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椎弓根截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作者:刘进南;陈谷才;刘刚;曹树海;郭李斌;钱伟;王源汉

    目的 评价一期经椎弓根截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收治52例胸椎结核患者,病灶侵犯1个椎体14例,2个35例,3个3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18例,脊柱后凸畸形21例.术前、术后按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通过经椎弓根截骨的方式进行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病灶清除后采用结构性支撑,19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33例采用椎间融合器填充自体髂骨骨粒行椎间融合,记录术后后凸角、神经功能及融合率,监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3.8个月,手术时间96~175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均未输血;发生并发症5例(9.6%),1例出现硬脊膜损伤,3例窦道形成,1例合并肺部感染.共18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有3例B级术后恢复至C级1例、D级2例;11例C级恢复至D级3例、E级8例;4例D级全部恢复至E级.后凸角度矫正率术后为86.3%,末次随访时为79.6%.术前和术后1年比较,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ESR为5.9~16.1 mm/h、CRP为4.5~10.0 mg/L.随访1年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治愈率为100%.结论 在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该术式能满意地清除病灶、椎体间植骨,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结核

    作者:许天明;陈建明;张成程;张志辉;文景;李勇

    目前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例.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的常见部位,居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占50%左右[1].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也从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应用,其中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得到充分的认识[2].

  • 一期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跳跃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

    作者:赵刚;崔西龙;李超;崔红林

    目的 评价后路一期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跳跃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33椎)脊柱跳跃性骨折患者行一期后路钉棒内固定结合椎休成形术.术前行MRI或CT检查,在骨折累及三柱节段或神经损伤处行内固定,视椎管占位情况决定是否减压,对椎体后壁完整椎体行椎体成形术.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24个月.无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失败;无继发后凸畸形加重,无迟发神经损伤;有神经损伤的患者均不有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一期后路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脊柱跳跃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马震;洪晓苹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指标以及手术治疗效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720.2±119.4ml、手术时间160.2±37.1min、住院时间12.4±5.1d,显著低于对照组835.5±130.2ml、199.6±52.9min、21.9±5.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一年后,两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楔变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手术治愈率,值得广泛推广.

  • 不伴病灶清除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椎间隙感染

    作者:李颂;彭源祥;张衍敬

    目的:探讨不进行病灶清除的内固定手术治愈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9例患者分为A、B组,A组4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是卧床和广谱抗生素治疗。B组15例患者,采用单纯后路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体温、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致正常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原病变部位腰椎活动正常,无感染复发,均恢复正常工作和劳动。B组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无复发,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B组的的15例中卧床时间短3d,长4周,A组的4例中卧床时间短3周,长8周。体温、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到正常所需时间,B组均明显少于A组。结论本组15例不伴病灶清除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椎间隙感染获得明显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 后路内固定联合伤椎球囊扩张植骨预防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的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张琰;刘晓东;蔡丰;刘亮;杨安礼

    [目的]比较后路内固定联合伤椎球囊扩张植骨与单纯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技术预防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的远期疗效.[方法]从2009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67例,采取单纯内固定方法治疗35例(单纯组),采取后路内固定联合球囊扩张植骨治疗32例(联合组),对比分析67例患者不同时期椎体高度纠正率及脊柱后凸角随时间变化情况,评价单纯后路内固定与内固定联合球囊扩张植骨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6年,1例出现内固定断裂,2例出现内固定松动,1例出现继发性后凸畸形,此4例均为单纯后路内固定组患者,67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矫正度丢失,但植骨内固定组较单纯内固定组矫正度丢失率低.[结论]胸腰段骨折术后出现矫正度丢失是胸腰段骨折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后路内固定联合伤椎球囊扩张植骨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矫正度的丢失,消除伤椎的“蛋壳”效应.

