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腔给药靶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爱萍;李春平;郝睿;武凤兰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em. CNS)的疾病包括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慢性疾病,药物成瘾,癫痫,周期性偏头痛,神经变性疾病,精神分裂症和中风疾病等.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人数众多,但由于脑组织的天然生理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使95%以上强有力的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而失去疗效.在目前神经药学研究中存在一个矛盾现象[1]:全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发展的99%以上的力量用于寻找新的药物,只有不足1%的力量用于研究药物传递系统.因此,如何开拓新的药物传递系统和新的给药途径,从而突破血脑屏障,将药物定向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脑靶向制剂的研究已是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由于鼻粘膜在解剖生理上与脑部存在独特的天然联系,因此在近十几年中,已成为此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鼻腔给药靶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

  • 鼻腔给药靶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爱萍;李春平;郝睿;武凤兰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em. CNS)的疾病包括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慢性疾病,药物成瘾,癫痫,周期性偏头痛,神经变性疾病,精神分裂症和中风疾病等.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人数众多,但由于脑组织的天然生理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使95%以上强有力的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而失去疗效.在目前神经药学研究中存在一个矛盾现象[1]:全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发展的99%以上的力量用于寻找新的药物,只有不足1%的力量用于研究药物传递系统.因此,如何开拓新的药物传递系统和新的给药途径,从而突破血脑屏障,将药物定向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脑靶向制剂的研究已是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由于鼻粘膜在解剖生理上与脑部存在独特的天然联系,因此在近十几年中,已成为此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鼻腔给药靶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

  • 醒脑静微乳对大鼠鼻黏膜刺激性研究

    作者:赵雪姣;陆洋;杜守颖;王珊;龚卫红;雷晓洁

    目的 观察醒脑静微乳经鼻给药后对大鼠行为及鼻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探索开发新型复方制剂.方法 健康SD大鼠125只,随机分为空白微乳组、空白溶剂组、醒脑静微乳组(载药量为84.4g/L)、醒脑静滴鼻液组(载药量为84.4g/L)以及生理盐水组,每组25只,各组每日给药3次,每次每鼻孔定量注入50μL相应液体,连续给药7d,于给药1、4、7d和停药1、2周后,取鼻中隔黏膜,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 各组鼻腔给药后,大鼠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反应.切片观察可知空白微乳组、空白溶剂组与醒脑静微乳组给药7d后对大鼠鼻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且刺激性相当(P>0.05),但损伤于停药1周后即恢复正常;醒脑静滴鼻液组给药7d后对大鼠鼻黏膜刺激性显著高于微乳组(P<0.05).结论 醒脑静中成分对大鼠鼻黏膜有较大的刺激性,但将其制成微乳后可减少药物对鼻黏膜的刺激性且损伤于1周后恢复正常.

  • 采用咪达唑仑鼻黏膜镇静技术辅助儿童口腔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万阔;马林;景泉;陈曦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鼻黏膜给药镇静术用于儿童牙科治疗恐惧患者口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因恐惧不能配合口腔治疗的患儿,无镇静治疗禁忌且口腔治疗内容相对简单,采用0.4mg/kg咪达唑仑经鼻黏膜给药,镇静后再行口腔治疗,评价治疗中的安全性、治疗完成情况及总成功率.结果 共16例患儿接受治疗,年龄47.53±12.52个月,体重16 53±3 31kg,药物起效时间7.80±4.63min,Houpt治疗完成情况评分4.00±1.56分,总成功率81.2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针对儿童患者简单短时的口腔治疗,采用咪达唑仑鼻黏膜镇静术安全有效.

