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68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雪梅;任建坤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72)和治疗组(n=68)。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生活指导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疗程12个月,疗程结束后2个月复查血脂、CRP及双侧颈动脉彩超,并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在降低血脂(TC、TG、HDL-C、LDL-C)、CRP及IMT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冠状动脉狭窄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作者:董永政;马逸;孙传学;曾昭霞;张玉梁

    目的: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狭窄与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厚度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50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0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对照组(20例患者)造影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分析冠状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单支病变患者、多支病变患者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多支病变患者IMT厚度、钙化斑块发生率、纤维斑块发生率等指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病情与IMT值成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567,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诊断中颈动脉钙化斑块阳性预测值90.86%,纤维斑块阳性检测率84.32%。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可充分显示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状况,为医师了解冠状动脉狭窄状况提供信息指导,进而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临床诊断提供间接指标。

  • 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倪宁;陈丽红;翁改志;蒋蓓

    目的 观察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总积分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院诊治的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0周的血脂指标,CIMT,颈动脉斑块总积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24、40周后,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40周后,观察组患者的CIMT和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12周比较,在治疗40周后,观察组患者的CHO、LDL-C、Apo B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12周比较,在治疗24、40周后,观察组患者的CIMT和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4周比较,在治疗40周后,观察组患者的CIMT和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明显降低血脂指标和CIMT,改善颈动脉斑块.

  • 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顺应性研究

    作者:马丽晶

    目的:探究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顺应性.方法:选择5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5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颈脉内膜-中层厚度、每搏量(SV)、脉动指数(PI)、舒张末血流速度(VD)、脂质斑块、峰值流速(VS)、颈动脉血流收缩指数(CCSF)、阻力指数(RI)、加速时间(AT),并对两组研究对象休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之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检测与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出现概率比较高,SV、PI、VS、CCSF、RI等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AT时间比对照组长;研究组反应性充血导致肱动脉内径变化程度比较弱,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研究组患者各期间肱动脉内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以及血流顺应性降低是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表现.

  • 糖尿病前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作者:刘鸿军;袁巍巍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300例入选者按照血糖水平分为2组:正常血糖组(100例):空腹血糖(FPG)<6.0mmol/L、OGTT2小时血糖(OGTT 2hPG)<7.8mmol/L;糖尿病前期组(200例):6.1mmol/L

  • 儿童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超声参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梅;周贵明;李亚璞;陈冬玥

    目的:探讨儿童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超声参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30例儿童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MS组,30例儿童单纯性肥胖者作为肥胖非MS组,随机选择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测量所有入选儿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各组儿童颈动脉内径(CADI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比较MS组、肥胖非MS组和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其中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MS组与肥胖非MS组比较R-CAIMT、L-CAIMT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CADIA、L-CADI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参数和血液生化指标能提示 MS 儿童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害,为MS 儿童心血管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观察

    作者:罗莉;吴可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及其与各种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对81例高血压(其中合并糖尿病40例)及33例健康者行超声波检查,测定IMT,并行血脂、血糖等检查.结果高血压非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糖尿病组IMT、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正常组[IMT:(0.96±0.11 vs 1.09±0.10 vs 0.61±0.04)mm; TC:(5.21±1.05 vs 6.81±1.12 vs 4.47±0.29)mmol/L;LDL-C:(3.64±1.11 vs 4.45±0.89 vs 2.31±0.45)mmol/L;SBP:(154.3±14.6 vs 155.2±15.3 vs 115.6±14.3)mm Hg;DBP:(89.5±9.5 vs 88.5±15.1 vs 75.3±7.1)mm Hg(P<0.01).高血压糖尿病组IMT、TC、LDL-C、GLU高于高血压非糖尿病组[IMT:(1.09±0.10 vs 0.96±0.11)mm;TC:(6.81±1.12 vs 5.21±1.05)mmol/L;LDL-C:(4.45±0.89 vs 3.64±1.11)mmol/L;GLU:(9.6±3.41 vs 5.50±0.74)mmol/L(P<0.01)].直线相关分析示,IMT与GLU、SBP、TC、LDL-C、DBP、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1、0.678、0.801、0.736、 0.358、0.321,P<0.05).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能在早期反映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作用.

  • 延边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SNP+45T/G 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丹;朴莲善

    目的 研究APN SNP+45T/G基因多态性与延边地区汉族和朝鲜族群体、T2DM及其动脉硬化间的相关性. 方法 3代非异族通婚当地汉族和朝鲜族入组人群分正常对照(NC)组和T2DM 组为汉族T2DM颈动脉硬化阳性组及阴性组;朝鲜族T2DM颈动脉硬化阳性组及阴性组.采用Taqman 探针法行基因分型. 结果 NC组与T2DM组APN SNP+45T/G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DM组的汉族和朝鲜族APN SNP+45T/G基因多态性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动脉硬化阳性组与阴性组APN SNP+ 45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PN SNP+45T/G基因多态性在延边地区与T2DM发病相关,但与T2DM颈动脉硬化无相关性;APN SNP+45T/G基因多态性在延边地区T2DM汉族和朝鲜族群体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冯田田;胡蕴;程程;毛晓明

