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发性黄斑孔玻璃体切除术中空气填充和全氟丙烷填充的比较

    作者:杨鑫;金学民

    目的 比较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孔(IMH),手术中空气填充和全氟丙烷(C3F8)填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的IMH 167例(179只眼)的临床资料.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进行空气填充和C3F8填充.空气组87例(92只眼),C3F8组80例(87只眼).术后患者保持俯卧位,当气体吸收能看清黄斑区视网膜时行OCT检查.于术后1周、2周和1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孔闭合率、气体吸收时间、俯卧位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4,P=0.149).空气组气体吸收黄斑区的露出时间较C3F8组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50,P=0.000).空气组俯卧(面向下)位时间较C3F8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0,P=0.001).空气组黄斑孔闭合率为96.60%,C3F8组黄斑孔闭合率为95.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7,P=0.716).空气组术后4例眼压升高,占4.60%,C3F8组术后7例眼压升高,占7.6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7,P=0.364).结论 IMH术中空气填充和C3F8气体填充具有相似的效果,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较高的孔闭合率.但空气的气体吸收时间较短、所需俯卧位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而且费用较少.

  • 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时机的探讨

    作者:陈佳佳;姜燕荣;王文战;金镖

    目的 探讨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黄斑孔视网膜脱离102例(105只眼),根据其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3组:A组(12只眼)为发病后3d内行手术者;B组(44只眼)为发病后4~7d手术者;C组(49只眼)为发病后8~30 d行手术者.手术方式为玻璃体切除或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术后随访4~7个月,观察黄斑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并分别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佳矫正视力.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黄斑孔均闭合,视网膜均复位.7d内手术者,A组和B组,术后末次随访佳矫正视力(log MAR)分别为0.38±0.39、0.59 ±0.44优于7d后手术者,C组的0.95 ±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8,0.27;P =0.00,0.00),A组与B组比较术后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5,P=0.13).结论 黄斑孔合并视网膜脱离在中心视力丧失的7d内行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

  • 内界膜剥除治疗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

    作者:韦秋红;岳钟;沈立台;张运红;李颖

    目的 探讨内界膜剥除对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15例(15眼)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除,长效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视力等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3月.14眼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的成功率93.33%,OCT检查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1眼黄斑与脉络膜贴服紧密,黄斑孔完全闭合率86.67%.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白内障等.结论 内界膜剥除治疗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方法.

  • 外伤性黄斑孔手术不同填充物的效果

    作者:李冬平;原莉莉;张东昌

    目的 比较外伤性黄斑孔手术不同的玻璃体填充物的效果.方法 对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68例(68只眼)外伤性黄斑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消毒空气(25例)、隋性气体14% C3F8(28例)和硅油(15例)作为玻璃体填充物,分析术后孔闭合、视力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孔闭合率空气组和C3F8组都较硅油组高(P=0.01,0.03),而两气体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术后视力提高率空气组和C3F8组高于硅油组(P=0.00,0.00),而两气体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硅油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较高(P =0.00,0.00).结论 消毒空气作为玻璃体填充物,在视力等方面的效果与14% C3F8相似,而硅油可能更适合选择性地用在一些特殊或复杂的病例.

  • 自体血清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应用

    作者:陈锋;叶道祥

    目的探讨更有效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方法14例(14眼)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自体血清经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后注于黄斑孔处,治疗6例;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8例.结果自体血清治疗的6例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全复位,复位率为100%,视力均有提高,佳视力为0.2.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8眼中6眼一次术后视网膜复位,复位率为75%.1眼二次注气术后复位,1眼经三次注气术复位.结论自体血清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特发性黄斑孔的发生机制

    作者:金波;金学民;王家良;周朋义;曾宪果;朱海燕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探讨特发性黄斑孔(IMH)的发生机制.方法 观察、对比、分析39例(43眼)IMH不同分期的OCT图像特征,其中17眼(均为2~4期裂孔)接受了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结果 1期孔中有4/5 (80.0%)可见玻璃体后脱离(PVD)对中心凹的牵引,2期孔10/13 (76.9%)可见PVD对孔缘牵引,3、4期孔玻璃体后皮质与中心凹完全分离,3期11/16 (68.7%)、4期7/9 (77.8%)可见黄斑前膜形成.2~4期均可见孔缘囊样改变、翻卷上翘呈“鱼嘴样”,而内界膜剥离术后囊样改变、“鱼嘴样”翻卷上翘均完全消失.结论 PVD对中心凹的前后方向的牵引是IMH 1期的主要发生机制;内界膜离心性张力和黄斑前膜收缩是3、4期孔的主要发生机制;2期孔的发生、发展是PVD对中心凹牵引力及内界膜离心性张力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 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作者:张志;张新秀