  • 天麻素制剂的研究概况

    作者:钦富华;蔡雁;计竹娃

    天麻素片剂、注射剂等传统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脑靶向性低,临床给药剂量大且给药频繁,患者耐受性差.天麻素速释、缓控释及鼻腔给药等新制剂的研究开发,为解决临床给药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脑靶向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 咪达唑仑鼻黏膜给药镇静下口腔治疗患儿的护理

    作者:梁琦

    儿童常常由于年龄小、对疼痛恐惧不能配合口腔治疗,采用说服、劝导、甚至强制措施仍不能达到治疗目的,甚至导致患儿产生牙科恐惧症.随着现代儿童口腔诊疗观念的不断更新,清醒镇静技术[1]得到发展.咪达唑仑目前是这种镇静方法的首选药物, 可通过口服、经黏膜和经静脉给药多种途径达到治疗效果.我科对104例经鼻黏膜给药患儿采取系统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喷鼻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初步观察

    作者:邵丹;李广田;杨又春;陈鸿江;周怀力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鼻腔给药辅助异丙酚无痛胃镜检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80例ASA Ⅰ~Ⅱ级的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鼻腔喷入生理盐水+ 异丙酚)和观察组(鼻腔喷入舒芬太尼+ 异丙酚),记录各时间点HR、SBP、DBP、SpO2 及异丙酚用量、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总体麻醉效果相似,均能够满足胃镜检查需要;舒芬太尼喷鼻2 min 后近半数患者出现头晕,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异丙酚用量(180.15±0.55)mg,明显多于观察组(158.65±0.31)mg(P< 0.05);注射异丙酚后两组均出现循环抑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心血管抑制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长;两组的体动反应、注射痛、呛咳、舌后坠及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喷鼻使用,起效迅速,可引起头晕症状.在胃镜检查麻醉中,预先小剂量舒芬太尼喷鼻,可以减少异丙酚用量,但未能改善麻醉效果,却明显增强和延长循环抑制.

  • 抗癫痫药物鼻腔给药治疗癫痫发作研究进展

    作者:王东兴;陈述花

    以全身疾病为治疗目的 的鼻腔给药具有相对生物利用度高、吸收迅速、起效快、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且药物可以绕过血脑屏障、具有一定的脑靶向性,非常适合于癫痫发作的急救、自救治疗.笔者就抗癫痫药物鼻腔给药治疗癫痫发作的研究进展,从药物动力学、药效学、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经鼻腔给药靶向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红霞

    目的 脑靶向给药系统是药学及神经病、肿瘤等相关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方法 而经鼻腔给药靶向中枢神经系统,是其中研究的一个重要给药途径.结果 本文综述了药物经鼻腔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药物在鼻腔的吸收及药物靶向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因素.结论 虽然绝大多数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表明,其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 鼻腔给药的中药制剂新研究进展

    作者:金涛

    鼻腔给药、口服药物、静脉注射,三种治疗方法中口服药物一直是人们治疗疾病的主要给药方法。鼻腔给药具有药物利用率高、药物吸收速度快、作用力强、使用方便、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使用鼻腔给药治疗鼻炎、头面部疾病、全身性疾病、婴幼儿疾病及特殊病症等方面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通过介绍鼻腔给药中药制剂的优点和制剂的类型及实际应用情况了解该种制剂的研究进展。

  • 鼻腔快速给药器的研制

    作者:邓槐春;路松毅;曾婷;刘保昌;宁教中;虢国泰;蒋忠军

    目的:研制鼻腔快速给药器,供大批神经性毒剂中毒伤员现场快速给药急救使用.方法:采用微型按压式鼻腔定量喷药技术及其医用塑料制品等,试制、组装成鼻腔快速给药器;参照国标国军标等试验方法进行性能、特点等观察.结果:给药器每支可装急救剂10m1,总重27g,能急救80名中毒伤员;每揿压1次定量喷药(0.100±0.006)ml,误差小于10%;每支喷出次数为(9 3.3±2.5)次,残留量为(0.565±0.104)ml;从拉开保险到实施喷药需(6.8±1.0)s,完成10例中毒者鼻腔给药需(32.2±8.1)s;给药成功率为98%;丙酮浸泡无影响,浸出液对小鼠无毒.结论:该给药器适于大批神经性毒剂中毒伤员现场快速给药急救和方便救援小分队及地铁、车站、码头等人员集中场所安全、稳定储备应急.

