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溶栓治疗在现代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作者:阚通(综述);陈亮;秦永文(审校)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血栓栓塞引起的冠状动脉急性血流中断。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溶栓治疗不但能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而且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现从溶栓治疗的现状、常用药物、适应证与禁忌证,以及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比较等方面对溶栓治疗在现代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做一综述。

  • 冠心病分叉病变的处理原则

    作者:韩雅玲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颇具挑战性的病变类型,其手术技术复杂,术后再狭窄率高,即使在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分支再狭窄率仍未显著降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原则包括分支保护、合理选择支架植入策略、对吻球囊后扩张等.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杨兴义;屈昌文;陆咏;黄斌雄

    目的: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及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65例AMI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24个月随访显示:直接PCI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再次住院数及死亡数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较常规治疗组减小(P<0.01),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P<0.01),球形指数(SI)显著增加(P<0.01),室壁运动指数(WMI)显著降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也显著降低(P<0.01).AMI后1个月及12~24个月随访显示:常规治疗组AMI患者12~24个月时LVESV、LVEF及SI较1个月时显著改变(P<0.01),但WMI及LVMI无显著差异(P>0.05).直接PCI组AMI患者除WMI在12~24个月时较1个月时显著降低(P<0.01)外,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MI后患者的左室重构,使AMI后心衰、再次住院及死亡发生率降低.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社会资源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作者:幸露;杨依;蒋晓莲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社会资源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为护理人员预测该类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纳入2013年7月-12月复查随访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资源量表(CIR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纳入359例患者.CIRS总量表均分为(2.77±0.60)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邻里社区支持、媒体政策支持、家人朋友支持、自我调节、医护人员支持、社团组织支持;由于工作环境支持的应答率较低,所以未纳入描述和分析.CSMS总分为(55.58±10.59)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疾病医学管理.CIRS总分及各维度与CSMS总分及各维度基本呈正相关(r=0.183~0.663,P<0.05),但医护人员支持、家人朋友支持与日常生活管理呈负相关(r=-0.215,-0.294;P<0.05).结论 患者获得的社会资源总体水平偏低;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疾病医学管理水平差;良好的社会资源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而来自医护人员和家人朋友的支持则有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

  •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庞明杰;张宏;赵燕;王秀琼

    目的: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TRApPCI与TFA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2002年5月至2004年1月,29例诊断明确的AMI患者并同意行PCI者纳入此研究.9例血液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s试验阴性且愿意行桡动脉PCI者为一组,行经皮桡动脉直接PCI术.其他20例患者为二组,即经皮股动脉PCI组.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9%与9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二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分别为(13.11±5.30)min及(12.63±4.97)min,P>0.05.整个手术时间分别为(59.74±22.66)min及(61.81±27.34)min,P>0.05.出血并发症TRApPCI组为0,TFApPCI组为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0d随访,一组患者一例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结论: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患者,两种入径的p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TRApPCI血管、出血、血栓/栓塞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可作为AMI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 经桡动脉PCI术后患者健康行为改变阶段的调查分析

    作者:李晴;薛小玲;陈小芳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健康行为的现状并探讨其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对苏州某医院110名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健康行为(吸烟、运动、高盐饮食、高脂饮食)进行调查.结果 在本研究中,处于前意向阶段的患者中缺乏运动者(13.6%)占多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吸烟改变阶段的主要因素是烟龄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影响高脂饮食的改变阶段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结论 以行为改变阶段为基础的评估指标,不但可以揭示患者的不健康行为,也能了解其改变意愿.本研究探讨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为PCI术后患者设计更理想的行为改变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方颖;吴立荣;刘兴德;李伟;李安敏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病,是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判断并积极治疗冠心病,对预防突发心脏事件、减少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自1984年第四军医大学郑笑莲等首次在我国应用冠心病介入性诊疗技术以来,冠心病介入性诊疗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和提高.该技术的进展代表了心脏病学领域为突出的进步,已成为诊断冠心病和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1995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此项技术,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较慢.自2001年2月引进美国GE公司的LCV-prus4.0型数字减影C臂X光机后才得到较大发展,至同年12月,共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113例,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并支架术14例,共植入支架17个,均取得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回顾分析如下.

