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传统腺瘤及结直肠癌中端粒酶、p53及Ki-67的表达比较

    作者:吴又明;丁彦青;李纳;王金生;郭周庆;冷雷;黄东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是2000年被WHO正式命名为独立的一种疾病,与传统腺瘤(traditional adenoma,TA)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比较有其独特的性质。本研究通过对锯齿状腺瘤、传统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端粒酶、p53及Ki-67的免疫组化表达比较,探讨锯齿状腺瘤与普通腺瘤的恶性潜能异同及与大肠腺癌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对37例锯齿状腺瘤、36例传统腺瘤,34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p53及Ki-67检测。结果:端粒酶在锯齿状腺瘤、传统腺瘤和结直肠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阳性率高于锯齿状腺瘤组(P<0.05),锯齿状腺瘤组高于传统腺瘤组(P<0.01);Ki-67在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的阳性率则明显高于锯齿状腺瘤和传统腺瘤组(P<0.01);结直肠癌组p53阳性率高于传统腺瘤组(P<0.01),传统腺瘤组高于锯齿状腺瘤组(P<0.01)。结论:端粒酶、p53及Ki-67检测显示:锯齿状腺瘤是一种具有较强活性的腺瘤,端粒酶的激活可能在其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的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比较

    作者:李姝;王邦茂;徐东波;王涛;陈鑫;方维丽;刘文天

    目的 通过分析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A)和传统腺瘤的内镜和病理学特征的差异,加强对SA的认识.方法 比较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80例SA和160例传统腺瘤的一般情况、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SA患者平均年龄比传统腺瘤患者小[(57.5±13.8)岁和(62.3±12.2)岁,P=0.0038],而男女性别构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特征方面,SA主要发生于直乙结肠(60%),传统腺瘤好发部位为直乙结肠(45%)、升结肠(20%)和降结肠(19%),两组病变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形态分型(隆起型及表面型)和腺瘤大小方面比较,两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学方面,SA具有独特的锯齿状结构,传统腺瘤为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结构.传统腺瘤的低级别瘤变率高于SA(P <0.05),但SA仍有约1.9%的局部恶变率.结论 SA与传统腺瘤在年龄、发生部位和病理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是一种独特的腺瘤类型,有一定恶变潜能,应引起临床和内镜医师的高度重视.

  •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和传统腺瘤的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比较分析

    作者:闫琴琴;孙敏;杨琴

    目的: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和传统腺瘤的内镜及病理学特征的不同.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入住本院并由消化内镜中心确诊的95例结直肠锯齿状腺瘤患者与70例传统腺瘤患者的内镜、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95例观察组共检出隆起型息肉89枚,表面型息肉36枚,共125枚;70例对照组共检出隆起型息肉99枚,表面型14枚,共113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5枚息肉主要分布于乙状结肠,其次升结肠、降结肠;对照组113枚息肉主要分布于乙状结肠,其次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纽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结肠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呈锯齿状,或伴有上皮内瘤变或癌变;传统腺瘤呈绒毛状、管状或管状绒毛状,亦伴有上皮内瘤变或癌变.两组在伴低级上皮内瘤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异型增生无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相比有其独有的特征,值得临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锯齿状腺瘤中端粒酶、p53表达与锯齿状腺癌的关系

    作者:吴又明;丁彦青;李纳;王金生;郭周庆;冷雷;黄东

    目的 对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传统腺瘤(traditional adenoma,TA)及锯齿状腺癌(serrated adenocarcinoma,SAC)中端粒酶、p53及Ki-67的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MaxVision快捷法对52例TSA、50例TA及51例SAC组织标本中端粒酶、p53、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端粒酶在TSA、TA与SAC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SAC组阳性率高于TSA(P<0.01),TSA组高于TA组(P<0.01);Ki-67在TSA与TA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AC组阳性率则明显高于TSA和TA组(P<0.01);p53在SAC组阳性率高于TA组(P<0.01),TA组高于TSA组(P<0.01).结论 TSA是一种具有增殖活性的腺瘤,端粒酶的激活可能在其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自身配对的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

    作者:代小娟;王鲁平;韩英;杨欣艳

    目的 探讨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的癌变潜能的差异.方法 2007年4月~2009年9月经肠镜检出、并经病理检查证实、同时具有锯齿状腺瘤、管状腺瘤的病例.从腺瘤的临床特征(生长部位、直径大小、蒂部情况及异型增生程度)及免疫组化(β-连环蛋白、P53、Ki67)两个方面,比较两者差异.结果 同时具有SA及TA的16例,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2.9岁;2种腺瘤的部位分布、异型增生程度及直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无蒂的SA明显多于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连环蛋白、P53、Ki67在2种腺瘤中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同1个体的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性差异.

  • 锯齿状息肉与传统腺瘤风险因素对比及结直肠癌适宜筛查年龄

    作者:代倩;刘江;钟慕晓;朱薇;张亚历

    目的 对锯齿状息肉(SPs)及传统腺瘤(CA)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两类息肉风险因素间异同.方法 收集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2015行全结肠镜及息肉病理检查的病例.随机选取健康对照103例,SPs100例,CA 115例,采集各病例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临床数据.运用SPSS软件,先对各因素进行组间多重比较,对具有显著性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风险因素及其OR值.结果 SPs平均发病年龄48.87岁(95%CI 47.22-50.52),较CA更早(P=0.038).以青年组为参照,中年组发生SPs风险增加2.31倍(95%CI 1.46-3.65)、CA风险增加4.10倍(95%CI 2.50-6.72);老年组发生SPs风险增加2.77倍(95%CI 1.52-5.04)、CA风险增加6.00倍(95%CI 3.26-11.05).其中,年龄与CA的发生较SPs关系更为密切(老年组:OR=2.14,95%CI 1.21-3.78,P=0.009).男性较女性SPs发病风险增加2.75倍(95%CI 1.50-5.07)、CA增加2.19倍(95%CI1.22-3.95).BMI每增加1个单位,SPs发病风险增加1.18倍(95%CI 1.06-1.30)、CA增加1.20倍(95%CI 1.09-1.32).结论 两类息肉风险因素类别相同,可使用同一方案进行高危人群筛查.SPs平均发病年龄早于50岁且有可能快速进展为癌,提早CRC筛查年龄值得考虑.

  • 大肠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部分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周智勇;韩英;王鲁平;杨光之;曹建彪

    目的:了解大肠锯齿状腺瘤是否存在不同于传统腺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病理科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所有的大肠息肉切片,重新诊断锯齿状腺瘤,然后比较其与传统腺瘤在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息肉大小及蒂部情况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共检出1 200张大肠息肉切片,其中锯齿状腺瘤29例,占全部息肉2.42%.比较传统腺瘤与锯齿状腺瘤的部分临床特征,发现锯齿状腺瘤患者平均年龄较传统腺瘤患者小[(56.0±16.6)岁vs(62.7±13.2)岁,P=0.033 6];在直乙结肠,锯齿状腺瘤的发生率要高于传统腺瘤(62% vs 35%,P=0.025 2),而在降结肠则刚好相反(0 vs 25%,P=0.006 8),其余部位二者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在性别组成及息肉平均直径、蒂部情况二者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锯齿状腺瘤在临床较少见,其与传统腺瘤在发生年龄及发生部位方面存在差异,有必要对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及预后深入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