  • 鼻腔给药研究进展

    作者:吕莹;张栋;张超;张大方

    鼻腔给药系统(NDDS)是指在鼻腔内使用,经鼻黏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或预防作用的一类制剂.鼻腔给药通常用来治疗常见的各种鼻腔疾病,如鼻炎、感冒等.随着相关研究的增多,又因鼻腔给药具有透过血脑屏障的特点,近年来鼻腔给药也被用于治疗脑部疾病,靶向给药等.笔者根据近几年鼻腔给药的国内外文献,对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聚山梨醇-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经大鼠鼻腔给药后体内分布研究

    作者:周荣;金铭;沈淼山;阮叶萍

    目的 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经聚山梨醇-80(P-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P-80-NT-NP),分析其经鼻腔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规律.方法 制备FITC标记的P-80-NT-NP和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经大鼠鼻腔给药后,于5、15、30、60、120、240 min采集血样,采集脑、心、肝、脾、肺、肾组织样品,以FITC标记的神经毒素(FITC-NT)为指标成分,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手段,考察NT-NP经P-80修饰前后药物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分布状况的差异.结果 P-80-NT-NP和NT-NP经鼻腔黏膜给药后5、15、30、60、120、240 min,药物在血浆、心、肝、脾、肺、肾和脑中均有分布,其中以肝组织中分布高,肾组织其次.给药后120 min P-80-NT-NP给药组血浆、脑中NT的质量浓度高于NT-NP组,而在肝组织中低于NT-NP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P-80可有效增加NT-NP经鼻腔吸收入脑的药量,为脑靶向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 丹酚酸B鼻腔给药对脑缺血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鞠爱春;耿诗涵;杨欣鹏;国大亮;庄朋伟;周大铮;李德坤;张艳军

    目的 考察丹酚酸B鼻腔给药后在大鼠海马组织的分布及鼻腔给药对脑缺血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鼻腔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海马组织丹酚酸B的浓度;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B鼻腔给药组,于脑缺血后1周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3周.采用Moms水迷宫方法,考察丹酚酸B鼻腔给药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采用甲酚紫(尼氏)染色法,考察丹酚酸B鼻腔给药对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区形态学特征的影响.采用BrdU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考察丹酚酸B鼻腔给药对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区新生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 脑内药物浓度测定结果显示丹酚酸B鼻腔给药可在海马组织有一定分布,其峰浓度(Cmax)为(2.47±0.55) μg/g,曲线下面积(AUC)为(336.4±73.0)μg.min/g;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丹酚酸B鼻腔给药可以降低脑缺血损伤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脑缺血损伤大鼠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P<0.05),增加脑缺血损伤大鼠跨越原平台次数(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层数减少,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且排列不规则;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鼻腔给药组海马形态结构清晰,神经细胞排列较规则,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BrdU标记结果显示脑缺血损伤稳定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BrdU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但丹酚酸B鼻腔给药组BrdU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1).结论 丹酚酸B鼻腔给药可在海马组织有一定的药物分布,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损伤导致的学习记忆能力,这种作用可能与直接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有关.

  • β-细辛醚微乳鼻腔给药脑内靶向性评价

    作者:张龙开;许日鑫;蒋梅;严慕贤;陈志辉;欧斯健;魏刚

    目的 探索β-细辛醚微乳利用鼻腔的鼻-脑通道实现鼻脑靶向给药的可行性.方法 按0.42 mL/kg剂量鼻腔给予β-细辛醚微乳后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血浆中及脑中的浓度,并以iv自制微乳注射液为对照,以AUC 脑/AUC血浆指标考察β-细辛醚微乳鼻腔给药的脑靶向性.结果 β-细辛醚微乳鼻腔给药后得到的AUC 脑/AUC血浆值均高于iv给药.结论 鼻腔给予含药微乳系统后脑靶向性良好,有望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型给药途径.