  • 后路内固定并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

    作者:李志海;张喜善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并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4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患者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并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关节突间关节和横突间植骨.随访观察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所有的48例患者术后均得到良好的恢复,术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满意,症状缓解.[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植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栗向明;陈允震;任井斌;刘海春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2例急性感染病例及9例迟发性感染病例行内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中标本细菌培养,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结果:11例平均随访4.5年,所有病例患者疼痛消失,切口愈合良好.结论: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为初次手术时手术污染所致,微创及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预防该项并发症的根本措施.确诊后行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疗效满意.

  • 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作者:文益民;葛宝丰;张军华;蓝旭;王世勇;张巧娥;李慎松

    [目的] 探讨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26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施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有椎体后弓和椎板骨折者采用枕颈内固定(Aixs)植骨融合术,对无椎体后弓和椎板骨折且无需行椎管减压的寰枢椎骨折采用椎板夹(Apofix)内固定.[结果] 随访5~60个月,平均16.8个月.全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改善,X线片复查提示椎体侧块关节突和枕骨髁部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钉现象,植骨3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Aixs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Apofix内固定术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 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马胜忠;侯铁胜;赵杰;张晶涛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探讨如何选择内固定手术.方法:依据作者收集的14例内固定失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及X线片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症状,脊柱后凸Cobb's角度为12.5~34.2°.结论:常见原因为:(1)内固定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2)内固定选择错误;(3)内固定节段的选择错误;(4)内固定撑开过度;(5)植骨与否对内固定手术存在一定的影响.

  •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诊断及后路内固定治疗

    作者:刘海春;陈允震;张剑锋;汤继文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临床特点,并应用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4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病人行颈椎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并根据住院资料及出院后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观察神经功能恢复、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病人约占所有颈椎骨折病人的3.5%,AS病史平均23年,好发于C6~7,其次为C5~6.后路减压侧块固定操作简单,经术后平均23个月随访无神经功能恶化,Frankel分级较术前平均改善1级,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并发症少.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好发于下颈椎椎间隙,容易漏诊迟诊,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关键.受伤外力较小,脊髓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后路减压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椎管前后减压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作者:王世松;栾金达;杜墩进;崔永忠;樊亚军;杨健;张鹏程

    目的:评价后入路行椎管前、后减压及内固定对伴有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112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例经后路行椎管前、后减压及内固定治疗.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同时进行.结果:94例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年2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46%恢复到88.6%,cobb氏角由平均17.6°恢复到2°,CT显示椎管矢径明显扩大.结论:本术式具有减压彻底、畸形矫正满意,内固定可靠.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简便、减压、植骨与内固定1次性完成的优点.

  • 后路固定同期腹直肌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L5/S1椎体结核效果观察

    作者:许祖远;张强;钟鑫;方德健

    目的 探讨后路固定同期腹直肌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L5/S1椎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L5/S1椎体结核患者35例,强化抗结核治疗4周,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同期经腹直肌旁入路病灶清除及取自体髂骨植骨手术.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血沉(ESR),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损伤情况(Frankel分级)及末次随访时植骨块下沉、植骨融合情况(Brantigan植骨融合分级).结果 术后随访8~32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ESR为(57.1±12.8) mm/h,术后1个月为(46.8±11.6)mm/h,术后3个月为(20.4±7.6) mm/h,各时间点比较P均<0.01.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3例、D级9例、E级22例,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0、11、24例.末次随访时植骨块下沉距离为(1.6 +0.7)mm,其中1例植骨块下沉距离>3mm;Brantigan 植骨融合分级为C级1例、D级4例、E级30例,植骨融合率为97.2% (34/35),植骨融合时间4~7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结论 后路固定同期经腹直肌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L5/S1椎体结核效果满意,且较为安全.

