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扣眼穿刺法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观察

    作者:陈双如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法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4,采用扣眼穿刺法)和对照组(n=24,采用绳梯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式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内瘘,有效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 红霉素软膏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在扣眼穿刺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何芳;张金霞;丁晓仙

    目的:探讨红霉素软膏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扣眼穿刺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钝针扣眼穿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软膏联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红霉素软膏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瘙痒及穿刺点渗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红霉素软膏联合专项健康教育应用在钝针扣眼穿刺中,能提高穿刺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减少穿刺点渗血等内瘘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 两种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作者:严贺;金凤兰;童辉;刘慎薇;徐钢

    目的 探讨两种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难度、患者穿刺紧张度和穿刺疼痛度以及内瘘外观的影响,为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扣眼穿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3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采用绳梯式穿刺,跟踪阶段采用扣眼穿刺,分别记录基础阶段和跟踪阶段的2,3,6,12,18个月的患者重复穿刺次数、穿刺紧张度、穿刺疼痛度、压迫止血时间、渗血次数、感染、动脉瘤形成、血栓形成.结果 (1)与绳梯式穿刺相比,扣眼穿刺后,穿刺难度降低,重复穿刺次数减少,重复穿刺次数从(0.8±1.4)降至(0.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89,P=0.043 8);(2)与绳梯式穿刺相比,扣眼穿刺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紧张度,VAS分数从(2.9±2.4)分降至(1.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01 0);(3)扣眼穿刺时穿刺疼痛的VAS评分(1.6±2.0)分相对于绳梯式穿刺的疼痛度(2.3±2.2)分有所减轻,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181 0);(4)扣眼穿刺没有增加压迫止血时间,没有增加发生感染,动脉瘤和血栓的概率,能够有效保护内瘘外观.结论 对于可供穿刺长度较短的、穿刺难度较大的和穿刺紧张度高的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扣眼穿刺比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绳梯式穿刺能够更加有效降低穿刺难度,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穿刺的紧张度和保护内瘘外观.

  • 扣眼穿刺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于莉;门海燕;赵微微;苏春燕

    扣眼穿刺技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选择的穿刺方法之一.近年来,很多研究关注扣眼穿刺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扣眼穿刺的发展史,总结了目前常用的3种隧道建立的方法,并分析了扣眼穿刺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恰当选用穿刺方法提供参考.

  • 钝针扣眼交替穿刺法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李萍;柴冬雪;张玉静;张良静;朱佳俊;栾伟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方法 入组9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内瘘可穿刺血管长度分为A、B组,A组52例(可穿刺内瘘血管长度≥5cm)、B组39例(可穿刺内瘘血管长度<5cm).再根据穿刺方式,将A组分为钝针扣眼交替穿刺组(A1组)26例、绳梯向心穿刺组(A2组)26例;B组分为钝针扣眼交替穿刺组(B1组)20例、区域离心穿刺组(B2组)19例.12月后根据Kt/V、自体动静脉内瘘部位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和临床护理观察的方法分别比较A1、A2组,B1、B2组透析充分性、内瘘血管狭窄、动脉瘤、血流量不足、渗血、血肿、感染、血管闭塞发生情况. 结果 A、B组内0、6、12月透析充分性无明显差别(P值分别为A组0.153,0.641,0.390;B组0.345,0.345,0.523);A组内A2组血管狭窄(P=0.009)、血流量不足(P=0.039)发生率高于A1组;B组内B2组渗血(P=0.007)、动脉瘤(P =0.047)发生率高于B1组. 结论 对于不同长度的可穿刺内瘘血管,钝针扣眼交替穿刺法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同时可以降低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动脉瘤、血流量不足、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 扣眼穿刺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美秀;甘晓英;冯芸

    目的 观察扣眼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中的临床效果,为透析患者选择科学合理的穿刺方法 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内瘘,对照组采用尖针绳梯法穿刺内瘘,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压迫止血时间、感染率及患者的穿刺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穿刺点渗血率及穿刺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下机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也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0.85%和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扣眼法穿刺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低,下机压迫止血时间缩短,患者疼痛感较轻,减轻了患者痛苦且未增加感染的发生,适用于临床.

