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根向复位瓣在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估

    作者:叶明福;许铭炎;庞丽萍;刘雯君;颜丽惠

    目的 评估与探讨根向复位瓣在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各43例.常规组应用传统种植修复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根向复位瓣术予以治疗;对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的高于传统组的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牙龈指数评分、牙菌斑指数评分及龈沟出血指数评分均明显的优于传统组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角化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的角化龈宽度均明显宽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舒适度和美观度评分中,各分数均明显的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达到97.67%,而传统组仅为86.04%,对比两组,观察组明显的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向复位瓣应用在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修复中有着良好的疗效,对角化龈进行良好的重建,且提高了舒适度与美观度,有着较高的患者满意率,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根向复位瓣技术用于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的价值研究

    作者:李卫兵;王天霆

    目的 探究根向复位皮瓣技术在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日~2017年2月20日36例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均接受根向复位瓣技术治疗,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患者,其术后角化龈厚度、角化龈宽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其中,仅存在5.56%的患者出现龈钩探诊出血的情况.结论 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中使用根向复位瓣技术,能够取得较高的价值,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患者,其接受根向复位瓣技术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角化龈宽度和厚度的恢复,安全有效.

  • 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增加种植区域角化龈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乔敏;张凯;董静;徐宝华

    目的:通过观测根向复位瓣和游离龈瓣移植术术前及术后的相关指标,对比分析二者增加角化龈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下颌磨牙区角化牙龈不足的种植患者一期进行埋入式种植,分为3组:第1组(平均年龄41岁,10例)和第2组(平均年龄25岁,10例)在一期种植后2个月行游离龈瓣移植术,3个月后行种植二期手术;第3组(平均年龄44岁,10例)在一期种植后3个月行种植二期和根向复位瓣手术。在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术术前测量缺牙区角化龈宽度,术中测量角化龈厚度。术后1、6个月分别测量角化龈宽度,并对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移植术后1个月,第1、2组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分别为(3.1±1.2)、(3.5±1.0)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6个月第1、2组角化龈宽度分别为(3.0±1.3)和(3.5±1.0)mm,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患者根向复位瓣术后1个月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为(2.6±0.5)mm,术后6个月为(1.9±0.3)mm,与第1组(术后1、6个月时角化龈宽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0)。结论游离龈瓣移植和根向复位瓣均可以增加种植区域的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瓣移植在种植后6个月内较根向复位瓣角化龈增量更多;年龄对游离龈瓣移植增加角化龈的效果影响不大。

  • 牙冠延长手术

    作者:栾庆先

    牙冠延长手术保留了大量的残根、残冠,但也带来了医疗纠纷的隐患.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及充分的交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临床检查包括断端的位置、角化龈的宽度、系带的附丽、冠根比、根分叉病变等情况.为了充分地暴露断端,保留角化龈的宽度,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李鹏;姜宝岐;兰晶;黄海云;梁晋;马晓妮;徐欣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附着龈重建的方法,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及技术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月-8月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种植二期手术且伴有附着龈不足的患者8例,共10个种植位点,应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在种植二期手术的同期为患者进行附着龈重建.术后4周行烤瓷冠修复,冠修复半年后复诊.分别记录术前、术后4周、冠修复半年后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记录冠修复半年后的改良菌斑指数(mPI)、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和探诊出血位点百分比.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术后4周时,有效角化黏膜宽度与术前相比平均增加2.41 mm(P<0.05).重建的角化黏膜宽度在冠修复半年后仍然保持稳定,无明显炎症并紧密贴合于烤瓷冠,平均为(2.64±0.53) mm.mPI平均为0.70±0.82,PD平均为(1.80±0.36) mm,BI平均为0.73±0.64,探诊出血位点百分比为23.3%.结论:在种植二期手术同期,采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能有效重建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短期内效果良好.

  • 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钢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上颌后牙区单颗牙种植术后颊侧角化龈缺失或过窄的患者70例为观察组,在2期手术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比对往期同样口腔疾病的种植患者70例为对照组,临床比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71.43%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邻牙吻合度、牙冠美观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牙齿不完美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牙齿修复总有效率且能完美修复和重建颊侧角化龈,并达到与临牙相似的美观度.