  • 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与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强;彭林林;俞杉;梁勤;张晓丽;刘相飞;张雪松;张静

    目的: 探讨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5例AMI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强化内科保守治疗组(A组,n=20)和在此基础上的血运重建治疗组(B组,n=45),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C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AMI后1周、3月及6月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与心房收缩期流速的比值(VE/VA)..结果: A组和B组各时点的LVEDD、LVESD、LVEDV及LVESV均大于C组(P<0.05),LVEF和VE/VA均小于C组(P<0.05);B组6月时LVEDD、LVEDV、LVESV及3月和6月时LVESD较A组相应时点显著降低(P<0.05),而B组6月时LVEF较A组显著升高(P<0.05),A组和B组同时点间的VE/V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出现明显左室重塑和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减退,血运重建可有效恢复冠状动脉前向血流,抑制AMI后中期心室重塑,并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室肌复极心电学研究

    作者:李宗庄;张陈匀;蔡运昌;杨天和;刘志琴;刘晓桥;郑亚西;吴强;韦方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运重建术对心肌复极指标--QT离散度及T波振幅的影响.方法: 3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75%并行PCI术,于术前,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同步记录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并计算各项心室肌复极心电学指标:QTd、QTcd、总T波振幅(ΣT)、总正向T波振幅(ΣT+)、总负向T波振幅(ΣT-).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QTd、QTcd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ΣT、ΣT+在1个月明显增大,与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有显著差异(P<0.001),ΣT+术后1 d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ΣT-术后1个月负值减小,与术前至术后1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1).结论: PCI后QT离散度与T波振幅、极向呈非同步性改善,可作为PCI后不同时期的心室肌复极改善的指标.

  • 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3种止血方法的比较

    作者:吴信;王发辉;周博;吕文杰;杨丹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3种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81例,根据术后压迫止血方式不同分为A组(人工压迫止血法,n =58)、B组(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n=61)和C组(股动脉气囊压迫止血器,n=62),比较3组患者临床基础情况、术后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舒适度和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的临床基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两两比较,A组明显长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和C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舒适度不满意的发生率,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动脉气囊压迫止血疗效可靠,压力值易调控.

  • STEMI患者行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的疗效

    作者:滕光磊;李伟;吴立荣

    目的:观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及疗效的影响.方法:90例成功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行PCI术前,观察组给予负荷剂量的替格瑞洛(180 mg),对照组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600 mg);术后即刻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和术后2hST段回落程度(STR)评估患者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比较患者PCI术后1周和1月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心源性死亡、再次发生心肌梗塞及再次血运重建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0~2级患者比例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2 hSTR良好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LVEF较术后1周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P<0.05),但同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源性死亡、再次发生心肌梗塞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行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的可改善患者术后心脏功能.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作者:吕竹青;刘传芬

    随着现代心脏病介人治疗学的发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广泛地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再通的治疗.血管内支架由于其良好的弹性记忆力,几何稳定性和相对的组织稳定性,不但扩大了PTCA的适应症,同时减少了PTCA后再狭窄及急性血管闭塞的发生.两种合用是目前治疗冠心病较为成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1998-2000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地为13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了PTCA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经桡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92例分析

    作者:李建美;李易;杨峰;吕云;李玉;赵春辉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92例住院冠心病病人接受了经桡动脉介入诊治手术,其中急性心肌梗死9例,不稳定心绞痛18例,稳定性心绞痛65例,合并糖尿病24例.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6.71%(89/92),共对45支靶血管上的64处靶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置入支架56枚.所有病例均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PTCA,成功率为96.55%.术后未见桡动脉闭塞等严重血管并发症.结论:只要规范化操作,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患者创伤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途径.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术后局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心得