  • 自体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感染的分析及预防

    作者:周建芳;叶晓敏;黄春香;姚国明;张红梅

    目的 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10月医院血透中55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感染的情况,按穿刺方法分为扣眼穿刺法组75例,其他穿刺法(区域和绳梯式)组481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结果 其他穿刺法组无一例感染,扣眼穿刺并发感染10例(13.33%),症状表现为扣眼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痒,针眼处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其中1例继发败血症,根据感染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未出现一例功能丧失. 结论 扣眼穿刺并发感染主要原因是内瘘穿刺针过敏,患者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反复钝针试穿,因此,预防扣眼感染要从以上几方面着手.

  • 扣眼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郑晓丽;沙温云;包苗苗

    目的:观察扣眼穿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扣眼穿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渗血、皮下血肿、血栓、狭窄及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穿刺后按压需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穿刺后疼痛程度接近。结论扣眼穿刺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穿刺并发症。

  • 血液透析扣眼穿刺血痂软化护理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钱惠艳;高敏;王丽君

    血液透析使用钝针行扣眼穿刺,在每次治疗结束穿刺点针眼处干燥后会形成血痂,在重新穿刺前须使用无菌眼科镊去除血痂;如果血痂较难去除,传统操作中在穿刺前15 min使用消毒棉球覆盖在血痂上以软化血痂,耗时较长,且去痂效果不理想使患者在穿刺前剥离血痂时疼痛感增强.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软化血痂护理设备用于临床,现介绍如下.

  • 红霉素软膏应用在钝针扣眼穿刺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时云亚;张金霞;丁晓仙

    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将红霉素软膏外涂于内瘘穿刺点处,从而观察去痂的效果,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有无内瘘感染的发生.从而寻找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钝针扣眼穿刺时,佳的护理方法.

  • 两种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杨群;吉小静;戴欢欢;徐蔚蔚;黄静;邓竹溪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与绳梯穿刺这两种方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选择更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提供依据,进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升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4例,随机等分为扣眼穿刺组和绳梯穿刺组,比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0个月后两组在一次穿刺失败率、内瘘并发症(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透析过程中渗血发生情况及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渗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扣眼穿刺组一次穿刺失败情况、疼痛评分均低于绳梯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穿刺难度,减少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隧道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邓长虹

    目的:分析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成功率的原因,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扣眼穿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内瘘扣眼隧道钝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结果:57例患者进行7020次穿刺,穿刺失败42次,失败率0.60%.扣眼穿刺失败原因包括血管的选择、穿刺方法、去血痂方法、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扣眼皮肤痒出现红肿.结论:血管的正确选择、正确的穿刺及去血痂方法、控制干体重能提高扣眼钝针穿刺成功率.

  • 扣眼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秀芬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实施扣眼穿刺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5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锐针穿刺法,观察组实施钝针扣眼穿刺法.穿刺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渗血、血管瘤及血管狭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技术操作上存在一定难度,但其实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扣眼穿刺法对高位瘘动脉使用效果探讨

    作者:孙克红;杜秀

    目的:比较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瘘动脉穿刺效果的影响,以选择安全有效的动脉穿刺方法,提高透析质量,延长瘘使用寿命。方法将40例采用高位动静脉瘘规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扣眼穿刺法20例,绳梯穿刺法20例,1年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血流量、皮下血肿及瘘堵塞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扣眼穿刺法组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明显高于绳梯穿刺法组,皮下血肿及瘘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绳梯穿刺法组。结论扣眼穿刺法在高位动静脉瘘患者的动脉穿刺使用中明显优于绳梯穿刺法组,高位动静脉瘘患者可优先选择扣眼穿刺。

