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诊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健康调查

    作者:王磊

    目的:分析急诊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健康情况。方法于2015年8月随机(目标抽样法,)抽选本院75例急诊室工作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受访医务人员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人数,伤害次数及暴露后心理状态情况。结果受访者中存在血源性职业暴露者为61例(81.33%),其中伤害≥3次者构成比(57.38%)显著高于伤害1次和2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源性职业暴露伤害类型:针刺伤构成比高(54.10%),与其他伤害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次为刀片伤(36.07%)。暴露后医务人员呈现恐惧,焦虑又无可奈何心理状态者多,构成比为72.13%,显著高于其他心理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存在较多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且暴露后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应强化职业暴露防护和心理干预措施。

  • 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安全对策

    作者:徐瑞峰

    目的 调查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程度,探讨有效干预措施,降低传染病职业暴露危险性.方法 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传染科近3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职业暴露分级判断和危险度评估.结果 传染科医务人员有21人,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15人次,其中护师1人,护士14人,暴露危险分级为一级5人、二级10人,暴露方式均在输液完毕后拔针时,暴露原均为乙型病毒性肝炎.3年累计职业暴露率为71.43%,年平均职业暴露率为23.81%,职业暴露后感染率0%.结论 早期、规范处理职业暴露者伤口,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有效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 515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作者:王悦;史利克;张鲁涛;贾媛;王黎一;王世博;董星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其职业、工作年限、暴露源、暴露方式和暴露原因.结果 515名职业暴露者以护士为主,占67.77%;工作年限<5年的占63.50%;暴露源以乙肝病毒为主,占65.08%;锐器伤是主要暴露方式,占94.56%,其中针刺伤占91.38%;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占64.85%.易发生暴露的环节是注射或采血时被针刺伤,占38.83%;其次是丢弃或整理锐器时针刺伤,占23.30%.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疫苗接种,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措施.

  • 持续质量改进在肿瘤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

    作者:季雪梅;龚光明;陈惠芳

    目的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对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中的作用,不断提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管理效果.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考察的方法,对某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之前,该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2.73%,职业安全满意度为53.18%.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半年之后,该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1.36%,职业安全满意度达到82.73%.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比较,两组职业暴露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肿瘤专科医院实施CQI措施后,有效降低了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防护效果明显.

  •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与防范对策

    作者:王靖;樊宏英;程芸;高爱煜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56份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表进行分析,掌握发生锐器伤人员的职业分布、产生职业暴露操作环节及损伤部位等,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结果 锐器伤是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医生(27.25%)和护士(66.57%)是医院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发生职业暴露的锐器种类以手术缝针、头皮钢针、一次性注射器为主;医生锐器伤主要环节是手术缝针,护生锐器伤发生时机分布较多,手是主要的暴露部位.结论 预防及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应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规范标准性预防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意识.

  • 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

    作者:同俏静;叶志弘;朱雅芳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医护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通过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监控系统,加强对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培训,改进操作技术,严格的医疗垃圾分类管理,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设备等事前预防措施,以及建立血源性暴露事件报告流程,制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的事后干预等风险管理措施,在3年多的实施过程中,追踪所有暴露事件中的个案,无一人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

  • 产科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目标性监测

    作者:沈丽芳

    目的:了解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助产过程中的职业暴露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25名进行监测与随访,分析暴露源病种、暴露类型、暴露发生场合.结果: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占首位,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造成,暴露发生场合主要为手术时.结论:提高医护人员整体防护能力,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牢固掌握职业暴露的正确处理方法,准确监测,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防护流程,是避免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诊疗助产过程中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 某大型医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作者:赵玲

    目的: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现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2013年全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抽血注射时不戴手套、针头处理不当、洗手不规范、掰安瓿用力不当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即强化职业风险培训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士安全操作的依从性,完善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职业暴露后做好应急处理,建立健全护士健康档案以及锐器伤监测报告体系等,重在预防,以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应激反应特征及反刍思维的相关性

    作者:黄华;齐会玲;邓翠翠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应激反应特征及其与反刍思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我市3所不同医院共80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研究组)和同期60例常规医务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医务人员的调查资料,记录所有医务人员其相关心理情况及反刍思维倾向,并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其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应激反应及其与反刍思维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其SCL— 90评分均较常规医务人员高,即其自身症状感觉程度明显较重(t=3.134,P=0.002);②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其PTSD和反刍思维量表评分均较常规医务人员高,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t=4.838,4.801;P<0.001);③经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得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其PTSD和反刍思维量表评分均呈正相关存在(P<0.05).结论: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其心理应激反应较常规医务人员更为强烈,考虑与其思维方式有关,且在本组数据示反刍思维与其心理应激反应呈正相关存在.