    作者:陈文革

    总结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化心脏病术后局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心得。主要是术前要认真评估局部血运情况,术中规范操作,术后认真护理,及早发现局部并发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降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 颜氏益心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敏雯;刘兴烈;梁耀华;孙武;潘光明;陈全福;徐慧聪;严夏

    目的:评价颜德馨教授益心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98例患者分为颜氏益心方组、通心络组、西医组三组,三组均在予以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颜氏益心方组(69例)口服颜氏益心方汤剂,通心络组(67例)予以口服通心络胶囊,西医组(62例)单纯予以西医常规疗法.结果:干预后颜氏益心方组与西药组中医证候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颜氏益心方组较西药组干预效果明显(P<0.05);SCL-90、SF-36、SAQ三个量表计分比较显示,颜氏益心方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但颜氏益心方组与通心络组在各项评价指标予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心方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缓再狭窄进展.

  • 联合GRACE评分和CRUSADE评分对行介入的NSTE-ACS患者预后评估

    作者:潘桂林;张林叶;李雪梅

    目的 比较GRACE评分、CRUSADE评分与联合GRACE和CRUSADE评分对于行经皮冠脉支架术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明确诊断NSTE-ACS患者320名,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药物涂层支架.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5年,以GRACE评分141分及CRUSADE评分41分为截点,分为3个组,低危组(GRACE< 141;CRUSADE< 41)、中危组(GRACE< 141,CRUSADE≥41;GRACE≥41,CRUSADE< 41)、高危组(GRACE≥141;CRU-SADE ≥41),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亚组间患者院内及随访期间的死亡与出血事件.结果 从低危组~高危组,患者的临床基线情况逐渐加重的,临床预后结果亦是恶化的,生存分析曲线表明3组病死率是逐渐增加的.GRACE评分、CRUSADE评分和联合评分能较好拟合本组NSTE-ACS患者总事件的分布,Logistic分析和ROC曲线表明联合评分在死亡风险(AUC(联=0.758)>AUC(G=0.750)>AUC(c=0.662))和出血风险(AUC(联=0.770)>AUC(C=0.761)>AUC(G=0.737))上有预测价值,3种方法的评估价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评分在死亡预测和出血风险上均有预测价值,联合评分进行评价是可行的,同时其预测效能高,有助于指导NSTE-ACS患者早期的危险分层和介入术后的风险预测.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院内死亡因素分析

    作者:任晖;黄立勋;庄贵华;巩洁;李静;祝鹏;王甲文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方法:438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存活与否,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4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分析发生院内死亡的原因及死亡预测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中年龄>65岁、心功能Killp分级≥Ⅱ级、心源性休克、广泛前壁梗死、多支闭塞(≥2支)、近段闭塞、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即刻TIMI血流≤Ⅱ级、IRA开通后即刻血压下降与存活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心功能Killp分级≥Ⅱ级、心源性休克、广泛前壁梗死、IRA开通后即刻TIMI血流≤Ⅱ级是急诊PCI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死亡原因中,心源性休克8例(38.1%)、恶性心律失常6例(28.6%)分居第1和第2位.结论:年龄> 65岁、心功能Killp分级≥Ⅱ级、心源性休克、广泛前壁梗死、IRA开通后即刻TIMI血流≤Ⅱ级是急诊PCI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是急诊PCI手术住院期间主要死亡原因.

