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动起立床早期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迪力努尔·托乎提;艾合麦提?色依提

    目的:探讨电动起立床初期运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下肢运动能力、ADL得分以及Bmnnstrom量表评级都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品质.

  • 可被动活动下肢的电动起立床对颈髓损伤患者站立训练的影响

    作者:胡旭;袁华;刘卫;牟翔;毛利;李红蕾

    目的:观察可被动活动下肢的电动起立床对颈髓损伤患者在站立训练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站立训练时间、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3例确诊为颈髓损伤,损伤平面位于C4-C8,ASIA分级为A-B级,病程在3个月内以卧床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3),分别进行下肢活动式电动起立床训练和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完成训练所需时间、运动评分、感觉指数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随站立次数增加,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在各时期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完成站立训练所需时间更短(实验组9.8±4.16d,对照组16.46±5.42d,P<0.05),在治疗4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得分均得到了提高,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感觉指数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带有下肢被动活动功能的电动起立床可减少站立训练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完成站立训练所需时间更短,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电动起立床,更有利于加快颈髓损伤患者康复进程,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梗死后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①

    作者:李红颖;单晶丽;王凤军

    目的:观察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治疗。各组分别在康复开始前1天和康复第30天进行2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 ADL采用巴氏指数评分法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更加有效,能进一步促进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起立床对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疗效

    作者:王晓菊;李雪萍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起立床对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小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均包括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脑循环功能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M-B)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对患者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FM-B评分、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起立床训练,可提高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 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等的影响

    作者:邓慧琼

    目的:探讨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一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16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BBS、FMA、MBI分数。结果:(1)观察组治疗前、后BBS、FMA、MBI分数等级变化明显,效果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治疗前、后BBS、FMA、MBI等级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利用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神经网络重建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邹光莉;叶和梅;万承群

    目的:观察神经网络重建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康复训练,如被动活动、针灸、按摩等,而试验组进行下肢神经网络重建治疗加电动起立床训练。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周时进行下肢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的评定。结果:患者的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平衡功能、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在治疗4,8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神经网络重建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强化下肢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自理能力、平衡功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 低频脉冲电疗联合电动起立床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静;姜文勇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频脉冲电疗( TENS)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低频脉冲电疗并联合使用电动起立床进行下肢功能训练,治疗时间9周。2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和简式Fugl-Meyer( 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下肢步行能力及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结果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低频脉冲电疗和电动起立床训练的患者偏瘫侧下肢步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前2组Barthel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59,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得分比较( t =-8.04, P <0.01),治疗组治疗前、后Barthel得分比较( t =-16.34, 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84, P <0.01)。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步行恢复率(83.0%)与对照组恢复率(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 P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45及-10.47, P <0.05)。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2.24,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3.90, P <0.05)。结论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低频脉冲电疗和电动起立床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

  • 物理振动结合起立床体位排痰对肺部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影响

    作者:王亚玲;张艳;董晓玲

    目的:探讨物理振动结合起立床体位排痰对肺部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耐药菌感染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两组在给予同等专科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对照组常规雾化吸入及人工翻身叩背体位排痰治疗;观察组在雾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起立床体位排痰和物理振动治疗仪振动排痰;3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振动治疗仪振动排痰和电动起立床体位排痰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临床治疗肺部耐药菌感染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朝阳

    目的 观察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脊髓损伤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为治疗组,单纯电动起立床为对照组.空气波压力疗法1次/d,30 min/次,电动起立床训练1次/d,30 min/次.每天观察血压变化,直立位角度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接受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的患者达到直立位且无晕厥症状的周期较单纯进行电动起立床治疗的周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疗法训练配合电动起立床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与单纯进行电动起立床相比,能够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有临床指导意义.

  • 电动起立床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莹;王华云

    现对我院2007-06~2008-10收治的48例经MRI及ASIA确诊为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行脊柱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 滚筒训练配合电动起立床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1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琳

    目的 观察滚筒训练对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在站立起立床训练之前先进行上肢滚筒训练,2次/d,20 min/次.本文主要对1例采用滚筒训练配合电动起立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的临床观察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在完成滚筒训练后再站起立床训练,比单纯站起立床训练,患者可以耐受更长时间和更高的角度,缩短站立至90°的周期.结论 滚筒训练有利于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

  • 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鸽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发病后2~3天开始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可明显提高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 电动起立床配合针刺对预防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彦子

    目的:观察电动起立床配合针刺疗法对预防脑卒中后足内翻的效果.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另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动起立床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动起立床训练配合针刺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后足内翻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的影响

    作者:解东风;冯碧珍;许长城;李奎;付奕;李鑫

    目的 探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结果 经过6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ADL能力.

  • 早期应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潘素兰;邓秋兰;张冲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59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药物、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时间为4 W.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积分显著改善(P<0.05或P<0.01),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 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对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关敏;刘四维;何成奇

    目的 探讨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对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3年4月-12月58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30 min/次,1次/d;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手段.治疗8周后采用徒手肌力检查、Berg平衡量表、改良Bathel指数评定两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试验组各考核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较,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可显著提高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下肢的肌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深层肌肉刺激仪结合电动起立床排痰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影响

    作者:陈万芬

    目的 观察运用深层肌肉刺激仪(DMS)结合电动起立床对气管切开带管入院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后对拔管的影响.方法 将119例带管入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在有氧雾化和电动起立床体位下,分别结合DMS深层肌肉刺激和振动排痰(观察组)和手叩击排痰(对照组),比较两组对后期气管拔管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气管拔管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60,P<0.05).结论 运用DMS结合电动起立床对带管入院患者的排痰方法优于手叩击结合电动起立床,有利于尽早成功拔管,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 电动起立床强化针刺疗法对预防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观察

    作者:罗玲华

    目的探讨电动起立床强化针刺疗法对预防脑卒中偏瘫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取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疗法结合电动起立床治疗,8w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脑卒中患者实施电动起立床训练后,足内翻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电动起立床使脑卒中后足内翻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并可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电动起立床结合姿势训练治疗偏瘫平衡失调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孟飞;郭永升;周晓丽;曲蕾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运动功能,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患者发病初期,多数处于软瘫期,主要表现偏瘫侧肢体功能减弱或丧失,不能维持坐位和站立位,正常有效的平衡能力无法调控,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为提高发病初期患侧肌肉张力,增加姿势控制,重新获得平衡能力,电动起立床和姿势训练维持患者的早期站立体位,增加关节的体体感觉和建立患者的站立感觉,并防止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本研究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电动起立床和姿势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现将观察的结果报道如下:

  • 低频脉冲电疗联合电动起立床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周华

    目的 旨在进一步改善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促进疾病康复,探讨将低频脉冲电疗、电动起立床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该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间接收14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该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研究组(80例).对照组60例患者常规给予药物治疗,指导康复训练,研究组8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低频脉冲电疗,同时应用电动起立床进行辅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差异,同时对比两组患者ADL分级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DL分级上,研究组I级占比较对照组明显更高,III级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而言,低频脉冲电疗联合电动起立床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