荷剂量组MAR降低(11%±8%),标准剂量组MAR降低(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负荷剂量组CYP2C19*2携带者32例(72.7%)和CYP2C 19*2+*3携带者42例(95.5%);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比例分别是93.8%、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2,P=0.042);3个月预后良好比例分别是96.9%、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0,P=0.038);CYP2C19*2携带者MAR降低(15%±5%),CYP2C19*2+*3携带者MAR降低(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能够改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临床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可能通过降低CYP2C19*2携带者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临床预后.

  • 胞二磷胆碱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彬;徐成婷;沈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胞二磷胆碱联合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尿激酶,100万U注射用尿激酶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30 min,单次给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加入150 m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给药时间应大于40 min,1次/d.两组均治疗两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纤溶指标、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5%、9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PLC)显著增加,但血小板大聚集率(PAGTmax)值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LC值高于对照组,PAGTmax值和NIHSS评分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外周阻力(Rv)水平均显著下降,两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和平均血流量(Qmean)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IB、D-D、R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mean和Qmean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胞二磷胆碱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血小板活性,纠正凝血–纤溶系统紊乱,维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的影响

    作者:于淼;李潞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MA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2例,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及华法林组,各36例.于用药前及用药10 d及30 d后应用PL系列多参数血小板功能分析仪,采用连续计数法原理,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无论以ADP还是AA作为诱导剂,达比加群酯组用药10、30 d后,MAR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用药10 d后,MAR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 d后,MAR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与华法林组用药10、30 d后的MA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均无增加MAR的趋势,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酯并不增加MAR.

  •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梁海峰;杨明;韩凌;高亢;赵燕;陈萍;李晓红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125例行择期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简称替罗非班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患者在PCI前直接冠脉内弹丸式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时间不少于3 min,随后以0.15 μg/(kg·min)-1持续泵点8 h.检测两组患者PCI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mPAR及hs-CRP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mPAR、hs-CRP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 h,替罗非班组mPAR、hs-CRP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对照组mPAR较术前显著升高,hs-CRP虽较术前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 h及术后7 d,两组之间mPAR及hs-CRP无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组PCI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hs-CRP对数值与mPAR呈直线相关.术前及术后24 h,对照组hs-CRP对数值与mPAR呈直线相关.术后6 h及术后7 d,对照组未见相关关系.结论 PCI术后6 h,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替罗非班对接受PCI术的NSTE-ACS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mPAR与hs-CRP呈正相关,hs-CRP对血小板的聚集状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小板参数的研究

    作者:周红;施咏梅;刘韶华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3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大聚集率(MAR)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68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表达,同时对其进行血小板3项参数PLT、MPV和MAR的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D62P、CD63、MPV及MAR较健康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患者显著升高,而且恢复期患者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1),而PLT在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2)CD62P、CD63、MPV及MAR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84、0.817、0.684和0.698,均为P<0.01),而PLT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间无相关性(r=0.3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大量活化及其体积和大聚集率的升高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MPV和MAR较PLT更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各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施咏梅;刘韶华;周红;姜亚军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大聚集率(PAGm)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PLT、MPV及PAGm,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MPV及PAGm显著高于其恢复期(P<0.01)及对照组(P<0.01),恢复期MPV及PAGm仍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性脑卒中组急性期患者按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为4个亚型,MPV及PAGm在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明显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P<0.01)、后循环梗死(POCI)组(P<0.01)及腔隙性梗死(LACI)组(P<0.01),PACI组及POCI组明显高于LACI组(P<0.01),而PACI组与POCI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MPV及PAGm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684、0.698,均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LT在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CI组、PACI组、POCI组及LACI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PLT不存在相关性(r=0.32,P>0.05).结论与PLT相比,MPV及PAGm更能反映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可以判断预后,是外周血中较好的血小板参数指标.