  • 灯盏花素不同途径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防治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石森林;张韩清;储利胜;吴瑾瑾;沈伟;葛卫红;李昌煜

    目的 比较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SD大鼠右侧局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1h,再灌注24h,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鼻腔给药高、低剂量组,灯盏花素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1h,再灌注24h时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而经鼻腔多次给药后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平均为21.82%,鼻腔给药组的脑梗死体积为9.37%和12.14%,口服组给药组、静脉给药组为16.76%与14.01%,4个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鼻腔给药组明显优于口服给药组、静脉给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鼻腔给药高剂量优于低剂量,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优于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

  • 银杏总内酯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PK-PD研究

    作者:陈璟;吕志阳;汪洁;甘啸阳;许惠琴;王威;吴丽莉;狄留庆;许会芹

    目的 基于药效学-药动学(PK-PD)结合模型探索银杏总内酯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方法 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再灌注后分别以鼻腔、ig和尾iv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于给药后0.25、0.33、0.5、0.75、1.0、1.25、1.5、2.0、4.0、6.0、9.0、12.0 h眼眶取血,利用LC-MS测定血浆中银杏内酯B的质量浓度,绘制药-时曲线;通过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量,绘制时-效曲线;采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拟合PK-PD结合模型.结果 给药组大鼠体内中银杏内酯B的消除半衰期(t1/2)均较小,鼻腔给药组大鼠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ig组和尾iv组.结论 银杏内酯B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有良好的保护和缓解作用,鼻腔给药方式较iv和ig方式更具有药动学优势,可以为研发银杏内酯B的鼻腔给药制剂提供参考.

  • 壳聚糖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对血脑屏障开放性的影响

    作者:沈淼山;张苏宏;邱璐琦;阮叶萍

    目的 制备壳聚糖神经毒素纳米粒(CS-NT-NP),研究其鼻腔给药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开放性及小鼠血清中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酰胺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给药途径及不同神经毒素(NT)制剂给药后大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浓度;荧光显微镜定性分析EB在脑组织中的荧光强度及分布;ELISA法测定不同NT制剂鼻腔给药后小鼠血清中S100β蛋白量的变化.结果 分别与壳聚糖(CS)组和NT水溶液组比较,CS-NT-NP能明显增加大鼠脑内EB浓度,有一定时效关系,且在120 min时达到高峰(P<0.01);而鼻腔给药相较于ip和im给药,EB入脑量明显增加(P<0.01),且达峰时间短,荧光检测结果表现出相同的趋势,CS-NT-NP鼻腔给药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CS-NT-NP鼻腔给药能显著增加BBB的开放性,进一步提高脑内NT的浓度,壳聚糖纳米粒是大分子药物入脑的良好载体.

  • β-细辛醚微乳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作者:许日鑫;石添香;廖娴;林华燕;林微微;欧斯健;魏刚

    目的 制备β-细辛醚微乳,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 根据β-细辛醚在各溶媒中的溶解度初步确定处方组成,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对处方进行优化;采用HPLC法测定微乳中β-细辛醚的质量分数;以外观、粒径及其分布、多分散指数(PI)、pH值、黏度和β-细辛醚的质量分数为指标考察所制备微乳的初步稳定性.结果 优化的处方组合为β-细辛醚-肉豆蔻酸异丙酯-聚氧乙烯蓖麻油-丙三醇的质量比为1∶2∶8∶2.制备的微乳澄清透明,有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18.2±0.2)nm,PI为0.222±0.005,pH值为6.50±0.01,10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和高温灭菌后均无分层现象,平均载药量为(21.5±0.48) mg/mL.结论 所制备的微乳理化性质较稳定,符合鼻腔给药制剂的标准.

  • 三七总皂苷离子敏感型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

    作者:罗洁琦;沙先谊;方晓玲

    目的 制备离子敏感型三七总皂苷(PNS)鼻用原位凝胶.方法 以去乙酰结冷胶为材料,采用旋转黏度计测定溶液-凝胶相转变特性筛选处方;采用HPLC法测定PNS中人参皂苷Rg1,并以不同动物模型对制剂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的黏度随着去乙酰结冷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上升,加入模拟鼻液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该制剂的pH值为6.0~6.5,人参皂苷Rg1在0.2~5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1.72%,RSD为1.74%.本制剂能延长药物与鼻黏膜的接触时间.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性质稳定,安全无明显刺激性,在PNS鼻腔给药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255 条记录 4/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