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造口与常规鼻饲肠内营养病人下呼吸道感染及细菌谱分析

    作者:金晨慈;池琼;周勇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PEG)与常规鼻胃管(NGT)行肠内营养(EN)支持的病人下呼吸道感染及细菌谱的差异. 方法:选择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的需要EN支持的病人120例,根据病人及家属的意愿分为PEG组和NGT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病人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例次以及痰细菌培养的结果. 结果:术后1年随访的临床资料显示,PEG组病人共发生1 1例次下呼吸道感染,培养到细菌17株,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大肠埃希菌3株、流感嗜血杆菌3株等.NGT组病人共发生53例次下呼吸道感染,培养到细菌38株,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鲍曼不动杆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等. 结论:PEG较传统NGT管饲营养能明显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和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对需要长期行EN治疗的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导致严重并发症3例分析

    作者:汪军;陈玮;丰青龙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PEG)术是在内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胃造口管,直接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的一种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只需局部麻醉、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对营养状况差和危重症病人也可进行该项手术.对需要空肠营养的病人,还可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PEJ)术.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4年6月共开展PEG/PEJ术85例,其中有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后固定器置入综合征1例报道

    作者:石华伟;汤汉林;姜海平

    1 临床资料病人,男,76岁,因“反复吞咽疼痛3个月余”入院,诊断为“下咽癌”,于2012年6月2日行“下咽肿物切除±双侧淋巴结清扫和气管切开术”.术后1个月开始留置鼻胃管实施肠内营养(EN).采用的EN制剂为能全力(纽迪希亚公司产品)500 ml/d,逐渐增加至1 250ml/d,持续135 d.在执行EN支持的同时,对病人加强吞咽训练,但仍进食呛咳明显,期间伴有肺炎发生,鉴于病人短时间内仍不能自行进食,决定更改EN途径,实施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PEG).遂于术后第165天行PEG,使用纽迪希亚公司PEG管,型号为CH18.PEG后当天经胃造口管输注能全力,但皮肤穿刺口有少量EN液溢出,考虑为PEG装置内垫片与胃壁贴合不紧密,经从体外提拉营养管,调整内垫片与胃壁贴合紧密后好转.PEG术后半个月,皮肤穿刺口再次出现营养液外渗,而且量逐渐增多,给予穿刺口换药处理.PEG术后第26天,出现经胃造口管输注的营养液大量从造口回渗,且输注阻力增大,EN无法实施,决定暂停EN行内镜检查.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钱斌;徐伟健;刘帅;单忠宇;李淑亚;史磊

    目的:观察和比较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PEG)和置入鼻胃管(NGT)两种肠内营养(EN)途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需长期EN治疗的病人74例,根据病人和家属选择分为PEG组(n=24)和NGT组(n=50),分别在EN治疗第1、2和3个月后采用SF-36(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量表和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对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和营养评估,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PEG组EN治疗1个月后生活质量未见改善(P>0.05);2个月和3个月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均优于NGT组(P<0.05).EN治疗1、2和3个月后,两组病人的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病人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营养治疗的失败率PEG组低于NGT组(P<0.05). 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需长期EN的病人,PEG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并能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治疗的失败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