  • 糖尿病肾病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作者:宋利;符霞;田秀兰;赵立艳;杨珠英;钟咪;全梓林;叶智明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自2016年7月-8月对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1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二维超声模式顺序探查内瘘吻合桡动脉近心端1 cm处及吻合静脉距吻合口1 cm、5 cm、10 cm处的血管内径、皮下深度,同时测量穿刺部位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或闭塞等.[结果]糖尿病组吻合口内径、吻合动脉近心端内径、吻合静脉距吻合口1 cm、5 cm处的血管内径及吻合动脉近心端血流量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中糖尿病组吻合动脉近心端内径均显著小于非糖尿病组(P<0.05或P<0.01);选择绳梯式穿刺的糖尿病组吻合口内径和吻合动脉近心端内径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或P<0.01);年龄<65岁的糖尿病组吻合口内径和吻合动脉近心端内径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病人动静脉内瘘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与非糖尿病病人存在差异.在血管通路维护和监测方面,需要加强糖尿病肾病病人内瘘吻合口内径和吻合动脉近心端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关注穿刺部位血管内径及狭窄程度,特别对扣眼穿刺的透析病人.

  • 红霉素软膏联合钝针扣眼穿刺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慧晶;张金霞;丁晓仙

    目的:探讨红霉素软膏联合钝针扣眼穿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联合红霉素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及皮肤瘙痒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及皮肤瘙痒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霉素软膏应用在钝针扣眼穿刺中,能降低去痂时的疼痛,减少穿刺点的渗血,减轻皮肤的瘙痒.

  • 动静脉自体内瘘扣眼穿刺点感染的护理体会

    作者:谢雷佳

    目的:探究动静脉自体内瘘扣眼穿刺点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实施动静脉自体内瘘的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2014年4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2015年-2016年共25例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扣眼穿刺点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动静脉自体内瘘扣眼穿刺点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予以动静脉自体内瘘治疗患者适当健康教育和内瘘护理,并能提高护士的操作技术,同时针对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降低扣眼穿刺点感染发生率。

  • 扣眼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不良事件及透析效果的影响

    作者:郭刚;倪虹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不良事件及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需要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内瘘止血情况、血管壁的变化、内瘘并发症以及血液透析的效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渗血、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6个月后的内瘘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血管壁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6个月时的尿毒素下降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够减少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不良事件和血管增生,减少内瘘并发症,提高透析效果。

  • 扣眼穿刺在血液透析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丽娟;林初媛;龚丽萍

    慢性肾衰竭病人依靠血液透析获得长期生存,理想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开展和实施的基础,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是迄今为止理想的长期血管通路,内瘘使用寿命的长短不仅依赖血管条件、手术技巧还取决于内瘘穿刺的方法,不恰当的穿刺方法会增加内瘘血管的损伤,易于出现血管瘤、狭窄等并发症而缩短内瘘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血透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如何能保障血管通路的长期稳定及完好,成为我们血透室护士的主要的工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包括扣眼穿刺法、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目前扣眼穿刺法因其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疼痛等被公认为自体内瘘的首选穿刺方法[6.7]。我科自2014年3月起对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采用扣眼穿刺法,与传统的穿刺法比较,扣眼穿刺法穿刺成功率高、皮下血肿及血管瘤的发生率降低,此技术的开展深得患者的好评及大力配合。

  • 不同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作者:申飞梅;马文红;范春华

    目的 观察并探讨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进行血透患者50例,其中前臂内瘘48例、上臂内瘘2例.随机分为扣眼穿刺组25例和绳梯穿刺组25例,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均为弹力绷带压迫法.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止血时间、闭塞、感染和动脉瘤等情况.结果 扣眼穿刺组患者6个月后内瘘止血时间较6个月前减少下降,而绳梯穿刺组前后止血时间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6个月后内瘘横径显著增大,而扣眼穿刺组前后横径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内瘘发生闭塞6例,形成动脉瘤9例,显著高于扣眼穿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瘘发生感染分别为2例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血透患者内瘘止血时间,降低内瘘闭塞、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有重要意义.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