  •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心理应激反应的纵向研究

    作者:孙继伟;韩瑜;白华羽;曹枫林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状况与动态变化趋势.方法:本研究为纵向研究设计,选取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的医务人员分别为67例、5例、4例和2例.选用压力知觉量表(PSS-4)、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5)、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于暴露时、暴露后1个月、暴露后2个月、暴露后4个月4个时间点的感知压力、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抑郁水平进行纵向调查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暴露人群心理应激反应的时间效应.结果: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PSS-4总分、PCL-5总分、HADS-A得分、HADS-D得分自暴露时均开始增高,暴露后1个月时达到高,暴露后2个月、4个月的水平逐渐下降(Ps <0.05).结论:提示医务人员接受暴露后预防后1个月的感知压力、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抑郁等水平高.

  • 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的医院安全氛围的感知

    作者:聂圣肖;冷婧;王慧;王蕾;关欣;刘华平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的医院安全氛围感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营造良好的医院安全氛围,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市8所三级综合医院1 012名病房护士,使用美国Dr Gershon医院安全氛围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医院安全氛围感知总分为(3.91±0.53)分,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年限、职称、用工性质是影响护士对医院安全氛围感知的因素(P<0.05).结论 管理者应针对护士的不同特征进行干预,以营造良好的医院安全氛围,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 健康信念模式在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陶海燕;李雪梅;谢幸尔;顾平

    目的 通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干预,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率以及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方法 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指导,成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小组,采取感知教育、行为益处教育、提升自我效能、减少制约因素以及行为督导等系列干预措施.结果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后,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除防护认知的安全注射条目和防护行为中的暴露后处理条目外,其他防护认知及防护行为得分均提高(P<0.01或P<0.05);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增强护理人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信念,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从而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率.

  •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护的进展

    作者:曹晓东;黄云娟

    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危害性大,不仅可导致疾病感染,还可引起护理人员产生心理冲突,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和卫生问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不仅与护士自身防护意识差、防护行为不规范有关,还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层监管不够有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法制化管理,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护理人员自身也要遵守操作规程,才能将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低.

  • 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防护

    作者:王志刚;夏娴;樊林科;卓晓;李海峰;周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药科学迅速发展,新药物、新设备的推广使用,以及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护士群体面对越来越多的职业暴露[1].如何对这些暴露因素特别是血源性暴露加以有效防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探讨的热点之一.本文将重点对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及防护措施加以归纳和探讨.

  • 临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进展

    作者:钱妍娟

    血源性职业暴露( Blood - 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由锐器引起的皮肤损伤暴露或黏膜暴露于人体血液或高风险体液,且这一事件的发生是因医护人员履行其职责而导致的[1].本文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以引起相关人员重视,增强防护意识,落实标准预防措施,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 精神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分析与防护策略

    作者:刘晓辉

    目的: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特点,以制定正确有效防护措施.方法:根据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各科室上报登记的"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卡",对职业暴露人员的职业、工龄、操作环节、暴露源分布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主要是护士,占85.42%;(2)发生职业暴露工作年龄以1~5年所占比例大;(3)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以HbsAg为主;(4)发生职业暴露的48例医务人员中有25例针刺伤,占52.08%,18例抓咬伤,占37.50%,黏膜接触5例,占10.42%.结论:针刺伤和抓咬伤是精神病医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制定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新上岗职工职业防护培训,特别是护理人员,另外根据专科医院特点加强职业安全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暴露后的监控管理等,是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关键,也是有效预防血源性暴露后感染发生的有力措施.

  • 职业知识培训对新护士血源性暴露的防范意识和处理情况的影响

    作者:黄富群;刘桂英;张锦玉;罗映梅;陈桂芬

    目的 探究并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对新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入院职的100名新护士(对照组)和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职的100名新护士(试验组)为观察对象,笔者先对对照组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找出血源性职业暴露问题所在,对试验组护士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范及应急处理掌握知识考核.结果 试验组新护士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得分和职业暴露防范及应急处理掌握知识考核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集体讲座和个人教育相结合、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新护士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能够明显提高新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因素与预防措施

    作者:付惠杰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易造成皮损伤和黏膜接触暴露,是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现将血液净化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 高危病区医护人员血液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作者:李映

    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性传播、血液传播.医护人员属获得性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肝病病区的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时处于被病原菌感染的危险之中,且多为高危性接触.

  • 急诊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健康调查

    作者:章玉兰;杜菊媛

    目的 调查急诊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表、应对方式问卷对28名有血源性职业暴露经历急诊医护人员(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与30名普通病房医护人员(对照组)心理状态调查结果及国内常模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症状自评表总均分(1.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45分),在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国内常模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对方式向卷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如自责、退避等,较少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结论 急诊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其心理问题制定相应预防和干预对策,以减轻急诊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维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9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