  • 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PAGT)检测与临床应用

    作者:文宁

    目的为了更好地配合临床监测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冠心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指标,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聚集坡度都增高.结论实验室血小板聚集实验的检测对临床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四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 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贺钢柱

    目的 观察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血小板聚集试验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意义.方法 以ADP为诱聚剂,在APACT 2型血小板聚集仪上观察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使用情况.在2009年1月~2011年6月来我院做尿毒症透析治疗的所有患者中随机抽取男50例,女50例为试验对象,观察其血液透析前、后血小板的聚集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前男性的大聚集率为33.5±8.5%,血液透析后大聚集率为37.7±5.5%;女性透析前大聚集率为32.3±9.2%,血液透析后大的聚集率为35.3±8.6%,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聚集试验简单又实用,临床可用来作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步试验.血液透析对于改善尿症透析患者血小板的功能效果不明显.

  • Lipo-PGE1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围体外循环期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明颖;潘晓军;张晓霞;李洁;王振元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围体外循环(CPB)期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后至CPB结束匀速泵入Lipo-PGE1,速度为10 ng/(kg·min),预充液中加入10 ng/ml Lipo-PGE1;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于诱导后即刻(T1),CPB开始30 min(T2),CPB结束即刻(T3),CPB后1 h(T4)、2 h(T5)、24 h(T6)分别采集外周动脉血测定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大聚集率(MAR)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CPB开始至CPB结束后早期两组MAR均显著下降而GMP-140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MAR及GMP-14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于CPB结束后24 h均恢复至术前水平;CPB开始至CPB结束后24 h两组PL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ipo-PGE1在CPB过程中能有效减少血小板激活,保护血小板功能.

  • 消栓降脂丸对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诗杰;项岚;王娜;蔡定彬;苏汝好

    目的 探讨消栓降脂丸对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以复方丹参片对照.方法 用SAS统计软件把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消栓降脂丸预防给药14 d,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冰水浸泡建造急性血淤模型,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指标.结果 消栓降脂丸能明显降低急性血淤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改善某些指标方面优于复方丹参组,各组之间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结论 消栓降脂丸有明显的改善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对冠心病及其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状态分析

    作者:徐志清;周南芳;黄瑛

    冠心病(CHD)患者存在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失衡,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增强及纤维蛋白溶解降低,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本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血小板大聚集率(PAGM)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旨在为不同类型对冠心病分析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奥美拉唑不同服药时间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作者:杨佳;羊镇宇;薄小萍;陆卫红;鲍小京;冯健;李坚;张煜;张涛

    目的:探讨分开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的服药时间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单用氯吡格雷(21例);B组:氯吡格雷+奥美拉唑(20例);C组:氯吡格雷+奥美拉唑,间隔10~12 h(15例).采用PCR-RFLP检测患者的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2C19*2和*3基因型,比浊法检测服药前及服药1d、5d的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结果:3组CYP2C19*2和*3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1d和5d总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分别为42.86%和46.43%.服药1d后,A组MPAR与B、C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用奥美拉唑降低了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开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服药时间不能减轻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的影响.

  • 搏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何娟娟;张介眉;柯于鹤;郝建军

    目的:观察搏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搏心通胶囊,对照组给予速效救心丸,两组均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电图和血小板大聚集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的改善与对照组相近,在改善血小板大聚集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搏心通胶囊可明显降低血小板大聚集率,并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症状.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对患者出血风险的研究

    作者:石宇;刘学刚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对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240例,将24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规范化给予药物常规治疗,在围手术期均予以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试验组在术前给予40 mg/ d 阿托伐他汀,顿服,术后40 mg/ d,口服1个月;对照组在手术前后一直以10 mg 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服药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术后试验组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为(14.5±3.7)%,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79.5±4.3)%,术后出血发生率为27.5%。对照组分别为(38.1±7.4)%、(50.8±10.2)%和1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 服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患者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差异研究

    作者:黄鑫;何霞;田文杰;李梦霞;李艳;李刚;边原;肖洪涛;杜素雅;冯林林;童荣生

    目的:研究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与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MAR)的差异和出血情况,为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入院行PCI后服用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的患者,在出院前对其MAR值进行检测,随访3个月内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MAR值以及随访结果的差异.结果: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出院时MAR为(51.1±13.7)%(n=76),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MAR为(32.6±15.7)%(n=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结果显示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结论: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出院后出血的倾向可能比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更大.

  • 自拟宣痹活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咏梅

    目的:观察宣痹活血汤治疗心血瘀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心血瘀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宣痹活血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小板大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大聚集率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痹活血汤能明显改善心血瘀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小板大聚集率,并改善心电图的缺血表现.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