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弹力绷带固定3岁以下患儿手背留置针的效果比较

    作者:华彤

    目的 比较两种弹力绷带固定3岁以下患儿手背留置针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52例急诊静脉输液3岁以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留置针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网状弹力绷带,对照组给予自黏性弹力绷带,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3.85%)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自黏性弹力绷带而言,网状弹力绷带可以降低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从而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痛苦,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集束化管理对新生儿PICC并发症与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

    作者:杜燕萍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新生儿PICC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188例,于2015年4月起实施集束化管理,其中实施集束化管理前的91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集束化管理后的97例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PICC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结果:观察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17.53%,低于对照组的45.05% (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2.06%,低于对照组的17.58% (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PICC并发症,降低非计划拔管率,保障患儿安全.

  • 品管圈活动降低儿童血液肿瘤科P ICC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

    作者:戴谦;刘文静;韩勤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童血液肿瘤科PICC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针对主题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与解析;圈员进行头脑风暴,选择要因;根据要因进行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以及标准化。将2012年1月—2013年9月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儿87例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儿68例为品管圈组,比较两组患儿的PICC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1.49%,品管圈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5,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儿童血液肿瘤科PICC非计划拔管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引领护士、家长走出儿童PICC维护的误区;同时可以提高圈员的管理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提高护士的自信心,促进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 品管圈活动降低 ICU各类导管非计划拔管率的临床效应

    作者:赵琳;徐文达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各类导管非计划拔管率的临床效应,提高危重患者导管管理质量。方法:在ICU成立与导管相关管理的品管圈,设计导管评分表,对所有导管进行评估并交接班。分析引起导管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护理措施,有效防止意外拔管。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病房非计划拔管率由10.52‰下降2.9‰。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高了护士对管道管理的积极能动性,并且有效的对有导管脱落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及提前干预,有效的降低了ICU病房各类导管非计划拔管率。

  • 集束化护理降低ICU气管内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

    作者:迟增云

    目的 探析集束化护理在降低ICU气管内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8年6月在延边肿瘤医院ICU行气管内插管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对两组的非计划拔管率、ICU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发现对照组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可见观察组的优势更为突出;在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患者的上述两项时间指标相对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ICU气管内插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同时可缩短患者的机械同期及ICU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身体负荷和经济压力,故可以进一步推广.

  • BIS监测对ICU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淑芳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效果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的镇静评估方式做出指导.[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60例机械通气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BIS监测组,对照组为Ramasy评分组,两组病人均使用咪达唑仑镇静;观察两组病人镇静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谵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镇静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IS监测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克服主观评分的人为误差,能够使病人处于良好的镇静状态,延长了病人持续镇静时间,降低了非计划拔管率.

  •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作者:李年培;徐梅香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降低新生儿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活动课题,对新生儿科留置针患儿进行了现状调查,并设定目标,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落实。结果:QCC实施前后新生儿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比较,通过改善前后查检数据显示: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37.78-72.22)/(33.72-72.22)×100%=89.4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新生儿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 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胃肠减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颜峰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胃肠减压患者置管后舒适度、非计划拔管率、有效引流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5月入住普外科并留置胃管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6~10月入住普外科并留置胃管的12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评价置管后1d患者舒适度、非计划拔管率及有效引流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在置管后1d的舒适度、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胃肠减压患者中能明显降低置管后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有效引流率,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

    作者:唐欣慧;肖秀金;刘海燕;陈俊华;吴妙珠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在同一工作单位工作或具有类似工作性质的相关人员,自发地、科学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提升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相关工作的永续性小组[1-2].服务质量是医院竞争的核心也是医院关注的重点,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是所有护理管理人员乃至医院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核心问题[3].2013-05月,作者科室对护理人员非计划拔管率的降低尝试了QCC活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品管圈在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作者:李红文;柳莎莎;张哲;王浩;何升利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减少穿刺频率,保护血管,从而促进康复,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头脑风暴确定本期活动主题,依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七大手法进行质量控制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结束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25%降到8%。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升了护士护理水平,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了纠纷发生率,从而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作者:徐步;杨倩倩;张茜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方法 先成立一个QCC小组,然后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以QCC活动前为对照组、QCC活动后为实验组,并比较2组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实施QCC活动后,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由52.38%下降至12.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降低了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提升了护理人员团队凝聚力.

  • 品管圈对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亚楠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对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展开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实施相应对策,比较品管圈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的拔管率明显降低,由实施前的74.53%降至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留置针拔管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患者的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品管圈管理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拔管率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郑玉文;张华英;赵菁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应用及体会。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找出要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PDCA循环法实施与检讨、改进。结果品管圈管理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7.21%,低于品管圈管理前的15.62%,无形成果由改善前为的71.38分,提高到82.13分。结论品管圈管理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品管圈在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作者:刘文菊

    目的: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将品管圈的活动应用于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分析我科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高,留置时间短的主要原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通过对策实施与检讨,确定效果,有效果后把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进行标准化,再检讨与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科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大大降低了,由改善前的79.9%降低到改善后的37%,降低了42.9%。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另外,护士的团队凝聚力、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以及计算机运用、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胸腹腔穿刺引流管C型双膜固定降低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观察

    作者:管银芳

    目的 探讨临床胸腹水行胸腹腔穿刺放置引流管后的改良固定方法.方法 选择在消化科使用胸腹腔穿刺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3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方法固定,而观察组运用改良方法固定,观察两组的固定效果.结果 观察组正常拔管19例,非计划拔管0例,非计划拔管0.0%;对照组正常拔管15例,非计划拔管4例,非计划拔管率21.05%,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胸腹腔穿刺后放置引流管固定过程中,采用C型双膜固定方法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