    目的 探讨T2DM患者S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 方法 纳入T2DM患者1411例,根据有无CAS将其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A)组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并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因变量,以其他指标为自变量对合并后两组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A组IMT、SUA、TG水平高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水平与IMT增厚相关(r=0.131,OR:1.021,95%CI:1.003~1.205).结论 T2DM患者SUA水平升高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梁艳芳;钟惠菊;徐娟娟;张娟

    目的 观察T2DM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T2DM患者(T2DM组)99例和正常对照者(NC组)40名,均测定体重、血压等一般指标,同时测量颈动脉IMT,以ELISA法检测血浆ANGPTL3含量. 结果 (1)与NC组比较,T2DM组ANGPTL3增高,与FPG呈线性相关(P<0.05).(2)两组中,颈动脉IMT与ANGPTL3均有相关性(r=0.172,0.32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NGPTL3、年龄、HDL-C降低及SBP均是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结论 T2DM患者体内ANGPTL3增加,且颈动脉IMT增厚,ANGPTL3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

  •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作者:刘王明;汤佩麟;王毓明;李明珍;竺霞霜;郑家驹;金福福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仪和超声心动图仪测定31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为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组)、2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为陈旧性心肌梗塞组)和35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血浆总Hcy水平和颈动脉IMT.结果: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总Hcy水平分别为19.53±6.02 μmol/L与26.35±10.48 μ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24±2.31 μmol/L(P<0.001).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组患者两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IM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总Hcy水平与左、右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内动脉IMT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2(P<0.01)、0.4751(P<0.05)、0.4792(P<0.0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塞组患者血浆总Hcy水平与颈动脉IMT相关,提示颈动脉IMT的增厚与血浆Hcy水平升高的程度一致.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作者:邱蕾;孙明晓;蒋蕾;汪耀;迟家敏;郭立新;于冬妮;李慧;潘琦;王晓霞;鲜彤章

    目的 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脉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早期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中国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研究--CDCPS Ⅰ期及Ⅱ期研究中1567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30-70岁,其中女性698例,40.9%)行B超检查测量颈动脉IMT,并通过对血压的测量,分析血压及不同脉压(PP)对颈动脉IMT的影响,同时分析内膜增厚组(IMT≥O.8mm)与内膜正常组(IMT<0.8 mm)血压和PP水平有无差异,结果(1)合并高血压组与不合并高血压组比较,颈动脉IMT显著增厚[高血压组(0.76±O.15)mm,非高血压组(0.74±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2)直线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IMT与年龄(r=o.19548)、BMI(r=0.07252)、LDL(r=0.06523)、SBP(r=0.11173)、DBP(r=O.05962)、PP(r=0.10592)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3)以PP 50 mm Hg为界限将患者分为两组,脉压≥50mm Hg组颈动脉IMT(O.77±O.14)mm较脉压<50 mm Hg组(O.74±0.15)mm显著增厚(P=0.0006);即使在非高血压患者,脉压≥50 mm Hg组的颈动脉IMT(0.75±0.14)mm较脉压<50 mm Hg组(0.73±0.14)mm也有增厚(P=O.046);在<60岁的患者脉压≥50 mm Hg组的颈动脉IMT(0.75±0.15)mm较脉压<50 mm Hg组(0.73±0.14)mm也有显著增厚(P=0.008) (4)颈动脉IMT≥O.8 mm组SBP、PP均较IMT<0.8 mm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1和0.002),而两组间DBP IMT增厚组(78.2±9.8)mm Hg,正常组(79.1±10.0)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75).结论 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PP与颈动脉IMT的正相关性与SBP相近,而强于DBP.对于PP≥50 mm Hg的患者要尽早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IMT以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 超声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刘文娟;吴钢;辜秋阳;阮琴韵

    目的 应用超声检测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CET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左侧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颈内动脉(ICA)、颈总动脉(CCA)的血流速度及CIMT,计算搏动指数(PI).拟定MCA、ICA、BA的CETI分别为:CETI1=PIMCA/PICCA、CETI2=PIICA/PICCA、CETI3=PIBA/PICCA.分析左侧CETI与CIMT的相关性以及影响CETI、CIMT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PIMCA、PIICA、PIBA、PICCA的值均增大,CETI1~CETI3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CETI1、CETI2、CETI3与CIM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33、r2=-0.681及r3=-0.706(均P<0.001);PICCA、PIICA、PIMCA、PIBA与CIMT呈正相关(rCCA=0.490,rICA=0.465,rMCA=0.382,rBA=0.484;均P<0.01).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CETI1、CETI2、CETI3、CIMT多元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0、0.525、0.559、0.801,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CETI随着CIMT的增大而减小,说明CCA粥样硬化的进展速度较颅内动脉快,推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的弹性储备的下降是受到颅外动脉弹性储备下降的影响;并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2型糖尿病患者CIMT、CETI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无症状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范长青;蒋金鑫;袁振;李斌;廖建宁

    目的 探讨无冠心病症状人群使用超声波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50例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冠状动脉CTA筛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未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0例(无斑块组)和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0例(斑块组).同时采用高频超声波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IMT.结果 ANOVAs分析显示年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x2检验显示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将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标记物带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呈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 无冠心病症状人群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CTA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相关.