    目的 评价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11例(12只眼).手术采用传统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曲安奈德辅助下剥离视网膜前膜样组织,眼内填充硅油,均未剥离内界膜,术后患者保持面向下位至少2周.随访1~10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黄斑孔闭合情况及术后视力.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视网膜解剖复位,黄斑孔闭合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11只眼,另1只眼保持术前视力.结论 非内界膜剥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一种安全且损伤轻微的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外伤性黄斑孔的效果和优势

    作者:陈楠;王强;张珊珊;原公强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黄斑孔的效果并探讨其优势.方法 回顾性观察手术治疗的外伤性黄斑孔共11例(11眼).排除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继发性黄斑孔及视神经萎缩.观察视力恢复及黄斑孔形态改变.结果 患者年龄16 ~56岁,平均(36.00±12.61)岁.外伤时间1~12个月,平均(4.59±4.18)月.术前佳矫正视力(Sellen表)0.02~0.15,平均LogMAR 1.12±0.26,术后佳矫正视力(Sellen表)0.02~0.8,平均LogMAR 0.80±0.45.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t=3.761,P=O.004).术前黄斑孔大直径336~1020 μm,平均(671.36±220.87)μm.10眼术后黄斑孔闭合.1眼黄斑孔直径1020 μm,未闭合.闭合时间5~30d,平均(17.42±1O.44)d.40岁以上者视力提高0~2行,平均(1±1)行,黄斑孔闭合时间20~30 d,平均(26.5+4.43)d;40岁以下者视力提高2~8行,平均(3.83±2.13)行,黄斑孔闭合时间5~28d,平均(14.8±8.47)d.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外伤性黄斑孔愈合,并显著改善视力预后.黄斑孔大者闭合几率低.黄斑孔大和年龄大者视功能预后差.

  • 内界膜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杨果果;万文萃;杨鸽;金学民

    目的 观察内界膜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治疗小组收治的22例(22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均行23 G玻璃体切除术及内界膜填塞,并进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6只眼,C3F8气体或空气填充16只眼.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黄斑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中1只眼未成功剥离内界膜,1只眼未成功填塞内界膜.术后19只眼黄斑孔闭合并且视网膜复位,治愈率86.36% (19/22);3只眼视网膜复位,但黄斑孔未闭,占13.64% (3/22).结论 内界膜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并且大多不必填充硅油.

  • 微创眼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

    作者:荣华;张美萍;徐跃里;崔红平

    目的 观察2.2 mm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23 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53例(55只眼),行2.2 mm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23 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眼压、佳矫正视力、黄斑孔的闭合情况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出现高眼压18只眼(32.73%),14只眼经药物控制,2只眼取硅油后控制,2只眼行小梁切除术控制;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者53只眼(96.36%),无变化2只眼(3.64%),术前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斑孔闭合52只眼(94.55%),视网膜复位53只眼(96.36%).结论 2.2 mm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 外伤性黄斑孔术中滤过空气填充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胜;赵铁英;秦波;张桐

    目的:分析外伤性黄斑孔在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中,玻璃体腔填充滤过空气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由同一医师手术的外伤性黄斑孔11例(11只眼)。手术方式为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及玻璃体腔内滤过空气填充。术后随访4~12个月。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孔闭合情况。结果术后黄斑孔闭合者占63.60%,视力提高两行以上者占45.50%。术后孔闭合者其术前孔径小于孔未闭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9,P=0.038)。术后面向下体位平均时间为(4.27±1.20)d。结论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玻璃体腔填充滤过空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外伤性黄斑孔的方法;外伤性黄斑孔手术中眼内填充滤过空气,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面向下体位时间,提前改善视力,有效封闭裂孔。

  •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外伤性黄斑孔转归的观察

    作者:龚颂建;林嘉;吴爱玉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不同合并症的外伤性黄斑孔的组织形态转归.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6年来收治的20例(20眼)外伤性黄斑孔的组织形态进行追踪观察,直至裂孔形态稳定为止.结果 无其它合并症的单纯性外伤性黄斑孔7例,观察结果为愈合3例,好转3例,孔扩人1例;合并有其它损伤的外伤性黄斑孔13例,其中2例经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结果为愈合2例,好转5例,无变化3例,孔扩大3例.所有黄斑孔愈合过程,均为由神经上皮表层的内界膜开始,由内层往外层逐渐合拢,其中有2例在外伤初期有合拢趋势,但数月后又扩大成原来大小.结论 外伤时内界膜张力可能是黄斑孔的形成一个重要因素.年龄偏大以及带有并发症的黄斑孔由于局部营养不良、循环障碍、神经纤维萎缩或增生膜牵拉等因素致使孔难予自愈,故如何改善这些因素足外伤性黄斑孔愈合的关键.