  • 不同减压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作者:陈士秀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联合不同减压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接受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 组30例患者应用局限椎板开窗减压术,B 组22例患者应用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术。采用 JOA 评分标准对术前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结果 A 组随访28例,B 组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5 a,平均1.5 a。2组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缓解明显,A 组患者术后优良率93.3%,B 组优良率90.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固定手术采用局限椎板开窗减压术术后效果满意,手术创伤小,腰椎稳定结构破坏少,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

    作者:马龙祥;栗超跃;史锡文;张佳栋;赵黎明;常运光;邓欢欢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河南省人民医院2013-03-2015-03 CT及MRI确诊的21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应用3D打印技术建立颈椎个体化3D打印模型,术前进行模拟置钉及内固定术,以期得到个体化得置顶数据,进而辅助真实手术,采取一期后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结果 15例3D打印模型模拟辅助术中置钉及内固定手术全部置钉成功,无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6个月,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术后复查颈部CT或头颈部MR,寰椎齿突间隙(ADI)明显缩小,延髓颈髓角(CMA)明显增大,延髓腹侧受压明显减弱和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未出现手术死亡,且无呼吸困难病例.结论 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螺钉内固定可提高置钉成功率,有效保护椎动脉及神经根,提高安全性,特别对椎动脉“高跨”及各种先大椎体变异的寰枢椎不稳定病人有很大帮助.

  •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Andersson病损

    作者:董晖;宋瑞鹏;范道洋;李玉林;高文飞;王卫东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椎Andersson 病损(AL)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15例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AS合并不同程度的胸椎AL患者,随访>2年.对15例患者临床表现和术前、术后的脊柱全长X线片、CT及MRI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测量后凸角度及矢状位平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CT椎体植骨融合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效果满意.平均后凸角度由51.7°降至32.2°;平均矢状面平衡由术前的85.7 mm改善至随访时的45.1 mm;平均ODI由术前的54.9%改善至随访时的21.9%;术后随访后凸矫形效果良好,CT显示胸椎Andersson病损部位获得良好骨性融合.结论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获得良好融合,部分矫正后凸畸形,是治疗胸椎AL安全有效的方法.

  • 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秀超;时战岭;李燕子;谢文聪

    目的 探讨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对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双平面固定法治疗,实验组行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伤椎高度、伤椎间隙高度、水平位移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伤椎高度和位移的恢复,效果显著.

  • 下颈椎后路三种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测试和评价

    作者:王捷;郭志辉;潘子毅

    目的:评价下颈椎椎板减压后应用经关节突钢丝植骨、侧块螺钉钢板、椎弓根螺钉钢板的稳定性,为临床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尸体的颈椎(C3~C7)为标本,于C4~C5行全椎板减压术,造成下颈椎不稳定模型.然后依次行经关节突钢丝植骨、侧块螺钉钢板、椎弓根螺钉钢板等三种内固定技术.在2.0Nm纯力矩下进行柔韧性实验,检测C4~C6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的运动范围(用位移表示),左右旋转8°的扭矩(计算出刚度).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的T检验,评价三种内固定技术的稳定效果.结果:在前屈后伸方面,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钢板没有明显区别;椎弓根螺钉左右旋转的刚度强;经关节突钢丝植骨在侧弯方向和侧块螺钉没有明显差异,在其它方向的稳定性较差.结论:尽管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仍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其他两种内固定相比,其有较高的稳定性.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下颈椎不稳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恰当的选择.在椎板减压情况下,侧块螺钉固定可满足临床的需要.经关节突钢丝植骨的稳定性较差.

  • 1例枢椎齿突骨折经口咽前路齿突截骨矫形后路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手术配合

    作者:芮琳;周亚昭

    对1例枢椎齿突骨折C1~2脱位伴不全瘫的患者,行经口咽前路齿突截骨矫形、后路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术前予心理支持、口腔准备及呼吸训练,术中熟练地配合,术中及术毕保持正确体位.结果手术顺利,术后3个月复查,内固定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良好,四肢运动感觉正常.提示优质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理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分析

    作者:王钢;李亚明;张卫兵;胡戈亮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理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处理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一期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28例,均有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16.2°~52.6°,平均32.1°,伴有神经功能损害症状20例.术前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四联药物抗结核并全身支持治疗2~3周,平均15 d.手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前路病灶清理植骨融合.结果 住院时间平均11d,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术后半年结核复发.脊柱后凸Cobb角恢复至9°~16°,平均12.2°.结论 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理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114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