  • 根向复位瓣治疗Ⅲ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评价

    作者:王乾锋;刘宏伟;倪俞佳

    目的 评价根向复位瓣治疗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患有双侧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经牙周基础治疗4周后对其中一侧的下颌第一磨牙进行根向复位瓣(ARF)手术治疗,对侧同名牙则继续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测量术前和术后6个月各临床指标包括垂直探诊深度(VPD)、临床附着水平(CAL)、角化龈宽度(WKG)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ARF组根分叉充分暴露,无探诊出血和根面龋,VPD为(2.25±0.54)mm,比术前减少(5.57±0.47)mm,与术前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CAL增加(0.15±0.15)mm,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WKG减少(0.32±0.11)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有平均(1.33±0.72)mm的附着龈形成.结论 根向复位瓣治疗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的近期疗效满意.

  • 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种植牙颊侧角化龈的临床探讨

    作者:彭文军;张海燕;郝蕊;秦红霞

    目的 探讨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方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上颌后牙区单颗牙种植术后颊侧角化龈缺失或过窄的患者13例,在种植Ⅱ期手术时同期行根向复位瓣术进行角化龈重建,术后1个月取模行冠修复.测量并比较术前、冠修复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区转移角化组织的宽度及厚度,记录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龈沟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情况.结果 冠修复后1、6、12个月,转移组织角化特征明显,组织健康,质地色泽与邻牙一致.3次测量宽度均值分别(3.25±0.40)mm、(3.04±0.34)mm、(2.97±0.32)mm;厚度均值分别为(2.05±0.20)mm、(1.91±0.23)mm、(1.84±0.25)mm;与邻牙角化龈的宽度(3.19±0.42)mm和厚度(1.96±0.23)m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和BOP阳性率与邻牙接近,呈健康牙龈形态.结论 在种植Ⅱ期手术时同期采用根向复位瓣技术能有效重建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效果可靠.

  • 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在Ⅲ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马飞;罗伟强

    目的:探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在Ⅲ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基础治疗后4周的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9例(31颗患牙),其中13例(13颗患牙)(手术组)采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治疗,16例(18颗患牙)(非手术组)采用二次龈下刮治进行对照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各患牙的菌斑指数(PLI)、垂直探诊深度(VPD)、附着丧失(CAL)、探诊出血(BOP)率和松动度,并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评价其有效性.结果:手术组治疗后PLI、VPD、CAL、BO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治疗后PLI、VPD、BOP明显降低(P<0.05);CAL、菌斑阳性率及松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非手术组为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是治疗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

  • 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术治疗牙缺失患者的效果对比

    作者:李燕;叶俊

    目的 探讨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术治疗牙缺失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牙缺失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游离组和根向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角化龈宽度.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均明显升高,且游离组明显高于根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游离龈瓣移植术和根向复位瓣治疗角化龈缺失成效显著,但游离龈瓣移植术效果更稳定,能够更大程度地增加角化龈宽度.

  • 根向复位瓣在附着龈宽度不足患牙的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

    作者:林桂兰;牙祖科;陶人川;林小洁

    目的::评价根向复位瓣在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牙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需行牙冠延长术但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牙17颗,术中采用根向复位瓣法对牙龈瓣进行复位,记录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龈缘到牙体断端的距离、附着龈的宽度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术前17颗患牙牙体缺损边缘均位于龈下,术后6个月16例(94.11%)缺损边缘均暴露在龈缘冠方,龈缘根向位移距离(3.88±0.49) mm;17颗患牙附着龈宽度术前为(2.35±0.61) mm,术后6个月为(2.65±0.49) mm(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可以有效暴露牙体缺损边缘,为牙体缺损创造修复条件,避免切除过多角化龈导致附着龈宽度变窄。

  • 根向复位瓣在牙冠延长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关莉萍

    目的:评价根向复位瓣在牙冠延长术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19颗需行牙冠延长术而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者行根向复位瓣术,观察术后1~6周临床效果.观察指标:①牙龈的色、形、质及断缘暴露是否良好;②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和松动度(MD);③牙龈缘的位置与相邻牙龈缘的位置关系(唇颊侧)及牙龈乳头的术后恢复情况;④附着龈宽度的变化.结果:患牙主观感觉良好,牙龈无炎症,牙龈缘高度与邻牙基本协调,术后断缘均暴露于龈上,有利于冠修复.结论:根向复位瓣术的实施,有利于断缘位于龈下方而生物学宽度及附着龈宽度不足的牙齿保存和修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