  • 电击性眼外伤临床分析

    作者:刘锐;陈潇;李灿

    电击伤是一类特殊的损伤,电击所致眼部损害的发生与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长短、带电导体接触的面积及电流通过的方向及电击部位密切相关,但主要取决于与眼的距离[1].距电流进入点近的一侧眼部损害往往较重.临床电击伤眼部损害的患者中,电击一般均经过头颈部[2].电击性眼外伤可造成单眼或双眼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睑皮肤烧伤,虹膜睫状体炎,电击性白内障,黄斑水肿,黄斑孔,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等.

  • 黄斑孔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作者:乌云;其其格;郭振山

    目的 探讨黄斑孔未做光凝如何行玻璃湾切除达到保护术后视力,观察硅油填充时间,视网膜复位情况.方法 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并且注入硅油和惰性气体.结果观察12例(12眼)的发病因素、术前术后视力、硅油填充时间、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随访等.结论 该术式视网膜复位率高,无黄斑孔周围光凝,对视细胞的损害小,术后视力相对好,但易出现白内障及再脱离现象.

  • 电击致双眼黄斑孔一例

    作者:闫晓丽

    1病例患者,男,31岁,无业.1月前因接触高压电线而被6千伏高压电击伤,当时曾短暂昏迷.伤后就诊于市某医院治疗.因双眼视力下降,于2005年12月9日来我科就诊.全身一般情况:意识清,步态不稳,头发、眉毛、睫毛已烧焦;头部、面部及双眼睑皮肤呈灰褐色,干燥、桔皮样改变.

    关键词: 电击伤 黄斑孔
  • 硅油取出联合巩膜瓣下咬切术后并发脉络膜下出血二例

    作者:彭静;陈青山;雷春灵

    例1:患者女,53岁,主诉左眼玻璃体切除联合注硅油术后伴眼胀疼5月.5月前因"左眼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注硅油术.术后左眼胀疼,测眼压45mmHg(1 mmHg=0.133 kPa),用降眼压药维持在25mmHg左右.既往有高度近视史,无青光眼史.

  • 硅油滴进入晶状体前囊下一例

    作者:刘静江;李志勇;宫献珍

    1病例患者女,63岁.因右眼硅油填充术后6个月于2008-05-26人院.6个月前因患“右跟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而在本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硅油填充术”.查体:一般情况正常,右眼视力20 cm数指,左眼视力0.02,均不能矫正.双眼晶状体核性浑浊,右眼玻璃体腔充满硅油,左眼玻璃体轻度浑浊;双眼呈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视盘边界清,色淡红,盘周可见脉络膜萎缩,视网膜在位,后极部可见大片脉络膜萎缩区.

  • 外伤性黄斑孔及自行闭合临床观察

    作者:金学民;杨进献;李俊峰

    目的观察外伤性黄斑孔的临床特点、自然预后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6月诊治的外伤性全层黄斑孔11例(11眼),随访6~42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眼黄斑孔均由挫伤所致,其中9眼于外伤后即刻发生.随访过程中,3眼黄斑孔在外伤后3~12周自行闭合,视力提高;3眼黄斑孔扩大,1眼视网膜脱离,发生时间均在外伤后3月,此4眼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后视力提高;其余4眼黄斑孔大小无变化,视力稳定者,未做特殊处理,仍在继续观察中.结论外伤性黄斑孔自行闭合并不少见并且多发生在伤后早期.因此对视力稳定、孔径无扩大者,暂不手术而密切随访更好;对孔径扩大、视力下降者,手术治疗有利于黄斑孔的闭合和视力恢复.

    关键词: 眼外伤 黄斑孔
  • 非膨胀浓度全氟丙烷治疗黄斑孔视网膜脱离

    作者:李敏;赵昕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非膨胀浓度的全氟丙烷(C3F8)气体治疗复杂性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价值.方法玻璃体切除联合12%~16%的C3F8气体治疗复杂性黄斑孔视网膜脱离20例(20眼),并与膨胀浓度C3F8气体治疗20例(20眼)作对照,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总治愈均为19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两组各3眼;术后高眼压:非膨胀浓度组1眼,膨胀浓度组9眼,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非膨胀浓度的全氟丙烷气体治疗复杂性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疗效好、并发症少.

  • 外伤性黄斑孔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

    作者:刘静江;宫献珍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黄斑孔的疗效.方法对12例(12眼)外伤性黄斑孔采取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充填治疗,观察黄斑孔闭合情况及视力情况.结果10例(83.33%)术后黄斑孔封闭,9例(75.00%)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6例(50.00%),术后视力≥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黄斑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53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