  • 女性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作者:张剑;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王耿;刘海伟

    目的:通过同期男女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的比较分析女性CTO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1989年6月~2005年12月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实验室生化检查及X线胸片、心脏超声等临床辅助检查,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入选有1支或1支以上CTO病变的患者进入本研究,按性别分为女性组(n=334)和男性组(n=1382).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在临床资料方面,女性组年龄大[(64±8)岁vs.(60±11)岁,P<0.01],高血压病比例高(65.6% vs53.3%,P<0.01),而女性组体质量低[(65±10) kg vs.(75±10)kg,P<0.01)、吸烟比例低(11.1% vs.46.7%,P<0.01)、饮酒比例低(2.4% vs.26.6%,P<0.01)、心肌梗死比例低(38.0% vs.52.7%,P<0.01),在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脑血管病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检查资料方面,女性组三酰甘油(TG)高[(2.3±2.0) mmol/L vs.(2.0±1.5) mmol/L,P<0.01)、总胆固醇(TC)高[(5.4±1.3) mmol/L vs.(5.0±2.4) mmol/L,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1.4±0.5)mmol/Lvs.(1.3±0.4) mmol/L,P<0.01]、空腹血糖(FPG)高[(6.1±1.7) mmol/L vs.(5.9±1.7) mmol/L,P<0.05]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4.1±1.3) g/L vs.(3.9±1.4) g/L,P<0.05],而尿素氮低(BUN)[ (5.6±2.4) mmol/Lvs.(5.9±2.0) mmol/L,P<0.05]、血清肌酐(Cr)低[(81±31) μmol/L vs.(95±33) μmol/L,P<0.01].心脏超声左室内径小[(48±6) mm vs.(51±6) mm,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偏高[(0.64±0.10) vs.(0.63±0.11),P<0.05].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比较显示,两组在冠状动脉优势型、单支血管病变、多支血管病变、CTO血管分布、侧支循环0级、Ⅰ级、Ⅱ级、Ⅲ级比例及造影并发症发生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性CTO患者中代谢指标异常较为突出,且年龄较高,但女性CTO患者病变复杂程度与男性并无显著差异.

  • 男性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平滑肌前体细胞数量的变化

    作者:倪旭东;周学凯;李飞;张荣庆;郭文怡

    目的:观察比较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平滑肌前体细胞(SPCs)数量的差异,以及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外周血中SPCs数量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正常对照组(NC).SPCs以CD14和CD105双阳性确定,利用流式细胞仪双色分析技术筛选各组在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2 h SPCs占外周血有核细胞的百分比.结果:PCI术前,外周血中SPCs数量在SAP组为(0.20±0.13)%、UAP组为(0.28±0.18)%,均明显高于NC组[(0.12±0.10)%](均P<0.01),UAP组外周血中SPCs数量明显高于SAP组(P<0.01).UAP组外周血中SPCs的数量在PCI术后72 h较术前明显增加[(0.34±0.25)%vs.(0.28±0.18)%,P<0.01].结论:外周血中SPCs数量的变化及PCI对外周血SPCs数量的影响可能与冠心病的临床类型有关.

  • 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极度严重钙化病变的短中期疗效

    作者:李成祥;王琳;王海昌;袁铭;郭文怡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术治疗极度严重钙化病变的短中期疗效.方法:对12例极度严重钙化病变常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失败或预期不能实施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冠脉内旋磨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观察其治疗的即刻疗效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冠脉内旋磨术的12例患者,其中8例常规PCI治疗失败:2例球囊无法通过病变,3例球囊不能扩张,3例球囊扩张后支架无法通过;4例极度严重钙化预期不能实施常规PCI治疗,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冠脉内旋磨术,3例新发生夹层形成,3例出现慢血流,旋磨后ll例以低压[小于6 atm(1 arm=101.325 kPa)]充分扩张病变,仅l例需高压(28 arm)扩张病变,1例在术中发生心原性休克,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后完成手术;无l例发生冠脉穿孔、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ABG),所有病例支架均顺利通过病变并实施扩张术.对12例患者进行了术后6个月的冠脉造影随访,有l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对常规介入治疗失败或预期难以实施常规介入治疗的极度严重钙化病变,冠脉内旋磨预处理后均能完成支架植入术,旋磨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短中期疗效良好.

2238 条记录 108/112 页 « 12...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