  • 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者早期干预的影响

    作者:苏如婷;韩晓骏

    目的 比较不同糖耐量水平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糖耐量减低(IGT)者应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256例受试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以1997年ADA定义分三组: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测定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将IGR组中的IGT及空腹血糖受损(IFG)+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阿卡波糖)和对照组.结果 (1)三组颈动脉IMT和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和糖耐量水平呈负相关(P<0.01).(2)治疗1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R程度越重,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也越重;对IGT患者使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可能有益于减缓AS的发生和发展.

  • 2型糖尿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

    作者:孙霞;陈凯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对T2DM患者组(51例)和健康对照组(21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查双侧颈总动脉,T2DM患者组根据血管内径狭窄程度依次分为IMT正常组、内膜厚组、斑块形成组,并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脂蛋白a.结果 随着IMT程度加重,血清Hcy水平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血清N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6),多元线性回归提示血清Hcy水平与脂蛋白a有相关关系.结论 高Hcy血症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T2DM大血管病变的诊断及程度的判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吸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燕;司一民;王文妍;曹燕滔;张昕

    目的 观察吸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吸烟组和对照组,利用二维超声测量双侧颈总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数目.结果 吸烟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斑块数目较对照组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吸烟可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德义;罗莉;熊萍;余雪芹;刘莉;池祥波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CAS患者280例,其中脑卒中患者133例,非脑卒中患者14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CAS患者中脑卒中患者收缩压≥140 mmHg (1 mmHg =0.133 kPa )、糖化血红蛋白≥6.5%、血清总胆固醇≥5.7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有脑卒中家族史、总胆红素≥20.5μmol/L、直接胆红素≥7μ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2 mm比例显著高于非脑卒中患者[76.7(102/133)比24.5%(36/147),90.2%(120/133)比15.6%(23/147),73.7%(98/133)比26.5%(39/147),73.7%(98/133)比31.3%(46/147),72.9%(97/133)比26.5%(39/147),80.5%(107/133)比23.8%(35/147),88.0%(117/133)比17.7%(26/147),58.6%(78/133)比42.2%(62/14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收缩压≥140 mmHg(OR=21.854,95%CI 8.978~53.196)、糖化血红蛋白≥6.5%(OR =24.247,95%CI 7.681~76.54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OR =13.671,95%CI 5.097~36.668)、总胆红素≥20.5μmol/L(OR=7.831,95%CI 1.231~49.817)、直接胆红素≥7μmol/L(OR=4.104,95%CI 3.129~5.383)、IMT≥1.2 mm(OR=2.984,95%CI 1.781~5.000)是CA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IMT是CA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社区建立脑卒中干预体系中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作者:张艳霞;杨登云;李海芹;崔勇波;陈桂玲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7例,根据RDW数值(CV%)分为A1组(103例):10.0%<RDW≤12.0%、A2组(91例):12.0%<RDW≤14.0%、A3组(80例):14.0%<RDW≤16.0%、A4组(53例):RDW >16.0%,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红细胞数、血红蛋白、RDW,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行踝臂指数、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比较各组患者动脉硬化指标的差异。结果随着RDW的逐级增高, baPWV、颈动脉IMT 也逐级增高,踝臂指数逐级降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有升高趋势。各组患者颈动脉IMT、baPWV、踝臂指数、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A1组:(0.7±0.2) mm、(1303±50) cm/s、1.24±0.42、25.2%;A2组:(0.9±0.3) mm、(1486±65) cm/s、1.15±0.40、33.0%;A3组:(1.2±0.1) mm、(1664±61) cm/s、1.02±0.31、40.0%; A4组:(1.4±0.3) mm、(1864±51) cm/s、0.91±0.23、60.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颈动脉IMT、baPWV 呈正相关(r =0.297,P =0.043;r =0.362,P =0.003),与踝臂指数呈负相关(r =-0.283,P =0.037),与斑块检出率呈正相关(rs =0.351,P =0.017)。结论 RDW 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 糖化血红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冯月英;盛净;曹国良;戴蓉芳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CHD)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其中120例CHD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4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机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应用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采用酶法测定HbA1c、血脂等指标.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患者HbA1c水平及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AMI组、UAP组患者HbA1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患者(P< 0.01);AMI组、UAP组患者IMT明显高于SAP组患者(P< 0.05);AMI组和UAP组患者HbA1c、IMT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16,P< 0.05).结论 HbA1c可独立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HbA1c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监测其水平变化对于CHD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11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